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下的音樂鑒賞課

2021-01-13 02:45張鑫偉
藝術評鑒 2021年24期
關鍵詞:教材教學方法

張鑫偉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水平的提高,國家對藝術教育的支持,逐步促進了高中音樂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并對我國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和培養帶來利處。而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作為在學校中培養和提升音樂專業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增強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等綜合能力具有促進作用。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下分析高中音樂鑒賞課程頗有研究價值,本文主要圍繞高中音樂鑒賞課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的具體體現進行論述。

關鍵詞:音樂審美教育? 教學方法? 教材? 高中音樂鑒賞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4-0093-04

國家課程標準對教材、教學和評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音樂課程標準作為音樂學科的指導性綱要,對于教師上好一堂音樂課、培養學生建立對音樂的興趣以及音樂知識的獲得具有重要意義。一堂好的音樂鑒賞課需要教師在充分研究過教材之后,立足于學生的基本情況,在精心設計好音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新穎的教學方法把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

一、教材分析——“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

以作者本人所在地區大力推行的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教材作為分析對象,該版本所呈現的紙質教材共設十八個教學單元,三十四節,每一單元小節還分別重新設置三個部分:欣賞、知識、拓展與探究模塊,其中包含豐富多彩的圖片和簡譜、五線譜;該版本教材還配以光盤輔助,其中共有88首曲目,對應紙質教材中的每一節都配有2到4首音頻。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對于青少年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明具有深遠意義。本教材的第一到第六單元的內容為民族民間音樂,其中包括四個單元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兩個單元“世界民族民間音樂”的內容。此教材大篇幅的介紹民族音樂,意圖無非就是讓學生在掌握本國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上了解世界民族音樂,積累豐富的人文知識。而此教材是根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的要求來編寫的,為了立足于課標中“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目標,以此設計教材各板塊以便契合課標的理念。而對于傳統民族音樂的“鑒賞”模塊,可以通過自己學習演唱傳統優秀的民族歌曲、學跳各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舞種,切身感受傳統民族音樂的獨特文化魅力,獲得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審美能力。

音樂的主觀感受也與其國家的文化及其教育背景有關。如果說在世界民族音樂鑒賞課上,直接讓學生聆聽、學唱世界各地民族音樂,那么結果肯定是不盡人意的。學生沒有體驗到當地民族的文化傳統與習俗,這就需要教師為其答疑解惑:欣賞這個國家的音樂就要了解其文化習俗與音樂特點;生活習性與日常工作……

例如本節課要聽日本的《慶豐年》,如果不是題目給的“豐收”的方向,讓絕大部分中國人聽完的主觀感受絕對是:這是慶祝嗎?真的不是哀樂嗎?中國傳統表達歡樂喜慶的心情一定是人們敲鑼打鼓、手舞足蹈的大場面,不可能是像日本這樣小心翼翼、慢慢悠悠的輕聲吟唱。世界文化是多樣的,文化的多樣性也就產生了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如果讓一個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有欣賞音樂的能力可能就是天方夜譚,更不可能用音樂做到溝通交流。如果有教育背景,那么多少也接觸過有關音樂方面的文化,那么這樣一說,音樂勉強可以作為溝通交流的語言,但是只是同一國家地區的人們主觀感受近似而已,沒有絕對的相同感受。

而不同的民族樂器又可以表達不同的音律和情感,不同的音律也可以帶給人們不同的審美體驗。例如在我國,民族器樂形式多樣,各具特色,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去運用,不是單單靠某一種樂器去表情達意,而是運用多種手段讓學生或者聽眾感受到這些民族樂器的不同和魅力。充分開發和利用民族音樂的資源,讓他們發揮出自身的魅力,為民族音樂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過程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從而能夠理解其音樂語匯。

二、教學現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大部分的高中都面臨著升學壓力,因此學生的升學率在學??磥硎种匾?,而音樂這門副課就得不到學校的重視。音樂課被學校安排的少、被其他任課教師占用的情況時常發生,而且學生對音樂課不感興趣和老師教學方法的單一等問題導致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很多學生更愿意在音樂課上做其他幾個科目的作業、看其他科目的書。針對這種教學現狀,學校首先要轉變以升學率作為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成績并不是學生的唯一標識,要讓音樂鑒賞課吸引學生完全融入課堂當中,這就需要教師審視自身有沒有做好完整的課前準備工作,并且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音樂課堂中教師要學會放手,不能只是單純的講解知識點,要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趣味性與意義性相結合的音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可以舉辦歌詠大賽、元旦晚會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中。針對這一現狀,各學校、各音樂教師要學會逐漸把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要求靈活、巧妙地放在教學工作中,并不斷向此要求靠近。

在培養全體學生音樂能力的同時,也要為有音樂特長和音樂愛好的學生提供音樂發展的需求,這也與高中新課程體系中基礎性和選擇性的要求相吻合。音樂鑒賞課并不只是有音樂特長學生的專場,而是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不僅讓音樂特長生得到音樂的滿足,更要讓普通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依然具有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

