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歷史發展

2021-03-08 04:35李宇飛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李宇飛

一、引言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全稱“馬克思和恩格斯新聞觀”,主要包含兩位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新聞領域一些基本問題的看法以及有關無產階級黨報工作的相關思想觀點[1]。此種新聞觀在創立之初,吸收并借鑒了一些資產階級關于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并闡述了一些關于新聞傳播的基本看法。加以總結之下,可進行如下概括:遵守底線、實事求是。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化歷程同樣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

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概念簡析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立者和奠基者,后經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以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繼承、創新、發展,時至今日,已經形成了科學、系統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特征在于:

(一)新聞報道必須“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不能“根據希望來描寫現實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主旨便在于——一切以事實出發,新聞報導人員必須實事求是,不可隨意添加主觀意愿。在當前的網絡世界中,自媒體十分活躍。每當一件事情激發輿論爆點,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爭相討論的話題之后,總會有“陰謀論”出現。此類行為的特點為:在沒有任何佐證(有官方已經披露處的內容甚至無法達到“旁證”的標準)的情況下,煞有其事地對事件進行分析,好像在場親歷一般。當最終結果與這些言論不符時,便會出現“XX隱瞞了真相”的說法,從而誤導公眾、混淆視聽,達到基于流量賺取利潤的目的。這完全違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二)新聞輿論應該是社會的耳目以及社會的捍衛者,且應該是對當權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

此種理論與西方新聞學的“媒體監督”職能相契合,即新聞輿論不能受到當政者的刻意引導,而應該成為監督權力的工具,并掌握在人民群眾一方。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這一觀念時具備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即他們生活的時代整體處于“黑暗”狀態,社會整體缺少能夠“為人民發聲”的機會?,F時的中國完全不是這樣的景象,黨和政府的所作所為均十分清晰地呈現在人民群眾眼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下定決心反腐倡廉,一些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正逐漸得到改善。實際上,當黨和人民真正融為一體后,二者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聞媒體不必再以“揭露者”的強硬姿態自居,只需作為黨和人民之間的信息傳遞紐帶,擔負起真正的媒體監督職能。

(三)出版自由是一種基本的自由,是實現其他自由的保證[2]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包含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時代,發表文章,為人民說話等行為都面臨極大的風險,很多言論只要觸及反動軍閥以及帝國主義當權者的利益,輕則刊物停止刊印,重則直接將文章撰稿人逮捕入獄。因此,當革命者無法為社會、為人民發聲時,便意味著社會整體處于“不自由”的狀態。時至今日,我國社會對“自由”有了新的界定,即任何遵紀守法的人都擁有正?!鞍l聲”的權利,但自己所說的話必須是實事,必須有佐證,不能僅憑懷疑便“大放厥詞”,從而傷害社會公信力。換言之,造謠、傳謠是違法行為,人民群眾和官方媒體都應該不斷提升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從而達到保證社會和諧的目的。

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發展過程簡析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引入階段。在二十世紀初期,馬克思主義首次傳入中國,李大釗等革命先驅在五四運動前后創辦的多種期刊,便是希望借由新聞媒體,將馬克思主義這一先進思想分享給更多的人,進而為全民族的“覺醒”創造條件。在此階段,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尚未具備“中國化”的條件,完全以學習為主。

初步發展階段。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在方方面面的力量都不足,特別是軍事力量,全面落后于國民黨?;诖?,當時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宣傳工作,希望通過其他方面的努力,彌補軍事實力方面的差異。到了20世紀40年代,陸定一發表了《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對新聞本源、新聞真實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該文的觀點可總結成十個字——“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即凡事以事實說話,新聞媒體從業者不能將自身的主觀情感融入新聞報道之中,不能刻意引導讀者的情緒。毛澤東同志在多次講話中均提到“全黨辦報”的觀念,“我們的報紙要靠大家來辦,考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黨來辦,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3]。自此開始,中國共產黨的辦報方針(即新聞傳播方針)便統一遵照“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原則。此種新聞觀的最大優勢在于,在傳播新聞(辦報)前,黨內首先需要進行討論,特別是對一些重大事情的看法,應廣納角度,,考慮到方方面面。如此一來,即統一了思想,又能夠避免“一言堂”,從而使黨內自上而下都能聽到“真話”。

深度發展時期。十年動亂結束之后,經過十數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此時,“全面向西方學習”的言論甚囂塵上,一些較為極端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輿論危機。而在此時,黨的第三、第四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相繼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新聞理念,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進步的同時,社會整體都在思考輿論的導向作用,為第四階段的創新及成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

創新成熟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注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此時的新聞制作和信息傳遞方式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式的變化。具體而言,傳統的報刊印發、出版工作早已過時,而基于互聯網的社交媒體異軍突起。新聞輿論工作已經具備“即時反饋性”和“無孔不入性”。前者指代新聞的傳播速度極快,加之人民群眾可以在社交平臺即時給出關于某件事情的看法,故要求媒體從業者(特別是黨媒、官媒)必須根據群眾反饋的信息,及時掌握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不可敷衍了事。后者指代意識形態滲透問題,即在網絡世界中,很多具備“反動”性質的言論看似客觀、有理,實則完全經不起推敲。細查之下,很多ID的背后與境外勢力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面對種情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有著清醒地認識,如在“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重點闡述了有關意識形態的問題——“堅持黨管媒體不動搖,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網,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對黨負責和人民負責統一起來,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5]?!?/p>

