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選編看文學的世界性

2021-03-08 04:35靳繼華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世界性外國文學文學

靳繼華

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和發展,使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在文化交流方面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像一把雙刃劍,既帶給文學世界性的發展契機,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文章以語文教材為例,通過對其外國文學作品的選編來看文學的世界性。

一、文學世界性發展的契機

21世紀是外國文學教學和研究蓬勃發展的時期,選入語文教材的外國文學作品越來越多,類別也越來越豐富。雖然學生通過學習外國文學作品,視野不斷拓寬,全球意識不斷增強,但這些作品通過教學卻很難真正體現文化的多元化,人類普世價值很難得以彰顯。文學的世界性如何理解?文學的世界性是多元的聚攏,是世界各民族文學豐富性的結合。也就是說,在全球化視域下的文學世界里,沒有文化霸權,沒有一體化,也沒有權力中心,尤其反對西方權力文化中心,那么有的只是平等對話。平等對話,就一定是求同存異,一定是多聲部發聲的。唯有如此,反映各民族本土特色的文學作品才能進入到世界文學當中,讓世界文學更加豐富,更加色彩斑斕,世界文學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加旺盛。

文學的世界性包含兩層含義:第一,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世界的精神文化領域成為了一個敞開的開放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文化產品自由流通,文學也不例外,各民族文學平等對話,相互參與,互為影響,文學最終成為全人類所共有的且共享的“世界文學”,這可以理解為文學的世界性;第二,文學世界性從文學的本質考量,文學的世界性即文學的人類性,也即跨越時空的界限,作家從全人類的視角出發對人類共有命題的關注和揭示,是作家對人世間有關生命、愛、情感、思想的經驗和真實的展示。這是由人類共有的對真、善、美執著追求的天性決定的,是跨時空下人與人自然天性中一種不自覺的無意識的契合。

外國文學作品選編進入我國語文教材的時間較早,比如進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隨著語文教育改革在我國的不斷深化,選編進入語文教材的外國文學作品篇目逐漸增加,質量也越發精益求精。經過對近10年語文教材的對比能夠看出,選編入語文教材的外國文學作品越來越注重從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出發,也會越來越注重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和閱讀的元認知策略。選編的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豐富教材的同時,也會進一步注重陶冶學生情操,升華學生思想。在這種變化下,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熱情日益高漲,閱讀期待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題材范圍涉獵要求愈加廣泛。

把外國文學作品選編進入各類語文教材,極大地增加了教材內容的豐富性,知識系統的完善性,有利于人類優秀文化傳統的弘揚,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首先,外國文學作品進入語文教材,使語文教材的內容更加完善,打破了之前語文教材內容忽略外國文學作品,而只注重本土文學的局面。學生從語文教材中不僅可以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如唐詩宋詞、元明清小說等;還可以感受到五四時期魯迅、胡適等著名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更能接觸到外國異域文化中的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作家作品,并能把這些作品作為了解世界的一扇窗,通過它們去了解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滿足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多元思維和求知探索的欲望,進而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課的興趣。其次,外國文學作品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體系,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比如中學生在進入中學之前,對外國文學作品并非一無所知,對異域知識也還是了解一些,像《伊索寓言》里的一些經典的寓言故事——《狐貍和葡萄》《農夫和蛇》《龜兔賽跑》《狼和小羊》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等等,但這些知識還處于零散狀態,在他們的腦海中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中學階段,由于認知能力的發展,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不再局限于對人物、情節的感性認識,而能夠上升到從中西文化差異的層面去理解作品。這樣他們就不僅可以了解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還可以感受西方文化關注人的命運的人本思想。再者,那些出現在外國文學作品中的感人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選編入蘇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里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學生在學了這篇課文后,也會被老漁夫桑提亞哥的不屈不撓、勇于面對厄運頑強拼搏的“硬漢精神”所感動,也會引發學生對人生價值的思考與探索。人生總會有各種坎坷,但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不應抱怨退縮,而應像桑提亞哥一樣堅韌不拔、蔑視困難、積極向前,發揮人的主觀戰斗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再比如,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期,在成長階段總是歡樂伴著痛苦,總是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這時當他們學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他們會了解“關愛”,會懂得感恩被他人關愛,同時也學會關愛他人,進而也會產生對生命價值的深層思考,學會珍愛生命。這些作品會帶給學生精神動力,會給他們以精神上的鼓舞,也會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進而有利于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對他們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最后,通過學習外國文學作品,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開闊了他們的知識視野,理解作品的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所隱藏的作者獨有的匠心,讓學生能夠感悟作者的精神追求,使他們從人類的角度、比較文學的視角去思考社會,思考人生,從而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選編增強了學生對外國異域文化較為理性的認識,懂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深化了自我發展。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學教材外國文學選編作品數量不斷增多、題材不斷擴大,體裁不斷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眼光、思維的方式也逐漸向“全球化”靠近,文學的“世界性”成為了一種趨勢。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我國語文教學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闡釋越來越全面客觀,這正是在我們為文學的世界性不斷做出積極貢獻的具體體現。

二、文學世界性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

盡管文學世界性是一種趨勢,真正要實現文學的世界性,道路卻也還曲折而漫長。世界上文學互為流通的現象在今天已相當普遍,卻并沒有真正達到世界性的程度。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外國文學作品雖然從數量、質量上都比之前增加和提升了不少,但外國文學作品卻沒有在中國這片土壤中真正地生根發芽。

