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三全育人”為視角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

2021-01-03 14:12程凌華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5期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校

摘要: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建立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為關鍵,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成為新時代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在構建高質量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實踐過程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堅持通堵點、補斷點、解難點,重點推進協同發展,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

一、深刻把握“三全育人”的時代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高等教育發展和高校思政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對高?!芭囵B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揭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發展規律。進入新時代,高校要進一步加深對“全員、全方位、全過程”三大要素的理解,精準把握思政工作核心要義。

(一)全員:育人主體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責任體系”。這意味著高校的思政工作不僅僅是專職思政工作隊伍的責任,高校所有專任教師、黨政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人員等都是育人主體,共同承擔思政教育職責。高校全體教職員工必須深刻領會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刻把握崗位工作與育人職責的內在聯系,自覺把育人工作各項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實現人人育人。

(二)全過程:育人時間要素

全過程育人的重點在于將思政工作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高校要遵循思政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緊扣立德樹人這條主線,建立起覆蓋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可持續性育人鏈條,既加強知識體系的構建,也注重價值體系的塑造。根據學生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實施育人計劃,實現時時育人。

(三)全方位:育人空間要素

全方位育人的提出,要求育人工作重點要從單一性向多元性轉變,擴展育人維度,覆蓋課堂、網絡、校園等每個環節。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須堅持“五育并舉”,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讓課堂內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每個方面每個環節都發揮育人功效,實現處處育人。

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不斷提高“三全育人”三大要素的協同性,引導育人主體互相配合,共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當前構建思政工作體系面臨的問題

近兩年,在教育部等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各高校結合自身特色,在構建思政工作體系方面開展了大量創新性工作,形成了頗多值得推廣的經驗和案例,高校思政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是,從具體實踐來看,由于觀念認識的不深入、體制機制建設的不完善等因素,當前思政工作體系的構建還面臨著諸多問題。

(一)工作合力力度不夠。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作,不是高校某支隊伍、某個部門“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單一性任務,需要全校上下都具有強烈的育人意識,各項工作、各個環節都發揮育人功能。但目前不同的工作隊伍和部門對育人工作重視程度不平衡,尤其專任課教師、管理服務人員的參與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育人效果覆蓋不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也隨之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從強調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行、心理等方面的培養,細化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全面培養,思政工作的寬度和廣度進一步延伸。高校要聚焦學生的全面發展,知識教育和綜合素質兩手抓,形成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育人效果的最大化提升。

(三)工作方式有待創新。新時代的大學生成長環境開放,思想活躍,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消化新觀念和新事物速度快。傳統的思政工作側重于向學生單向灌輸,教育內容相對傳統,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性不夠。教育手段相對落后,對學生的吸引力還有待加強。

三、構建思政工作體系的有效途徑

為進一步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思政工作體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立足辦學特色,聚焦重點任務、重點群體、重點領域,以“三個協同”,讓思政工作實起來、立起來、動起來。

(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發展,讓全過程育人實起來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一是加大課程思政創新力度。以思政理論課、通識課、專業課為核心,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體系;把課程思政納入教學質量評估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黨建和思政工作督導評價體系。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政元素,開設《中國會計文明史》《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等“讀懂中國”系列通識課程,讓學術大家親自為學生講授中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密碼。落實領導干部上講臺,每年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通過新生第一課、畢業思政課、“全體校領導共上一門思政課”等形式,為學生上大課、講大勢、傳大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大力推進課程思政項目建設,評選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和示范項目,其中3門課程獲評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的任課教師和教學團隊獲評“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二是加快思政課程改革進程。打造“雙師輔導型”思政課堂,以兩位教師一問一答對話的授課形式,將課堂知識點融入到課堂語境當中,實現教師之間資源共享、相互補充,使課堂教學“有理”“有趣”“有用”。健全考核評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程期末閉卷考試基礎上,采取“平時成績百分百”“期末口試”“小論文考核”等多樣化考核方式,在動態發展中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落實《關于加強湖北省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制定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方案,從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評價體系、集體備課制度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思政課育人質量。

(二)線上育人和線下育人協同發展,讓全方位育人立起來。

推行線上、線下育人“雙線推進”,建立“全員參與、共享共生、朋輩引領”的新型網絡育人機制,擴大網絡育人的廣度和深度。一是擴展網絡宣傳陣地。依托學校主頁、專題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易班等平臺,開展微黨建、微思政、微理論,加強網絡育人的內容供給,打造貫穿“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入學前到畢業后”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網絡思政新生態。二是打造網絡育人品牌。自主研發推出全國高校第一家新時代·新思想·新經典·學“四史”在線閱讀平臺——“讀懂中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書香在線,全校三萬名師生可通過平臺網、學校官方微信和手機APP進行訪問,隨時、隨地、隨身開展“指尖”閱讀。利用直播技術為畢業生定制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畢業典禮,得到1100萬人次觀看。三是開展特色活動培養學生情懷。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組建5個校內宣講團開展理論宣講,組織“百年獻禮慶華誕、紅色領航贊青春”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思政工作隊伍和專任教師隊伍協同發展,讓全員育人動起來。

在思政工作體系的建設隊伍中,思政工作者和專任教師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高校要按照“四有”好老師要求,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打造高素質思政工作和黨務工作隊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緊扣兩支隊伍建設,落實全員育人責任,提升思政工作質量。一是加強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選齊配強輔導員和新疆籍少數民族輔導員,落實輔導員聘用制度、確保其待遇保障,為育人工作提供一線人員保障。定期開展輔導員培訓班、輔導員理論學習大講堂等,邀請校內外優秀思政工作者傳經送寶,建立校級輔導員工作室,開展輔導員能力大賽,多管齊下提升隊伍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完善思政課教師評價激勵機制,在考核評價、職稱評定中,將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崗位能力納入重點考核內容,化解制約思政課教師發展的突出問題。建立起思政課教師國家、省級、校級三級培訓體系,建設一批思政名師工作室、網絡名師工作室。二是充分調動專任教師隊伍。以正向激勵為主導,選樹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跡,發揮先鋒模范的典型示范作用,激發師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弘揚愛國愛校精神。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開展“教書育人獎”評選活動,聘任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為教學督導,主抓課堂教學教書育人效果。結合課程教學實際,從思想認識和專業發展角度分類對任課教師開展研修與培訓,為全面推廣課程思政提供支撐。

作者簡介:程凌華(1987年),女,漢族,湖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基金項目:該文系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722020SQY04)。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高校
構建二級學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構建二級學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