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斯密、黑格爾到馬克思的利益觀

2021-03-08 04:35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物質利益斯密歷史唯物主義

吳 群

歷史唯物主義學說是與時俱進的。與階級分析方法一樣,利益分析乃至制度分析,都應該發展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分析工具。利益作為社會發展的基礎、前提和動力因素,理應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范疇。從新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出發,馬克思更能深刻地理解利益的本質、特點及其歷史作用,把利益的追求看作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最為深層的根源。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對物質利益問題的接觸和研究,是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關鍵節點。

一、私人利益:斯密學說的基石

說到社會富裕繁榮的真正奧秘,斯密絕不認為是政府組織得很好、指導得很好的結果,更與道德規勸從善無關。而是無數個一心謀求自己利益的人,盡力改善自己生存狀況的必然結果。每一個人改善自己生存狀態的努力,也無非是每一個人努力使自身盡可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對這種切身利益不竭地追求,正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最為根本最為牢靠的動力。斯密在著作中反復提到的“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的運作機制。人們往往以為,斯密把人的本性抽象為眼中只有私利的經濟人。這顯然是對斯密的嚴重誤讀。實際上,在斯密看來,人雖然受趨利避害的本能所主宰,但并非不顧及他人。人的社會生活賦予人一種理性能力,這種能力使得人得以擺脫純粹的本能。盡管這種能力其實也是有限的。如此看來,就不存在所謂的斯密問題:人性在經濟活動中的自利與道德情感上的利他之間的不一致。斯密能夠洞察出,人類的寶貴的仁慈情感源于同情,而同情也并非是出于對他人的慈愛,而是出于愛尊嚴和欣賞自己優秀的品格。無論是仁慈還是友愛,都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基礎。對于人類社會的文明生活的維持與發展,只能依靠人的對利益的追求,要通過市場來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合作能夠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展開。

對于斯密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人性是不是天生自私,我們不知道。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人追求利益的自私性并不可怕,許多情況下甚至是一件好事。這可以鼓勵人們想盡辦法去創造更多的財富,從而對整個社會有利。若是相反,如果打壓人的求利之心,壓制人的創造財富的欲望,那么,這社會反而危機四伏了。

二、市民社會:黑格爾的利益觀的一種哲學表達

黑格爾的市民社會理論可以看作是他的利益觀的一種哲學表達。在如何理解“市民社會”這一著名的概念上,黑格爾又搬出他獨步天下的“正、反、合”這個辯證法思維工具進行論述。人類社會先是有家庭,然后發展到市民社會,最后表現為國家形態。所謂市民社會,在黑格爾這里,不過是個人無所顧忌的追逐私利的舞臺。毫無疑問,黑格爾把市民社會貶低為一個缺乏普遍與倫理的“個人私利的戰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場”貶低為“市民社會也是私人利益跟特殊公共事務沖突的舞臺”[1]。

黑格爾熱情歌頌國家形態。在他看來,國家形態是以普遍利益為目的的,并且以最高倫理作為原則。國家形態揚棄了個人私利,成為超越于市民社會之上的一種形態。因此,市民社會形態只有發展到國家這個高度上,才能克服存在于自身中的非理性、偶然性、野蠻、愚昧、壓迫等各種對立和沖突等缺陷。在這層意義上,市民社會形態僅僅是國家形態的一個過渡存在,它最終要發展到理性的國家形態。馬克思指出:“黑格爾把市民社會和政治社會的分離看作一種矛盾,這是他較深刻的地方?!盵2]但馬克思繼續批判說:“家庭和市民社會是國家的真正的構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現實的精神實在性,它們是國家存在的方式。家庭和市民社會本身把自己變成國家。它們才是原動力?!盵2]

當馬克思以這樣一種觀念來理解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時,意味著馬克思在對現代政治國家的理解上,已大大超出黑格爾一大步。如此,在利益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馬克思的思想已實現了一個明顯的轉折。他已經開始到黑格爾所蔑視的“市民社會”,即到現實的人的物質生活世界中去尋找理解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鑰匙,他要創造一種超越一切前人的唯物史觀。

三、利益問題研究: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關鍵環節

馬克思之所以下定決心要研究經濟學,一方面顯然是閱讀了恩格斯的經濟學文章大受啟發,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萊茵報》任職期間遇到現實生活中的物質利益問題。馬克思認識到了利益在唯物史觀中的核心地位,如果無視物質利益去解釋歷史,注定是緣木求魚。找不到正解的利益的追求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最根本最深層的動因。顯然,唯物史觀的創立離不開馬克思對人類紛繁復雜的利益現象的深刻觀察和研究。利益視角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解人類社會歷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個常見的僅憑肉眼就能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利益問題很早就引起人們的思考和重視,但這個看來簡單其實復雜無比的問題卻使他們無比困擾。在斯密那里,把對利益問題的研究大大推進了一步。

