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用法對比研究

2021-01-22 06:04浙江大學楊曉明
語料庫語言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粵語語料介詞

浙江大學 楊曉明

提要:本文采用基于語料庫的研究方法,對粵語1 “畀”2和普通話“給”的語義和句法環境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粵語“畀”和普通話的“給”既有相同的用法意義,也存在以下差別:1)粵語“畀”和普通話“給”都可以做表“給予”義的動詞,但“畀”還可以做工具格標志詞,表示“投入、用”的意思?!敖o”只能接雙賓語序,“畀”則可以接雙賓語序(占35%)和倒置雙賓語序(占65%)3。2)“畀”表使役時出現頻率比“給”高。3)“畀”表被動時出現頻率比“給”高,“畀”后一定要出現施事?!敖o”除了引介施事外,還能做其后動詞的被動語法標志詞。4)引進動作的接受者或是對象時,“畀”和“給”都能出現在“V-畀/給”復合結構和與格結構中。V和“畀/給”都是顯著搭配詞。

1.引言

粵語從古漢語分化出來的時間很早,所以保留了很多漢語古詞語,“畀”就是其中一個(歐陽覺亞 1993:23;李新魁 1994:223;詹伯慧 2004:44)?!邦钡谋玖x是“付與”,最早見于《書·洪范》:“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鴻九疇4?!睆摹稜栄拧め屧b》中的“畀,賜也”到《說文·丌部》中的“畀,相付與之,約在閣上也”(詹伯慧 2004:44),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畀”的古義為“付與”,而這種用法還一直保留在當今粵語中。

粵語“畀”和普通話的“給”聯系十分緊密。在普通話中,“給”的本義是“食用富足”,引申作動詞,表示“供應、賜予”,后又引申為“使對方得到的意思”(新華大字典編委會 2012:272),由此可見,粵語“畀”和普通話“給”基本含義相同?!稄V州方言詞典》(白宛如 1998:137)、《廣州話詞典》(饒秉才1997:198)對粵語“畀”的第一條釋義是“畀”相當于普通話“給”;《簡明粵英詞典》(楊明新 1999:16)對“畀”字的注釋是“畀”有“給”或“讓”的意思;李新魁(1994:223)、歐陽覺亞(1993:23)也提到“畀”是保留在粵語中的一個古漢語詞,意為“給予”。那么,粵語“畀”是否就等同于普通話的“給”?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很多學者對“給”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如向若(1960)、楊欣安(1960)、朱德熙(1979)、沈家煊(1999)、張伯江(1999)、周長銀(2000)、劉永耕(2005)。也有不少學者探討過粵語“畀”,Chin(2011)從語言類型學和區域語言學的角度探討了雙賓粵語“畀”的語法化,指出“畀”的5種語法功能都是雙賓動詞語法化的結果;Chow(2005)從語言習得的角度分析了粵語“畀”的習得和使用;Wong(2009)主要從句式分布的角度對比了粵語“畀”和普通話“給”。但目前尚未有基于語料庫,從意義、用法、句法環境及其分布頻率角度對廣州粵語“畀”和普通話“給”進行對比的研究。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大量的真實語料,從意義、用法、句式及其分布頻率角度對“畀”和“給”進行比較,以期系統地勾畫出“畀”和“給”的用法對比圖,進一步促進基于語料庫的粵語與普通話的對比研究。

與此同時,不少文獻將“V+給/畀”看作是復合詞(歐陽覺亞 1993;張伯江、方梅 1996;陳昌來 2002),這種分類的合理性有待驗證,所以本文還意在通過計算顯示詞語間搭配強度的MI(Mutual Information)值來探討“V-畀/給”中的“V”和“畀/給”的搭配規律。

2.材料與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語料庫的研究方法,根據字典對粵語“畀”和普通話“給”的注釋,結合相關文獻,對語料中“畀”和“給”的用法進行分類,然后再從意義、用法、句法環境及其分布頻率對二者進行比較研究。語料庫在語言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提供具體的語境,還能為挖掘語言的使用規律提供豐富的素材,是大數據時代探索語言結構與演化規律的必要手段(Biberet al.1998;劉海濤 2017;劉海濤、林燕妮 2018)。

