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先秦五行思想的和合意蘊

2021-03-08 04:35李永富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相克陰陽

李永富 岳 晗

引 言

和合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體現于從先秦到當代各家各派學者的思想中。張立文先生說:“先秦作為中國文化思想元始階段, 不僅提出了和合概念范疇, 而且管子、儒、道、墨、法各家對和合范疇作出自己的理解”[1]。作為諸子百家之一,陰陽家的陰陽五行思想也是和合學產生的重要思想資源。身處列國紛爭、政治失序、道德淪喪的春秋戰國時代,陰陽五行家在解釋沖突、化解矛盾、實現和合等問題上,也提出了獨到的、可以給全球化時代的我們以諸多啟迪的見解。

一、問題的提出

在春秋戰國時期,既有的社會制度崩解,新的政治秩序尚未建立。面對國君不能保全國家、大夫無法保全家庭、普通人無法保全生命的亂局,“春秋戰國之際的知識階層所論所想,皆以現實的社會、政治、人生道德為轉移”[2]。在陰陽家的心目中,只有把陰陽、五行作為解釋范式,才能回答為何會出現戰亂、如何實現統一等問題。因此,五行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化解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為構建人與人和合、君與臣和合的社會和合體奠定了理論基礎。五行的提出,不僅有其政治意味,還有其哲學上的必要性。

首先,五行概念的提出,提高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能力。

面對大千世界,人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人際關系時,總會面臨任務繁重、時間精力有限等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人們通過哲學思考和科學研究,力求為紛紜復雜的具體事物確立統一根據,為事物的發展尋找普遍規律。李約瑟說:“五行理論乃是對具體事物的基本性質做出初步分類的一種努力”[3]。而五行概念的提出,可以讓人類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簡化為五行,并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分析自然界、人類社會之間的矛盾與和合。

其次,五行概念的提出,打破了陰陽說的二元對待論的壟斷地位,豐富了古人在解釋世界上的研究范式。

在中國古代,以陰陽為分析范式,二分法、二元對待論多有表現。例如,在《易傳》中,陰陽表現為天地、尊卑、貴賤、健順、柔剛、盈虛等。雖然陰陽在探究宇宙生成和事物發展的動力方面確有所長,可是,它也有諸多缺點。它不僅在形式上不夠嚴整,而且在分析多值邏輯系統、探究多元系統、容納多樣性上只能進行簡化處理,無法進行精細研究。與陰陽相比,五行不僅具有形式美和程式化的優點,而且還可以發揮拓展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方法的作用。在五行概念提出后,陰陽二元對立的話語霸權被打破,而思想家的研究范式較之以往也更為豐富。因此,五行概念的提出,“是在創造中超越,在創造中流行”[4]。而五行的正式提出,則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發展歷程

五行發源于中國,其來源有五數說、治水說、五季說、五星說、五工說、五方說等[5]。李零先生認為,“陰陽五行說雖與子學、數術都有關系,但更主要的還是產生于古代的數術之學”[6]。在上述諸說中,筆者贊同五方說。在發展階段上,五行經歷了醞釀、五材、以土為尊、成型等階段。

(一)醞釀階段

在殷商時期,人們已有明確的方位觀念。從殷墟卜辭中,我們可以發現四方、四方風。例如,“東方曰析,風曰協。南方曰夾,風曰徽。西方曰夷,風曰彝。北方曰宛,風曰役。(《甲骨文合集》14 294)”胡厚宣先生認為,殷人把中商和四方相結合而形成的五方觀念,“此即后世五行學說之濫觴”[7]。以五方為基礎,商人還形成了五土、五臣等概念。這一點在甲骨文中有突出表現。例如,王又歲于帝五臣正,佳亡雨。 (《粹編》13)以卜辭中的四方風、五臣等為基礎,龐樸先生認為,商代人已經有了明確的五方觀念。他說:“這種以方位為基礎的五的體系,正是五行說的原始”[8]。雖然卜辭中明確提到方位,但是,五行觀念在此僅僅處于醞釀階段。

