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廣西對泰跨文化傳播的內容生產研究

2021-03-08 04:35羅海燕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華人跨文化泰國

羅海燕

引言

廣西作為我國實施“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在對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憑借區位優勢及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廣西承擔著向東盟國家進行跨文化傳播的重要使命。泰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重要國家,始終被廣西視為最重要的對外傳播對象國之一。2018年“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顯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泰國成為我國媒體和網民最期待與廣西開展合作的國家之一,排名僅次于俄羅斯[1]。因此,泰國成為廣西對東盟國家進行跨文化傳播的重要目標。

一、各新媒體對泰傳播現狀

廣西媒體承擔著向東盟國家進行跨文化傳播的使命,也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泰國全民手機上網的時代,廣西視聽新媒體發揮了較為明顯的作用,最突出的當屬北部灣在線·新媒體(BBRTV.COM)[2]。北部灣在線·新媒體采用了開放的媒介組合策略、多元的媒介傳播方式,利用小語種的語言優勢,取得了一定的傳播成效,但在內容生產上卻遭遇瓶頸,問題突出表現為:時政報道占比偏重,旅游、文化、民俗等輕松愉悅、趣味性強的內容題材少;引用內容多,原創內容少[3];宏觀內容多,反映廣西人文特色的,具有針對性,能發揮地域優勢引發共鳴的內容少。內容生產的短板導致廣西的視聽新媒體在泰國擁有的粉絲量較少,受眾群體也較為有限。

相較廣西本土的視聽新媒體,“出?!钡纳虡I新媒體,如抖音、快手則成績喜人。特別是抖音的海外版TikTok,在泰國已經被下載超過一千萬次。TikTok的統計數據顯示,它的泰國用戶十分活躍,他們平均每天使用TikTok約35分鐘,該數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雖然TikTok的運營屬純商業行為,但TikTok依托獨有的智能推薦技術了解用戶喜好,為用戶推薦最喜愛的內容,從內容生產上確實做到了高度符合泰國受眾的喜好與習慣。我們要進行有效的跨文化傳播,就必須處理好“迎合”與“引導”的關系,以廣西跨文化傳播為目的,對TikTok等商業新媒體的成功經驗進行有效借鑒,利用桂泰間各領域的緊密交流與合作,尋求共性,精準生產內容,以提升廣西跨文化傳播效果,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貢獻力量。

二、基于泰國用戶喜好的內容生產

(一)受眾年輕化,內容娛樂化,投放精準化

泰國是一個人口年輕化的國家,202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泰國2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近30%。泰國也是全球最年輕的在線市場之一,2019年的數據顯示,泰國使用社交媒體的用戶中,34歲以下用戶占到66%,其中男性用戶占39%,女性用戶占27%。大部分的社交媒體用戶男女比例較為均衡,以擁有最多泰國用戶的社交媒體YouTube來說,男女用戶比例幾乎均等。男女用戶占比較為懸殊的社交媒體有兩個:一個來自中國的TikTok,大多數TikTok的用戶是女性,占其用戶總數的75%;另一個是來自美國的Twitter,男性用戶占比高達61.8%。

從內容生產的角度上看,TikTok的娛樂性更強,總結TikTok的相關統計數據發現,在泰國最受歡迎的五種內容分別為:令人贊賞不已的才藝展示、令人發笑不止的喜劇片段、展示異國風情的旅游和美食、容易跟隨的基本舞蹈、獨具個性的時尚品味或時尚評論。Twitter的社會性更強,在2020年,Twitter主要就婦女賦權、新聞自由、世界心理健康日、Covid-19等話題展開討論。盡管圍繞Covid-19的對話在2020年2月激增,但其他主題如烹飪、旅行、體育、游戲等的討論也在顯著增長。與TikTok和Twitter相比,YouTube的內容更廣泛,泰國YouTube涵蓋了娛樂、教育、新聞等所有方面的內容生產。據資料顯示,在YouTube最受泰國用戶喜愛的十大網絡紅人中,前三名的內容生產均與美容有關,其余網紅的內容生產多與美食分享、語言學習、生活技巧、情緒發泄有關,其中大部分網紅把幽默風趣作為個人風格定位。

雖然泰國男女用戶的喜好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差別,但泰國用戶年輕具有活力,富有創造力,喜歡玩樂是共性。這意味著,在傳播對象上,我們需重視“未來消費用戶”的力量,在對泰傳播的內容生產上,需更注重多元、年輕、時尚、有趣等元素的運用,針對各平臺的不同特點,進行精準的內容生產,如更能引發女性共鳴的美妝類(如中國不同朝代妝發美)、服飾類(如廣西少數民族服飾文化)、才藝類(如山歌對唱、桂劇表演等文藝表演,拋繡球、摔陀螺等民族體育運動)、情感類(如廣西援鄂醫療隊的感人事跡、泰國華人赴桂尋根故事)等;更能引發男性用戶興趣的游戲類(如民族風游戲)、社會類(中泰兩國合作抗疫、桂泰農耕技術融合發展)等。

