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學風現狀與對策研究

2021-02-26 01:53文忠菊
西部學刊 2021年1期
關鍵詞:學風建設新時代大學生

摘要:為研究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學風現狀,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交流發現:大學生學風表現整體情況較好,但存在學生對所學專業喜愛不夠、學習動機不明確、在教學環境和條件等方面有學習困難等問題。為此,必須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師德師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思政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探究,提出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1-0019-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盵1]這一重大政治判斷為我們黨制定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提供了根本依據,對高校的發展特別是辦學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優良的學風對學生的發展和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證。[2]因此,高等學校在教育過程中要將學風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常抓不懈。本文現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對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學風現狀與對策作一探討。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本科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全校范圍內對學生進行隨機分層抽樣發放問卷和調查,調查形式以網上問卷為主,同時結合線下問卷及訪談的方式。本次調查對象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總數是6645人,其中各年級的學生分別占總人數的44.09%、9.48%、41.53%、4.89%。根據問卷數據統計,理工科類學生占比例是27.16%,文科類學生占比例是57.49%,藝術類學生占比例是15.35%。本次調查和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調查大學生對大學學習的看法以及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喜愛程度、大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學習的動機、課余的分配和處理、對存在不良學風情況時的表現,以此去了解和分析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二是調查學生對學校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的看法,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喜愛程度和對大學學習的態度情況分析

對學生是否喜歡自己專業和覺得大學學習是否重要的調查結果分析(圖1)顯示,大一學生表示自己專業喜歡也重要,但是大三、大四年級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專業不喜歡也覺得學習不重要。產生這類情況的原因是:一些學生認為理論課、專業課不重要,大學里學習做人做事、鍛煉自己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才重要;還有的學生甚至只要求期末考試不掛科就行,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和學習沒有規劃。

(二)學生出現上課遲到、早退、曠課、考試作弊的情況分析

調查中發現,大一、大二的學生95%以上沒有上課遲到、早退、曠課的現象,但是大三、大四的學生遲到早退的比例是16.3%和33.58%,曠課的比例是9.96%和23.08%。產生這樣情況的原因是大一、大二的學生課程多,學習任務緊,自由學習的時間較少,大三、大四的學生課余時間多,有的出去做兼職、實習找工作等,會耽誤正常的課程學習,并且少數學生存在對遲到、早退、曠課的行為無視的情況。

高校的不良學風以考試作弊最為惡劣,而且少數學生屢教不改,調查數據分析顯示:大一學生基本上不存在作弊行為,但到大二開始慢慢增加,大三、大四的學生作弊行為激增,對作弊學生進行原因調查發現:多數學生上課時學不懂或是不肯學,課后不愿問,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不理解,但為了不掛科、不重修,才會選擇作弊,這不僅嚴重影響學校的考風考紀,也導致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要求不斷降低。

(三)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積極獨立地完成作業,大一、大二年級學生抄襲的現象相對較少,但是到大三、大四年級,抄襲率就達到了9.24%和12.31%。對于學習的態度,大一、大二的學生認為專業課非常重要,在大學期間主要的學習任務是課程學習和學會做人,僅有1.88%的同學認為自己的大學學習是為了不掛科,但到了大三、大四,很多的同學會認為大學里首先是要不掛科,其次是做人做事。

(四)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困難情況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如圖3),一些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動機不明確,95%以上的學生認為發展和未來是驅使自己學習的最大動力。有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來自父母的期望,還有少部分學生是為了數目不菲的獎學金在努力學習,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學習只為了獲得文憑,更是有部分大三、大四的學生是無目的地在學習,這部分學生所占的比例是3.44%和7.69%。怎樣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規劃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將來到社會上做個有用人才,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大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目前存在的學習困難認同大致相似,四個年級的學生沒有學習目標、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比例為33.96%、31.75%、31.7%、29.23%。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有的同學有學習目標,但是沒有學習計劃,這其中大一學生占50%,大二學生占45.24%,大三年級學生占47.46%,大四年級學生占43.08%,這是高校學風建設中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學生想學習,但苦于沒有合適的學習規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堅持不下來,從而影響學生實現自己的學習發展目標。在“有學習目標和計劃,但堅持不下來”的選項中,大一到大四年級的學生分別占的比例是55.8%、61.11%、57.25%、56.92%。從數據上來看,不管是哪個年級的學生,對自己的自控能力都是缺乏的。大部分學生沒能堅持住自己的學習規劃和目標,導致學習氛圍和學習情況不樂觀。還有近2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困難是因為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好,近15%的學生認為是學習環境和設施不好,這兩者都是影響學校學風建設的直接因素。