總體而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歷了指導中國革命、與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相結合、基于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的全面整合、系統性地完成創新等多個階段,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部分[6]。在未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只有繼續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繼續彰顯“實事求是”的特性,才能不斷發揮出重要作用。

四、歷史新時期建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有效方式

(一)堅持黨性原則,媒體必須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與新聞、意識形態有關的講話,完全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同時傳承了中國共產黨數代領導集體的新聞宣傳思想,同時具備歷史性、時代性和創新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新聞媒體從業者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媒體必須牢牢地掌握在黨的手中。曾幾何時,國內很多人受西方價值體系的影響,認為“外國的月亮更圓”,沉浸在外國媒體編制的童話世界中不可自拔。但現實情況是,近年來,一些西方媒體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甚至出現“禁止正面宣傳中國”的事件(如在2021年7月上旬,一名德國女青年在社交媒體上贊賞了中國基建取得的偉大成就,便被德國媒體扣上“通共”的帽子,甚至出現“人肉”此人信息,恐嚇其家人的情況)??傮w而言,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寄希望于西方媒體實事求是、客觀理性地報道中國近乎“癡人說夢”。為了在如此艱難的國際輿論環境下拼殺出一條血路,使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知曉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新聞媒體必須牢固地掌握在黨的手中。以此為前提,才能“講好中國故事”,才能向全世界展現真實的中國。

(二)以人民為中心,嚴格控制輿論導向,以正面宣傳為主

在一段時間內,我國新聞導向價值出現了嚴重的偏差,社會宣傳“以受眾為中心”,并非“以人民為中心”。前者是基于利益的考量,甚至罔顧社會現實,向特定受眾傳達已經嚴重偏離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粉圈”的形成。此種社會現象的危害之處在于,諸多社交媒體均形成了“黨同伐異”的局面,只要有人的言論不符合“粉絲”們的預期,不論其所言是否有道理,都會遭受無休止地謾罵、攻訐、聲討,致使互聯網平臺烏煙瘴氣,失去了合理討論的空間。實際上,以人民為中心,便是“以真理為核心”。所謂“理越辨越明”,只有允許爭論、理性探討,互相吸收先進觀念,才有助于傳播健康理念,才能夠在社會范圍內創造出良性氛圍。

五、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時代價值簡析

(一)助力媒體工作者“正視、平視”東西方發展模式及現實情況、不偏不倚地報道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當前時代價值在于,助力媒體工作者“正視、平視、客觀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現狀,進而帶動社會主流輿論,開展對東西方發展軌跡、歷史文化等內容的思考,并需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報道新聞。如近年來,西方國家多次在人權問題上污蔑中國,詆毀中國制造。面對此種情況,我國的新聞媒體必須“積極應戰”。如西方污蔑我國新疆存在“強迫勞動”情況,我國的媒體應該制作專題紀錄片,向全世界展現新疆自治區數十年來的發展面貌。此外,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任何契機都有可能導致世界局勢的變動?;诖?,媒體工作者必須不斷能提升思想覺悟,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后的科學體系武裝自己,進而為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7]。

(二)促進“黨性與人民性統一”,媒體必須“為人民發聲”

上文提到,黨與人民已經水乳交融,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永遠是一家人?;诖?,新聞媒體工作應該聚焦民生問題,必須“為人民發聲”。但媒體發聲的方式務必慎重,且應該抓住時機做好對國民的引導和教育工作。比如曾經轟動一時的“杭州殺妻案”,輿論爆點之處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網絡平臺上有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妄圖煽動男女對立,以個案代表整個社會。其二,一些人試圖從“技術角度”分析殺人后可能藏匿尸體的位置,以此彰顯自己的“能力”。毋庸置疑,上述兩種言論均不可取。事實上,很多有良心的知名網絡大V在該事件發生后,均呼吁網民保持客觀、理性,應以警方的調查結論為準。但大V的影響力遠不如官方媒體,故在此時,官媒的“發聲”方式應集中在:一方面,理性跟進事件的發展,不偏不倚、不做任何猜測性的報道,與警方同步(需注意避免干擾警方正常辦案);另一方面,正確引導人民群眾,引導理性發言和科學辯論,進而在社會層面形成一股理性探討的風氣。

六、結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馬克思主義相同,進入中國后便生根發芽,經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探索、實踐后,結合不同時代的發展目標,已經形成了適用于中國的完善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2.19”講話中以“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8]”在內的“48字方針”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發展方向。由此表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化隨著中國革命的進程而發展,在未來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考與實踐
《圣經》經文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新時代下的馬克思主義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