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的發展規劃與思考
——以《環境監控與預警》為例

2021-01-21 09:27周立平
科技傳播 2020年24期
關鍵詞:主辦單位科技期刊環境監測

王 湜,張 濤,周立平,譚 艷,朱 瀅

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作為生態環境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傳播載體平臺,在促進環境監測領域的學術交流與技術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1]。生態環境監測作為生態環境管理的“頂梁柱”和“生命線”,其內涵與外延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保障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真、準、全,逐步向生態狀況監測和環境風險預警延伸,生態環境監測的基礎性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2-4]。與此同時,我國科技期刊也正經歷著出版行業產業化發展與期刊數字化、網絡化的變革[5],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迫切要求重視期刊研究和制定期刊的長期發展規劃。

提前謀劃、早做準備,可以有效避免期刊發展的盲目性,提高期刊的競爭力,并通過制定長期規劃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更好地貫徹執行,從而推動科技期刊學術組織力、人才凝聚力和創新引領力的提升[6-7]。

在國家生態環境管理需求不斷提升、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為了探索“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發展規劃思路,現以《環境監控與預警》為例,從期刊規劃背景、存在問題、規劃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討以事業單位為主辦單位的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發展規劃的編制,以期為同類型科技期刊提供辦刊思路參考,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科技期刊行業發展。

1 期刊規劃背景

1.1 期刊發展現狀

依據《2019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展版)》[8]中的“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類收錄期刊情況,我國共有生態環境類科技期刊63種,其中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共有5種,數量不多,分別為《中國環境監測》《環境監控與預警》《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干旱環境監測》《三峽生態環境監測》。5家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均為單刊辦刊模式,由非獨立法人編輯部負責運營,采取較為傳統的科技期刊經營模式。5家期刊中,除了《三峽生態環境監測》1家的主辦單位為高校外,其余4家的主辦單位均為環境監測類事業單位[9]。從期刊學術水平來看,僅《中國環境監測》1家為中文核心期刊,《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為科技核心期刊,其他期刊仍為普通期刊,總體學術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環境監控與預警》是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管,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主辦,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和江蘇省環境監測協會共同協辦的科技期刊。期刊圍繞生態環境管理需求,緊扣環境形勢與環境熱點、難點問題,突出環境預警與環境監測技術特色??d內容以生態環境監測預警、分析技術及綜合評價為主,涉及化學、物理、生物、遙感等多領域學科。目標讀者主要為全國與環境監測和信息相關的環境保護部門、大專院校、研究院所、環保企業等。自2009年10月創刊以來,期刊秉承堅持學術性、創新性、時代性,聚焦熱點環境問題,關注環境科技前沿的辦刊宗旨,在全國環境監測及環保領域的影響力逐漸提升,作為環境監測和環境科技信息行業價值體現的載體和學術交流的平臺,起到了傳播和推廣江蘇先進的環??萍汲晒?,促進環境監測和環境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作用。

1.2 期刊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機遇

在科技期刊改革與發展的大背景下,《環境監控與預警》期刊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機遇主要有:

1)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契機。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競爭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推動著環境監測領域的科技創新,為期刊發展提供了環境監測科研學術支撐。

2)“文化強國”戰略提供了寶貴的戰略機遇。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強國”,相關部委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以推動科技期刊的改革發展,為科技期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我國科技發展迅猛態勢提供了強大的內在動力。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呈現了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由“點”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轉變,這對科技期刊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4)主辦單位高度重視環境監測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為期刊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期刊主辦單位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亟需跟蹤和研究生態環境監控預警新領域、新方法和新技術,為期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互相促進、協作融合、共同發展的機遇。

2 期刊存在問題分析

《環境監控與預警》期刊經過10年的發展,雖然在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等方面均穩步提升,但仍存在辦刊體制機制與期刊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協調、缺少高學術水平及綜合素質能力的期刊人才、編委會學術引領作用未充分發揮、期刊的數字化進程有待推進等問題。

2.1 體制機制與期刊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協調

期刊主辦單位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期刊作為主辦單位的非主流業務,存在邊緣化問題,且在事企分離的改革進程中,尚未建立穩定的期刊工作經費保障機制。目前,期刊在人員、財務及業務三方面尚未實現協調統一發展,特別是期刊人員及財務管理體制機制尚未理順,導致期刊創新發展內生動力不足。

