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水資源管理與生態環境建設研究

2020-12-23 04:53曹輝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建設研究生態環境

曹輝

摘 要: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不僅會影響水文環境,還會占用一定的土地資源,產生相應的影響。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工程本身會占用一些土地資源,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廢渣,并且建設一些I臨時水利設施,這些均會占用一些土地資源,出現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關鍵詞:黃河;水資源管理;生態環境;建設研究

一、水利工程建設的特點

水利工程項目多建在江河之上,具有建設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影響因素多、參與者多等特點,給質量監督管理增添了一定的難度,并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一)建設周期長。一般來說,一項水利工程從立項、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準備、施工、生產準備、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少則需要幾個月,多則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

(二)固定性。水利工程尤其是巨型或大中型水利工程實體龐大,固定不動,除江河湖海堤壩延綿數百公里外,水庫大壩、大型水閘、巨型水電站僅單個建筑物就大得驚人,更不用說整個水利樞紐工程了。

(三)工程量巨大。由于水利工程實體龐大,必然帶來巨大的工程量,修建時需要大量的資金、材料和人力,需要使用各種類型的機械設備,這就要求在規劃設計中,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做好綜合平衡工作。

(四)一品性。由于水利工程都是在特定的自然條件(環境)、特定的使用條件下按照設計要求施工的,每項工程的建設規模、內容、結構各不相同。即使工程內容完全一樣,也因外界條件的不同或變化(如水文、地質、氣象、交通運輸等條件的變化),其施工方法也不盡相同。

二、水利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

影響工程質量的原因很多,一般歸納為偶然性原因和異常性原因兩類。

偶然性原因是對工程質量經常起作用的原因。如取自同一合格批的混凝土,盡管每組(個)試塊的強度值在一定范圍內有微小差異。但不易控制和掌握,只能從整體上用方差、離散系數和保證率等綜合性指標來判斷整體的質量狀況。偶然性原因一般是不可避免的,是不易識別和預防的(也可能采取一定技術措施加以預防,但在經濟上顯然不合理),所以在工程質量控制工作中,一般部不考慮偶然性原因對工程質量波動影響。偶然性原因在質量標準中是通過規定保證率、離散系數、方差、允許偏差的范圍來體現的。

異常性原因是那些人為可以避免的。憑借一定的手段或經驗完全可以及現與消除的原因,如調查不充分,論證不徹底,導致項目選樣次誤;參數選擇或計算錯誤,導致方案選樣失誤;材料、設備不合格。施工方法不合理,違反技術操作規程等都可能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等等、都是影響工程質量的異常性原因。異常性原因對工程質量影響比較大,對工程質量的穩定起著明顯的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必須正確認識它,充分分析它,設法消除它,使工程質量各項指標都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異常性原因在工程質量上的表現是其結果導致某些質量指標偏離規定的標準。

三、加大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力度

(一)政府主管部門直接參與工程項目質量的監督和檢查。各個城市市政當局設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對轄區內各類公共投資工程和私人投資工程進行強制性監督檢查。政府參加工程項目質量監督檢查的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自己的檢查人員,另一類是政府臨時聘請或要求業主聘請的,屬于政府認可的外部專業人員。在瑞典,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一個完整而協調的監督體系,中央設立國家規劃與建筑局,地方設郡、市建筑委員會,負責工程質量監督。

(二)政府主管部門對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督實行間接管理

為加強對水利工程質量控制,國家制定建筑法,規定了監督部門要按國家標準化協會制定的工程建設標準監督施工及驗收工作,并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監督工程師制度。政府對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主要采取由當地政府建設主要部門委托或授權,由國家認可的質量監督工程師組成的質量監督審查公司,代表政府對所有新建工程和涉及結構安全的改建工程的質量實行強制性監督審查。在工程質量檢查中,對工程材料的檢測,一般由承包商負責送到國家認可的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檢測。當發生工程質量事故或業主與承包商對工程材料、施工質量發生爭議時,由質量監督工程師委托國家認可的工程質量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費用由承包商、業主或質量監督公司中的責任方負擔。

四、水資源管理與污染預防

在水利工程中,必然要進行土地的開挖與堆砌,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處理,那么必然就是對周邊植被造成影晌,出現水土流失、堵塞河道等情況。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導致的另外一種生態污染就是生態平衡破壞。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般都會對水生生物的生活環境產生影響,導致一些珍稀物種出現滅絕的情況,破壞了原來的生態平衡,也影響了原來的生態食物鏈,嚴重的情況,甚至還會出現瘟疫等災害。要想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可以通過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的方式實現,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改變河道結構與水文條件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河流自身需水量的達到,這樣才可以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一定要加強移民與耕地補償措施的落實。近些年來,移民與耕地補償的費用日益增加,在進行水利工程規劃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因地制宜原則的落實,根據水庫環境的承載能力,選擇適合的開發項目開展工作。比如,在河谷較窄的區域,上游河道坡度較大,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可以進行高壩大庫的修建,有效降低中下游淹沒損失。在實施水利工程建設的時候,一定要針對不同的施工階段開展不同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首先,在合同簽訂階段,一定要對施工現場環境污染處理、污染物擴散處理的責任進行規定,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制定嚴格的污染指標,并且保證相關工作的全面落實。其次,在施工管理階段,一定要建立環境保護監測機構,對施工過程中的水質、噪音、土壤、大氣等方面進行測定,之后對不同施工階段的測定結果進行比較,明確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最后,在施工后期階段,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時候,主要就是對破壞植被與景觀的及時修復,避免用地中出現耕地碾壓的情況,及時修復耕地與植被,全面實施綠化規劃,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控制與利用地下水與陸地水,雖然針對的是水資源體系的治理,但其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項就是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的關于對陸地環境的影響。陸地因水利工程建設產生的影響不被人們所重視的原因是其影響過于深遠,水利工程建設中水量大量聚集導致地殼壓力過大,影響板塊平衡,形成地震等地質災害。

在社會發展的帶動下,人們逐漸開始對水利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也使得水利工程的數量不斷增加。作為一種集發電、供水、防洪、灌溉等功能于一體的工程項目,水利工程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但是,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對于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僅包括有利影響,也包括不利影響,需要相關管理人員的重視和解決,促進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 方杰.V0F方法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和探索[D].南京:河海大學,2005.

[2] 李桂芬.水工水力學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8(03):183-190.

猜你喜歡
水資源管理建設研究生態環境
新一代水文模擬系統的流域嵌套式強化觀測方案設計
湖北省用水調查與用水定額修訂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
上下游水權交易及初始水權改革思考
基于專業特色的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研究
水資源管理工作中的瓶頸及解決對策分析
培養和選拔會計人才途徑研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