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風格特征及演奏技巧

2021-02-10 11:48
關鍵詞:狂想曲譜例李斯特

安 琦

(北方民族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無論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還是在鋼琴演奏方面,他都力圖把鋼琴技藝發展到極致,“他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鋼琴的技巧使歐洲當時的所有人都為之著迷”,[1]被譽為“鋼琴之王”。李斯特寫了很多作品,有鋼琴作品、管弦樂作品和聲樂作品等。他創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不僅充分發揮了鋼琴的音樂表現力,也成為鋼琴音樂的典范作品,在其鋼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最受世人青睞。而寫成于1853年左右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是他唯一一首以原作主題創作的鋼琴作品,也是他創作的一首極具樂隊音響效果、具有多樣化藝術效果、需要高難度演奏技巧才能掌控的樂曲。系統學習、認真研究和反復演奏李斯特的鋼琴作品,是每一個鋼琴家和鋼琴學生提升音樂素養和提高演奏技巧的必經之路。

一、《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風格特征

在音樂創作方面,李斯特把音樂與文學、詩歌、美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浪漫主義風格,這從《匈牙利狂想曲》中可見一斑?!袄钏固氐摹缎傺览裣肭肥窃谄鋭撟魉夭呐c創作手法經過改變、加工、融合、統一后最終形成的一部在民族性與藝術性方面都無法否認的具有匈牙利音樂風格的偉大作品?!盵2]

(一)創作背景

18紀末到20世紀初,是一個情感宣泄、和聲發展、結構創新和民族覺醒的時期,這段時期的音樂被稱為“浪漫主義音樂”。19世紀中葉,在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下,匈牙利的民族解放運動也一度風起潮動、經久不息,且影響深遠。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響,創作了許多具有戰斗性的民族音樂?!缎傺览裣肭肥撬@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突出和鞏固了匈牙利音樂的民族特點,充分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民族解放運動必勝的信心。就其作品標題定為狂想曲一事,李斯特將其解讀為“愛國主義意圖”。他曾經指出,“我感覺到它們洋溢著夢幻般的特質,而通過‘狂想曲’這個名稱,我想最能體現作品的這一特點。對我而言,作品體現著這個民族的精神靈魂和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它的每個片段就像是一系列組詩的組成部分,其中蘊涵的這個民族所特有的愛國激情感人至深……”[3]我們可以看出,李斯特通過自己的創作,力圖激發民族士氣,迎接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實際上,李斯特的愛國情結在匈牙利狂想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

(二)主題來源

18世紀末,“welbusch”風格被公認為“匈牙利浪漫主義音樂語言”。匈牙利和吉普賽人的民間音樂,包括當時的民歌、舞蹈歌曲和城市歌曲,是“匈牙利狂想曲”的重要來源。李斯特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國外度過,深受歐洲浪漫主義的影響,但他始終與祖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無論是從小接受父親的音樂教育,還是青年時期在歐洲旅游時自覺開展匈牙利本土音樂文化的“采風”活動,都使他在思想和精神上從未遠離祖國。吉普賽人瀟灑、幽默、熱情的民族性格和多才多藝的民族歌舞特色,使年輕的李斯特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當他在音樂創作活動中接觸到匈牙利城市民間音樂(包括民間器樂舞蹈、城市歌曲和吉普賽藝術家的表演)時,這種久違、濃郁的匈牙利民間音樂風格自然地出現在他的作品中,這也是他長期關注民間音樂的結果。正因為如此,在匈牙利狂想曲中,我們不時可以看到具有匈牙利風格的音樂元素,如韋爾布希、查爾達什和城市歌曲,或是匈牙利茨岡人重新詮釋的主題材料?!缎傺览裣肭返诎耸椎闹黝}也體現了匈牙利民間舞蹈和城市歌曲的特征。

(三)民族特色

19世紀以來,狂想曲作為一種音樂體裁,一直以民族音樂、民間音樂或流行音樂為基礎,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是在當時匈牙利吉普賽民歌、民間舞蹈和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礎上創作的鋼琴獨奏曲。他的作品大多具有吉普賽歌舞的結構特點和音調節奏,華麗的技藝和火熱的情感表達,反映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匈牙利人民的生活和斗爭。李斯特把他的狂想曲稱為是一個“盡可能純正地表達民族特色”的過程,這正是《匈牙利狂想曲》的精髓,是其活的靈魂?!缎傺览裣肭返诎耸资切傺览魳氛Z言的集中表現,充滿了朝氣蓬勃、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充分體現了匈牙利的民族性格。李斯特說過:“盡管我因對匈牙利語言的無知而感到遺憾,可以從我在搖籃時起直到進入墳墓,我身心都是馬扎爾人,與這個最尊嚴的形象相稱的是我竭力堅持發展匈牙利音樂文化?!盵4]在談到《匈牙利狂想曲》的民族性時,李斯特說:“在我看來,匈牙利人早已和吉普賽音樂合為一體密不可分。吉普賽人早被譽為匈牙利的民族音樂家,吉普賽音樂最擅長表現的自豪感、戰斗的激情和深沉的痛苦常常激蕩在匈牙利人民心中……匈牙利完全有理由將吉普賽音樂稱為自己的民族藝術?!盵5]