再看學生畢業意向的情況,大一年級的學生有一半會有考研繼續深造的規劃,但是到大二、大三、大四,大部分的學生則選擇參加教師和公務員考試。從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畢業的去向想法還比較單一,存在先考慮就業再擇業的情況,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隨之而來。近70%的學生擔心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好,沒有就業前景,因而沒有足夠的學習信心。

(五)學生處理課余時間的情況分析

對學生在課余時間從事活動的調查(如表1)顯示,在大學期間,大多數的同學還是愿意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的,這是一個良好的表現,但是更多的學生會在玩手機上花大量的時間,有的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打游戲,甚至有些同學凌晨都不休息,導致第二天起不來,或者起來了到教室沒有精力,影響上課聽課的效率。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娛樂、逛街消磨時間。

(六)學校教學環境分析

好的教學和學習環境是學生學習的前提,這是本次問卷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學環境和條件的反饋(圖4所示),大部分學生覺得學校的教學環境和條件很好,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60%左右的學生認為學習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一般;還有少部分學生認為學校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滿足不了自己的學習需求,這是影響學生不想或者沒辦法學習的原因。在搜集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數據時發現,65%以上的學生都覺得較好,但還需要加強管理和建設;大一到大四學生認為教學環境和氣氛不好的比例分別為1.71%、5.56%、8.88%、9.23%。

在問及影響學風建設的因素包括哪些的時候,有將近60%的學生認為是教師的教學和學校的管理制度。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的關鍵,學校的管理制度和落實情況是學生形成良好風氣的主要原因所在。75%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學習氛圍和學校的環境條件是影響學風建設的因素,當然,這里也包括學生家庭的教育影響,以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對策

學風建設是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需要長期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針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需要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第一,為保證高校學風建設的強有力改善,必須提高學生的思想站位。高校培養學生不僅是為了學生學到知識,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要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在大學里學會認識、發展自己,積極配合學校把自己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大學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判斷是非、辨別真偽,有自己見解,做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大學生要提高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轉變學習態度,珍惜學習機會,珍惜時間,按照學校規章制度自覺規范自身行為,使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得到落實。

第二,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發揮教師作為引路人的模范作用。在學校,教師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提升思想境界、創造獨立人格的見證者和引路人。教師在平時教學和與學生相處交流的過程中,自己的做事風格、談吐方式、人格魅力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教風影響著學風的形成。因此,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科學文化素養和自身氣質、涵養,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崗敬業的精神。教師要通過自己以身作則,以學生為根本,發揮自己的模范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加強學生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刻苦學習。

第三,加強課程思政教育的理念模式建設,淘汰“水課”,努力打造高質量“金課”。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文章中特別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3],這是高校上好思政課的根本遵循。思政進課堂是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對所有教師的授課要求,對教師的備課、教學和學生的課堂、課下學習都有具體的規范。教師要淘汰陳舊的授課方式,緊跟新時代步伐,運用新思想和新理念,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融入到平時的課程當中去,確保意識形態教育入腦入心,確保意識形態主陣地安全。同時,高校要狠抓教育教學體制機制的建設,著力結合自身實際健全“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機制和“大思政”工作體系,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取得實效。

第四,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校園文化建設是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是為了滿足師生進行交流的重要因素,校園文化只有通過服務于學校師生才能體現出來其育人功能,所以,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給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從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這對推進學風建設具有建設性的意義[3]。學校要充分利用圖書館、教室、校園學習角等給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還可以在課余時間多舉辦一些適合學生發展的知識講座,組織校園文化節、科技周和各種專業知識競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來。

學校的學風建設問題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發展的重要因素。新時代,教育者要緊抓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緊跟時代步伐,了解學生成長規律,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君如.我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14/c40531-29706292.html.

[2]陳蓓,周先進.大學生學風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理論研究,2018(28).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4]胡寶國.高校學風建設的維度思考[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5]張一非.當前高校大學生學風現狀分析及對策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23).

[6]駱郁廷,吳楠.自發自覺與制度規范:學風教育的雙重視角[J].中國教育研究,2019(4).

[7]伏旭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校學風建設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4).

作者簡介:文忠菊(1992—),女,苗族,貴州黔東南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責任編輯:馬雙)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校級思政教育研究項目“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學風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編號:qnsysz201909)的有關成果

猜你喜歡
學風建設新時代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通過完善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促進學風建設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淺議武夷學院“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活動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