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發展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目標主要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思想指引和教學導向。而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培養人的音樂美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朝著教學目標的方向進行。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不單單是讓學生欣賞幾首歌、學唱幾首歌曲,音樂鑒賞課程的目標也并非如此。音樂課與其他科目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音樂課堂中我們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放在首位,意圖就在于音樂課中更加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情感體驗、音樂興趣、審美能力、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的五大總目標。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目標也不僅僅是教師的單項輸出,是引導學生逐漸喜歡音樂,從而具有鑒賞美的能力。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鑒賞課程既能夠滿足廣大學生對于美的需要,也能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和生活之余通過音樂課的欣賞身心得以放松,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以升華,這與課程標準要求下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相吻合。如教師在講授人音版音樂鑒賞教材第二單元第三節《獨特的民族風》時,學生通過聆聽“長調”“囊瑪”“愛情歌曲”等體裁的民族音樂,模仿各類歌曲的演唱技巧,從而掌握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特征。通過這樣一節課,學生在具有一些民族基本音樂知識的前提下,在以后的音樂實踐中能夠初步判斷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音樂文化,具有對民族音樂的審美技能,體會民族文化的魅力,懂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核心素養是音樂新課標最大的亮點。傳統的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教育目標中心的教學理論早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在音樂領域的需求,雖然三維目標的提出淡化了知識技能的比重,增添了“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思想,但其核心仍然是“雙基”概念,如從教學目標上看,依舊重視知識技能的掌握、以知識技能為中心;從教學目的上來看,僅僅是把學生培養為理性的人,而不是師生共同參與到課堂實踐。三大核心素養中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對應音樂課程的三大性質——審美性、實踐性、人文性,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和基本的音樂技能,還要求學生具備對音樂的審美感知能力。在課堂中,審美性體現在通過聆聽、演唱音樂片段,學生能獲得共情感,如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面對人生挫折樹立頑強的信心,體現了音樂學科所具備的審美價值觀念;實踐性體現在學生能夠運用課堂知識對音樂進行編創活動,能夠發揮學生藝術表現所長;人文性體現在音樂課堂的知識拓展延伸階段,與音樂課堂背景相關的人文知識得以體現。

四、教學方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音樂課堂中的教學方法區別于其他科目的教學,這里著重解釋的是音樂課堂中特殊的參與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使得師生共同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師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提出自己對于音樂的觀點與看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主動分享自己所積累的有關音樂的人文知識。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中,學生們能夠各抒己見,也能互相積累學習。這樣的音樂教學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效率和藝術審美能力,培養音樂和藝術文化素養,以至于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夠保持一種善于發現美、鑒賞美的良好習慣,這符合我國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中“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音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決定了音樂課堂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及環節,這樣的特點對參與式教學引入課堂十分便利。如在音樂課堂中的創編環節和拓展延伸環節,可以把大部分的時間都交給學生,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讓音樂課“活”起來。

參與式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討論參與式的教學形式,也可以叫做“頭腦風爆法”。以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中為例,教學過程的實施:首先,學生在課本中選擇感興趣的曲目進行學習;然后,選擇同一作品的同學為一組進行分組欣賞;接下來就是討論交流環節,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言,和同伴進行交流分享,在此過程中有問題或者疑問的同學可以舉手示意教師,教師要為他們解疑并提供幫助,如果有小組設計了互動環節教師也可以參與進去;下一步就是查找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師生共同參與進來,利用多媒體網絡查閱音樂作品的相關資料;最后一步就是加深體驗,學生要能夠在前幾個環節的學習中積累新知識,并且能夠將新舊知識相結合形成自己的體驗,帶著情感融入到音樂作品中,聆聽感受音樂作品的美。除此之外,還有問題參與式、發現參與式的教學方法。

參與式教學也是有利有弊的,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沉浸到音樂活動之中,氣氛太過熱烈時可能導致教學目標的完成度不夠,教學重難點的講述會不得當。這一問題的解決就是讓學生學會聆聽,多參考他人的見解,出現疑問或困難時善于傾聽教師的講解和接受教師的指導。因為,在音樂鑒賞的課堂中,參與的過程遠遠比結果更重要。

五、結語

將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材放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下去審視音樂課的實施,給筆者很大的啟發。未來筆者可能要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那么在音樂課堂上讓學生體驗音樂的作用不僅僅是讓他們唱會一首歌曲、演奏出一首樂曲,更多地是要讓學生與音樂對話,從而豐富他們的藝術世界。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自身的努力,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以專業的力量挖掘學生的音樂天賦,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音樂新課標給教師、學生帶來廣泛且深刻的影響,對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的影響體現在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參與并幫助學生學習,關注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的健康發展;評價方式也從單一的評價模式轉變為強調過程性評價,綜合各種評價機制,不僅僅關注學生最后的學業成績,更要將平時成績與表現相結合,關注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掌握的能力??v向研究音樂新課標內涵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新課標對學校、教師也提出了新要求,作為音樂教育研究者要有這方面的覺悟,積極助推課程實施,轉換新的教學方式、觀念和手段,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音樂教育育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寶林.參與式教學法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應用的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6年.

[2]楊玉峰.三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年.

[3]辛欣.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4]王清濤.高中音樂課程民族器樂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5]董亞敏.高中音樂課程中人本主義教育理念踐行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6]陳玉婷.黃石市高中音樂第二課堂的教學實踐與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7]何健.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探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年.

[8]宋冉.普通高中課程音樂標準實驗教科書的內容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9]劉國鋒.普通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年.

[10]王俊鳳.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外國音樂部分教案設計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6年.

猜你喜歡
教材教學方法
教材精讀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高職院校音樂選修課信息化教學方法與實踐探索
我多想……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兩岸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對比研究——兼談與初中教材的銜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