(四)曲式結構

巴托克在論述《作曲家李斯特》一文中寫道:“就形式而言,雖然李斯特沒有完全打破傳統,可是他創作了許多新穎的作品?!覀円部梢哉f由慢速與快速并置產生的音樂形式是李斯特的發明,雖然他實際上是運用了匈牙利民間和半民間舞蹈的一般規則?!盵6]《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完全采用了查爾達什的結構,并體現為查爾達什結構和自由曲式結構 (ABC )的有機結合。自由曲式結構則表現為三種不同速度所帶來的三個部分,反映了ABC自由曲式結構的無序性。樂曲的結構如下表所示:

“查爾達什”是出現于19世紀中葉的一種匈牙利的民間舞蹈,它的音樂由兩種截然不同的部分組成:“拉蘇”(Lassau)速度徐緩而富于歌唱性,“弗利斯卡”(Friska)樂曲節奏鮮明,速度迅急而情緒熱烈。上圖中的“引子”和“A”為第一部分,即“拉蘇”;“B”“C”為第二部分,也就是“弗里斯”。在旋律音階上,采用了#f小調升高四級音的“匈牙利”音階,如樂曲中第3、16、22等小節都出現了#B音(見譜例1)。這個四度音程通常會帶來一種奇怪的光彩。另外,小調音階中還包含了減六度、大七度、增七度不協和音程,這些音程在當時的歐洲和聲學中十分罕見。

譜例1(第3-6小節):

(五)節奏規律

《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樂曲譜面上,作者從引子及“A”“B”“C”部分的開始部分先后標注了4種速度記號,分別是:Lento a capriccio (憂郁的慢板)、Sempre lento malinconico assai(保持憂郁的慢板)、Allegretto con grazia (優雅的小快板)和Presto giocoso assai (歡快的急板)。樂曲從狂想曲風格慢板的引子開始,8小節的引子力度相當大。樂曲主體部分為#f小調,節奏稍快,樂曲尾端變為強有力的急板。尾聲部分重復3遍同一個8拍。主題從低音上呈現,形成“拉蘇”?!案ダ箍ā眲t以優美的稍快的快板,#F大調始,后半部移為頗似游戲般的急板,形成強有力的尾聲。樂曲進行中,同名大小調的對比使用使樂曲的色彩豐富而多變。整部作品還大量運用了切分節奏,如 142、145 和148 小節(見譜例2),其作用是改變原有的強弱特點。所以李斯特將很多重音都安排在弱拍上,形成切分節奏,從而也使曲子的情緒變得活潑靈巧。除去樂曲中的切分音節奏,作品中還在一些常用的音形中加入了富有華彩性的音符。

譜例2(第142-148):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快速行進的旋律中,樂曲的節奏并不是一成不變固定為一種節奏上的,也是在不斷變化。李斯特在樂曲譜面上還標注了一些節奏術語,如Allegrettocongrazia(優美的快板)、unpo-coanimato (稍微活躍一點)、pocoapocopiuanimando (一點一點更加活躍)、stringendo (加緊地)、prestogiocosoassai (歡樂且非常急速的)等。此外,李斯特還使用了一些延長音記號和Lentoacapriccio (慢的,幻想的) 等有關節奏的表情符號。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演奏技巧

黑格爾曾經指出,“只有在用恰當的方式把精神內容表現于聲音及其復雜組合這種感性因素時,音樂才能把自己提升為真正的藝術”。[7]伊斯特凡·賽蘭尼也提出,李斯特的“主要目的是用鋼琴藝術來表達和強調吉普賽樂器合奏的音響、音色、曲譜和演奏風格”。[8]因此,除了要致力于體現作品的民族精神、闡釋樂曲的基本內涵以外,至少還要從技術技巧、層次、踏板、音色等幾個方面下功夫,以實現李斯特的音樂藝術表現意圖。

(一)技術技巧

其實,在鋼琴演奏方面,李斯特本人也是具有高超技藝的鋼琴演奏家,他對鍵盤有著極強的控制力,表現手法變化多端,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狂放的氣勢、高超的技巧,以及炫技性的演奏風格遠超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人。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創作出像《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這種必須掌握高難度演奏技巧才能駕馭的音樂作品。

