?

可持續發展戰略下果蔬產品的綠色運輸包裝設計策略研究

2020-12-23 04:53陳浩南丁依林李滔陳燁張松洋章晨媛翟瑩瑩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陳浩南 丁依林 李滔 陳燁 張松洋 章晨媛 翟瑩瑩

摘 要:本文主要著眼于從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出發,探究湖北省果蔬產品運輸包裝的問題。通過對湖北省果蔬產品包裝設計的現狀進行調研與訪談,從中探究果蔬產品包裝在運輸過程中的問題及影響因素,最后結合湖北省文化特色以及資源優勢提出合理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湖北果蔬運輸包裝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與參考。

關鍵詞: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果蔬運輸包裝

1.引言

近年來,低碳、環保、可持續性是農產品包裝的重點工作,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綠色可持續包裝符合各國人民保護環境的理念。綠色可持續包裝有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特點。采取更綠色的垃圾處理方式,可以達到減少污染,優化生存環境的目的。湖北省被稱為“中國菜籃子”,但湖北地區關于果蔬產業在綠色可持續運輸包裝上的理論成果較少,包裝方面的綠色可持續觀念也沒有得到重視。本項目旨在了解國內外果蔬產業的綠色可持續包裝現有成果,并結合湖北地區的現實情況,研究綠色可持續包裝在果蔬產業的利用發展過程,并為湖北地區提供有效策略。

2.湖北省果蔬產品運輸包裝的現狀與問題

2.1湖北省果蔬產品運輸包裝的現狀。中國雖是農業大國,農產品銷售呈現逐年增長的積極態勢,但我國農產品設計還處于初始階段,其中突出表現在當今果蔬產品的運輸包裝應用上。

根據本團隊的中期調研,走訪了湖北武漢多個大型果蔬批發市場、果蔬農戶種植所在地,通過面對面訪談與實地觀察的方式了解到:當前湖北省的很多果蔬產品會選擇透明的塑料袋、瓦楞紙箱、泡沫箱、周轉箱與蛇皮袋等進行運輸包裝,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成本較低且便利的一次性包裝;當產品從產地被順利運到零售商時,包裝使用完畢后即仍或焚燒,少部分如周轉箱、籃子、瓦楞紙箱會進行二次利用或回收,但大多數時候是作為成本一起售賣;農戶、批發商等考慮到繁瑣的回收環節與較高的運輸成本,除非可回收包裝成本低于一次性包裝或者國家政策強制要求,他們才會愿意使用綠色運輸包裝。

2.2 湖北省果蔬產品運輸包裝的問題。

2.2.1運輸包裝技術落后。湖北省果蔬產品運輸包裝行業大多為生產加工型或代工型企業進行統一包裝設計,工藝粗糙,種類單一且主要以節省成本創造利潤為主,未考慮利用國內外先進技術來發展生產可持續包裝。此外,人才缺乏也限制了技術發展,特別是專業的可持續包裝設計研究人才,國內企業更是缺乏。湖北的市場經濟環境、設計環境、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環境、法律制度環境、社會輿論環境、文化環境等相對落后,很多包裝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很少能夠留在湖北本省參與包裝設計工作。此外,中小型果蔬產品包裝企業不愿意在人才的培訓上過多投入也是湖北果蔬產品可持續包裝設計人才缺失的重要原因[1]。

2.2.2綠色運輸包裝意識淡薄。由于目前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和教育不夠深入,覆蓋面不廣,廣大農戶與商家組織化程度低,對環境保護缺少參與意識,大多處以漠視,事不關己的態度,這些表現在果蔬產品運輸包裝上表現出缺少生態設計方面的考慮,較少關注到產品包裝材料對自然環境的環保性,對身體健康的安全性,僅注重使用成本的高低與方便快捷性,使用較高成本的綠色包裝意愿弱,且包裝的資源利用率低,自然環境的污染問題一直比較突出[1]。

2.2.3包裝回收機制不完善。我國在包裝回收領域的基礎建設較為落后,缺乏相關的回收公司與回收站。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包裝的流通環節大約有以下幾個步驟,代工型包裝生產設計企業統一生產,由各地包裝批發商統一購進售賣給有需要的農戶和各地果蔬經銷商,通過各地的終端市場或者直接從農戶手上購買到達消費者手中。使用完后的包裝由于環節較為復雜,基礎設施落后導致包裝回收渠道少之又少,回收成本高于使用一次性包裝的成本,較多農戶以及果蔬經銷商更偏向于使用一次性包裝。

