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020-12-23 13:23羅瑛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8期
關鍵詞:綜合素養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

羅瑛

摘? 要: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科學教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創新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動腦思考與動手實踐的綜合能力?;谛W科學課程的教育特色,整合科學知識與生活經驗于一體,挖掘生活中更多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激活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本文結合小學科學教育的主要內容與目標要求,探討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綜合素養

自我國踐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如何“提質增效”成為各學科教育教學面臨的重大課題。小學科學是一門講究實踐性與應用性的學科,無論其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均與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關,通過組織多元化的科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深入分析,透過生活現象挖掘背后蘊含的科學道理,激活創新思維,促進實踐能力。因此可以說,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具有現實意義,其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興趣愛好,同時也滿足新課標改革的具體要求,教師要轉化思想、創新形式,找到課堂教育與生活化活動的契合點。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激活學習興趣

想要學好科學知識,激活小學生的科學意識,必須要先從培養興趣為出發點。分析科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水平,不妨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分享生活經驗,探究科學知識。例如,學習《猜猜看》時,本節課主要鍛煉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培養科學態度。首先,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提出幾個有趣的問題誘發思考:“使用酒精燈在一個空紙杯的底部加熱,紙杯會被點燃嗎?如果把空紙杯倒扣在酒精燈上呢?”“如果在空紙杯里倒上水,繼續用酒精燈加熱,水能被燒開嗎?”這些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大膽想象,再結合教材內容學會如何安全使用酒精燈,大家分組實驗、動手操作,逐一驗證猜想,匯總實驗結果,在探索學習中積累了科學認知經驗。整節課以小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提出各種趣味的假設,由此激活科學探究興趣,大家通過猜想、探究與驗證,掌握了學習科學知識的好辦法,形成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

二、開展生活化實驗,培育探究精神

傳統的科學教學活動之所以效率低,學生參與興趣不足,歸根結底與滯后的教學方法和單一的教學內容有關。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妙趣橫生的科學探究氛圍,開展生活化的科學實驗,潛移默化培育其探究精神,提高科學探究能力。例如,學習“沉與浮”時,我提前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小木塊、泡沫塊、塑料、銅塊、鐵塊、鋼釘等等,讓大家分別說一說這些物品是用哪些材質做成的,并猜想假設:“假如將這些東西放到水中,你們覺得哪些會下沉,哪些會上???”一步步地設問啟發,逐漸將學生帶入了課堂狀態,大家有了探究問題的欲望。此時繼續開展分組實驗,先提醒大家制作表格,將所有的物品分類,如金屬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再逐一將不同類別的物品投入水中,觀察并記錄“沉與浮”,最終得出結論——金屬制品重量大,容易下沉;塑料制品和木制品重量小,容易上浮?;诤唵蔚纳罨夭拈_展豐富的科學實驗,激起了小學生的生活體驗與科學認知,培育科學探究精神,這也正是科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三、組織生活化實踐,提升科學素養

生活是科學知識的來源,小學科學教育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內容,而是多組織生活化的科學實驗活動,吸引學生多參與、多實踐、多積累、多體驗,潛移默化地加深對科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強化科學素養。例如,學習《綠色社區調查》時,圍繞當前社會熱點話題“垃圾分類”展開調研活動,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利用節假日前往各個小組進行調查活動,通過上網學習與垃圾分類有關的國家規定,明確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等等,再實地觀察各小區布放垃圾桶情況,調查小區居民是否按照垃圾分類標準投放垃圾,做好調查與采訪記錄,從中發現問題并商討解決方案;最后,大家在社區做一名公益宣傳者,自制宣傳海報,介紹垃圾分類的好處與方法。通過課內外知識的有機結合,開展豐富的科學實驗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了科學知識的實用價值,開啟科學思維,提升科學素養。

四、布置生活化作業,落實學以致用

生活化的科學教學活動要延續到課后實踐環節,教師布置生活化的科學作業,給學生創造更多機會,運用科學思維探究問題、運用科學視角觀察生活,總結身邊的科學知識與科學規律,體現科學教育的學以致用目標。例如,學習《種子發芽了》,課上帶領學生一起觀察綠豆芽,通過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發芽的過程。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本節課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開展家庭小實驗,準備一些綠豆或者花生種子,玻璃杯里嘗試做“綠豆發芽”或者“栽培花生”的小實驗,并思考問題:“綠豆發芽需要哪些條件?需要陽光嗎?需要水分嗎?”“溫度會不會影響栽培花生的成功率?”大家每天觀察綠豆或花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同學之間互相切磋經驗,分享方法,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最后,大家不僅順利完成家庭實驗,體驗了探究科學的樂趣與成就,而且提高科學實驗能力,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

綜上所述,科學課程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覷,培養科學精神、落實科學素養,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把握科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關聯性,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開展生活化實驗、組織生活化實踐以及布置生活化作業,吸引學生的關注力,潛移默化地滲透科學知識、培育科學觀念,提升科學教育的實效性,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勇波.融合生活實例有效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J].教育,2020,(41):8-9.

[2]? 陰艷芬.淺析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探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7):1001-1002.

猜你喜歡
綜合素養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童詩”也精彩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