(二)五材階段

“五行”二字首見于《尚書》,《尚書·甘誓》云:“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徐復觀先生將“威侮五行”解釋為“輕蔑侮慢了‘五行之官’及‘五行之政’”[9]。以和合學的眼光來看,有扈氏失德害民,導致在五行之官和有扈氏之間、民眾和有扈氏之間,都產生了矛盾。夏啟擊敗它,就解決了上述矛盾,也實現了政治和合。

在當時,基本生活資料常常入不敷出。為了維系政權,政治家就必須重視基本生活資料的產出。所以,當周武王向箕子請教治國之道時,箕子就將五行作為治國理政的第一要義。在《尚書·洪范》中,箕子云:“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在箕子看來,水、火、木、金、土是政治家需要妥善調控的基本資源。以和合學的視角來看,箕子的制度設計有助于解決基本生活資料不足與民眾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有助于實現人與自然之間、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和諧。經過箕子的解釋,五行首次明確了具體所指。在金景芳先生看來,《洪范》已經是將五行“當作哲學概念來應用”[10]。

雖然五行明確了具體所指,但是,其意義還比較簡單。具體來說,五行還只是百姓日用熟知的五種物質資料?!渡袝髠鳌吩疲骸八鹫?,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钡搅舜呵飼r期,人們常常把五行和五材看作同義詞?!蹲髠鳌は骞吣辍吩疲骸疤焐宀?,民并用之,廢一不可”五材即是五行?!秶Z·魯語上》云:“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直到此時,五行與五材仍然無法嚴格區分。就相互關系而言,水、火、金、木、土之間還是平等的、并列的。

(三)土的獨尊

不久,五行的平等并列關系被打破。在《國語·鄭語》中,史伯說:“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睆埩⑽南壬f:“金木水火土是人生天地間日用常行的五種差異性質能元素。善于和合這五種元素,就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就可生機勃勃,王道蕩蕩?!痹诖藭r,金、木、水、火、土已經具有明顯的哲學意味?!肚f子·在囿》也云:“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返于土?!痹凇肚f子》作者看來,萬物從土里產生,最終又會回歸大地。由此可見,此時在五行中,“土”獲得了獨尊的地位。

之后,五行發展到了成型階段,其內涵也日漸豐富。另一方面,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日漸豐富,相生、相克、無常勝等關系被發掘出來。

三、五行的相生與相克

五行相生既可以從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名中發現佐證,又能找到充足的文獻證據。至于五行相克,則有諸多典籍作為證明。在各派學者的辛勤付出下,五行相克的條件性也逐漸被人發現。

(一)五行相生

在春秋時期,五行相生已經被人熟知。在《春秋名字解詁》中,王引之考證了秦國人白乙丙、鄭國人石癸甲父、楚國公子壬夫子辛、衛國人夏戊丁和鄭國人印癸子柳五位的名字,發現他們依次是按照木生火、水生木、金生水、火生土、水生木的原理而取名的[11]。丁山以王引之的考證為基礎,認為“五行相生之說,必然盛行于春秋之世了”[12]。

在《管子》一書中,五行相生也多有表現。白奚認為,“《幼官》《四時》《五行》《輕重己》一組文章通篇都是陰陽五行思想,它們是比較成熟的陰陽五行家作品”[13]。在這幾篇中,五行都是按照相生順序排列的。以《四時》為例,在論述陰陽刑德思想在政治上如何落實時,作者將五行按照木、火、土、金、水的相生順序與春、夏、秋、冬相配,并詳細說明了每季應該實行的政令。四季的更替來源于陰陽消息,而五行與四季的搭配,則體現了陰陽與五行的合流。陰陽的長處在于抽象性和對事物發展動力的解釋,而五行的優勢在于程式化和形式美;二者的結合實現了相得益彰,體現了融突和合的生生之道。

(二)五行相克

在五行的相生關系被發現的同時,五行的相克關系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同。無論是在排列順序上,還是在文辭方面,我們都能從古代典籍中找到不少證據。

