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在腦梗塞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2020-12-28 11:45張旭
中國衛生產業 2020年26期
關鍵詞:護理風險腦梗塞管理機制

張旭

[摘要] 目的 分析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在腦梗塞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該院護理人員24名為研究對象,依據時間前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對護理人員進行常規管理為對照組,2018年7月—2019年7月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為觀察組,對比兩種不同管理方式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態度、操作技能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腦梗塞護理人員予以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控制護理風險,提升護理質量,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機制;護理質量;腦梗塞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9(b)-008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the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4 nursing staff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the routine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the nursing staff was treated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management methods. Resul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effect, nursing attitude and operating skil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for nursing staff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nursing risk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which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Nursing quality; Cerebral infarction

腦梗塞為腦部供血不足所引發的腦部缺血性壞死疾病。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腦梗塞發病率也逐步提升,且多數患者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發病史。腦梗塞患者有病情危重、誘發因素不明顯特點,因此早期極易被忽視,影響疾病治療。由于疾病自身特點使得護理風險較高,但常規護理時更為重視基礎性干預,對護理風險管理不足。在護理管理上則以監督、考核為主,并未建立系統性管理方式,使得管理效果較差。護理風險管理則從風險出發,考慮管理的各個側面,制定管理制度,有效約束護理人員操作流程,降低護理風險[1]。為控制患者護理風險,提升整體護理質量,選取該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管理方式下護理風險和護理質量變化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護理人員24名為研究對象,年齡24~41歲,平均年齡(32.18±2.46)歲;工作時間2~5年,平均工作時間(3.20±0.50)年;學歷:本科15名、???名、其他2名。所有護理人員2年內均無人員流動或崗位調換?;颊?00例,對照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4.28±1.87)歲;發病至治療時間2~21 h,平均發病時間(12.40±1.31)h。觀察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64.15±1.64)歲;發病至治療時間3~20 h,平均發病時間(12.25±1.20)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主要為常規管理,定期組織護理技能學習,同時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腦梗塞患者護理風險防范方案。為其進行情境模擬培訓,并依據護理工作質量進行績效考核。

觀察組護理人員則為護理風險管理。首先進行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提升,所有護理人員進行患者安全為核心的護理培訓。同時制定腦梗塞患者護理風險預防方案,對方案落實狀況進行持續跟蹤,動態監測落實效果。且進行不良事件分析,以定期組織護理人員討論的方式有效提升護理風險防范意識,強化護理風險控制技能。

護理風險因素分析。組織護理骨干和護士長進行護理風險評估,也引入護理人員共同分析補充。為有效提升風險分析全面性和有效性,也對以往護理經驗進行總結,查找其他學者研究結果,通過此種方式有效提升風險分析全面性和有效性。在風險分析結束后,也將引導所有護理人員對分析結果進行公開討論,通過此種方式有效提升風險控制全面性。該次將護理風險主要分為認知風險、年齡風險、用藥風險。同時對各個護理風險進行細分,持續發現工作中護理問題。

護理考核引入患者考評?;颊叱鲈呵皩ω熑巫o理人員進行評分,將傳統護理管理部門考核轉變為聯合考核?;颊呖己嗽u分問卷和護理管理人員問卷相同,兩者考核所占比例為6:4。通過此種方式有效實現護理內容全方位監督??己嗽u分直接和護理人員工資績效以及評職稱、學習機會等相互聯系。也可實行精神獎勵,設置先進個人,提升其榮譽感。

重視不同時間段風險控制。主要風險問題發生時間為凌晨、就餐、用藥、入廁等時間。在此時間段護理人員工作繁忙,會出現各種隱患。對于此種狀況,實施彈性排班模式,盡可能減少交接班頻率,確保護理連續性。重點時間段臨時加派人手,加強風險控制。

硬件改善。分析可知部分患者行動不便,極易出現墜床或滑倒等問題。因此管理部門從床位設計入手,所有患者床鋪均有扶手,確?;颊卟粫韷嫶?。同時洗手間或患者?;顒游恢迷O置把手、防滑墊。對于無法改善的位置則需通過張貼圖片或者標語的方式進行提醒。熱水供應位置設置排隊線,減少由于人員擁擠而產生意外。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種干預方式下護理質量評分,以該院護理管理部門評分標準為主。主要從操作技能、護理態度、護理效果、患者滿意度等4個方面進行評分,每個方面25分,得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②對比不同管理方式下護理風險控制效果,選取常規管理、護理風險管理兩種管理方式下100例腦梗塞患者,對比風險事件發生率。主要分析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意外損傷、用藥失誤發生率。風險事件發生率=風險事件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管理方式下護理質量

