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初探

2021-01-11 16:25謝燕芳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7期
關鍵詞:心理調適就業心理心理問題

摘要:作為新時代與教育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教師。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既事關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的開端,是對其綜合素質的一次重要檢驗,不僅關系到畢業生個人前途,就業質量的高低同時也直接影響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的整體發展和未來小學教師的質量。目前高職院校小學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在就業難的社會大背景下,絕大部分畢業生無法順利找到自己理想的就業單位,再加上學歷層次的劣勢,不同程度地遭遇失敗挫折也是在所難免。就業的失敗或挫折容易引發畢業生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的應對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小學教育 就業心理 心理問題 心理調適

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就業市場的需求與學歷之間的不匹配問題。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與高學歷高層次如本科、碩士研究生等學歷層次的的畢業生相比,存在著文憑層次低的問題,現在很多小學對教師都要求要具有本科以上的學歷,再加上就業市場的日益嚴峻導致很多的高學歷、高層次人才放下薪資的高標準,搶走了很多原屬于高職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機會。這一想象的存在很容易導致高職小學教育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進而引起一定的以受挫為主的心理問題。

一、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心理問題的表現

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比較多,有的是因為學歷太低導致,有的是因為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懷疑而導致,有的則是因為盲目的攀比、從眾等造成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四方面:

(一)悲觀失望、自卑膽怯。不少高職小學教育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由于學歷或各方面的條件達不到用人單位的標準,經歷了用人單位的拒絕而自我否定,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有調查表明,高職小學教育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學習動機是來源于父母和家長的期望,尤其是來自己貧困家庭的學生,更會覺得讓家人失望、對不起父母等。而有一些內向或學業成績確實不佳的畢業生也會因為這樣的經歷而否定自己不敢再去嘗試就業。

(二)焦慮不安、抑郁消極。焦慮情緒很容易伴隨著不順心的事情而到來,就業的不順利容易造成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對未來的不安和煩躁。對于內向者還容易誤入抑郁的心境,加上不愿意與人傾訴,這樣的心境將會長時間伴隨著抑郁者,久久走出不來,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上的反應如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等。甚至就干脆不想繼續去找工作了,對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都采取消極對待的方式,完全失去了自己最初選擇小學教育專業的雄心壯志,也失去了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全進入了另一個極端。

(三)盲目攀比和從眾。從眾心理是指一個人在從事某一項活動的時候,由于受到外部環境和群體行為的干擾,而在自我的知覺、判定、認識方面表現出滿足于大眾輿論或許多人的行為模式。研究顯示,很多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容易受到周圍的環境和他人的影響和暗示,表現為容易在做決定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想法或因為他人的意見和觀點而改變自己的初衷。在就業中不顧自己能力、氣質、性格等個性因素與用人單位和崗位的匹配而作出滿足大眾的行為和決定,人云亦云。

二、求職受挫后自我調適方法

調查顯示,很多高職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由于不能夠準確地定位自己,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不高,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這個問題上更是如此,一心想著去好的學校卻忽視了自身的條件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匹配問題,在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時,做好就業心理問題的調適至關重要。

(一)適應自我,調整期望

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找工作是很多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很多畢業生都很想一步到位,想著一畢業就到福利待遇好知名度高的公辦小學工作,帶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從學校走出社會,希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涩F實往往沒有那么理想,為此,畢業生應該對就業形勢深入了解,對自己進行客觀正確的評價,勇敢地面對現實、接受真實的自己,將就業的定位調整到與自己實力相符的期望值。古語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客觀認識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優缺點,了解小學教育的特點和不同的小學對教師的要求,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單位。另外,還要正確認識挫折并敢于競爭。面對挫折要提高心理應對能力,接受挫折并反思失敗的原因,調整就業的策略,改善就業的技巧,適當安慰自己;而競爭是社會生存的法則,在就業市場上更是不可避免,畢業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愛好等與用人單位之間進行“雙向選擇”,通過推薦與展示自己與其他求職者競爭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畢業生應珍惜這樣的就會并努力奮斗實現自己的目標。

(二)自我關注,及時疏導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人的成長和發展是一個不斷地從平衡、失衡再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當在就業過程中遭受挫折,說明個人能力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匹配失衡了,只有通過自我調整比如說另尋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匹配的就業單位才能匹配成功,或吸收失敗的經驗并根據環境的要求改變自我、提升自我重新匹配才能達到新的平衡。相反,如果一個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接受現實或無法適應環境,就無法克服障礙更無法獲得成長和發展。對情緒的疏導一方面可以采用適度傾訴與家人和身邊朋友交談;另一方面可以運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例如暫時拋開就業的困擾,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暫時忘卻就業不順帶來的消極情緒;還可以通過運動進行宣泄,運動是調節身心和放松的有效方式,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身心的循環,使人重新充滿力量,積極應對挫折,重新獲得心理上的平衡。

(三)相信自己,增強自我效能感

根據自我效能的定義可以得知,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就是學生個人的經歷、對自身所形成的評價以及情緒心理狀態。高職院校小學教育畢業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源于就業經歷的成功與失敗、自我的情緒狀態和包括用人單位在內的其他人的評價。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小學教育畢業生的自我效能感就需要針對以上因素進行控制和調節。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情況不斷增加和積累經驗,遇到挫折加強對自己的意識和情緒的管理,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等。放眼未來,重塑自我,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而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有利于維護與他人的良好關系。

三、總結

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實現自身的奮斗目標,走上小學教師的工作崗位,實現自己作為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做貢獻的人生價值就必須要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就業心態,維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及積極心理,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傅濼嫚.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面向基層教師崗位就業的路徑探析[J].就業與保障. 2021,(06),46-47

[2]余慧玲.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探究[J].當代旅游. 2021,19(15),85-86

[3]鄭立蕓.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優化措施——以寧夏警官職業學院為例[J].寧夏教育. 2021,(04),72-73

[4]高榮.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20,(12),40

[5]王妙,顧雷雷.淺談如何做好高職學生就業心理指導工作[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1,5(04)45-47

作者簡介:謝燕芳(1987.12—),女,漢族,籍貫:廣西北海人,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發展與教育,單位:北海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心理調適就業心理心理問題
酒店管理專業工學交替實踐學生心理調適初探
農村籍大學生就業意向及其特點分析
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探討
高職女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老莊的“和諧”思想與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試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活動中的有效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