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記者采編能力要求分析

2021-01-12 03:01
黑河學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時代素養

毛 閎

(黑河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黑河164399)

在融媒體時代下,記者應該明確新媒體發展特點,推動自身采編工作良好開展。結合融媒體時代發展的特點,記者具有良好的采編能力,不僅能夠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也能促使新聞報道更加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因此,明確融媒體時代發展特點,是記者提升采編能力的重要選擇,也是新聞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有效探討融媒體時代對記者采編能力的要求,能夠促使記者開展良好的工作。

一、加強對各類媒體的了解

從當前信息大爆炸的情況來看,人們能夠做到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全世界最新的資訊。由此可知,當前新媒體所容納的信息量十分龐大,多種多樣的信息資源可以切實地滿足人們對各個領域的求知欲。然而,很多新聞內容只值得人們停留幾秒鐘,具有反復深究價值的新聞內容寥寥可數,除非是影響比較廣泛的新聞,或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新聞。由此,這就要求記者具有更高的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大眾的注意力吸引住,用簡單且犀利的語言圍繞核心內容展開有效的敘述。并且在文字運用上也要體現出游刃有余的姿態,讓平凡無奇的漢字組合到一起,就能夠產生足夠的吸引力,讓大眾對于外部世界的獵奇感被充分地滿足,促使新聞資訊的影響力得到極大的拓展。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各種網絡用語層出不窮,充分體現出了年輕群體對于社會的態度。記者在編輯新聞內容時通過有效使用這些網絡用語,加強對新潮網站的了解和分析,能夠促使自身很好地融入年輕群體,并極大地增強年輕群體對于新聞資訊的閱讀興趣,同時一些網絡用語和網絡表達方式能夠讓新聞內容的趣味性更加突出。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應該對網絡媒介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網絡平臺上充滿了年輕人的聲音,其中所蘊含的內容和觀念值得記者去深入思考。無論是哪種新聞媒介,既然存在就是有原因的,比如即便傳統媒體與年輕群體的發展觀念具有一定差異,但是其具有足夠的公信力,想要了解一些權威性的新聞還是要進入傳統媒體中;而新媒體的傳播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能夠切實滿足當前快節奏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記者在采編的過程中,需要對各類媒體的特征、優勢和弱勢進行深入的分析調研,并且以更為符合大眾期待的方式將內容呈現出來,促使新聞的社會價值充分的體現。

除此之外,傳統媒體為了能夠不被時代所淘汰,在各類新媒體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網站,比如微博、抖音等,將電視、報紙上的新聞信息以更為新潮的方式傳達出去,送到年輕群體的手中。但是問題在于這種做法收效甚微,因為即便滲透到新媒體中,但是仍沒有脫離傳統媒體的內核,傳統媒體工作人員的發展意識還沒有得到相應更新,只是套了一個新媒體的外殼,無法讓年輕群體良好地去接受。新媒體的發展目的并不是將傳統媒體完全淘汰掉,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推動傳統媒體充分認識到新時代特點,從而與新媒體進行充分地結合,促使雙方的新聞價值得到充分地發揮。融媒體時代下,記者應該充分明確傳統媒體和融媒體之間所具有的顯著特征,融媒體最終想要達成的目的就是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和真實的信息,同時落實用戶的主體地位,滿足用戶的喜歡,讓新媒體能夠在用戶心中占據相應的地位。因此,融媒體時代下,記者在采編的過程中應該對于自身的新聞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入了解眾多媒體的基礎之上,將自身的思路打開,將各種新聞資訊用更適合的途徑傳達出來。因為融媒體時代下,用戶對于新聞資訊呈現的通道具有一定的偏好,記者要充分利用各個新聞傳輸途徑的優勢,增強新聞內容的傳播力。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就足以說明傳統媒體和當下時代的格格不入。因此,記者需要充分明確時代發展的特征,從而有效融入各個媒體的特點,在基本的新聞內容之上,對其進行相應的升級創新,促使其能夠很好地滿足各類媒體和用戶的喜好。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內部出現大同小異的新聞文章,可以有效落實相應的競爭機制,讓記者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完善自己,推動自己實現良好的進步,用自己獨特的角度和犀利的眼光,對新聞內容進行相應的完善。最后,記者應該對自己觀點思想和新聞文章的特點進行反思,將傳統的觀點和思想及時摒棄,不要用固定的模式和思路將自己封閉掉。因為很多記者在沒有深入了解各個媒體之前,對數字化時代的思考停留在很淺顯的范圍,但是事實上,數字化不僅是一項新聞傳播機制,更是有效提升經濟效益的利器。