一方面,在現有事業單位管理體制下,期刊在編人員職數少,仍以外聘人員為主,且對期刊人員的激勵機制不足,難以吸引并留住高層次期刊管理、編輯人才。

另一方面,期刊發展沒有穩定的財政經費予以支持保障,期刊人、財、事管理機制不順暢,期刊運營收入也僅能維持日常辦公經費支出平衡,難以滿足期刊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要求。

2.2 缺少高學術水平及綜合素質能力的辦刊人才

科技期刊編輯除了要對編校質量負責,更要對內容質量負責,緊跟專業領域學術前沿、熱點?,F有期刊編輯普遍存在從事環境專業工作的經驗不足,環境領域專業知識欠缺等問題,直接制約了期刊內容質量和學術水平的提升。編輯部現有5名工作人員中,碩士學歷2人,本科學歷3人,其中僅2人具有環境專業背景學歷,缺少高學術水平及綜合素質能力的期刊人才,因此難以掌握并緊跟環境專業領域前沿和學術熱點動態,發揮期刊的學術引領作用。此外,在期刊數字化進程越來越快的今天,編輯還缺少新媒體學習及應用的綜合素質能力。

2.3 學術影響力亟待提升,編委會作用未充分發揮

2019年,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類科技核心期刊有37種,擴展影響因子為0.485~4.173,總被引頻次為824~9 937,《環境監控與預警》擴展影響因子為0.911,總被引頻次553,與核心期刊仍有差距。期刊在學術方面,尚未形成高層次的專業技術專家的外圍支撐網絡,學術影響力相比科研院所和高校偏弱,編委會學術指導和優質稿件匯聚職能缺失,組稿、約稿、策劃困難重重,高水平期刊稿源不足,且存在編委責任不明晰、編輯部與編委溝通難等問題。

2.4 互聯網思維有待加強,數字化進程有待推進

數字化辦刊是未來科技期刊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是提升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期刊除了建設有網站和采編系統,其他的線上數字化進程進展緩慢。手機端傳播和在線出版目前在科技期刊界正在迅速發展,多元化的媒體融合和傳播也是對期刊經營模式的較好補充,這方面還有待推進。

3 期刊規劃思路與主要任務

3.1 期刊規劃思路

以創辦國內環境監測專業領域一流期刊為目標,深化期刊運營機制改革,加強期刊人才隊伍建設和媒體融合發展,提升期刊的學術組織力、人才凝聚力、創新引領力,實現期刊數字化轉型,推進期刊集約化發展,全面提升期刊管理運營的專業化能力,形成有效支撐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的環境監測科技傳播平臺。

3.2 期刊發展主要任務

把握科技期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借鑒國內外打造高水平學術期刊和期刊數字平臺建設的成功經驗,加強系統謀劃和全面統籌,組織實施期刊發展規劃。以建設科技核心期刊為目標,圍繞環境監測學科發展前沿,充分發揮編委會的學術引領作用,強化期刊策劃組稿選題的前瞻性,完善期刊管理體系建設,創新期刊運營機制,全力推進期刊集約化、專業化、數字化進程,構建開放創新、協同融合的環境監測科技傳播平臺。

3.2.1 深化期刊運營機制改革,提升發展動力

在期刊發展規劃目標的指導下,針對辦刊體制機制與期刊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協調等問題,進一步深化期刊運營機制改革,提升期刊發展動力。一是建立期刊人才保障機制,設立期刊博士人才引進計劃,增加期刊在編人員數量,保證期刊人才隊伍的穩定性,提升期刊人員學術水平及綜合素質能力。二是建立期刊運營經費保障機制,由期刊主辦單位負責期刊人員、財務、業務的統一管理,形成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互相支撐、互相促進的良性體制。三是在主辦單位負責期刊政治、學術、質量把關的基礎上,探索多種形式的市場經營合作,在期刊出版、發行、廣告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四是健全期刊內部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機制、獎懲激勵機制,激發期刊創新發展活力。

3.2.2 加強期刊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業化水平

建立適應新形勢下科技期刊發展的人才隊伍,優化期刊人才隊伍結構,以引進、培養和用好高層次期刊出版領軍人才為核心。一是重點引進和培養具有較強科研背景、較高學術鑒賞能力、熱心科技期刊事業的學術編輯。二是形成合理的編輯部人才梯隊,形成以學術組稿編輯與經營編輯為主的現代化期刊人才結構,在此基礎上,注重培養編輯部人員在新媒體方面的能力,擴展知識結構。