語文教材在選材和編排方面都還需持續改進。經過對比,我們發現語文教材選編的外國文學作品所屬的地域范圍還有繼續擴大的空間?,F在的外國文學作品主要都是來自于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域,以洲域來說,主要來自北美洲、歐洲、亞洲,而南美洲、非洲的作品卻還不夠多。這種選編有利有弊,既能讓學生通過學習接觸到世界先進的文明,同時又局限了學生對世界認識的完整性。21世紀以來,“地球村”逐漸形成,使得文學逐漸由本民族向全球化擴展,語文教材選材范圍的局限性不利于世界文學整體性的傳播,不利于文學的世界性。語文教材在選編外國文學內容上,忽略了文學史的完整性,古希臘羅馬文學在西方文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西方文學發展的源頭,但在語文教材中卻看不到。這一時期的文學,是“人”學興起的階段,忽略掉這個階段,就無法真正理解西方文學,文學的世界性更無從談起。語文教材在編排上都是以主題為主,按照單元進行編排,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會放在一個單元,忽略掉了時間、題材和藝術特色,這樣的編排不利于世界文學整體性的實現。

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外國文學作品在數量上雖然日益增多,但數目畢竟還有增多的必要,和本國文學作品比起來數量還是要少不少,因此,外國文學作品在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性還需提升。調查顯示,外國文學作品在語文教材中普遍存在被“過濾”、被“誤讀”的情況。在目前的語文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學生的學習觀念大多也都是由老師決定的,外國文學教育當然也是如此。老師教學要考慮到教學效果,這種效果更多地來自于考試要求,因此,在應試教育面前,外國文學作品的特殊性往往會被忽略掉,老師會按照傳統講述文學作品的方式,結合考試要求,通過知識點的篩選,以標準答案的形式在割裂作品完整性的情況下傳遞給學生。這種解讀就進行了有選擇的過濾,學生不能在整體性上從外國文學作品中獲得情感和審美上的教育,也不能準確把握外國文學作品所要表露的人文情懷,那么誤讀就成了必然。外國文學作品作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體現的是不同于本民族的異域文化觀念和人文理想,但外國文學作品在“篩選”知識點的解讀下失去了自己的獨特性,文化的多元性很難得以體現,對于外國文學作品老師和學生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弱,外國文學作品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語文教材的選編在選文時間上也存在不足。選文的時間比較集中,經整理研究,發現選文時間多集中在18到20世紀,不在這個時間段的也只是一些類似于伊索寓言,或莎士比亞、培根等文學大師的為數不多的經典作品,即使伊索寓言這樣的古希臘時期的作品也不多,更多的則是16到17世紀的文學經典。也就是說外國文學選編時間多集中在西方文藝復興之后,而16世紀之前的經典作品則很少被選入。不同時代的作品體現的是不同時代的社會現實、文化風格和價值呈現,外國文學選文時間的集中性,就不能很好地讓學生全面客觀地了解世界各個階段的發展,從而影響學生對世界整體性的把握。要使學生對西方文化發展建立整體性的把握,對西方文化發展脈絡建立系統的了解,學習外國文學作品建立完整獨立的學習體系,就有必要適當地選入一些文藝復興之前的作品。古希臘羅馬文學作為西方文學的源頭,對后世文學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從文學內容到文學樣式,乃至文學的方方面面,后世歐洲許多文學大家都從古希臘羅馬文學中尋求創作的靈感。中世紀的民間文學也有一些很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對后世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因此,要想獲得學習西方文學的整體性,有必要對外國文學的選文時間有所突破,讓其從時間上呈現連貫性和整體性,從而給學生對文學和世界以更全面的展示。在呼喚世界文學的時代,外國文學選文在時間要實現突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世界文學的發展,世界文學發展了,也才能給學生展示更加真實、客觀、全面的外國文學,也才能更好地給學生滲透審美教育,真正能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學

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對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化形勢下我們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國際素養,培養這一素養的核心和關鍵則是學校的語文教育,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選編顯得也就異常重要了。做好語文外國文學課文教學能夠拓寬教師學科視野、開拓學生的文化認識領域、提高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從而讓師生從比較文化的視角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語文教育中,我們在堅守本民族文學民族性的同時,也要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固有偏見進行改變,立足自身文化,多視角、多方面、多元化去解讀外國文學作品,引領學生用比較的眼光,開闊的胸襟,吸納異域文化的精髓,兼容并蓄,與時俱進。

外國文學作品體現出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模式是不同于我國本土傳統文化的,在語文教育中,外國文學教學同樣也承擔著道德教育和文學教育的雙重使命。好的文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學在全球化視野下進行傳播、交流,文學的世界性在努力實現著。盡管發展道路漫長而曲折,但我們還是執著地追尋“和而不同”的文學世界性的光明前景,并為之而不斷努力。世界文學將在不同文學主體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賞中,在揭示普遍而深刻的人類命運主題中,推動世界文學史不斷向前發展。

猜你喜歡
世界性外國文學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科學家白蕊:我就是要解決世界性難題
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熱點問題與發展趨勢:首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高峰論壇暨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報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國文學研究“認知轉向”評述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林?。褐袊じ飿I的世界性求索者
基于社會網絡小世界性改進的信任感知推薦系統
全球華人與中國哲學的世界性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