第一,五行按照相克關系排列,已經出現。茲舉兩例略作說明:其一,《尚書·大禹謨》記載,大禹說:“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痹诖颂?,水、火、金、木、土、谷,都是人們賴以維系生計的寶藏。而五行又是按照相克關系,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來排列的。其二,《左傳·文公七年》也記載,晉國郤缺勸誡趙宣子說:“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在郤缺眼里,五行也是人們日用急需的生活資料,而此處的五行也是按照相克關系來排列的。

第二,在傳世文獻中,我們也能找到五行相克的文辭。如《左傳·哀公九年》云:“晉趙殃卜救鄭,遇水適火,占諸史趙、史墨、史龜?!纺?‘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敵,不可干也。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后也。水勝火,伐姜則可’?!睘榱藳Q定是否應該救援鄭國,趙殃進行占卜,得到了“水適火”之象。史墨在解釋時,明確提出“水勝火”之語。

因此,五行相克必然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并被引入很多領域。例如,史墨將其用來解夢,而兵家則用其來解讀戰爭?!读w·龍韜·五音》云:“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知敵。金、木、水、火、土,各以其勝攻之?!薄读w》作者認為,將領應該用五行來分析敵我雙方,并以五行相克關系,來克敵制勝。透過五行相克,我們能夠解讀出和合學的旨趣,即承認沖突、接受多元、反對一律。在和合學看來,“宇宙間沒有無沖突的自然、社會、人生和文明”[14]。只有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的承認矛盾和沖突,才有可能以和愛為原則加以化解,并實現和合。同理,五行相克也對實現和合具有重要價值。

(三)五行相克的復雜性

在當時,人們已經認識到,五行的相克不可一概而論。五行相克具有復雜性,需要考慮具體情況。

道家學者認識到,五行相克需要考慮比例關系。道家經典《文子·上德》云:“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勢勝火,一酌不能救一車之薪?!彪m然金克木屬于一般情況,可是,一把小刀卻無法砍伐一片樹林;雖說土能克水,可是,一捧土卻不能堵塞江河之水;盡管水能滅火,可是,一杯水卻無法澆滅熊熊燃燒的一車木柴??梢?,如果比例不合適,五行相克就無法實現。

與道家相似,墨家也認識到五行相克的條件性?!赌印そ浾f下》云:“火礫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被鹉苋诨饘?,是因為火足夠多;如果金屬多而炭卻很少,木就無法融化金屬了。所以,五行的相克要保持恰當的比例?!赌印そ浵隆吩?“五行毋常勝,說在宜?!彼^“宜”,就是五行相克能夠發生的恰當比例。

兵家明確提出“五行無常勝”的觀點,《孫子·虛實篇》說:“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制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痹诒铱磥?,五行之間有相克關系,沒有哪一個可以長盛不衰;就像四季更替,沒有哪一個季節可以持續一年一樣。

還有,五行之間可以相互貫通。在五行說的解釋框架中,水、火各有特質,不可混淆??墒?,在實際生活中,水與火的關系則比較復雜?!肚f子·雜篇·外物》云:“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駭,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蹦绢^摩擦可以生火,火可以融化金屬。水中有火,對立中有統一。如果陰陽錯亂,就會出現暴雨和雷霆。暴雨為水,雷霆屬火,雷雨交加,則為水中有火。在風雨交加時,古槐可能被雷電擊毀。在這一事例中,水與火反而可以共處。這既是五行發展的新篇章,也體現了生生不息的和合精神。

可見,五行之間不僅有相生關系,而且有相克關系,還可以和睦相處。透過五行的生克、共處,我們可以發現多元差分、融突和合的和合學理念。在和合學看來,“和合是指諸多元素(較本原性的要素)相互沖突、融合,與在沖突、融合的動態過程中各元素的成分和合為新事物”。五行的生克及其復雜性,既承認了事物、矛盾的多樣性,又說明了解決矛盾、化解沖突的可能性和途徑。因而,五行的概念,具有突出的和合意味。

猜你喜歡
相克陰陽
食物相克是真的?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食物相克?沒這回事兒
與茶葉相克的六種食物
陰陽學說在楊式太極拳中的表現淺探
服藥先分陰陽
第十道 生相克
法于陰陽
論朝醫體質學的陰陽論
論中醫陰陽虛實的含義及其量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