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探究

2021-01-09 18:05邰吉豐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1年21期
關鍵詞:法治道德生活化

邰吉豐

摘?要:小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精神。只有結合學生的生活,才是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本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質量,對小學的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育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道德;法治;生活化

引言:道德和法治的課程不單是理論上的教化和說教,還包括幫助學生在人生中養成良好的行動習慣。生活化教育不僅是學生的興趣,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目的。教師要注重生活化教育,時刻總結經驗,創新教育方法。

一、強化生活意識

小學生的人生經驗很少,知識不足。寬廣的生活為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生活常識和現象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人生,并幫助小學生過上幸福、安全、和諧、快樂的生活。比如,教“消防安全”的時候,小學生不太習慣防火。他們安全意識低,沒有安全風險的預見性。如果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對安全知識進行簡單說明介紹的話,學生不僅對知識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對消防安全也很難重視起來??紤]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的認識。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學校的安全部門學習防火知識,在安全負責人的個人說明和演示下學習滅火器的使用,認識各種火災警報器、煙霧探測器等設施,了解學校安全的重要性影響。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真實的火災事故,并使用實際的圖片加深學生對火災的印象,從而強化安全意識。

二、進行生活實踐

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具有實踐性,教師要有實踐意識和精神,不能只講理論,還要進行實踐,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人生。比如,在學習“我愛我們的學?!钡臅r候,老師一味要求學生愛學校,但學生對學校沒有感情的時候,怎樣才能把學??醋髯约旱募夷??因此,為了讓學生熱愛學校和參加熱愛學校的活動,教師必須向學生說明學校的歷史和成果,以提高學生對學校的認知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學校,走進學校的植物和樹木,深入草坪、花壇、操場、教學樓等學校的各個角落,讓學生深入體驗學校的環境和校園之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舞蹈、唱歌,牽著學生的手,共同走進校園,縮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獲得感,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豐富和幸福,提高學生對學校的感情。學習“在學校里能做什么”的時候,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給小樹澆水,掃落葉,垃圾分類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教育,加強了校園學生的責任感。

三、養成生活習慣

習慣只能在生活中得到改善。小學生在課堂上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比如小動作、竊竊私語、不講衛生、撒謊等。對于這些問題,教師不能只是單純的說教,而是需要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改善和糾正。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促進小學生現在的學習和發展,在促進小學生更好的未來方面也起到很大作用。例如,在教授“別人眼中的我”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和交流,主要說彼此的缺點和不足,來了解別人對他們的理解。有的學生不注意衛生,有的學生會把零食袋扔到地板上,有的學生會把鉛筆削成的碎屑散落在桌子上,這些不良行為通過其他的學生提出來,可以提高學生對自己不好的行為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行為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改善生活行為

信息化時代的小學生,家庭狀態良好,父母嬌生慣養,缺乏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對父母只是一味地索取,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很多小學生都沒有說“爸爸,我愛你”“媽媽,我愛你”“你們辛苦了”一類的話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為了改善學生的這種行為,教師應該加強學校學生的家庭教育,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到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例如,在教授“溫暖之家”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三四個人,一部分學生扮演母親,一部分扮演父親,一部分扮演孩子,然后,結合實際家庭的生活環境進行親子活動表演,演出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老師指導學生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感受父母的關愛與付出。此外,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搜集一些充滿愛意和動人的故事,讓學生看到父母的愛的積極能量的視頻,感受父母的愛與付出,心懷感恩之情。

五、引入生活實例

在教育中,學生接受理論內容的速度相對較低,掌握相對較慢,很難正確理解知識點,這會影響道德與法治教育知識的吸收。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面向生活的例子,讓學生能夠理解案例中的教育知識,并將相對生硬的理論轉換成鮮明生動的故事,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熟練。比如,在學習“我學習,我快樂”這門課的時候,讓同學們共享在讀書過程中收獲的快樂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剛開始學習書本的時候,我并沒有意識到閱讀很難,但我覺得書的內容很有趣。當我看的書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后,我發現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蓖ㄟ^讓學生分享學習感悟,可以更直觀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不僅給人生帶來了啟發,也能帶來精神上的成長。由此,促進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課堂授課質量的提高。

六、構建生活化場景

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很多生活化的內容,通過創建生活化的場景喚起學生的記憶,將學習內容與生活場景相關聯,加深對教科書內容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將理論知識轉換成與實物一模一樣的場景,可以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在學習“家是最暖和的地方”的時候,讓學生想家里有什么樣的房子、家里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家帶給自己的感覺等。在一個生活化場景中,學生認識到課程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能夠提高學習興趣,從而順利進行授課。

結語: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深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教師在日常指導過程中,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日常生活,制定生活化的指導情境,合理活用道德與法治的教科書,進行生活化的指導,更新指導理念,改善指導方法。生活化教學能夠促進小學道德法治教育回歸到生活,從而實現學生道德法治水平的提升,同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建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J].新課程,2021(43):158.

[2]胡素霞.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1(38):12.

[3]萬明.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名師在線,2021(26):44-45.

[4]劉志平.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滲透路徑[J].天津教育,2021(26):38-39.

猜你喜歡
法治道德生活化
走實“1+6法治同行”黨建之路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法治護航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
跟蹤導練(五)(2)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的培育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道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