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有效創新作業設計

2021-01-21 00:51熊亭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雙減政策作業設計雙減

熊亭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轉變,在教育方面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發展,與過去強壓力的教學相比,現階段的小學教學更加注重幫助學生減輕負擔,將學生從強大的學習壓力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可以快樂地去學習,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因為課堂上的教學目標是既定的,那么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就可以從作業方面抓起,對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行有效創新,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本文就雙減政策下小學中段語文有效創新作業設計的相關內容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

前言:

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有相關規定明確指出要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但是受到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社會競爭非常大,而且眾多家長在攀比心理的影響之下,給學生施展了很多壓力,有關政策也很難實施下去。同時,“應試教育”這種傳統思想在我國教育中根深蒂固,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學生的學業負擔很重,但是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做作業,效率低質量也低,并沒有辦法真正的實現學生的知識發展,這就表明大量的作業并不能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對此,教師應該對小學作業進行重新設計。

一、作業多元化,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從小學生這個個體去考慮,他們還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個人性格還沒有完全定下來,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會缺乏耐心和定力,很難堅持下去。并且,傳統的作業模式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痛苦的禁錮,很多學生都討厭做作業,只是在家長和教師的嚴格要求下而不得不去做作業,這就表明了作業對學生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對此,教師應該對傳統單一化的作業進行重新設計,以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傳統的課后作業都是以文本書寫的形式來進行,這種方式枯燥無味,學生自然無法產生興趣,新式的作業就應該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去開展。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這部分內容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創新地去設計有效性作業,不再是簡單的語文本作業為主,可以鼓勵學生用繪畫、簡報、手工作品等形式去完成作業。在這篇課文的作業設計,這是可以讓學生以所學習的寓言故事為基礎,去設計一個簡報,簡報的內容可以自由發揮,但是盡量要包含教材內容,但又不限于教材內容。同時,還可以帶領學生脫離傳統教室的禁錮,和學生一起,走到社會上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方面的感官去進行觀察性作業,比如,“守株待兔”是說有一個農夫在種田時看到一只野兔撞在了樹樁上,然后他就每天在這個樹樁上等野兔撞上來,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大自然中觀察一下,如果學生面前的一棵小草有一只螞蚱經過,那么是不是守著這顆小草就一定會有螞蚱經過呢?這就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有耐心的觀察,慢慢地去驗證農夫的這種思想。在這樣的觀察中,學生就會發現農夫的這種思想是非常愚蠢的。以上的這些多元化作業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有趣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就會對作業產生興趣,愿意去做也主動去做,并且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于學生來說意義重大。

二、通過實踐類作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學習?就是為了通過學習去升華思想,并且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應用起來,將知識的實用性和實踐價值體現出來,這才能真正的顯示出學習的目標。但是,過分死板的學習只會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即使學生在文本作業上寫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但是到了現實去應用時,還是空泛無力,只能紙上談兵。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該要認識到作業實踐性的重要性,將現實生活環境充分融入到作業設計中,以社會實踐類的作業去鍛煉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在這部分內容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充分考慮教學內容,首先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這首古詩主要是表達詩人在重陽節對家人朋友的懷念。這個時候就引出了一個知識,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個節日,應該與家人朋友相聚。教師也可以根據這個節日的特點給學生布置社會實踐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通過社會調查、互聯網搜索等方式去了解一下重陽節這個節日的文化特點和內涵,在人們過這個節日的時候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習俗呢?現代社會對于這個節日的文化情懷是否依然強烈呢?這些問題都可以成為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主題。除了對重陽節這個節日進行社會探究之外,也可以對其他典型的中華傳統節日進行深入的了解探索。通過這樣的實踐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知識儲備,幫助學生奠定更好的文化基礎。

三、設計合作型作業,促進學生共同發展

從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來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應該關注學生協作能力的發展和培養,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的方法通常都是引導學生進行團體作業,在團體作業中互幫互助,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取長補短,共同去完成作業,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共同發展。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這部分內容的作業設計,這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文章的一些生詞進行探索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先每個人進行文章默讀,并在默讀的過程中將一些生詞也就是沒見過的詞匯或者是無法理解的詞匯圈出來,然后再與小組類的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通過交流解決一些可以自行解決的詞匯,然后再將其他在小組中無法解決的詞匯整理出來,在詞匯講解或者課后向老師提問,以此來完成學習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幫忙解答,可以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也會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總結:

總的來說,作業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反饋,對于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來說,通過作業可以讓學生對課堂上所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在腦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知識記憶,其次,通過作業也可以向教師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讓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而且,新式的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有更大的施展空間,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應用性更強,能夠實現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馮文忠.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策略[J].新課程,2021(35):214.

[2]陳明明.優化課后作業設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J].新課程,2021(30):189.

猜你喜歡
雙減政策作業設計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