(二)傳播者具有“雙文化”特征

“雙文化”特征即擁有廣西和泰國兩種文化身份,擁有“雙文化”特征的傳播者通常能夠從廣西文化與泰國文化兩種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對于泰國受眾而言,既能開闊眼界,也能增強其對傳播內容的信任感[4]。

筆者在TikTok平臺上投放相關短視頻,其中《解鎖廣西最神秘的酸粥》《南寧美食挑戰》等短視頻點擊量較高?!督怄i廣西最神秘的酸粥》傳播者為廣西外國語學院中泰雙語播音專業學生,擁有泰國留學經歷;《南寧美食挑戰》則是以泰國留學生的身份記錄其對南寧當地美食的評價,呈現泰國人眼中的廣西。在這些短視頻作品中,傳播者雙文化身份切換自如,拍攝內容亦由雙視角呈現??梢?,泰國受眾更偏向于了解人民在兩地之間的來往交流活動,而這些人都具有“雙文化”特征。

三、基于桂泰共通點的文化傳播內容生產

(一)以農業文化展現智慧

廣西與泰國地緣相近、氣候相似,兩地在農作物生產上既有競爭,也有互補。由于氣候原因,諸如馬鈴薯、蓮藕、芋頭、洋蔥這些廣西盛產的農產品在泰國當地無法種植,但卻備受泰國民眾的青睞;水果方面,雖然泰國榴蓮等熱帶水果出口成績十分可喜,但廣西的柑橘、沙田柚等亞熱帶水果在當地的消費需求也十分旺盛。

除了互補性農產品,桂泰兩地在農產品加工技術方面的合作也有長足的發展。泰國的桂籍華人移民眾多,他們為泰國帶來了廣西的甘蔗種植技術、胡椒種植技術等,這些農業生產技術與泰國本土的農耕技術相結合,促進了泰國農業生產的發展。隨著近幾年桂泰兩地在農業技術合作與發展上的不斷深入,桂泰合資企業發展成果喜人,為兩地交流與合作建立起了溝通的橋梁。如廣西南寧東亞糖業集團、廣西東興市和萍鄉市建立的國內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

另外,從泰國人的飲食習慣上看,泰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人群對高價值、新鮮的農業加工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在泰國人民心中,健康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價格因素,成為他們選擇農產品的最關鍵因素;從泰國農業發展趨勢上看,泰國長期以來一直是食品凈出口國,現在,泰國政府希望加大對農業和食品技術的投資,以期鞏固其作為“世界廚房”的地位。他們認為,智能農業不僅能夠改善農產品的品質,而且能夠改善整個產業。這就意味著,泰國將著眼于從農場到餐桌的演變,并且將更加重視科技在農業中的發展與運用,這與我國的科技興農、鄉村振興戰略不謀而合。

因此,桂泰間的跨文化傳播可以聚焦廣西農業文化與政策,通過對廣西科學高效、因地制宜的綠色生產方式的傳播,展現廣西現代農耕科技與文明;通過對特色農產品加工與制作的呈現體現廣西人民的美食天賦與智慧;通過對中泰合資企業、廣西農業對泰開放試驗區人文故事的報道與呈現,傳遞桂泰兩地合作共榮的理念。另外,鑒于泰國人民對健康、養生的熱衷與青睞,廣西的綠色生產方式、養生農產品,如廣西三江、金秀等地對生態茶園和富硒茶園基地的打造,廣西對珍稀類食藥用菌“三品一標”的產品認證方式,廣西對中藥材精品園區打造等,都能極大地引發泰國受眾的關注與興趣。農業與其他各產業融合所帶來的新興產業,如廣西的中藥材化妝品、果園觀光旅游等,也都成為對泰傳播的良好題材。

(二)以華人文化延續情感

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泰國華人人口占國家人口比例在世界上排第3位,這為中泰跨文化傳播奠定了文化基礎。泰國華人在當地成立的一系列宗親組織,如僑社、宗親會等,每年都會按時舉辦各種活動,如建造宗祠、祭祀祖先、回鄉尋根等。