二、選擇合理的新聞內容

從新聞報道所體現出來的重要性看,新聞記者采編工作開展思路非常重要,采編思路對于新聞內容的合理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采編思路有問題,那么新聞內容就失去了其所具有的社會價值,會給公眾造成不良誘導,傳達給公眾的信息就不準確。不同記者的思考方式不同,采編工作思路也就不盡相同,所呈現出來的新聞報道在重點和觀點上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記者在開展采編工作時,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更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在保障內容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基礎之上,促使新聞報道具有更明顯的社會性和合理性特征。在融媒體時代下,融媒體已經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中的各個角落,在人們閱讀范圍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導致傳統報業的發展道路越加困難。針對這個問題,傳統媒體要清晰地明確自身所處困境,從而根據時代特征,有效發揮自身所具有的優勢?,F實就是互聯網媒體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重要,傳統媒體運行的優勢就在于其具有公信力十足的新聞內容,在技術和傳達途徑上沒有過多的體現。同時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內容的質量更加重要,用戶的地位也得到了相應的夯實,新聞工作人員不再是單向的新聞資訊傳播者,更要站在社會公眾的角度,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在新聞作品的呈現上和表達上都要切實地考慮到用戶的感受。除此之外,傳統報紙的運行模式是單向的、固定的,是記者將社會相關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傳達給大眾,新聞的生產很神秘,大眾對于新聞生產的認識十分模糊。但是融媒體時代下,將新聞生產那層神秘的面紗揭下來,大眾能夠切實參與到新聞的傳播中,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新聞內容,同時也可以向其他人傳達自己了解的信息,這也促使新聞內容實現了極大的豐富。這給新聞傳播帶來了更大的生機,同時也給記者提出了相應的挑戰。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并且傳播的內容豐富多樣,但是記者自身所具有的專業性就要求了其所傳達的內容需要切實遵循真實性、全面性和合理性的特點,才能區別于普通的大眾,確保新聞資訊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由此,融媒體時代下,報紙行業需要從報業市場跳脫出來,通過加強與現代化媒體形式的融合,在市場中爭取一定的話語權。記者在選取新聞內容時務必要明確其合理性,有效結合自身的編輯風格,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將其呈現出來,讓報紙行業具有更為光明的發展前途。融媒體時代給新聞記者提出的要求就是,需要其切實發揮自身作為記者的專業性,深入挖掘社會新聞,將其深刻的內容呈現給大眾。

除此之外,新聞節目要對于新聞內容的價值進行有效的衡量,對其進行良好的篩選,切實確保新聞內容的質量。對于記者來說,在相應的新聞線索基礎之上,才能開展更為深入的探究和報道工作。而當前這個快節奏和網絡媒體的發達,使得新聞的實時性得到了切實的保障。在事情發生的當時,旁觀者就會將其拍攝下來并上傳到網絡平臺上,看到的人會將其進行進一步傳播,從而促使事件傳播范圍得以進一步擴大。因此,記者在尋求新聞內容時,可以有效運用網絡媒體的便利性和實時性,對于一些新鮮的、具有社會價值的事件進行挖掘,對其報道價值進行相應的判斷衡量,促使高質量的新聞內容得以呈現出來。

