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思想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意蘊

2021-03-08 04:35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道家老子思政

焦 琪 趙 慧

引言

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延續至今的璀璨文明,它為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持續而獨特的貢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支撐中華文明歷久彌堅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盵1]道家思想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亟待我們以合理的方式喚醒這種價值,用古老的思想智慧為新時代青年學生培根鑄魂。

當前我國大學生主體是“00”后,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價值追求和個性特點更為多元化,面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和新鮮感,但也缺乏明辨是非、識別真偽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潮影響,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需要針對“00”后的特質,反思人性與教育之間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喪失其應有的靈魂?教育的目的不是盲目灌輸,而是人格心靈的“喚醒”;教育的初衷不只是培養技能,更是人性的歸復。高校思政工作歸根結底是要做人的工作,因此,我們必須圍繞“人”的發展需求,面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汲取優秀道家思想智慧,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內在覺醒,構建平等、隱性的柔性教育模式,真正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在育人關鍵環節中凸顯優秀傳統文化力量。

一、道家思想蘊含豐富的高校思政教育資源

(一)“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辯證思維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面對問題容易產生負性情緒甚至偏激情緒,存在固步自封、因循守舊、急于求成的現象,這些現象顯然都是違背唯物辯證法的具體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盵2]道家思想中的辯證思維具有深刻的價值?!暗馈笔瞧湫味蠈W思想的最高本體,認為世界萬物都是在永恒的變化中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又認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先后相隨”(《老子·二章》),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和其對立面相對而存在的,沒有獨一無二的絕對存在,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善就有惡,有福就有禍,這是辯證思維的一個基本規律。因此,高校思政工作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道家辯證思維的哲學智慧,辯證地看待、處理問題,及時化解偏激情緒,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和自覺。

(二)“上善若水、勤儉自律”的修身本質

1.上善若水。論及德行修養,道家提出了上善若水的精彩論道。道家指出:水滋養萬物,不居不爭;柔順寬厚,不高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和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當代大學生面臨競爭和壓力時,由于個體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表現出的應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存在差異,道家思想警示我們要在柔性、德善的狀態下,事物才有持續發展的希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借鑒道家思想中“上善若水”品德修養的內容,重視引導學生以品德潤身、有公德善心、用大德鑄魂。

2.勤儉自律。老子提出:“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儉”是一種強烈的自律精神,是一種厚道謙和的品格。在當前的大學校園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仍是大學生所崇尚的主流價值觀,但與此同時社會上鋪張浪費、虛榮攀比等不良習氣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導大學生將勤儉自律作為人生必修課,把勤儉節約化為自覺行動,落細在學習生活里,落實在道德修養中,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散發光芒。

(三)“低調內斂、少言多行”的處事之道

1.低調內斂。道家思想認為:人一定要做到低調內斂。如果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二章》)是從正面強調低調的重要性。那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二十四章》)從反面警示人們不能自高自滿、自以為是??梢姙槿说驼{內斂的重要性。老子還借海納百川的道理來形容低調內斂的重要性:“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老子·六十六章》)。在現實生活中,當代大學生應當腳踏實地,少一些浮躁和攀比,多一些內斂和積淀,只有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四十四章》),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少言多行?!坝瀑?,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十七章》)說的是圣人治理國家,并不過多的發號令。贏得人們的廣泛贊譽?!安谎灾?,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四十三章》)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老子·七十三章》),不言勝有言,強調的是:無聲勝有聲的特殊效果?,F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喜歡夸夸其談者,雖然花言巧語說得天花亂墜,難免又會出現差錯和紕漏,結果往往又會言不由衷,適得其反。因此,對一個真正有涵養者來說,始終會做到謹言慎行、少說多做。這樣,既能修身養性,也能便于人際交往,從而非常有利于個體的健康與發展。