2.1 材料

“畀”字的語料搜集于“廣州話口語有聲語料庫”5。語料庫的語料源自2010年廣州電臺制作的9檔清談或訪談節目。這些節目分別針對不同的年齡和文化階層的本地受眾,題材廣泛,涵蓋了時政新聞、社會話題、校園生活、留學、時尚、電影、美食、養生、情感等多個領域。語料庫文本均使用粵語字轉寫,共計31萬字。

“給”字的語料主要源自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06年播出的6檔節目的轉錄文本,共計36萬字,題材廣泛,涵蓋了時政新聞、社會話題、時尚、美食、養生、情感等多個領域。節目包括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百姓TAXI”“車友音樂時空”“夾敘夾議”“美食風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要”“今日論壇”6。

2.2 方法

根據《廣州方言詞典》(白宛如 1998:137)、《廣州話詞典》(饒秉才 1997:198)和《簡明粵英詞典》(楊明新 1999:16)對“畀”字的解釋,結合Tang(1998)、Chin(2009)等人對粵語“畀”字的論述,以及現代漢語字典對普通話“給”的注釋,分類整理出粵語“畀”的5種用法,如表1所示。

表1 “畀”用法分類

根據《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李行健 2004:444,614-615)、《現代漢語字典》(商務國際辭書編輯部 2014:258)對普通話“給”字的注釋,再結合楊欣安(1960)、朱德熙(1979)、呂叔湘(1980)、石毓智(2004)等學者對“給”的論述,整理出“給”的5種用法,如表2所示。

表2 “給”的用法分類

在探討“V-畀/給”復合結構中V和“畀/給”的搭配規律時,本文使用WordSmith 6.0和Python 3.4來計算V和“畀/給”的MI值。MI值表示的是詞語間的搭配強度,是互相共現的兩個詞中,一個詞對另一個詞的影響程度。MI值越大,說明節點詞對其詞匯環境影響越大,對其搭配詞吸引力越強(Hunston 2002;Church &Hanks 1990)。

3.結果與討論

普通話“給”和粵語“畀”的用法、分布頻率和句法環境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著差異?!敖o”作助詞,用在動詞前,加強處置的語氣,這是粵語“畀”沒有的用法?;浾Z“畀”可以作連詞,表假設,這是普通話“給”沒有的用法,如表3所示。

表3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用法及分布頻率表

在31萬字的粵語語料中,“畀”字共出現了484次?!邦弊鹘樵~,引進交付、傳遞等動作的接受者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其次是作表“給予、使遭到”的動詞,然后是作使役動詞,最后是表被動和表假設??傮w看來,“畀”作動詞和作介詞各占一半。

在36萬字的普通話語料中,“給”字共出現了604次?!敖o”引進行為動作的接受者或是對象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用法。其次是作動詞表“使得到、遭到”?!敖o”表使役、表被動、表處置和作助詞的用法出現的頻率相對較低??傮w來說,“給”作介詞用法出現的頻率要高于其作動詞出現的頻率,作動詞占22.3%,作介詞占65.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給”的語法化程度較高。接下來本文從具體用法、頻率和句法環境對“畀”和“給”進行詳細探討。

3.1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作動詞,表“給予、使得到或遭到”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作表“給予、使得到或遭到”的動詞時,“畀”的出現頻率比“給”高。其用法、意義和句式分布大致相同,基本的語義內涵可以用圖1進行簡單描述。

圖1 “畀”和“給”表“給予”語義關系

表4是“畀”和“給”作表“給予”義動詞時的用法示例。

表4 “畀”和“給”作表“給予”義動詞時用法示例

在作表“給予”義的動詞時,粵語“畀”有“烹飪時放入(配料)”的引申義(白宛如1998:137),而“給”沒有這種用法。此用法共出現了1次。例(1)中的“畀啲蒜子”意為“放些蒜子”。

(1)豆提前浸,噉呢就[畀]啲蒜子啊嗰啲啊……

(豆子提前泡好,然后就放些蒜子啊什么的進去……)

“畀”后所接賓語為無生命的名詞時,含有“使用、投入、放進去”的意思,這里的“畀”可視為工具格標志(Chin 2011),如例(2)和例(3)7中的“心機(心思)”“力”都是無生命的東西,“畀心機”“畀滴力”中的“畀”都是“用、投入”的意思。這是粵語“畀”和普通話的“給”在作動詞時的區別之一。

(2)你要[畀]心機讀書啊。

(你要[用]心讀書啊。)

(3)大家一齊[畀]滴力抬嚇個箱。

(大家一起[用]力抬一下箱子。)

