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分制的高校教學管理有效性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2021-01-20 07:14鄭穎莉郝兵
決策探索 2021年24期
關鍵詞:學分制教學管理有效性

鄭穎莉 郝兵

【摘要】高校要有效實施學分制,選課制是核心,導師制是基本保證,教師的數量與質量是重要基礎和條件?;趯W分制而實施的高校教學管理,對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如何實現教學管理目標并提升教學管理有效性,是高校教學管理者需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學分制;教學管理;有效性

學分制是與學年制相對應的教學管理制度,選課制是其核心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選擇課程,只要最終達到學校要求的最低總學分,即可在彈性學制內提前或延遲畢業。因此,對基于學分制而實施教學管理的高校來說,課程體系是其前提條件,選課制是基礎,導師制是重要保證,而運行管理是條件保障。為確保學分制的有效實施,保證教學管理質量,教學管理者和教師都需轉變觀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大選修課的比例,不斷完善選課制和導師制,提升選修課的質量,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和水平。

一、基于學分制的高校教學管理有效性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轉變不到位

在教師固有的觀念中,教學目的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此觀念主導下的教學活動,便出現了“滿堂灌”、單一傳授知識的課堂教學模式。而學生也一直習慣于被動學習,導致其在進入大學后,對大學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難以適應,自主選擇能力較弱,沒有選課程修學分的觀念。因此,學分制的實施任重而道遠。

(二)選課機制不夠完善

選課制是實施學分制的基礎,是學生根據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及職業發展和綜合能力提升需要,自主選擇課程、教師以及上課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度,打破了以往固定的班級模式、專業框架。因此,在學分制條件下實施的教學管理活動,要向學生提供充足的選修科目,并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選修課的種類較少,學生可選擇空間不大。另外,學生選擇課程的盲目性大,功利性強,選課時忽視了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違背了實施學分制的目的。

(三)學制缺乏彈性

部分高校學制缺乏彈性,選修課程比例小、數量少,同時,跨學科、跨專業選課難,學生和教師受固有觀念的影響,認為選修課程只能圍繞專業進行選擇,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難以接受。

(四)導師制不夠健全

導師制是實施學分制的重要保證。但是,目前高校的現狀是因編制問題而導致教師數量不足,不能充分發揮導師的指導作用。

(五)學籍管理欠缺靈活性

彈性學制是學分制的一個重要特征,實施學分制需靈活縮短或延長學制,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經濟或就業等問題,中途停學或者提前畢業。但是在實施學分制的過程中,部分高校卻無法保證在規定的畢業時間發放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實施學分制后,教學班由學生選課自然形成,這對學籍管理工作和學籍管理機制提出新要求。

(六)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

在選課前,教學管理人員需要通過教務管理系統下達教學任務。但是部分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選課系統不夠完善,選課過程中會出現選不上課等問題。如果遇到退選、改選等問題,則會增大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二、學分制下提高高校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一)轉變觀念,更新思想

通過組織教師培訓、強化導師培養等方式,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通過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研討會,廣泛宣傳學分制改革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組織各級管理干部、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進行有關學分制的研究和學習,通過輿論宣傳和文件學習,營造重視學分制改革的良好氛圍,使廣大教師、學生充分了解學分制的積極作用,了解學分制的操作程序與要求等,為學分制的順利推行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二)完善學分制選課機制,增強人才培養彈性

通過開展入學教育、設置專業導論課程等方式,向學生介紹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知識結構體系,通過培養方案印制、宣傳手冊發放等方式,使學生對專業課程設置、必修課、選修課、學分要求等有一定認知,并對專業知識結構體系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從而增強選課的方向性,避免盲目選課。高校要完善課程名稱、課程內容、教材以及參考書目等內容,提供授課教師個人簡介,發布選課指南,公布選課路徑,確保選課系統的穩定性,并進一步完善學分制選課機制。

實施學分制,需制訂彈性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彈性學制。在設置課程和構建課程體系時,注意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權衡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關系。在保證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可以減少必修課所占比例,適當增加選修課數量,增添跨學科、跨專業選修課程,給學生以更大的選擇空間。

(三)進一步完善導師制,充分發揮導師作用

充分發揮教師、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作用,按照學生數量比例配備導師,也可聘用外校的優秀教師來緩解導師數量不足的問題。導師要全面熟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專業就業現狀與趨勢,能夠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個體實際情況,在學生選課、學業學習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幫助學生制定并實施學習規劃,指導學生按照培養目標自主地、有計劃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選課。建立和完善導師管理和評價考核制度,強化對導師的管理,建立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導師互評和領導評價等全方位、系統化的考核評價體系,不斷發揮導師的突出作用。

(四)強化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

通過教務管理系統給學生提供明確的選課指南,包括選課原則、選課方法、選課程序、選課時間等,以保證學生選課的順利進行。進一步完善學籍管理制度,在每學年結束時進行畢業資格審核,根據學生修讀學分情況發放畢業證書。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生管理,將班級管理工作和教學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將學生宿舍管理和學生社團管理結合起來,將輔導員、導師、任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共同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配套重修制、主輔修制、雙學士學位制度、彈性學制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跨學科、跨專業選修其他學科的課程。

(五)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

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要求教學管理人員熟練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提升現代化教學管理水平。只有提升教學管理人員信息化管理能力和管理效能,才能保障學分制下的選課、學籍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鄭紀英.我國高校學分制改革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

[2]孫樹文.基于學分制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09).

[3]趙洋,王毅磊.提高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應對策略[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5(06).

[4]潘凌理.實施學分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7.

[5]章艷晶.基于學分制的高校教學管理有效性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0.

【本文系2018年河套學院學分制改革專項研究項目“基于學分制的高校教學管理有效性研究”(HTXYJX180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套學院)

猜你喜歡
學分制教學管理有效性
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
學分制模式下的學生到課率
新時期高中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談教學管理的藝術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高職教育學分制實施策略研究
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探析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