在彈奏過程中,要熟練使用輪指技巧,即用不同的手指輪流彈奏相同的音,常常要用到的輪指有三個手指彈奏的,也有四個手指彈奏的。每根手指下鍵時,必須保證手指的三點支撐垂直的直線,也就是說,當每根手指彈出相同的聲音時,其重心位置要隨之移動,這是輪指彈奏的第一個動作要領。第二個是掌關節向下。第三個動作是將手指移向手掌或在彈奏手指后移開(見譜例3)。特別要注意在彈奏輪指的時候應當使彈出的音符有清晰的顆粒感,盡量避免任何的模糊音效混合在旋律成分里面從而破壞效果。

譜例3(第10小節):

裝飾音是技術技巧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中,與豐富多樣的節奏相應的是,樂段內含有大量的各種裝飾音,如倚音、顫音等,在14-20小節中以及其他地方都可發現(見譜例4)。

譜例4(第14-20小節):

彈奏裝飾音時,整個手臂一定要放松,不能太硬或太緊。當出現類似的裝飾音時,最好改變表情、強弱、力度。彈奏快速顫音時,指尖與琴鍵的距離越近越好。另外,要掌握好彈奏的時機,比如在彈奏第15小節的裝飾音時,裝飾音要在琶音之前彈(見譜例5)。

譜例5(第15小節):

而在彈奏第20小節的裝飾音時,兩手的裝飾音要同時彈,就像彈主要音一樣(見譜例6)。

譜例6(第20小節):

李斯特手指跨度很大,所以在其作品中,對八度的演奏技巧的掌握至關重要。手腕是人體技術的關鍵部分,手腕旁邊的關鍵部位是大小手指的尖端,包括最前面的小關節的大小手指。要準確掌握和發揮相關部位的功能,手腕要啟動手的彈奏動作,并以手為動作軸,發出手的彈奏力度,控制手的彈奏位置;指尖應支撐手的跌落鍵,將手的力量傳遞給鋼琴鍵,并對手的觸摸鍵進行微調。同時,觸摸按鍵時,還應注意其他部分的配合,使手掌,手腕和手臂通常成一直線,并且基本上與鍵盤平行。整個手應該以手腕為軸上下移動,動作大小取決于播放音量。彈奏八度,以手腕為主力點,既用力,又放松,協調統一。手應充分利用自然回彈力和慣性力。跌落后,回彈力反彈,而回彈后,慣性力下降。除了具體要求外,在彈奏八度手指觸鍵時,既能集中力量,又能縮短時間,使聲音能夠響亮持久(見譜例7)。

譜例7(第188-190小節):

另外,在手腕的運用上,要根據樂曲的進展,使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在12-15小節,需要彈奏出鏗鏘有力的聲音,手腕要略顯僵硬、手指尖端結實,利用手臂的沖擊力來彈奏(見譜例8);從第143小節開始,強度應逐漸從弱到強,并且速度應相應加快,利用整個手臂和身體的力量來演奏。

譜例8(第11-16小節):

佐爾坦·伽托尼博士和伊斯特凡·賽蘭尼提出,“我們有理由糾正不準確的演奏和沉迷于生動膚淺炫技的傾向”,“我們必須同時指出在演奏上,不管演奏者的技巧多高超,僅有出色的技巧是永遠不能占主導地位的,……那么我們一定不能忽略其內容和表情中詩的本質?!币了固胤病べ愄m尼還特別指出,“演奏家的任務是絕對實現李斯特的意圖,他們沒有必要突出自己的個性或者鍵盤彈奏技巧”[9]。這些應當是我們在演奏這首作品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二)層次

如前所述,這首樂曲采用了查爾達什的結構,因此從橫向來說,在演奏時應當對“拉蘇”(Lassu)部分的緩慢與“弗利斯卡”部分的快速有一個精準的區分,充分把握這兩部分的感情基調,使二者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對比。音樂以緩慢的開場白開始,充滿浪漫的幻想和莊重的情感。初始速度記號“capriccio”(隨想的),表示自由的節奏。慢板結束后,有一個小快板部分(Allegrettomai grazia),并且調性也出現了轉變,從#f小調轉為#F大調,這里引入了戲劇性的急板。演奏時,我們要用心去傾聽音程的變化,使手指對音量的強弱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彈奏出不同和聲的音響色彩,主題旋律明顯。更改和聲時要強調新的和聲。遇到弱拍必須連貫地演奏,并且圓滑地連接到最后一個強拍的音上。要注意在第一個音上的延長記號只是用來表示重音記號,可不用彈得太重。

浪漫主義還有一種特殊的節奏,rubato——彈性節奏。彈性節奏的含義不是嚴格的節奏和某一階段的速度控制,而是靈活的速度、自由的加減速。雖然這首樂曲沒有特別的標記,但筆者認為開頭的引子部分可以采用彈性節奏。在五顏六色的句子開始時,我們可以用一個較慢的速度,然后逐漸轉快。