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創立離不開馬克思對國民經濟學的深刻研究,更不可忽視馬克思對利益問題的深刻思考。眾所周知,早年馬克思深受黑格爾影響,一度以黑格爾式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這使他無法對物質利益問題做出正確的理解。黑格爾敏銳地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沖突,他把這一無可避免的利益沖突的解決訴之于一套極為晦澀的理念:現實中的物質利益關系從屬于政治理性和國家意志,最終要服從于絕對理念。什么是絕對理念呢?絕對理念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發揮它的威力嗎?現實生活中大量的農民利益被資產階級所制訂出來的各種法規所剝削,農民能指望著絕對理念來解救嗎?顯然不能。因此,馬克思逐漸認識到,要解決現實生活中人們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對于老師的思想,馬克思不是信從而是徹底地清算。對此,馬克思談到:“為了解決使我苦惱的疑問,我寫的第一部著作是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性的分析?!彼母懈攀牵骸霸谘芯繃疑瞵F象時,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視各種關系的客觀本性,而用當事人的意志來解釋一切。但是存在著這樣一些關系,這些關系決定私人和個別政權代表者的行動,而且就像呼吸一樣地不以他們為轉移。只要我們一開始就站在這種客觀立場上,我們就不會忽此忽彼地去尋找善意或惡意,而會在初看起來似乎只有人在活動的地方看到客觀關系的作用?!盵2]眾所周知,在拜讀恩格斯的一篇經濟學文章之后,馬克思很快就對經濟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深度投入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之中,很快就認識到,若要研究物質利益就應當從現實中的人們之間的各種客觀存在的關系出發,而不應從書卷氣十足的醉醺醺的所謂“絕對理念”出發。如果從客觀關系出發,就可以發現:追求物質利益是人類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的根基,一切思想觀念的背后實際上是由利益在操控,推動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的最為持久最為根本的動力是利益,利益并非全是零和博弈,利益合作更應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階級斗爭的深層根源雖然是利益,但是通過利益合作,階級斗爭可以得到緩和甚至可以消亡等等。這些觀點構成馬克思理解人類歷史的基本內核。有些馬克思主義學者洞悉到了利益問題對于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重要作用,并把馬克思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看作是促使他走向了通往唯物史觀的節點。這種說法確有其道理所在。遺憾的是,這種看法低估了利益問題在歷史唯物主義學說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益問題不僅對創立歷史唯物主義學說有推動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利益問題也不僅僅是通往歷史唯物主義的橋梁,更應該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石之一。顯然,如果忽視對利益問題的研究,就不可能真正破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密碼。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進一步發展根本就離不開對利益問題的深入研究。

現實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利益,按照不同性質、不同特點、不同功能、不同主體等將利益進行分類,這是作為方法論整體的歷史唯物主義所蘊含的利益分析方法的應有之義。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我們可以根據利益的本質和作用,對人們的言行,乃至于對一切社會歷史現象,通過利益這一獨特的視角,去挖掘人的各種行為的背后深層動機。從各種社會現象中去尋找利益原因等,這是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最為根本的方法。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已進行到一個更高的階段,社會的利益格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狀態,各種利益矛盾紛紛呈現出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利益分析方法可以為人們認識和處理利益問題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我們應該科學地認識各種利益問題,更應該妥善處理形形色色的利益關系和利益矛盾。我們需要借助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利益觀,在它的指導之下,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以推動社會經濟進一步全面發展。在此大好局面之下,我們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關于利益和利益分析的理論作為強大的理論武器,認真分析和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各個階層的利益關系和利益矛盾,是非常迫切的重要現實問題。利益分析方法同階級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一樣,在人類社會領域中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它應該成為我們把握國內外利益矛盾,正確認識和處理各方面的利益糾葛,以便制定各種應對措施的一個強大的必不可少的理論工具。

猜你喜歡
物質利益斯密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農村空心化及其次生問題的治理路徑——以商洛市為例
試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物質利益相結合原則
亞當·斯密道德理論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題解
記者的時代觀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平衡
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與物質利益思想
利益與思想政治工作關系的現代審視
需求、天性與產業發展——來自亞當·斯密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