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構與突圍校園暴力
——以電影《少年的你》為例

2021-01-21 09:27
科技傳播 2020年24期
關鍵詞:少年的你陳念施暴者

尚 珂

1 校園暴力的研究現狀

隨著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播,把校園暴力這個話題再次推到大眾面前,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相比電影中校園欺凌的劇情,現實中校園角落里的暴力事件更為殘酷和嚴重。如河北廣平縣平固店鎮某處多名學生將一名女生踹倒在地,不僅拳打腳踢還逼其下跪喊“爹娘”;福建中華技師學院15歲女生小小,因和下鋪同學發生爭執,被扒光上衣瘋狂辱罵并拍視頻;甘肅天水秦州區兩女生一個跪在地上一個靠在墻邊在同一個地點被刪耳光。這些校園欺凌新聞事件的頻發,不僅折射出目前我國在應對此問題存在諸多不足,而且反映了學校及家庭對孩子成長教育引導的缺失。

據統計,每年全球有2.46億學生遭受校園欺凌,而在中國大約有58%的青少年曾經歷過校園暴力。根據201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25萬人,共起訴校園暴力犯罪案件6 962人[1]。2019年1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數字背后:結束校園暴力和欺凌》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個月內有約1/3的學生遭到至少一次的校園暴力[2]。校園暴力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都曾是這類事件的施暴者、受害者、參與者、亦或無意撞見的旁觀者。校園暴力不僅是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毒瘤,而且對教學秩序以及校園安全造成極大危害。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必定對他們今后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也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前途,因此研究這一突出的社會問題尤為緊迫和重要。本文通過對電影《少年的你》中校園暴力困境的解讀,試圖從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個人層面提出針對性策略,從而消解校園暴力對未成年人的惡劣影響。

2 解構校園暴力的困境

2.1 內生性

被施暴者的無限忍受。電影在即將高考的氛圍中展開,氣氛劍拔弩張。胡小蝶的墜樓事件掀開了校園暴力血淋淋的面目。胡小蝶跳樓僅僅是因為受到校園欺凌嗎?校園暴力背后隱藏的心理問題也被放大。胡小蝶可能在遭受校園暴力后一直自我忍受,無力反抗,更沒有向家長老師請求幫助。又或是對他們進行了訴求,但家長與老師不以為然,很多情況下他們認為這只是同學間的“小打鬧”“小玩笑”,并不值得嚴肅地看待處理。陳念在為墜樓的胡小蝶蓋上衣服,校園欺凌所有人選擇無視,但陳念選擇報警,這使她成為眾矢之的。陳念的家庭信息被公布,母親的身份被全校學生逗樂。她被施暴者追打,被威脅、被推下樓梯,全體學生孤立她,這些欺凌行為令人氣憤又心寒。陳念是尖子生,由于她所處的家庭環境,考上名牌大學是她唯一的目標,只要熬過高考就可以飛向光明了。而正是這樣性格溫和、內向的人成為了施暴者的目標。忍受、不去惹是生非這樣的做法是許多被施暴者的選擇,大多少被施暴者在遭受校園暴力時以為忍過去了就不會再發生了。而這樣的思想和行為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促使暴力事件發酵。

施暴者的心性扭曲。電影中的施暴者魏萊,成績優異,長相漂亮。面對審訊時,她趾高氣昂,作為校園暴力的始作俑者,她沒有絲毫愧疚與悔恨,她的認知與良心被消解在了她的不屑與得逞中。母親的極度溺愛和父親的異常嚴厲,魏萊的內心并不健康,兩個極端走向導致魏萊本人也走向了分裂狀態。在大人眼中她是成績優異的乖乖女,在同學眼中她是強勢的施暴者。徐渺被退學后找到陳念,乞求陳念保護她,她的逆來順受轉變為下一個被欺凌對象。早期的她受到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侵蝕,被害者在施暴者的脅迫之下,他們會被某種類似于心理疾病的東西所控制,不但不會反抗被害者,反而會幫助施暴者進行保護,一同作惡。徐渺就是這樣典型的附和者,被迫并服從的一瞬間,她的身份轉換為校園施暴者。

