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走位教學法”縣城薄弱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2021-01-09 17:12潘婭萍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1年21期
關鍵詞:教師能力教師發展

潘婭萍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落實,教育部也明確了教學的新要求。教育應當滿足學生的學科素養和整體綜合能力的提升。初中語文是基于閱讀、詩詞、寫作等能力夯實基礎的階段,教學更要注重實效性。通過語文教學特點來說,引導性的教學方式占為主體,這種教學方式達到的教學預期顯然因人(學生)而異。本學校是位于縣城的一所中學,綜合教學條件較為薄弱,本文將通過分析縣城薄弱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提出解決方向,并結合“走位教學法”教學模式,來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走位教學;教師發展;教師能力

引言:

縣城薄弱學校,是在教學綜合環境(硬件設施;師資團隊的新鮮血液;教學新模式等)方面的不足。學生長期接受的是同一種教學方式,這就容易形成學生的接受疲勞,極其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繼而引起了學生的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白呶唤虒W法”是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初中數學組創立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小組學習和討論的方式,以任務驅動為目標,讓學生實現知識層層遞進的走位,同時鼓勵學生離開座位,融入到小組學習和討論中去。通過這種知識的遞進講述,和走位式的討論,能給學生建立一個整體化的知識框架,而且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學生的參與性也得到提升。

一、走位教學法的重點

何為“走位教學法”?就縣城薄弱的教學綜合環境下,財政規劃等不能得到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就要考慮學校內部的教學質量把控?!白呶唤虒W法”不受教學硬件限制,不受學科限制,可以很好地應用到一些條件不高的學校教育中去。走位教學法的重點便是吃透走位。分為兩個走位。第一個便是知識的“走位”,指在知識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以基礎知識能力為核心,任務驅動為方式,注重教學成效統一目標的知識分層推進,實現知識的層層走位。第二個便是學生主體的“走位”,建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的組成應該是教師整體分配,每一個小組成員由4個人組成(前后兩排,方便討論),4個人中有一個是小組負責人(思想品質、學習成績、責任心等等方面能力較強),由小組負責人負責團隊的學習任務推進,同時結合教師的安排和引導,實現學生主體上的“走位”。因此,這種教學方式比較考驗教師對整個班級的教學進度節奏的掌控,以及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推進。

二、教師如何實現“走位教學法”

1.設置教學目標

教師首先設置教學目標,以初中人教版《我的老師》為例。在這一篇課文的情感分析中,學生要明白教師這個角色的定位,體會到教師在這個職業崗位中責任。在寫作技巧分析中,學生要明白做作業在描述事件或者情感時使用到的寫作技巧。在綜合能力提升上,學生要明白整個課文的寫作構架、出發點、情感點,以及要求學生結合課文的感受,自我描述他們心中教師的模樣。

2.教學過程

(1)教師先讓學生按照分組進行座位的調換,然后切情景引入教材。教師提問:今天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心目中老師的形象,課堂結束后的幾分鐘,我希望你們能描述下你們心目中對我的印象。

(2)任務驅動(走位一)。設置課前引導,將課文分為幾個階段。以合-分-合的方式,實現知識的層層遞進和梳理。先帶著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的問題,整體閱讀課文。然后拆分各個段落之間進行細節的描述引導和探討(設置閱讀問題板書)。最后總結課文情感和技巧。

(3)小組討論(走位二)。將任務分配好,開始小組閱讀和學習討論。第一個階段的合控制在10分鐘以內,教師開始收集學生學習情況,并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疏導。第二個階段的分控制在20分鐘以內,教師對板書的問題進行抽查和引導。第三個階段的合控制在10分鐘,以教師為主體,講解整體的分析。剩下的時間為學生繼續討論,發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老師的形象。

(4)能力拓展和總結。以小組形式繼續討論文章中的寫作技巧、語言優美之處,使用修辭手法指出。針對文章的學習,教師板書課堂作業,小組討論并解答。

三、基于"走位教學法"教師專業發展必備的能力

“走位教學法”不受時空和環境的影響,只要教師的教學框架是清晰的,課堂知識推進是合理的,那么以這種探討和任務驅動的模式就具有可行性。但是,在這種教學開展之前,教師還應該具備以下的能力:

1.專業教學知識的能力

教師一定要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不管是那一篇文章的教學,教師自己要清楚整個文章的結構、教學側重點、教學疑難點、課堂教學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思維拓展的方向。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學備案,對接下來的教學流程和內容才能做到掌控。

2.現場課堂的節奏把控能力

由于是需要考慮學生的“走位”,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秩序,一般為預備鈴響開始調換座位,正式課鈴響學生已經完成走位。其次就是以小組的探討形式,小組的探討效果怎么樣,教師要做好階段性的暫停,由教師進行抽檢再進行階段性的引導。整個課堂的節奏和秩序以及氛圍,需要教師不斷地觀察,時刻留意學生探討的情況。

3.整體教學框架的搭建能力

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就要做好整個教學框架的搭建。這幾個步驟中的教學知識、教學重點、疑難解答、組織討論形式、問題提出等方面,教師要做好整體的推進。要讓每一個步驟之間是知識鏈接的,是推動的,是層層推進的。

4.教學成效的收集能力

教師要注意教學成效的收集,小組探討的效果好不好。與兩方面有關系。第一個方面是小組成員組成的結構,第二方面是課堂教師的節奏把控性。教師對教學現狀和成效首先進行分析,分組一定要合理。最好是采取1+1+2的方式。1個優秀學生+1個中等成績學生+2個成績較差學生,實現小組之間的實力平衡,并且能帶動小組長的核心能力。階段性的交流探討效果,教師也要進行抽查和了解,才能明白每一個小組之間的學習成效是如何,遺漏點、易錯點在哪些地方,然后在重點講解。以期望達到教學的全覆蓋。

結語:

縣城薄弱學校,硬件設施可能不完善,新鮮的師資引進效率較低,這就需要學校從內部教學質量提升來破解教育的難題。走位教學法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相當考驗教師在備課、知識框架、分組學習成效、節奏推進等方面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個人管理能力,能夠細化教學目標,認真觀察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白常海. 城鎮薄弱學校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 試題與研究,2021,(30):137-138.

[2]陳佳咪,高耀明. 薄弱學校變革的關鍵點[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18-19.

猜你喜歡
教師能力教師發展
對中職物理新教師的幾點建議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發展自律動力問題探討
幼兒舞蹈教育對教師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民辦本科院校教師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能力調查研究
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
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和培訓實效
主體參與型教學體系下教師能力發展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