從第45-46小節來看(見譜例9),層次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右手部分的旋律聲部,第二種為左手的重音,第三種為跳音。在彈奏的過程中,左手要突出重音,要強于其他三個音,但是聲音又不能蓋過旋律聲部,這樣才能保證聲音的平衡,以達到演奏的最佳效果。

譜例9(第45-46小節):

同時,要注重聲音的對比。從第9小節開始,旋律在左手中聲部區域,所以這個聲部的音量要大于其他聲部,突出旋律聲部(見譜例10)。

譜例10(第9-10小節):

第11小節到第14小節旋律在右手中聲部區域,所以同樣也要突出旋律聲部的音量(見譜例11)。

譜例11(第11-13小節):

第25-34小節,旋律音在左手,并且以八度的形式呈現,右手大量華彩性的和弦分解作為伴奏,所以重點以旋律為主,兩個聲部的層次要鮮明、清晰、分工明確,以更好地表現了本曲的主題(見譜例12)。在旋律中,聲音的層次隨著音高的變化而改變,跌宕起伏。

譜例12(第26-29小節):

(三)踏板

俄羅斯鋼琴家魯賓斯坦曾經說過,踏板是“鋼琴的靈魂”,它描述了踏板的獨特作用,這意味著踏板使音樂充滿了生命力和活力,使其更加榮耀和迷人。充滿活力的重低音和弦,堅實的中音和弦,以及我們經常聽到的明亮的高音組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有吸引力的和洪亮的效果,如果沒有踏板是不可能的。當你需要改變強度,增加和聲飽滿的音響效果,你就可以借助踏板以實現這種目的。盡管李斯特的音樂很浪漫,但幾乎沒有不用踏板的。李斯特通過踏板的運用制造了氣勢磅礴的音響效果,仿佛使人置身于吉普賽樂隊大合奏的空前盛況之中。他在音樂中標記了許多的踏板記號,多次使用了右踏板。當然,為了實現上述踏板的所有作用,必須“正確使用”踏板,而不是簡單地踩下松開。連續地抖動踏板,其目的是為了讓旋律線條不模糊,顯得更加清晰。不同的踩踏方法可以在音色、和聲和混響方面產生不同的效果(見譜例13)。

譜例13(第167-172小節):

(四)音色

李斯特“用交響樂團的效果制作鋼琴”,并注重這種音效的表現。伊斯特凡·塞雷尼指出:“演奏者首先必須熟悉小型民樂合奏的樂器和民樂演奏的風格?!笨梢娧葑鄷r對音色的注意是很重要的,音色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問題,比速度和強度更復雜。速度可以通過節拍器來控制,力度可以通過樂譜上的標記來實現,但音色沒有具體的標準和參照,只有通過靈敏的聽覺才能做出細膩的味道。浪漫作曲家的鋼琴作品,由于其巨大的對比度以及音量和音色的變化,其多彩的和聲從不同的角度觸摸琴鍵,從而產生出豐富多彩的音色效果,并且由于觸鍵的方式不同,音色也是與眾不同,大大提高了作品的音樂表現力。

音樂的音色既明亮又灰暗,一般來說,這是根據大小調所區分的。大調給人一種光明、愉快的感覺,小調給人一種低沉、憂郁的感覺。本曲的第1到第40小節為慢板部分,并且是#f小調,從引子部分開始就表現出一種低沉的感覺,而從41小節開始之后為快板部分,并且多以#F大調為主,給人一種歡快明亮的感覺,我們在演奏時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在一首樂曲的高潮處,它就像一支強大的管弦樂隊在演奏,左右手交替彈奏柱式和弦,指尖清晰快速地敲擊每一個鍵,以連續的八度和弦和最快的速度不斷推向高潮。

綜上所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是浪漫主義時期誕生的極具感染力,具有匈牙利民間音樂風格的優秀民族作品,而《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則是集中體現匈牙利音樂語言的鋼琴曲精品。如能“演奏李斯特的鋼琴作品是一種多么高尚的經歷”,[10]“想要演奏李斯特的鋼琴作品的音樂家們應該忘卻所有的平凡?!盵11]我們應當在嚴格遵循李斯特創作初衷的同時,不斷研習、切身體會、仔細揣摩,以期真正理解和掌握這部作品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用心用情詮釋出作品的風格特征,就“能從這奇妙的音樂中獲得無窮的樂趣”。[12]

猜你喜歡
狂想曲譜例李斯特
論豫劇唱腔中調式及調式運用分類與設計邏輯
空降戰車狂想曲
羅羅布的狂想曲
羅羅布的狂想曲
羅羅布的狂想曲
拯救交響危機的音樂創作
——以勃拉姆斯《c小調第一交響曲》為例
讀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試析不協和音程的實際作品訓練
保持肅靜
愛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