觀暴者的冷漠。胡小蝶跳樓后同學們在群中的刷屏交流,“噓”的表情以及秘密這些字眼,都在暗暗傳達胡小蝶的死亡并不是那么簡單。陳念回憶胡小蝶跳樓之前說的話:“他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為什么不做點什么?”這句話也在影射著她被欺凌時同學們眾所周知,由于施暴者魏萊家庭背景殷實雄厚,大家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施暴者,沒有人挺身而出去幫助她。觀暴者的看客心態以及冷漠,也是促使胡小蝶跳樓的最后一根稻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使他們最終選擇沉默。而這樣的觀暴者占據學生群體的大多數,惹不起但躲得起是自己最好的選擇。他們的漠然和不管閑事無疑助長著施暴者的氣焰與囂張。

保護者的勇敢。陳念與小北偶然相遇相識,陳念遭受校園暴力,請求小北暗中保護她上下學,希望自己平安地度過高考。小北從小被母親拋棄,極度缺愛,自己在社會摸爬滾打成為“小混混”,他出身不高貴,但品性正直又善良。他保護真正的弱者,兒童被他人威脅偷錢,他挺身而出。他無依無靠,看似堅強的小北,內心卻是無比的柔軟。陳念是第一個溫暖著他的人,他也用自己的“盔甲”在上下學的路上默默保護陳念?!澳銇肀Wo世界,我來保護你”是小北心中最堅定的承諾與守護。當陳念失手將魏萊推下樓梯致死,他毅然決定替陳念頂罪,他用自己的前途換取所愛之人的明天,他用愛勇敢地保護她人,他愛別人勝過愛自己。

2.2 外源性

學校關注。影片中的耀弘高考復讀學校學習氛圍濃厚,競爭力大,學生以成績為主,考上名牌大學是每個人的主要目標。在這個極度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學校忽視了學生路途中的“荊棘”與“陷阱”。光明的未來與枯燥無味的復習生涯不期而遇,學校的名牌升學率與老師緊張的工作壓力早已將學生的心理負擔拋之腦后,代替而來的是洪水般的壓抑與嚴肅。榮格在他的談話中反復強調教育者必須懂得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他認為教師對與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與教師對學生智力發展和知識積累的影響同樣重要[3]。在胡小蝶經歷校園欺凌事件后選擇跳樓身亡,她死亡的背后隱藏著不可告人的校園暴力。校方在跳樓事件發生后,了解到學生間關系僵硬,但對于事情究竟是怎樣的經過并不重視,老師跟隨校方遮遮掩掩。廣播雖提及大家有心理問題及時找心理老師,但這些做做面子的溫馨提示并沒有真正觸及到學生內部。發生嚴重校園暴力時校方不去找根源,陳念的班主任也因警方的調查介入辭職,校園中黑暗的角落竟在校園的“庇護”下肆意妄為。施暴者并無受到學校老師的批評教育,依然我行我素。校方無作為,不重視的行為導致校園暴力更加猖獗。

家庭教育。施暴者的家庭教育與關心缺席。警察到魏萊家中調查訪談,她的母親充滿信心說出她家的魏萊和別人不一樣,言語中處處偏袒自己的孩子,絲毫不覺得自己的孩子做錯什么,并無心理問題。母親對孩子的自信與盲從偏袒,只會讓魏萊更加認定自己欺凌他人并不是嚴重事件,這樣的教育與無溝通導致了魏萊對于胡小蝶跳樓的麻木與不屑,眼神中的無情與空洞反射著她心理的扭曲與極端思想,她的心理沒有被父母及時發現并引導教育,最終造成無可挽救的后果。和魏萊一同欺凌同學的羅婷與徐渺,她們父母得知自己孩子被學校勸退時,母親在學校向班主任下跪乞求,父親痛恨失望對孩子大打出手,這樣的做法不僅增加了孩子在同學面前的壓力,另一方面更在孩子心中埋下憤怒。父母缺乏對孩子的認真溝通與教育,孩子的心理問題愈發嚴重。陳念和母親相依為命,陳念的內向與沉著,母親居無定所賣假面膜,她們之間的溝通無關乎陳念的校園生活和心理,母親更多傳遞給女兒的是高考承載著母女的未來,這在無形間增加了陳念過于懂事的行為以及沉重的壓力與希望。

