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身傳播視角下線上教學傳播效果分析

2021-01-21 09:27田韶華
科技傳播 2020年24期
關鍵詞:受訪者線下教學活動

田韶華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自2020年初起,新冠疫情便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蔓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傳播途徑多樣,為阻斷病毒的傳播路徑,春節假期期間舉國上下采取了居家隔離的防疫措施。疫情期間,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暫緩開學,“停課不停學”的倡議使得線上教學成為了疫情下得以推廣的新型教學模式。

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傳播行為,在疫情防控趨于常態化的背景下,線上教學這一新型授課模式能否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也就成為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1.2 文獻綜述

目前,新聞傳播學界有關遠程教學過程中傳播問題的研究著作不多,現有的研究著作有相當一部分研究集中在對于遠程教學過程中傳播模式的探討:王衛軍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傳播模式分析》中提出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傳播模式以及該模式的應用思考[1];楊改學和俞樹煜在《現代遠程教育傳播模式的選擇與評價》中分析了制約現代遠程教育模式選擇的因 素[2]。

在研究視角的選取方面,大多數學者選擇拉斯韋爾的5W模式對遠程教育過程中的傳播現象進行探討:趙強在《傳播理論在現代遠程教育過程中的應用》中通過拉斯威爾的“5W”傳播理論闡述了現代遠程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具有跨越時空的信息傳播功能的 觀點[3];邱朝明在《現代遠程教育傳播初探》中對遠程教育的傳播媒介、傳播內容、受眾及傳播效果開 展研究[4]。

此外,也有學者從社會互動的視角對遠程教學過程中的傳播問題進行分析:梅林在《社會互動視角下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傳播模式研究》中對孝感“一村一名大學生”遠程教學方式的傳播模式、傳播效果及其互動類型、場景、特點等進 行了分析[5],呂永峰在《遠程教育傳播過程中的互動研究》中分析了目前遠程教育互動的形成 現狀和原因[6]。

通過文獻整理分析發現,目前學者對于遠程教學的傳播學問題的研究大多數以“5W”為框架進行研究,較少關注身體這一元素對傳播效果的影響;且大多關注遠程教學的傳播模式問題,較少對遠程教學的傳播效果進行專門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具身傳播為分析視角,對線上教學過程中的傳播效果問題進行研究。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問題和研究目的

本文以具身傳播為視角,關注“學生”這一在線教學傳播過程中的信息接受者,分析在線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他律性以及教學形式對于該過程中傳播效果的影響。

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在線教學過程中的傳播效果,對在線教學的傳播效果和價值進行清晰定位,同時對在線教學傳播過程中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期為日后的線上教學模式提供可供參考的建議。

2.2 研究對象

受傳者是信息在整個傳播過程中的終點和結果,因而對線上教學傳播效果的分析最終落腳點為參與線上教學的學生??紤]到不同年級教學特點和教學形式的差異,本研究綜合各個因素,最終選取對課堂互動要求較高,學術討論氛圍較為濃厚的研究生群體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選取了在疫情期間參與線上教學的10位就讀于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研究生同學進行深度訪談。同時運用觀察法對部分采訪對象進行跟蹤研究。

3 具身性視角:線上教學傳播效果分析

綜合各個因素,本文最終選取了10位來自國內各個高校、各個專業的研究生同學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深度訪談。訪談對象的基礎資料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訪談對象基礎資料表

3.1 他律性不足

具身性強調身體與環境的嵌入性與交互性,即心智、身體以及環境三者的一體化[7]。大多數受訪者表示,自己在家上網課的過程中效率不高,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在自己房間上網課,主要是沒人監督,效率高不起來。線下的話,精力更集中,相同的時間可以get到更多的知識點(受訪者F5)?!?/p>

“在家上網課的好處就是可以邊吃飯(邊任何事)邊上課,但是在家里太閑散,容易走神,不專心,而且環境比較不可控,畢竟家里人多,有時候會比較嘈雜(受訪者F4)?!?/p>

“網課容易犯困,還抑制不住地想要玩手機,主要是自己管不住自己(受訪者M4)?!?/p>

“面授課你只需要上課就好,網課還有可能網絡不好或者家里其他事情剛好需要你去幫忙,這樣就會分心(受訪者M3)?!?/p>

“網課注意力不那么集中,容易走神,包括設備的問題等等,效果就差很多。線上上課最主要的還是在家里有時比較吵,事情也比較多,不像在學校課堂上那么專心,也不敢開小差(受訪者M2)?!?/p>

與線下授課相比,線上教學活動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學生身體的“缺席”,信息的傳播者和受傳者不處于同一場域之中,受傳者的身體、心智和環境無法成為統一、協調的整體。相比于線下的面授,學生感受不到教師對自己學習狀態的監督,也無法感受到同儕壓力。學生處于一種相對自由的環境中,缺少環境壓力對自己身體的規訓,身體的“缺席”最終導致了思維的“離場”,使得線上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2 參與互動的積極性降低

具身認知指出,我們的認知行為是涉身的,認知主體通過軀體、感知器官、視覺系統對周圍環境進行體 驗[8]。學院知識的習得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傳收雙方的感官調動程度,而感官的調動程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知識傳播過程中的互動。

線上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教師通過學生的互動表現調整自己講話的音量、語速、進度的快慢;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促進對于知識的掌握;師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互動討論進一步拓寬思路,修正自己的觀點。

