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1-01-01 11:34徐景英艾雙張博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1期
關鍵詞:應用效果

徐景英 艾雙 張博

【摘要】目的:分析腦梗死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120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的臨床治療,采取隨機分配的方式將這12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接受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60例)接受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對兩種護理方式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整理。結果:(1)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觀察組護理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2)兩組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觀察組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通過對患者偏癱肢體的康復訓練,逐漸恢復其上下肢肌力、平衡能力、關節活動能力等,使其運動能力得到恢復,進而改善腦組織血供,減輕肢體活動障礙。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并提高其上下肢運動能力,促進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相較于常規的康復訓練,其針對性更強,且有效性更高。

【關鍵詞】腦梗死護理;偏癱肢體康復訓練;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6-5249(2021)21-0134-02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存活者中超過一半伴有不同程度的殘疾[1]。臨床治療腦梗死后偏癱的方法很多,包括中醫針灸,西醫的各種康復訓練、運動療法等[2],本研究即分析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的臨床治療,采取隨機分配的方式將這12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48~70歲,平均(60.16±8.71)歲接受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60例,男40例,女20例,50~70歲,平均(59.85±9.84) 歲接受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獲得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等,并預防處理壓瘡、關節攣縮等并發癥;觀察組采取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1)康復訓練宣教。為提高患者對康復訓練的重視和認知度,在進行康復訓練前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及康復訓練目的及重要性的講解。然后將康復訓練安排詳細告知患者,同時對其講解通過康復訓練得到良好恢復的病例進行鼓勵,引導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2)體位訓練。為預防壓瘡等并發癥,和恢復患者的運動功能,患者臥床期間需對其進行體位管理。定時翻身,并先后行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翻身訓練,使肩部、肘部、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3)床上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創傷進行橋式運動,行仰臥位,雙腿屈曲,伸髖抬臀,骨盆保持水平,以頭頸部和足部作為支撐點,保持該動作一段時間后恢復仰臥姿勢,重復多次訓練;雙手交叉努力上舉、左右擺動,根據自身情況逐漸加大擺動幅度[3]。(4)坐位訓練。坐位訓練能有效鍛煉患者的平衡能力,護理人員坐在患者患側,一手放在患側腋下,一手放在健側腹部使患者保持平衡,患者患側手伸直支撐在床面上,使身體重心偏向患側,每次訓練5~10 min,3次 /d,待患者情況逐漸好轉指導其嘗試自主坐起和坐穩訓練。若患者坐位訓練情況良好且能夠獨立坐起,護理人員可以將坐位的范圍擴大至坐便器、輪椅,訓練時間也可以適當延長至30 min,3 次/d,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5)站立訓練。站立訓練是鍛煉患者平衡力和下肢肌力的重要訓練,待患者能夠在日常生活需坐立的范圍內自主進行坐位訓練后,護理人員即開始幫助其進行站立訓練,每次訓練5~10 min,3次/d,同坐位訓練一樣幫助患者保持平衡然后逐漸放開支撐使其獨立站立,每次訓練30 min,3次/d。(6)行走訓練。待患者能夠長時間平穩站立后,即開始進行行走訓練,利用輔助行走的設備,護理人員需全程陪護,并指導患者的走姿、步態,及時予以調整。然后逐漸脫離輔助行走設備。待患者能夠正常行走后適當加強鍛煉,包括鍛煉時間及行走距離,并加入上下樓梯的鍛煉。

1.3觀察指標? (1)使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量表(FMA)對患者護理前后的肢體功能進行評分,該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恢復得越好;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該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2)護理有效性指標:顯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下降90%以上,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復正常,偏癱情況顯著改善;有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下降70%~90%,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顯改善;無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下降低于70%,偏癱癥狀仍明顯存在。護理有效率=(顯效+有效)/所有患者 ×100%。

1.4統計學分析將數據納入 SPSS 22.0軟件中分析,應用( x ±s)和 (%)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 值和χ2檢驗, P<0.05代表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觀察組護理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觀察組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下表2。

3 討論

腦梗死是一種神經內科疾病,主要由于高血壓風原發疾病造成腦血管彈性減弱,血液灌注效果差,長期出現腦組織缺血,最后造成腦梗死[4]。通過對患者偏癱肢體的康復訓練,逐漸恢復其上下肢肌力、平衡能力、關節活動能力等,使其運動能力得到恢復,進而改善腦組織血供,減輕肢體活動障礙。本研究結果顯示,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并提高其上下肢運動能力,促進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相較于常規的康復訓練,其針對性更強,且有效性更高。

綜上所述,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能有效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的神經功能,促進其肢體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玉萍 , 閆曉潔 , 李曉華 , 等 . 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J]. 中國老年學雜志 , 2020, 40(1): 25-28.

[2] 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內科雜志 , 1996, 29(6): 379.

[3] 張書華 , 林麗君 . 肢體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效果 [J]. 中外醫學研究 , 2020, 18(11): 158-160.

[4] 董芳 . 針對性護理在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 [J]. 國際護理學雜志 , 2019, 38(18): 3035-3038.

通信作者:張博 (1981.08-),女,綜合保障科護士長,研究方向:內科護理和護理管理。E-mail:37462417@qq.com

猜你喜歡
應用效果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手術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
健脾扶正湯在晚期胃癌治療中的應用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