“畀”和“給”接雙賓時的語序有較大差別?!澳泐瘋€原因我”中的直接賓語“原因”放在間接賓語“我”前,這就是倒置雙賓語序(鄧思穎 2003:65),而普通話的語序應該是間接賓語“我”放在直接賓語“原因”前,即“你畀我個原因”。

關于粵語中的倒置雙賓語序問題,很多學者都已經討論過了,如黃伯榮(1959)指出“畀”接雙賓時,間接賓語可以放在直接賓語前,不需要帶介詞;Kwok(1971)劃分了粵語雙賓的三類結構;鄧思穎(2003)指出雙賓結構在粵語里的接受度較低,不如倒置雙賓結構那么自然。很多文獻提到,粵語中表“給予”義的雙賓語一般都是倒置的雙賓語語序,習慣把直接賓語放在前面,間接賓語放在后面(Kwok 1971;Matthews &Yip 1994;Lam 2014;黃伯榮 1959;歐陽覺亞 1993;李新魁 1994;鄧思穎 2003;詹伯慧 2004)。但是有學者提到粵語中也會出現雙賓語序,一般是直接賓語為句子需要強調突出的部分或是焦點所在(鄧思穎 2003:67),或是間接賓語較簡短,而直接賓語較長?!拜^長的賓語”一般是指名詞短語前有數詞、其他修飾語,或后置補語進行修飾(Matthews &Yip 1994:137;Wong 2009:73)。

根據本次的統計分析,在133條“畀”作動詞,表“給予、使得到或遭到”的語料中,共有60條“畀”接雙賓語,其中有39條是倒置雙賓語序,即“畀”+直接賓語+間接賓語,占65%;有21條是雙賓語語序,即“畀”+間接賓語+直接賓語,占35%。

通過分析,很多接雙賓語序的語料都有一共同特點,即直接賓語的長度較長,或是句子強調的重點,進一步論證了上述學者的看法,如例(4)中的直接賓語“一份滿意嘅成績單”就長度較長。

(4)商業秩序方面嘅嗯建設呢,都係未能夠[畀]倒國人一份滿意嘅成績單。

(商業秩序方面的建設呢,都還未能夠給國人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但在一些語料中,直接賓語既不長,也非句子強調的重點,卻出現在間接賓語后,如例(5)。

(5)……即係唔[畀]你密碼。

其次,我國應當繼續保持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高壓態勢。在持續的高壓打擊下,當前我國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發展勢頭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研究表明,我國大陸過半數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存在時間都不長,一般是1-5年,但具有升級演變快、再生能力強的特點。近幾年在一些地區,一年半載就能形成較成熟的黑惡勢力,還存在一定區域或行業打掉一個組織不久就形成一個新的犯罪組織替代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割韭菜”現象明顯。[18]因此,在打擊黑惡犯罪時,一定要對其保持高壓態勢,堅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的方針,防止其成型坐大,泛濫成災。

(……即是不給你密碼。)

此句中,“密碼”二字的長度并不長,也非說話者想要強調的重點,但是間接賓語“你”出現在直接賓語“密碼”前,這說明,在粵語中雙賓語序和倒置雙賓語序都是可以接受的(黃伯榮 1959)。語言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平衡系統,語言的接觸是導致雙賓語序更加頻繁出現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通過觀察接雙賓語的語料發現,“畀”后接的間接賓語如果是泛指代詞“人”或是兼具反身代詞和泛指代詞功能的復合詞“自己”,其使用的都是雙賓語序。這說明如果“畀”后的間接賓語如果是泛指代詞“人”或“自己”,粵語習慣將其放在直接賓語前,如例(6)和例(7)。

(6)噉係好浪漫喔,你覺得佢[畀]人嘅感覺?

(這樣是好浪漫哦,你覺得他給人什么感覺?)