對照組:操作技能(16.28±2.17)分、護理態度(18.67±1.67)分、護理效果(17.88±2.44)分、患者滿意度(15.77±1.68)分。

觀察組:操作技能(21.40±1.47)分、護理態度(20.67±0.97)分、護理效果(21.63±1.97)分、患者滿意度(22.17±0.69)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態度、操作技能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214、5.312、4.891、7.511,P<0.05)。

2.2 ?風險事件發生率

對照組: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統感染1例、意外損傷2例、用藥失誤發生率2例、風險發生率9.00%;觀察組: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統感染0例、意外損傷1例、用藥失誤發生率0例、風險發生率2.00%。

觀察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20,P<0.05)。

3 ?討論

腦梗塞為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多為酗酒所引發,使得管腔狹窄,長時間焦慮也會引發腦血管收縮,進而引發腦梗塞?;颊叱霈F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問題[2]。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也為會引發多種并發癥,選取有效管理方式控制護理風險便十分重要。

常規型管理時主要以護理人員培訓,學習風險控制方式,績效考核等方式為主。通過此種管理方式雖然可提升護理人員風險控制能力,多數護理風險也得以有效降低,但并未形成長效機制,并無制度化約束,因此長期管理效果有限[3-4]。護理風險管理則從長期管理效果入手,首先提升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從認識上進行提升。為提升風險控制意識,主要從安全培訓入手,通過此種方式多數護理人員可認知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通過以往工作問題分析認識到自身工作缺陷,可有效提升工作質量。同時也制定護理風險干預方案,從制度上進行優化,對于制定落實效果進行動態監測,確保所有制定均可落實到具體實踐。為確保制度長期有效性,定期組織不良風險討論,主要目的在于持續納入更多新風險和新問題,使得管理制度可持續更新,形成長效管理。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通過定期組織討論分析,多數護理人員可發現自身工作中忽視的問題,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對管理制度進行深入分析時發現,所有風險均由護理骨干和護士長進行分析,主要將護理風險分為年齡、用藥等,依據不同項目進行深入分析[5-7]。為有效提升分析科學性和全性,也對以往經驗進行分析,通過其他學者研究結果分析也可有效提升分析系統性,通過此種方式確保風險分析全面性,深入性[8-9]。該次研究中患者和護理人員所有問題均為以下幾個方面,也證明分析全面性。在傳統考核管理時主要以護理管理部門為主,但由于護理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接觸少,因此在考核時會出現紕漏或不全面等問題。為有效提升考核全面性,使得考核方式更為重視患者也從考核方式改革入手??己斯芾頃r不僅重視管理部門考核,也引入患者考核,將患者評價直接納入績效考核,通過此種方式強化患者風險為核心理念[10-12]。通過此種方式多數護理人員可正面認知患者重要性。為重視風險控制全面性,也從護理時間入手,對各個時間段護理風險進行分析,對于高風險時間多加派人手,同時也從排班方式入手,降低交班頻率,控制多發風險。同時不僅對護理人員提出新要求,也對硬件設備進行優化,積極吸取護理人員意見,將床鋪和廁所等位置裝扶手、防滑墊等,通過此種方式有效降低外部風險。對比兩種不同管理方式下護理人員技能考核評分時發現,護理人員自身技能和護理態度等方面評分均有顯著提升(P<0.05)。此種狀況和所有考核引入患者,同時對護理風險進行深入分析,所有人員技能和態度均得到優化有重要關系。分析其它學者對護理風險研究結果時發現,通過此種方式管理后由于護理人員積極性主動性更強因此自身技能得到有效提升,結果和該次分析一致[13-14]。對比兩種管理方式下護理風險時發現,觀察組風險事件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可知,由于風險管理下制度性管理時間更長,更為全面,所有風險均有控制,因此不良事件更低。同時也和該次風險管理時更為重視考核制度改革,護理人員更為重視患者滿意度,形成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有關。比其他學者[15]研究結果分析發現,進行護理風險控制時也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提升護理質量,和該次分析結果一致。

猜你喜歡
護理風險腦梗塞管理機制
重點主題實踐型社會責任示范基地管理機制優化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淺析應收賬款的產生原因和對策
活化經營管理機制 促進國有林場發展
神經外科護士的護理風險及防范對策
骨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
論綜合性ICU的護理風險與防控
循環內科常見護理風險分析及對策
情緒護理在改善28例腦梗塞患者治療配合性中的應用
中風(腦梗塞)恢復期的中醫辨治及心理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