3.果蔬包裝未來發展策略

3.1 利用綠色原材料?;谏鷳B設計的理念,農產品的包裝設計應該充分使用例如竹、木、麻、稻草、箬葉、竹葉、 芭蕉葉等等這些天然的包裝材料以及對生態環境有良好保護作用且來源廣泛、耗能低,能被自然降解的材料[1]。

3.2減量化的包裝結構。近年來,很多商家一味的追求包裝的精美、奢侈,但果蔬包裝在滿足保護、方便、銷售等功能的條件下,應該是使用最少包裝材料的適度包裝使之符合果蔬包裝生態化。在進行果蔬包裝的結構設計時, 要盡量減少包裝中多余的一些部件,減小包裝的體積,精簡包裝的結構,以求節省資源,減少包裝材料和包裝廢棄物數量[1]。

3.3利用國內外前沿技術。在國外,紙包裝替換塑料包裝已成為一種必然,生物聚合物涂層技術具備“低毒性、低成本,高效率”等優勢,這種材料不能完全再生但是具有生物降解性。Bio-on的生物塑料技術已經被授權可以用來生產以生物塑料為基礎的薄膜、板條箱、大小型集裝箱和標簽。這些包裝物品都可以由果蔬廢棄物來生產,并且能夠達到百分百天然和可降解。我國蔬菜、水果資源豐富,果蔬廢棄物的利用將成為一種趨勢。如何引進和研發綠色包裝的前沿技術成為果蔬包裝在綠色運輸中要攻克的一道難關[3]。

3.4運輸包裝的共享化。包裝的共享概念來源于傳統觀念的轉變及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生活方式的啟發、生鮮果蔬的易腐質變性等特征以及企業、商販節約成本問題和多方面的利益的考慮。再者,市場上生鮮果蔬運輸包裝在收購、商販售賣和超市零售階段沒有統一的包裝標準,隨意混用的現狀,既不美觀又不適用,因此,包裝設計的共享可能性是生鮮果蔬包裝設計的有效的探索。共享設計可以盡量簡化程序,減少用戶所需付出的時間、金錢成本[5]。

3.5建立良好的回收機制。調查發現湖北省大部分果蔬產品主要由果蔬個體戶向果農收購后通過水果、蔬菜批發市場等途徑,進入人們所熟悉的超市、果蔬店等果蔬交易場所。在果蔬產品運轉的過程中,果蔬包裝垃圾的來源主要有果蔬批發市場以及消費者個體。建立完整高效的果蔬包裝回收機制,我們應從源頭規范果蔬包裝為包裝回收打好堅實的基礎,并針對不同場景因采取相適應的回收機制。

3.5.1制定果蔬包裝規范標準。相關國家行業職能部門可以出臺具體的標準規范,從宏觀上對果蔬包裝進行規范。如根據商品的不同種類制定不同的容器填充空間所占的比例、包裝重量的比例、包裝成本的比例,減少過度包裝。針對不同材料的包裝,進行分類編號,對于可回收與不可回收材料進行明確分類,在國家職能部門分類的基礎上,包裝制造企業統一使用相同的分類標準,并在包裝上印刷或粘貼包裝材料分類編號以及是否可回收等相關信息,方便普通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可識別的漢字和數字對包裝進行分類。

3.5.2建立回收機制。

3.5.2.1如果蔬批發市場等相對集中場所的機制

(1)建立包裝垃圾回收中心。批發市場是產生果蔬包裝垃圾的主要場所之一,其每日產生的包裝垃圾數量龐大,種類繁多但同種類的包裝垃圾先對集中相對容易收集。市場應該根據市場的垃圾生產量確定是否建立或引進包裝廢物處理中心,對于個體包裝垃圾回收中心市場也應進行嚴格管理,做到包裝垃圾嚴格分類。

(2)調動批發商個體戶的參與熱情。批發商與個體戶由于意識水平有限,對包裝垃圾分類以及包裝垃圾的回收的重要性沒有深刻認識。這也對包裝的回收與利用帶來了較大的阻力,批發市場監管部門可以于國家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深度合作,政府給予市場包裝垃圾回收補貼,相應的市場通過建立完善的包裝垃圾回收積分制度將補貼通過減免行費等方式對積極參與的批發商進行獎勵。