二、道家思想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發意義

(一)“貴柔無為”:構建平等、隱性的柔性教育模式

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追求個性化,傳統的灌輸式、強制性的教育方式會使學生更加叛逆。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處弱貴柔”,道家的“貴柔”思想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實難題的有效路徑,“貴柔”思想啟發我們,思政教育要想達到持久的教育效果,需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主體地位,不斷增強思政工作的親和力,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感應性的教育效果。同時,道家主張隱而不露,認為最高的境界便是在行為中看不出使用了任何手段或行為本身存在的痕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边@個生動而又形象的比喻警示我們要積極構建并運用隱性的、滲透的柔性教育模式,要善于運用隱而不露的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才能使受教育者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

(二)“以百姓心為心”: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

道家思想體系中蘊藏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智慧。道家提出的“以百姓心為心”是以尊重個人及其個性發展、遵循人的思想行為規律為前提的。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3]。當前高校思政教育還不夠接“地氣”,缺乏對教育主體的共情與鼓勵,導致思政工作滲透性和差異性較差,極不利于學生思想和情感的形成。高校思政工作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領域的具體運用[4]。由此,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要準確把握道家“以百姓心為心”的理念和方法,始終把服務、培育和發展學生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將“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貫穿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全過程,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在的自尊、自信、自強意識,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方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道家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道家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個人修養、人際關系、社會公德中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當前,由于高校思政工作者對于道家思想的學習和理解不夠全面深入,在將道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現象,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我們深度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資源并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道家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道家思想融入課堂,創新教學方法

課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主陣地,將道家思想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價值層面與知識層面同時發力,把《道德經》引入大學課堂教學,讓經典走近學生;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采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等方式,以道家文化為基礎,結合教學大綱確定課程主題,課前小組自主探索(整理音頻、影像、文字資料、探索主題文化背景)激發學生對道家文化濃厚的學習興趣;課中通過“導入—誦讀—模擬扮演—明辨”模式,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情境導入時為學生營造情境氛圍,用誦讀經典的厚度提升學生的思想深度,學生按照課前編寫的劇本進行角色扮演,在模擬扮演結束后進行小組分享,分享時鼓勵學生運用生動豐富的語言和靈活多樣的表達方式,明辨環節中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哲學觀點,把握道家思想精髓與內在價值;課后總結分析歸納環節巧妙融入道家獨有的文化價值,在拓展延伸中理解“上善若水”“貴柔無為”“德善寬容”等人生大智慧。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中,引導學生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潛移默化地將道家文化融入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豐厚的文化情懷,涵養人生修養與厚度,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人才。

(二)豐富教育載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要豐富多元化。將道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與時俱進、積極創新教育載體,賦予道家思想新時代的表達方式。第一,道家思想有其獨特性,它強調人與自然、物與境、山與水相聯互通,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因此,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感受生命與個體的關系,在自然環境中思悟人生、開闊視野,正確看待成長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順境與逆境的辯證關系。第二,學生自主選擇調查主題進行實地調研,如:“道家文化的發展歷史、內在價值、傳承與發展現狀,或是融入道家文化的古建筑、古巷傳統文化元素分析等,讓學生自主探索感悟道家文化的魅力,豐富高校思政教育載體”[5]。第三,融入校園主題實踐活動,賦予道家思想新時代表達方式。結合學生專業特色,整合教育資源,采用大學生喜愛的話語體系,結合微信、微博等媒體方式與學生互動交流道家傳統文化,定期舉辦道家文化欣賞月、道家文化傳承人系列講座等品牌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將道家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五、結語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富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智慧。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道家思想的德育價值與作用,堅持立德樹人,從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出發,對道家思想進行深入研究,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育載體,與高校思想政治需求相契合,努力提升學生文化涵養,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精神氣質和價值取向,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極致發揮,用古老的思想智慧為新時代青年學生培根鑄魂。

猜你喜歡
道家老子思政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漫畫道家思想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生“十不過”
智者老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