(7)……噉啊大家適當呢就冇[畀]自己太大嘅壓力……

(……那大家就適當地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3.2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作動詞,表使役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作使役動詞時,都有兩種含義,一是表示使/讓對方做某事,二是表示容許對方做某事(高華年 1980;Chin 2009;張豫峰 2014)。其語義關系可以用圖2進行簡單描述(張豫峰 2014),表示使役主體/原因作用力于使役對象,從而導致某種結果(何元建、王玲玲 2002)。

圖2 使役關系

粵語“畀”作使役動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普通話的“給”(畀”是“給”的8倍)。與此同時,“畀”的句式也比“給”豐富?!邦焙汀敖o”表使役用法時示例見表5。

表5 “畀”和“給”表使役時用法示例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表示使役時,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句式“NP1+畀/給+NP2+V+NP3”,為兼語式使役句,即“NP2”既是致使動作的賓語,也是后一個動作“V”的主語?!拔蚁腩窐芬姷轿易钸穯駱印薄拔覀兘o的士司機振奮一下精神”中,“阿樂樂”和“的士司機”既是致使對象,也分別是后一動作“見到”和“振奮”的主語。出現在這一句式中的使役句往往會帶有“東西或物件”的移交或傳遞,如例(8)和例(9)。在使役者的允許下,“貓咪”和“漫畫書”才會從使役者手上移交到被使役者。這可能是因為“畀”和“給”表使役的用法是它們表“給予”義動詞語法化的結果。

(我是上個月和他打過招呼,他才讓我帶走這只貓咪的。)

(9)我小時候上學很寂寞,苦苦哀求,我媽媽才[給]我帶本漫畫書。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還可以出現在使役句式“NP3+畀/給+V”中,這是受事名詞主題化的一種現象,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牛順心 2014)。觀察所得語料,此句式多是在受事和施事不明確時使用。如“英文縮略詞都唔畀講啊”“養老金為什么不給報呢”中的受事和施事都被省略了,并且“英文縮略詞”和“養老金”被提到了句首,成為句子焦點。

句式“NP2+畀+V”“畀+NP2+V”“NP3+畀+NP2 +V”沒有出現在“給”的表“使役”的用法中。我們看一下這三個句式對應的例(10)—(12)。

(10)a 我哋唔[畀]講。

b 我們不讓講。

c 我們不給講*。

(11)a 絕對唔會[畀]你越唱越窮嘅嘛。

b 絕對不會讓你越唱越窮的。

c 絕對不會給你越唱越窮的*。

(12)a 書係[畀]讀者睇嘅。

b 書是允許/讓讀者看的。

c 書是給讀者看的。

例(10)—(12)如果要表達使役的意思,需要用到普通話“讓”,如果替換成普通話“給”,例(10)和例(11)接受度低。例(12)中,“書是給讀者看的”是符合語法的句子,但是這里的“給”有可能會理解成動詞的“給予”義,從而產生歧義?;浾Z“畀”表使役時的句式比普通話“給”豐富的原因可能是普通話中“給/讓/叫”都可以表使役(何元建、王玲玲 2002;張豫峰 2014),而這兩個詞的功能用法則都承載在粵語“畀”上了。

3.3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作介詞,引進行為動作的接受者或對象

粵語“畀”和普通話的“給”都能作介詞,引進動作的接受者或對象,其意義是一樣的,但在句式分布上有相當大的差異?!邦焙汀敖o”都能出現在“V-畀/給”復合結構、與格結構中,但“給”還能出現在“NP1+給+NP2+V+NP3”中,而“畀”則無此句式,如表6所示。

表6 “畀”和“給”引進動作接受者或對象時的示例

“畀”和“給”引進動作的接受者或是對象的句式分布中,“V-畀”所占比例比“V-給”高,“V-畀”占73%,“V-給”占56%;“畀”作與格介詞,所占比例為27%,而“給”只占1.8%,遠遠超過了“給”?!邦笔腔浾Z主要的與格介詞,所以“畀”出現在與格結構中的比例相當大(Lau 1972;鄧思穎 2003:65),“畀”不能出現在“NP1+給+NP2+V+NP3”句式中。這種句式中的“給”有“為、替、向”的意思(呂叔湘 1980:226;李行健 2004:614-615),而這些引申意義是“畀”沒有的。例(13)中的“給”是“為、替”的意思,例(14)是“向”的意思,但是換成粵語“畀”這些句子則是不能接受的。若是把例句(13)的“畀”換成“為”,例(14)的“畀”換成“同”則是符合語法的句子。

(13)作為家長來講要從方方面面[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作為家長黎講要從方方面面[畀]孩子創造一個好嘅條件*。)

(14)我們在這[給]大家拜年了。

(我們系度[畀]大家拜年啦*。)