泰國不少華人都來自廣西,泰國南部城市勿洞市被譽為泰國的“廣西村”,居住在那里的華人華僑約有14萬人,其中有65%是來自廣西。這些華人華僑會定期回到祖籍省親,以各種形式維持與家鄉的情感聯系。廣西的玉林、靖西、大新等地就經常能看到華人華僑的身影,如泰國廣西籍僑團每年定期組織泰國華人青少年回到祖籍玉林省親、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定期舉辦泰國華裔青少年“壯鄉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5]。我們可以走訪這些地區,講述華人故事,表達泰國華人對故鄉的依戀。對“尋根”故事的挖掘與呈現,能極大程度引起泰國華人的共鳴,也能加大對華人文化的傳播力度。

(三)以民俗文化創造趣味

來自廣西地區的泰國華人眾多,他們至今仍保留著廣西傳統文化的習俗。廣西傳統節日氛圍在華人區十分濃厚,甚至帶動了泰國當地民眾對廣西節日的推崇。廣西壯族的“三月三”歌節在泰國當地很受重視,無論民間還是政府,都組織了許多節日推廣活動,許多權威的媒體,如泰國中央電視臺在宣傳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泰國的春耕節與廣西壯族的春社節也有相同之處,此外還有清明祭祖、中元祭祀、中秋拜月……這些都是泰國華人非常重視的節日習俗。2021年,泰國政府更是首次將中國春節列為泰國法定假日。

由于泰國當地民眾對這些來自中國、來自廣西的傳統節日并不陌生,我們可以從兩方面推進傳播工作:一方面,可以加強與泰國當地政府及主流媒體的合作,實現兩地資源共享,促進廣西民俗文化的深度推廣與傳播;另一方面,也應充分展示節日民俗的趣味性、多元性、獨特性以及體驗感,針對泰國不同新媒體平臺的特點,實現民俗文化在泰多平臺精準投放。

(四)以脫貧成效講述成果

當前,泰國仍然面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貧困等問題。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泰國民眾普遍對我國的“精準扶貧”政策與成效持積極肯定的態度。當前,我國完成了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轉移,廣西成果顯著: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入住易地搬遷安置點,實現穩就業;三江侗族自治縣基礎教育惠及千家萬戶;大化瑤族自治縣安全飲用水保障問題得以解決……在廣西,許多脫貧攻堅的“硬骨頭”被一一攻破。用輕松歡快的平民化視角展現廣西貧困地區“摘帽”后的新面貌、新思路,講述新農村、新農民的故事,潤物細無聲地對外傳播時代強音。

(五)以中醫健康體現共情

在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之下,人類健康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中泰兩國在疫情面前相互扶持與鼓勵,友誼進一步深化,泰國大部分民眾對中國抗疫持肯定態度,兩國更是在疫苗研發、傳統醫藥治療等領域展開了良好的合作。

中泰兩國都具有悠久的醫藥歷史文化背景,加上長期以來在泰國擁有龐大的華人群體,這使得中醫在泰國社會得到了發展,許多價格低廉且獲得專利的中醫藥產品已成為泰國人的日常用品,如云南白藥、西瓜霜、西瓜霜潤喉糖等。泰國manuallife.co.com網站的數據顯示,泰國患病風險較高的10種疾病中,絕大部分為慢性病,而廣西壯醫藥對治療慢性病有不少經驗和辦法,對泰國此類疾病具有良好療效。

桂泰之間有關中醫醫療的合作與交流也在持續進行。廣西中醫藥大學有80%的國際留學生來自東盟國家,他們攻讀傳統醫藥、針灸和推拿、中草藥等課程,并將這些知識帶回家鄉,推動中醫藥在東盟國家的交流與傳播。

因此,對“抗疫經驗”“流行病學研究”“中醫文化”“壯醫文化”“泰國?;技膊》乐巍钡葍热葸M行專業性的知識分享與傳輸,可以一定程度地滿足泰國受眾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對“桂泰醫療合作”“廣西醫生赴泰”“泰國學子留桂”等動人的人文故事進行講述,也能極大程度引起泰國受眾的情感共鳴。

桂泰間的合作與交流涉及面廣,經貿方面有新興的跨境電商,媒體合作有中泰記者協會、中泰歌會,科技領域涉及航天航空、人工智能,更有已持續13年之久的東盟博覽會……除此以外,還有更多領域還在拓展與深化。另一方面,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也正在成為泰國信息傳播的全新領域。廣西對泰的跨文化傳播,需借助新媒體在泰國的發展勢頭,以泰國受眾的喜好為內容生產依據,以桂泰合作與交流為內容生產方向,做好精準化內容生產,方能有效傳播廣西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猜你喜歡
華人跨文化泰國
何為“華人”?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泰國的中秋節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金日泰國歡樂之旅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去泰國啦
我的泰國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