3.5.2.2個體消費者等相對分散場所的機制。

(1)加大社區硬件建設。在硬件建設方面,不斷完善可回收物的投放、收集設施,鼓勵使用帶有積分功能的智能回收箱,方便居民投放可回收物。在運行管理方面,積極發揮社區基層組織力量,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居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主動準確投放可回收物。積極推動生活垃圾清運網與回收網,建設投放站點,既方便居民投放,又能最大限度回收可回收物。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深植社區,通過智能回收箱、定時定點回收、預約回收等方式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力度。

(2)調動居民參與熱情。城市需要構建具體的垃圾分類管理制度,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率。雖然目前居民思想覺悟有所提升,認識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是想要真正地讓他們做到垃圾分類是比較困難的。其實對于垃圾分類最為基礎的位就是家庭,所以家庭成員是否可以參與到垃圾分類回收中是垃圾分類成敗的直接因素。為了調動家庭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管理中,可以借助大數據落實了積分制,也就是通過二維碼對居民信息進行記錄,落實垃圾分類的家庭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兌換相應的獎品。這樣一來更多的社區就會對生活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投放,然后以家庭為單位,分類投放數量達到一個標準會獲得一定的積分,實現了垃圾變現,調動了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3.5.3加強政府關于包裝垃圾處理的主導作用。

3.5.3.1合理布局可回收資源網絡。編制可回收資源回收網絡專項規劃,或將可回收資源回收網絡部分納入城市規劃,并盡快落地實施。利用新建小區、老舊小區改造、未來社區建設等工作,建設回收網點。大力推進分揀中心建設,制定并實施分揀中心建設標準,提高分揀中心的規范化、標準化、正規化水平。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形成以市場為主體、政府托底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兼顧回收效率與應收盡收。

3.5.3.2培育可回收資源回收企業。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培育一批規范化的市場主體,加大“低、散、亂”市場主體整治力度。推動和大力支持地方龍頭骨干企業與其他區域企業跨區域合作,強強聯合、取長補短。積極推動個體戶、拾荒者、小微回收企業整治,通過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收編一批、淘汰一批,逐步使其成為龍頭骨干企業的有益補充。通過加強業務培訓、引進人才等方式大力提高生活垃圾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和業務水平,從而提高生活垃圾回收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4.結語

湖北位于中國中部、長江中下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歷來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商品基地[4]。果蔬的市場需求極大,而運輸過程中的包裝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農業中的實施效果有著重要的連接關系。只有不斷提高湖北省果蔬運輸包裝設計水平,才能真正做到農業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同時打響湖北果蔬產業的品牌力[1]。將現代環保設計元素和傳統地域文化相結合,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們一直所追求的,既有利于發展湖北省的果蔬產業,更加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加快我國果蔬產業包裝綠色可持續化,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推進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荊世鵬. 基于生態設計理念的湖南農產品包裝設計策略研究[J]. 工業設計, 2017 (11): 81-82.

[2] 王紅娜. 淺議包裝對蔬菜產品競爭力的影響[J]. 商場現代化, 2007, 10(516): 98-98.

[3] Sun Z J, Chen Y, Wang Y X, et al.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7, 28: 3328.

[4] 諶威. 試論湖北農副產品包裝設計的改進性研究[J]. 江西農業, 2016 (6S): 125.

[5] 張丁偉.智能交互在果蔬生鮮包裝中的設計與研究[J].包裝工程,2020,(26).

作者簡介:陳浩南(2000—),男,漢,湖北襄陽,本科在讀,湖北經濟學院。

丁依林(2001—), 女, 漢,湖北荊門,本科在讀,湖北經濟學院。

李滔(2000—),男,漢,重慶奉節,本科在讀,湖北經濟學院。

陳燁(2000—),女,漢,湖北咸寧,本科在讀,湖北經濟學院。

張松洋(1998—),男,漢,安徽亳州,本科在讀,湖北經濟學院。

章晨媛(2000—),女,漢,江西新余,本科在讀,湖北經濟學院。

翟瑩瑩(2000—),女,漢,湖北黃岡,本科在讀,湖北經濟學院。

猜你喜歡
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淺談綠色管理理論的核心內涵
分析建筑設計中應用綠色環保節能技術的必要性及具體設計
綠色環保水處理技術探究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中綠色環保施工理念的應用
小型水龍頭發電機的研究與制作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