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時代”語境下高校思政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2021-01-02 19:37汪立恒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微時代思政微信

汪立恒

(上海海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306)

根據CNNIC 發布的第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信息可知,截至2020 年3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了9.04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64.5%;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97 億,手機上網比例高達99.3%。在網民職業結構中,學生和自由職業者占比最高,這充分說明學生已成為互聯網的主要使用群體之一,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1]。在此背景下,“微課”以及其他“微型”特征顯著的教學模式被很多高校引入教學系統,對于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具有深遠意義。

一、“微時代”的內涵及特點

(一)“微時代”的內涵

“微時代”指的是以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平臺為傳播媒介,以短小精悍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與以往相比,“微時代”下的閱讀者與傳播者,思想更為分散,他們沒有過多時間關注一件事情,情感溝通也更為簡練。由于信息接收者消化信息的時間有限,所以信息創造者必須提供沖擊力強、黏度高,且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關注度的信息。

(二)“微時代”的特點

“微時代”注重“微”字的運用,其特點主要有:一是內容簡明,且更為微型化?!拔r代”將微信、微博等作為重要傳播媒介,這些媒介中的信息傳遞通常都較為簡單明了,用戶能夠在短時間中抒發情感。二是傳播信息的速度更快。用戶發布內容能夠一秒傳播,發布之后隨即被他人觀看,同時也可以快速閱讀別人發布的信息。三是互動性強?!拔r代”將各種新型傳播媒介作為載體,人們可以借助這些媒介開展溝通、交流,并及時與他人互動,大大提升了雙方甚至多方之間的交互性,為信息傳播效果提升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微時代”語境為高校思政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1.為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提供了載體

“微時代”背景下,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互聯網,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對教學內容進行傳播,改變傳統以黑板為唯一載體的教學形式,將教學的重點轉移到網絡以及各種各樣的平臺上[2],這無疑是教學的一次重大改革,與新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符。

2.為大學生思政課學習興趣提升帶來了契機

思政課雖然是高校教學中的公共必修課程,但很多大學生對其缺乏深刻的認識,加之課程內容枯燥,很多學生對其失去了學習興趣。而在“微時代”背景下,通過運用各種“微”型手段,能夠改變傳統課堂枯燥乏味的現狀,更直觀形象地為學生呈現思政課教學內容,并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二)挑戰

1.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更為困難

“微時代”雖然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提供新的途徑,但同時也樹立了天然屏障。思政課教學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與特殊性,其屬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內容,教師必須清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面對面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夠深入、透徹地摸清學生的思想情況,以此調整教學方法。顯然,“微時代”借助各種平臺、軟件等與學生溝通,難以達到面對面交流的效果。

2.對學生自控力、約束力帶來了考驗

“微課”為學生自由靈活地學習思政內容提供了便利,但是打破了原有的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模式。目前,很多高校都開始對思政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從“灌輸式”模式向問題導向式、自主發揮式模式轉變,使得思政課堂氛圍更為放松自由,然而對于成長期的大學生來說,自由的課堂并非完全有利的課堂。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對自身的約束力不強,這種“微課”教學模式是對其各方面能力的極大考驗。

三、“微時代”語境下高校思政教學模式創新的路徑

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模式創新不僅關乎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更關乎民眾的綜合素質提升以及愛國思想培育,所以對其進行改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創新教學理念,深化“微認識”

在“微時代”語境下,高校思政教學模式創新的前提在于深化對“微時代”的認識,從時代發展的本質內涵入手,將其與課程教學聯系起來,尋找課程教學改革的切入點[3]。這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師詳細探究“微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并分析這一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思想發展趨勢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思政課教學,不斷推動教學理念的優化?!拔r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并非僅僅指教師對傳統的教學形式、方式等進行改革,將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多種平臺、媒體等引入教學,而是要能夠透過互聯網表面的信息看到學生內心真正的需求,以學生需求為著力點對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也并非簡單利用互聯網工具制作“微視頻”發送給學生自主學習,而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思想變化方向以及參與積極性等,切實利用好網絡工具,使其為自身教學效果的提升服務。

(二)拓寬教育平臺,占領“微陣地”

“微時代”各種媒體平臺接踵而來,深刻影響與改變著大學生的思維和生活方式,思政課教師要充分運用這些平臺,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找準微信、微博等平臺中的切入點,并迅速占領“微陣地”,使其為自身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4]。在日常運用中,教師可以運用微信、微博等在信息聚合、傳播方面的優勢開展思政內容的宣傳和引導,如構建學校黨政思想宣傳公眾號、開通微博賬號,并定期在賬號中推送優秀的政論文章,將學校的黨建活動、比賽等公布出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又如,開通班級微信群,定期在群中開展以思想政治為主題的、大家共同討論分析的“微班會”,并派專人負責對“微班會”內容進行整理,然后上傳到群文件中,大家共同暢通交流,通過此方式,教師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并賦予課程更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與時俱進,提升“微能力”

思政課教師“微能力”的提升關乎教學效果?!拔r代”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思政課教師應與時俱進,學習各種技術和平臺使用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微能力”。這要求思政課教師不僅要熟練運用各種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等,而且要深入對新媒體特點進行分析,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教育能力。為此,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加強自主學習,恰當運用各種新平臺、新媒介;另一方面,高校要組織思政課教師開展系統培訓,構建對應的新技能提升平臺。比如,開發思政課學習網站,在網站中推出“微時代”思政課教學技巧、注意事項等內容,并鏈接其他院校的先進教學資源、教學經驗,供教師參考和分析。另外,還可以建立獎懲機制,鼓勵教師加強溝通與互動,主動探究“微時代”思政課教學創新策略,促進技能提升;同時,定期對教師進行技能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施獎懲。

結語

思政課教學內容較為枯燥、抽象,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而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導致高校思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拔r代”,各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能夠使高校思政課堂重新煥發活力,為大學生更好地接受思政課教育,提升愛國主義情懷和綜合素養創造了良好條件。當然,若教師難以把握新型教學模式,就會產生反作用,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深化對“微時代”的認識,找出其與教學的切入點,迅速占領“微陣地”,并想方設法提升自身“微能力”。

猜你喜歡
微時代思政微信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微信
微時代語境下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考
“微時代”視閾下醫德教育的變革、創新與堅守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