與此同時,為探究“V-畀/給”復合結構中“V”和“畀/給”的搭配規律,我們還使用WordSmith 6.0和Python 3.4來計算“V”和“畀/給”的MI值,其結果都大于3,這說明“V-畀/給”復合結構中的“V”和“畀”并不是隨意的搭配,而是顯著搭配詞,為典型搭配,如表7和表8所示(按照“V”出現頻數排序)。

表7 “V-畀”結構的“V”和“畀”的MI值

(待續)

(續表)

表8 “V-給”結構中的“V”和“給”的MI值

(待續)

(續表)

3.4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作介詞,表被動

“畀”表被動出現的頻率是“給”的8倍。普通話中被動句的標志詞非常豐富,如“被/為/讓/叫/給”等(Xiaoet al.2006;張延俊 2010)。楊曉明(2018)通過統計大量的普通話口語語料發現,普通話的強勢被動標記詞是“被”,其次是“叫”“讓”,然后才是“給”?;浾Z一般是用“畀”作被動式的標志詞(Matthews &Yip 1994;李新魁 1994;高華年 1980;詹伯慧 2004),所以“畀”在粵語中表被動的頻率要比普通話“給”的頻率高?;浾Z“畀”表被動時用來引介施事,粵語中的“畀”字被動句一般要出現施事。如果施事指代不明,則要用泛指代詞“人、嘢(東西)”之類的詞語來表示施事(高華年 1980:226;李新魁1994:261;詹伯慧 2004:98),即帶“畀”的被動句的句式一般為“NPpatient+畀+NPagent+V”。在普通話的表述中,施事如果指代不明確,則可以直接省略不說,例(15)就可以直接表達為“有個人因為這樣被抓走了”。

(15)……跟住之后有條友因為噉樣[畀]人拉咗。

(……之后真的是有個人因為這樣被抓走了。)

而普通話的“給”表被動時,除了可以引介施事外,還可以直接放在動詞前,作為其后動詞的被動語法標識,即帶“給”的被動句式可為“NPpatient+給 +NPagent+V”“NPpatient+給+V”。普通話“給”在表被動時,其后的施事如果是上文已經指出或是語境明確顯示的,往往不再重復出現(石毓智 2004)。在本次收集到的7條“給”表被動的語料中,有6條“給”后沒有出現施事(占86%),如例(16)和例(17)中的施事都省略了。

(16)卡里的儲值金額[給]扣了。

(17)(拍賣)大伙一議論就[給]暫緩了。

4.結語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基于語料庫的研究方法,進一步對比分析了粵語“畀”和普通話“給”的意義、用法、句法環境及其出現頻率,勾勒出了較為完整的“畀”和“給”使用框架圖,對對外漢語教學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粵語“畀”和普通話“給”的本義都是“付與”?,F在使用頻率最高的用法都是作介詞,引進行為動作的接受者或是對象,其次是表“給予”義的動詞。二者都能表使役、被動。從這點來看,雖然二者處于兩個不同的語言體系,但是其進化似乎遵循著同樣的規律。但是二者無論是在表示“給予”義的動詞,還是在表使役、被動和引進行為動作對象時,其用法和句法環境都存在著差異。

注 釋

1 本文主要指廣州粵語。

2 “畀”,普通話讀音為[bì],粵語讀音為[pei35]?;浾Z注音采用的是國際音標并賦予調值標示。

3 “倒置雙賓語序”是參照鄧思穎《漢語方言語法的參數理論》一書中叫法。

4 這是作者使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網址: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gudai)對古語“畀”的語料進行分析后得出來的結論?!磅呠Ш樗?,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鴻九疇”的意思是:“鯀采用堵的方法治理洪水,導致五行陳列亂了,天帝大怒,沒有把九種治國大法給鯀?!?/p>

5 單韻鳴,2010,廣州話口語有聲語料庫。鏈接:http://huayu.jnu.edu.cn/corpus6/Index.aspx

6 文中所舉例子均來自語料樣本,個別為自舉。

7 這兩個例子為作者所舉,并非語料庫中檢索出來的。

猜你喜歡
粵語語料介詞
廣府人
——粵語·女獨·伴唱
基于歸一化點向互信息的低資源平行語料過濾方法*
介詞和介詞短語
《訊飛輸入法》粵語直接翻譯為普通話
粵語對話莊文強 如何平衡雙雄故事
介詞不能這樣用
文化接觸:粵語在外來大學生中的傳播效果及其認同研究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國內外語用學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