社會盲點。影片中的警察鄭易是整部電影中一道正義的光芒,他深知胡小蝶跳樓不是那么簡單,他極力追求排查??墒菍τ谛@凌辱的事件,社會并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法律來制裁施暴者。正是由于青少年的無知,當這些無知產生一個個惡果,后果不堪設想。施暴者們欺負弱者,扒衣服,甚至逼死同學,而這樣的事情警局沒有辦法妥善處理,社會的判決無從下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施暴者繼續逍遙在校園中,繼續為非作歹。隨著信息科技的日趨發達,青少年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轟炸,相對之前的青少年心理成熟較快,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有待提前。

3 校園暴力困境的突圍

校園暴力事件的屢禁不止,需要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個人多元主體多方參與合作相互聯系、協同共治共建高效防治校園暴力機制。

3.1 社會:健全制度,完善法制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校園暴力司法制度、校園霸凌治理法規的缺失,讓當前未成年人在面對校園暴力存在無法可依的現象。建立健全校園暴力法律體系,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將法律意識上升到國家意志,制定校園安全法,將校園暴力相關數據作為考核學校教育的重要依據。當前未成年人保護法使一些未成年施暴者逃避司法制裁,在自己實施暴力行為時有恃無恐,因此要適當調整面對“校園暴力”現象的未成年法律保護,不能因為青少年群體的年齡限制讓他們免于懲罰。面對未成年人校園暴力行為的肆意妄行,不應聽之任之,采取零容忍的處理態度,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才能最大程度確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3.2 學校:普及教育,關懷心理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作為未成年人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理應當承擔普及安全教育和提高學生法律素養的社會責任。定期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張貼法制教育海報等方式擴大法律宣傳力度,讓施暴者了解自己的施暴行為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讓受害者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讓旁觀者敢于制止正在發生的霸凌行為。定期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通過發放心理調查問卷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開設心理咨詢室對其受害者進行情緒疏導。遭受校園暴力的學生心理極端且脆弱,學校的心理援助是避免被侵害學生二次傷害的重要舉措。

3.3 家庭:加強溝通,給予溫暖

家庭是其心靈的港灣??v觀大多欺凌者都受其自身家庭的影響,或本身就處于具有暴力虐待行為的家庭,或來自單親家庭缺少父愛母愛、亦或與父母聚少離多?;蔚脑彝?、不健康的家庭氛圍、扭曲的價值觀導致施暴者把情緒遷怒他人以達到心理平衡。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溫暖是未成年人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礎。因此父母應重視孩子心理生理的狀況,不僅教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技能,還應保持與子女心靈上的溝通。積極主動地與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行為,承擔家庭教育之責,將校園暴力從根源上終結。

3.4 個人:珍愛生命,正確認知

突圍校園暴力的治理困境,不僅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外界的協同治理,更重要的是從個人層面明白生命的可貴,對生命保持敬畏之心。青少年應積極主動地提高自我預防能力,增強法律素養、提升自身減壓承受能力。受害者在面對校園暴力之時要永遠謹記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通過向路人發出求救信號或自身的肢體語言反抗遠離暴力傷害,事后及時告訴家長、學校所遭遇的欺凌事件,尋求心理援助,避免自身處于暴力陰影之下從而產生自殘等極端行為。施暴者應提高情緒自我控制能力,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主動與學校以及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旁觀者在遇見校園暴力事件之時絕不應該沉默不語,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制止暴力行為,或通過報警或向老師家長尋求幫助,莫讓冷漠成為施暴者的幫兇。

4 結語

電影《少年的你》作為一部青春題材片,將“校園暴力”這個話題帶入公眾視野。作為一部反暴力、反欺凌的作品,影片將大眾的目光聚焦現實校園的暴力事件。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防止校園暴力建立預防暴力機制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以及個人的同心協力,讓青少年在陽光下蓬勃成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承擔的責任。

猜你喜歡
少年的你陳念施暴者
小編有話說
——
青瓦臺常駐記者吃霸王餐?
倘若情意,錯班而行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矯治問題研究
“白絲帶”,協助家庭暴力施暴者開展“自救”
《少年的你》:少年的你,如此美麗
《少年的你》:國產青春片“破局”
“少年的你”,要相信警察(點評)
《少年的你》,面對的是現實
欠你一句“對不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