相比于線下教學活動,線上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依賴于媒介這一中間渠道進行。盡管騰訊會議、騰訊課堂等會議軟件均在互動性方面做了許多改進,比如可以開攝像頭,開麥克風以及開拓討論區進行討論等形式,但是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線上教學互動效果較差,很難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的觀點,老師由于得不到學生即時的互動講課的效果同樣受到影響。

“我一般不會參與討論,開開課程就去玩手機去了。老師也會提問,但是一般叫不到我(受訪者F3)?!?/p>

“我感覺自己上課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變差了,大家都不怎么討論,因為覺得見不到老師吧,覺得無所謂(受訪者M5)?!?/p>

“討論不太積極,不過人數多的課(50+)討論比較積極,可能線下上課限制了他們的發言機會(受訪者F5)?!?/p>

“感覺老師在屏幕對面講得也很沒勁,會有討論環節,老師也鼓勵討論,但是線下積極性會更高一點,主要是線下有什么問題都能問清楚(受訪者M4)?!?/p>

“課堂討論的話也只是微信或者QQ跟同學討論,有結果了再去跟老師反饋,當然還是線下更方便一點(受訪者M3)?!?/p>

“以前面授課都會讓課上回答問題討論的,現在回答問題老師點名有時候都找不到人,分組討論打語音電話也基本都是聊亂七八糟的。我們組都不怎么討論,也就是應付一下(受訪者M2)?!?/p>

“還是有點差距吧,更喜歡線下的問題討論,因為線下討論感覺更加直接,大家的語氣啊,表情啊什么的都可以看到(受訪者M1)?!?/p>

相比于線下課程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大多數受訪者均表示線上課程交流互動的渠道使得互動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感官的互動對于信息的傳播效果方面起到了比較大的作用,具身性視角也一直在強調傳播過程中“身體”在場的重要性。進過分析可知,即便媒介技術在最大限度地還原上課所需要用到的場景和反饋渠道,然而還是很難達到線下教學反饋的直接性。

3.3 教學形式受限

由于學科特點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科適于使用的教學模式也有所不同。對具身性要求較高的學科不適合使用線上教學的形式,或者說線上教學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大部分受訪者表示,理論性、基礎性較強的公共課程適合使用線上教學的形式,反之側重于實踐方面的綜合性課程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得到的效果較差。

“有些課程是適合線上教學的,比如基礎性的課程,但是一些涉及到實操性的東西線上教學就無法完成(受訪者F2)?!?/p>

“感覺我們有些課程不太適合線上教學,因為許多課程需要軟件輔助,但是自己的電腦可能帶不動,不太方便(受訪者F5)?!?/p>

“就我的方向而言,我感覺線上線下都差不多,畢竟沒啥實驗,都是在電腦上可以完成的(受訪者F4)?!?/p>

“感覺我們專業不太適合線上,要推導公式的話還是在黑板上好一些,PPT不太好用(受訪者M4)?!?/p>

“我們的課不適合線上教學,需要很多討論,有的課都沒開,因為沒法做實驗,所以只能研二繼續上課(受訪者M2)?!?/p>

3.4 線上教學的獨特優勢

跟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活動由于身體的“缺席”導致具身性難以保證,在他律性、互動性以及教學形式方面存在不足,但同時也具有一些線下教學活動所不具備的優勢。

線上教學使得面對面的交流被隔斷,學生的身份隱性更高,使得學生課堂討論的負擔感降低。有受訪者表示,“線上討論可以在聊天框說話,比自己出聲要自在一些(受訪者F4)?!?/p>

此外,線上教學活動使得每個學生處于一個獨立的空間,與線下面授課相比,獨立空間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再受到周圍同學的干擾,對于自律性較強的學生而言,線上教學活動的學習效率反而更高。

“在家上課反而覺得好一點,查資料快(受訪者M5)?!?/p>

“回學校之后在宿舍上網課大家會一邊上課一邊吐槽,而且宿舍人多,彼此之間很容易受到干擾,相比之下在家上網課效率更高一些(受訪者F1)?!?/p>

4 結論

本文以具身傳播為視角,通過深度訪談法對線上教學活動中的信息傳播效果進行研究。研究發現:一方面,與線下教學活動相比,線上教學過程中受傳者即學生由于自律性不足,同時缺乏來自外界有效的他律以及環境對身體的規訓,使得其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另一方面,線上教學活動難以保證教學過程中的有效互動,使得信息的編碼、譯碼過程受到影響,學生也很難在討論的過程中使得自己的觀點得到休正;最后,具身性要求較高的學科不適于以線上的方式進行授課,授課效果會大打折扣。

綜合以上分析,本文對線上教學活動提出幾點可供參考的建議:

1)可以通過要求學生上課開攝像頭的形式對學生的課堂狀態進行監督。

2)課堂討論的形式可以適度放寬,通過課堂討論區簡短的討論難以敘述清晰的問題可以以課后小作業的形式進行補充和點評。

3)基礎類、理論性的課程可以以線上教學的形式展開,但是對于實操性、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順延到下學期開設。

另外,本研究所選取的深度訪談對象尚沒有涵蓋各個學科門類,這是本文存在的不足之處。此外,本文主要關注在線上教學傳播過程中的受傳者這一方面,沒有涉及對線上教學過程中傳播者的詳細研究,接下來的研究可以從這個方向進一步推進。

猜你喜歡
受訪者線下教學活動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密室逃生”線下擴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