3.2.3 發揮期刊的學術引領作用,提高學術質量

優質期刊稿件依賴于期刊編委會的水平,只有吸收環境監測行業先進科研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專家編委,才能使期刊站在學科前沿,引領學科發展方向。一是完善期刊編委會管理運行機制,組約優質稿源,充分發揮編委會的學術引領作用;二是加強期刊編委動態管理,吸收具備先進科研學術水平、影響力并熱心期刊工作的環境行業專家成為期刊編委,緊跟環境監控與預警領域前沿、熱點動態,引領環境監測學科發展方向;三是加強期刊宣傳力度,促進環境監測學術交流,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會議,與高校等科研院所建立學術交流合作渠道,加強期刊宣傳推廣,助力中心對外學術交流,提升期刊學術影響力;四是基于主辦單位環境監測學科和資源優勢,進一步拓展并提升期刊的功能定位,形成國內環境監測研究成果和重要科研進展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

3.2.4 加強期刊新媒體融合發展,提升數字化水平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期刊數字平臺及系統建設,實現期刊的數字化、網絡化轉型升級。一是升級期刊采編系統,擴展期刊數字平臺功能建設;二是與先進的知識服務技術機構合作,積極探索構建環境監測學術知識服務平臺。

4 期刊發展規劃保障措施

4.1 建立期刊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強化人才隊伍

1)期刊人才引進及提升計劃。加強期刊人才隊伍建設,設立期刊人才引進機制,增加期刊在編人員數量,提升期刊人才隊伍質量,提高環保類相關專業人員比例,提高高學歷、高級職稱人才比例。按照期刊發展需求,在現有基礎上需新增期刊在編人員數量,提升環保類相關專業人員比例和碩士及以上學歷(或高級工程師及以上職稱)人員比例。

2)期刊青年編輯聯合培優計劃。加強期刊青年編輯隊伍人才培養,在主辦單位現有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發現和培養具備較高環境專業學術水平的青年編輯人才。編輯部與主辦單位監測業務部門建立期刊學術編輯人才、環境專業技術人才聯合協作培養機制,期刊青年編輯參與業務部門環境監測技術培訓及相關科研工作,業務部門參與期刊聯合專題策劃、組稿、審稿等工作,著力提升期刊編輯和主辦單位環境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水平,培養具有環境專業學術水平的復合型青年編輯人才。

4.2 設立期刊發展專項工作經費,落實資金保障

將期刊發展工作經費納入主辦單位年度工作經費預算中,設立期刊發展專項工作經費項目,為期刊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與保障。同時,積極主動與省財政部門溝通協調,加強期刊發展及能力建設經費保障力度,并通過申請科研項目資金等多渠道籌措期刊運營發展經費。

4.3 建立期刊與主辦單位科研工作的協作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和資源統籌

基于主辦單位環境監測學科的資源優勢,從單位層面統籌考慮與期刊發展相關的各類資源,形成明確的引導性政策,推動期刊與科研工作的融合發展,促進環境監測科研成果的交流與轉化。一是建立期刊與主辦單位科研管理的協作機制,加強期刊與主辦單位科研合作機構的溝通與協作,在期刊約稿、學術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渠道,提升期刊學術水平;二是建立期刊與主辦單位科研創新團隊的協作機制,及時跟蹤科研創新團隊研究動態,加強期刊對科研創新團隊科研成果的宣傳推廣,同時充分發揮科研創新團隊對期刊的學術支撐作用,鼓勵科研創新團隊優先選擇《環境監控與預警》發表最新科研成果。

5 結語

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若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首先需要明確期刊自身發展定位,通過深化期刊運營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期刊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期刊媒體融合及數字化出版等具體措施,提升期刊自身能力建設。同時,應及時把握國內外期刊發展新趨勢和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科研新動態,注重期刊與主辦單位優勢資源的結合,科學規劃期刊發展,形成以期刊為陣地的科研成果及研究進展學術交流平臺,助力環境監測行業科研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主辦單位科技期刊環境監測
科技期刊的分類
本刊主辦單位簡介
科技期刊的分類
2021 年鑄造行業主要會議一覽表
科技期刊”
2021 年鑄造行業主要會議一覽表
科技期刊的分類
環境監測系統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關于《統計與信息論壇》第一主辦單位更名的公告
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監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