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戰略背景下的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提升路徑研究
——基于廣東地區鄉村青年的調查

2021-03-08 04:35王佳如顏海潮黃逸婷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研究

王佳如 顏海潮 黃逸婷

一、緒論

(一)研究的背景

青年強則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知識,必須依靠勞動,必須依靠廣大青年?!盵1]鄉村振興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和親自推動的兩大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青年的成長及教育,他曾在許多場合發表了對青年培養重要性的論述,“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盵2]

我國有著8億的農村人口,對于青年們來說,當下正是人一生中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能讓鄉村青年堅定地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一名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和責任擔當無疑將有著重大的作用。

在我國經濟規模大、經濟金融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強的廣東省,也同樣存在部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社會現實,珠三角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粵東、粵北地區欠發達,而大量的鄉村青年又多聚集在這些區域,青年是我省未來人力資源市場的主體,培育好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將是對我省未來的人力資源支撐起到重要的現實作用。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鄉村振興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兩大國家戰略背景下,探索出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提升的路徑,是本文研究的立意所在。

(二)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1)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對鄉村青年的指導。當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將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文化滲透的重點轉向了青年,相對于城市青年,鄉村青年更易受其誘導和蒙蔽,我們必須要增強在鄉村青年心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2)強化共青團組織工作在鄉村青年培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國家戰略背景下,培養一支鄉村振興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青年預備隊,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該擁有的題中之義,是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培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要求,具有時代的緊迫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2.現實意義

綜合考察當前廣東地區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現狀,解析時代的緊迫性和歷史機遇,尋找廣東案例并且對癥下藥找到其路徑。

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是對在當前復雜國際形勢和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包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成長和歷史使命的更高要求和殷切期望,本文由在校鄉村大學生展開調研,充分表現了習近平對青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是國家戰略背景下青年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擔當。

二、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研究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一)國內相關研究現狀評述

國內相關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3年以前)研究多關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做出的重要論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青年》(1980)等構成了早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研究的早期文獻。其中通過在知網查詢到最早公開發表的文章始于1985年宋德福的《培養一批年輕的馬克思主義者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一文中,作者從開始感謝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成立到對廣大青年干部提出殷切的希望[3]。

第二階段(2003—2006年)研究的重點則是如何在大學生中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邱奕福(2003)提出“要認識到在大學生群體中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戰略眼光和大局意識,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引導,使大學生不斷增強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

第三階段(2007年—至今),共青團中央在2007年正式啟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之后,相關的研究逐步豐富和多元起來。杜蘭曉、呂媛媛(2008),趙鐵鎖、肖光文(2009),李廷憲(2010),周建華、呂衛華、夏小華(2011)主要圍繞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相關價值進行研究;芮鴻巖(2009)、石國亮(2009)、臺春玲(2011)、苑申成(2011)、郭超(2013)、史為磊(2016)主要圍繞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內容進行研究;董子靜(2017)、任一丁(2017)、趙軍武(2017)、田伏虎(2017)主要圍繞新時代青年培養內涵進行研究。2015年廖波發表的《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現狀與路徑構建研究》一文中,得出了一些對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應當注意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4]。2018年,孫亞芳的《毛澤東農村教育思想與農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探究》一文中,以毛澤東農村教育思想為理論基礎,對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提出研究是我國處理“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5]。

(二)國外相關研究現狀評述

由于國情、歷史和制度的不同,國外文獻能直接提供參考的文獻不多,但在青年價值觀教育和青年政治社會化方面的研究對本課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這主要表現在路易斯·拉斯思、哈明·拉斯思及柯申鮑姆(1966)的“價值澄清”理論,科爾伯格(1981)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隆·米勒的“全人教育”理論,里克納及柯申鮑姆(1991)的“品格教育”理論。

三、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路徑的選擇

想要更加深入了解鄉村青年的特征,必須把握鄉村青年的成長規律,根據鄉村青年的生活環境、思維特征、知識儲備等要素進行培養方法的設計后將培訓內容傳授給他們,因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路徑的選擇:

(一)走終身學習的路徑

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要對馬克思理論做細致地學習,充分地解讀,認真剖析其中的內涵。將自身強烈的學習愿望、政治基礎、工作熱情投入到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中,投入生活中。營造自身一生學習理論長期有效的氣氛,從而提高鄉村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自覺性,使鄉村青年有終身學習的心態。

(二)走實踐、理論相結合的路徑

恩格斯說:“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作為力量的人”。[6]所學的理論知識是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的。對農村青年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指導,使鄉村青年能夠到現實中來;深入到基層、發展在前端,參與到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去,比如高校舉行的各類“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參加各種項目比賽。從根本上鍛煉青年們各方面的能力。讓廣大鄉村青年在實踐中以理論為基礎,指引其正確前進方向。讓鄉村青年能夠通過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最后將這樣的情感認知轉換為改造社會的核心力量。

(三)走創新學習方法路徑

各高校幾乎有著相同的培養方法,大部分都會采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講座”等形式,但這種形式不少青年表示過于枯燥無味,對其提不起興趣;對學習方法要進行形式上的創新,例如: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采用農墾精神來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教育教學方面,該校思政部教師注重將農墾精神融入到思政課教學,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挖掘農墾歷史文化資源,推進專業科目上的思政課程教學。

(四)走因材施教路徑

對待不同類型的鄉村青年要因材施教,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重點培養的內容。其中一類是從小生活在鄉村,在鄉村中接受教育,但由于前期鄉村政治教育尚未普及,對理論知識所知不多,這一類的鄉村青年應該把重點放在加強文化教育和技術教育上,培養主人翁意識,運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建設家鄉。另一類是在外讀書返鄉工作的鄉村青年,對于這一類的鄉村青年應該把重點放在政治意識和服務意識這兩個方面。

四、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提升建議和策略

在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路徑方面,應該因地制宜地開拓宣傳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讓每一位青年或青年群體發揮優勢,為助力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助推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培養的內容也是全方位的體系??傮w而言,這一體系應包含這幾方面的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這是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內容體系的核心內容,決定著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根本屬性和方向,也是開展鄉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根本指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需要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所了解,進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過程及形成的理論成果有較為清晰地認識和把握,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認識和分析當代世界與當代中國,認識、分析和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重大問題。二是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內化為自覺行動。三是增強培養對象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質,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四是培養在青年學生中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注重全面發展,形成在青年學生中的模范帶頭作用。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道路自信思想研究——以李大釗為例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機制建設研究》
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觀條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