三、增強記者的專業素養

融媒體時代下,記者的采編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專業素養基礎之上的,而記者的專業素養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記者自身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體現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記者所傳達的新聞內容具有政治性的特征,政治是嚴肅的,記者在新聞報道中表達出來的觀點,一定程度上具有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需要承擔起相應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如果在報道中沒有站在客觀的角度上闡述個別件事,夾帶了個人觀點,公眾可能會將其觀點進行進一步夸大解讀,從而對社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因此,融媒體時代下,記者需要明確自身所處的地位和可能會產生的社會影響。進而通過不斷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完善自身專業素養,從而將正向的、公正的新聞內容傳達出來,更好履行自身作為記者的責任。與此同時,融媒體時代下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其所具有的傳播速度快、內容豐富、觀點鮮明等優勢,與當前這個快節奏社會需求不謀而合,但是也給負面新聞傳播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使得網絡平臺上的信息良莠不齊。這就急需記者充分發揮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擔負起自身的社會引導責任,傳播正向的新聞內容,將社會輿論引導到正確的方向,從客觀角度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剖析。

其次,記者想要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就需要不斷強化自身采編能力,具有良好的策劃采編素養?;诹己玫牟邉澆删幩仞B,能夠對大量的新聞資源進行有效的梳理整合,用較高的采編能力應對眾多的新聞處理工作,促使新聞報道得以良好地呈現出來。而良好的策劃采編素養也給記者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第一,記者對于新聞要具有較高的感知能力。在當前這個信息爆炸時代,記者需要隨時保持敏感性,在龐大的信息內容中精準地挑選出有報道價值的信息,對其展開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將其社會價值充分挖掘出來。第二,記者要體現出良好的策劃能力。記者要對自己工作流程進行有效地策劃,才能促使編輯、采訪、整合等工作順利開展,并將新聞內容全面地呈現出來。第三,記者要不斷增強自身的采編能力。融媒體時代下,記者需要考慮傳播媒體的特點,通過對新聞素材收集、梳理、整合等,促使新聞內容和媒體平臺得以充分融合。由此,記者需要重視自身策劃采編素養的提升,才能促使新聞內容得以更為良好地呈現出來。

最后,記者需要對新媒體投以更高的重視,并體現出良好的新媒體素養。記者要時刻確保自己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于新媒體的發展情況、傳播特點等進行有效的學習和分析,針對不斷更新發展的技術,更要進行充分的學習和消化,熟練掌握各種可視化表達方式。傳統形式下的新聞傳達都依靠語言或圖片實現,而互聯網技術的有效運用,促使語言和圖片形式的新聞內容可以轉化為視頻等動態化形式,這種具象化的表達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地抓住人們的眼球。因此,記者應該有效運用動態化新聞傳播方式,促使采編方式得以更新換代。除此之外,融媒體時代下,記者開展采編工作時最為重要的就是加強對用戶的關注,明確用戶在融媒體中所具有的地位,并在新聞采編時積極落實。由此,互動性成為了融媒體時代十分顯著的特點之一,其要求記者能夠改變傳統形式下單一輸出的風格,加強與用戶的聯系,對于用戶的要求進行有效的調研,促使所呈現出來的新聞內容能夠切實符合用戶的喜好和需求,加強與用戶的“黏性”,切實落實新媒體對于用戶的重視。由此可見,記者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新媒體素養,才能以更為游刃有余的姿態面對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提供出更符合用戶喜好的新聞內容。

通過對融媒體時代的了解,記者在開展采編工作時,充分認識到在新時代發展下,自身的采編工作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結合當前融媒體時代實際,記者需要明確各個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從而有效調整自身的采編工作。因此,記者應立足于融媒體時代實際,有效分析其對于自身采編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從而通過不斷完善自己,優化工作方式,促使新聞報道內容能夠更加符合時代和用戶的需求,并且有效落實自身的社會責任。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時代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傳統媒體創新發展方向
以資本運作紓解傳統媒體困局
傳統媒體商業模式坍塌的根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