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全媒體時代縣級博物館社會公共教育方式
——從“寶藏晉江”欄目說起

2021-03-08 04:35劉昭斌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文物博物館

劉昭斌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創新,博物館的概念內涵、社會職能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際博物館協會已將博物館的定義進行了修訂,200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的職能做了修訂:“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為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研究、欣賞為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與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將實現教育的職能排在了首位,承擔起人類社會公共教育的職責已是國際博物館題中應有之義。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博物館事業,“文化自信”要求博物館的社會公共教育在融入社會變革大潮中,不僅要守正創新,同時更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作為和新的方式。2018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博物館應以承載燦爛文明的文物,來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指出文物合理利用不足、傳播傳承不夠,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亟需創新;依托文物資源講好中國故事辦法不多,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亟待增強。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面臨如此艱巨的社會責任,對于數量眾多、規模較小、經費不足、專業人員短缺、宣傳手段和資源非常匱乏的縣級博物館來說,如何創新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的傳播能力,如何去承擔、創新并實現博物館社會公共教育功能提出了嚴峻的課題。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世界,對社會,對人類生活,對博物館教育傳播方式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正是在這場疫情中,云博物館集群網絡展示、“文物守護人”“文物會說話”欄目等對縣區博物館的傳統宣傳展示手段產生了啟發,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為創新性地展示博物館的文化內涵提供了技術支撐??h區博物館都在思考如何利用各自的優勢,嘗試博物館教育公共職能的發揮。晉江博物館就是借助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立,利用傳統媒體變成全媒體之機遇,為博物館宣傳提供一個技術平臺。因此就有了2020年晉江市博物館與晉江市融媒體中心聯合開辦了一個《老閩南》欄目“寶藏晉江”系列節目,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反響,還入選主流平臺騰訊視頻精選合集,吸引了全國大批文博愛好者點贊、關注,多次被新華社客戶端、《學習強國》刊播,還被省廣電局作為優秀國產紀錄片推薦到國家廣電總局候選播映作品。晉江市博物館及市融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推送日平均閱讀量在2萬多,特別是入選騰訊視頻精品合輯集中傳播后,在閩南一帶掀起文博視頻節目制作熱潮,一些博物館主動與媒體合作開展文保宣傳,如廈門衛視也跟著推出了《廈門寶藏》節目,“寶藏晉江”的帶動效應明顯。晉江市委劉文儒書記2019年12月27日的批示——“《老閩南》欄目開辦以來,各界反映不錯!加油!再接再厲!”給予了充分地肯定。

《老閩南》“寶藏晉江”這一檔節目的成功播出,主要在于策劃,即把博物館的電視欄目宣傳當做是博物館的陳列展覽的延伸,兩者策劃有異曲同工之處。

一、珍貴文物的選取,給予觀眾以期待

作為一個縣級市博物館,晉江市博物館成立于改革開放之后,建于2001年的新館規模曾列全國第一,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想在展廳內一次性欣賞到晉江市博物館10件鎮館珍藏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本欄目策劃就是要全面推出包含唐代玉簪、唐代越窯生產的青釉刻劃牡丹紋蓋盒、宋米黃釉絞胎彌勒坐像、宋磁灶窯醬釉刻“明教會”碗、《大宋泉州故都知兵馬使王公墓記》陶質墓志銘、明天啟丁卯李仲芳款的紫砂壺、明景德鎮窯青花麒麟紋雙象耳簋式爐、明代景德鎮窯青花人物花鳥紋尊、明嘉靖三十二年溫州府鑄銅銃、清代漳窯米黃釉刻劃紋花觚10件館藏一級文物。正是晉江拿出鎮館之寶來做節目自然就能有吸引力,也就能讓觀眾最為期待的,也是欄目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二、文物專家的加持,吸引觀眾以專注

本次欄目在策劃時,一改只有本館與媒體的互動,而是在本館專業研究人員的基礎上,邀請了省級和其他地區相關專業研究專家參與,通過尋寶專員和薦寶嘉賓互動,帶領大家近距離觀察文物。本次共有5位文博研究館員和4位副研究館員與主持人一道參與每件文物節目制作的拍攝策劃、文物價值、表達方式、關聯知識等各個環節,精心的策劃、價值的挖掘、畫面的多樣和角度的獨特,最終拍出的節目更具文化內涵、更多表達手段、更受觀眾喜愛,文物專家的加持,更加讓觀眾有期待,這是欄目策劃的重要環節。

如在節目末尾設置彩蛋,通俗易懂地進行文物保護科普,把文保知識用花絮的形式普及給觀眾。

三、文物價值的挖掘,滿足觀眾以需求

本次選取的文物涉及陶瓷器、玉器、青銅器類別,文物的型制、器形、功能各不相同,如何充分挖掘文物的價值來滿足觀眾的需求,是博物館、媒體和專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入國家級、省級文博專家權威點評,直指要義,滿足觀眾需求,這是節目成功的關鍵。

如為了挖掘好“明代景德鎮窯青花人物花鳥紋尊”的價值,《傳世青花 唯吾獨“尊”》節目組與專家一道赴“明代景德鎮窯青花人物花鳥紋尊”產地景德鎮拍攝,與當地專家進行學術探討交流,把它與景德鎮現存同期類似器物在器型大小、圖案故事、青花釉料、工藝特征等方面進行對比,以體現這件文物的珍貴。同時,邀請青花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拍攝青花瓷器從拉坯成型、描繪上釉到入窯燒成,講好青花瓷的故事。

《老閩南》“寶藏晉江”節目只是博物館承擔社會公共教育功能的方法之一,縣級博物館更應站在“文化自信”的政治高度,響應新時代博物館宣傳需要,對有效融入“數字中國”,運用融媒體優勢,實現博物館社會公共教育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一)加強文物全媒體傳播理念,講述好、展現好、傳播好中國文物故事。在博物館“一票難求”和“年青人的打卡地”的狀況下,充分利用媒介手段和宣傳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及新媒體平臺,探索多樣態、多層次、全媒體的文物傳播模式,如云音視頻節目、系列短視頻、云展示、直播H5、條漫等將成為博物館宣傳的一種導向、一種必然。

(二)借助“國家文化大數據庫”,乘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東風,主動積極對接各級各類媒體平臺、數字化信息化企業參與并支持縣區博物館文物宣傳傳播方式的創新,以創造性思維、創新性手法來挖掘展示館藏文物,弘揚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加快文物資源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三)立足館藏珍貴文物,加強文物價值挖掘,把館藏珍貴文物和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做成系列平臺和地方品牌。這不僅要有博物館展示的系統策劃、總體設計,還要有文物專業人士、民間文物愛好者和數字化信息化等社會機構、企業單位的聯動,更需要堅持多方法的嘗試,用三五年時間做成博物館系列文物的虛擬展示產品并及時向社會展示。

(四)打造館藏文物和陳列展覽的數字化、信息化等全媒體產品作為本縣中小學階段選修課程內容,搭建中小學課外研學平臺。自1991年開始,國家相關部委辦發布的博物館與社會教育相關聯的文件達69個(見《博物館與中小學教育結合制度設計研究》第192頁),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特別是2020年教育部、國家文物局再次聯合印發《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要求“加強博物館網絡教育資源建設”。這些政策都為縣級博物館走入校園提供了法規政策支持,應把縣級博物館網絡教育資源走入校園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系統的設計來推動,把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放在第一的重要的位置。

(五)公眾服務崗位專業人才要有新認識。博物館已越來越成為公眾的活動中心,從國家免費開放以來,縣級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次數、展覽形式、展覽質量、觀眾數量以及社會效果都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21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局長工作會議中明確要求,應盡量壓縮在編講解員的人數,充分利用數字化講解智能化博物館和義務講解員來承擔博物館的具體講解功能,對講解員一崗多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公眾服務崗位人員招聘條件不能停留在形象端莊、語言標準、親和力好等傳統條件要求上,還要有數字化,信息化、媒體傳播手段等專業知識或相應技能,以適應新時代博物館社會公共教育的需求。

近日,中央宣傳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民政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文化和旅游部 國家文物局印發《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是“新時代博物館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實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創建計劃,重點培育10-15家代表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館”。作為中國博物館群體數量最多的縣級博物館,如何立足本縣域文物資源優勢,融合多種新媒體富于創新傳播方式,傳播文物蘊含的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更有效地參與融入這場改革,并充分享有博物館改革發展的紅利,也應是《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題中本有之義。

猜你喜歡
文物博物館
歷史上最有趣的五件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博物館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露天博物館
文物失竊
文物掉包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