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中的傳承與弘揚路徑探析

2021-03-08 04:35張惠珍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西醫弘揚中醫藥

張惠珍

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在中華五千年的實踐與傳承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是中國軟實力的體現。傳承中醫藥文化既是傳承中國文明,也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弘揚中醫藥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中國人民責無旁貸。中、西醫院校作為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陣地,在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如何傳承、如何弘揚、如何守正創新”的思考。

一、中醫藥文化教育在中、西醫院校教育教學中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西醫院校的中醫藥文化教育現狀

西方醫學理念與實踐同中醫藥理論和方法大相徑庭,西醫院校的醫學生在校期間以學習實踐西方醫學課程為主,中醫藥相關課程較少,多為選修課,甚至有些專業未設有中醫相關課程。隨著國家對中醫藥文化的愈加重視,中醫藥文化教育在西醫院校慢慢流行起來。雖然中醫藥越來越受西醫學生的認可,但畢竟在校學習的5-8年期間,建立了較系統的西方醫學思維,以致西醫院校的學生對中醫藥文化教育的理解和傳承只能算是差強人意。洪峰[1]對廣州部分西醫院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得出西醫院校的學生對中醫藥文化教育價值認可度較高,但文化內涵認知度不足,部分西醫院校中醫藥文化教育重形式,不夠重視文化建設的結論。

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可應該建立在對中醫藥文化了解的基礎上,而非因為是國家扶持,人云亦云的才好。大多數西醫專業的醫學生對中醫藥很陌生,這與學校的課程建設和文化氛圍有關。只有真正走進中醫藥世界,領悟中醫藥文化,提高中醫藥認知度,并在實踐過程中體會中醫藥的成效,才能真正地接受中醫藥,傳承中醫藥文化。重視中醫藥相關課程的建設及營造良好的中醫藥校園文化氛圍至關重要,而這正是現在西醫院校所欠缺的。

(二)中醫院校的中醫藥文化教育現狀與問題分析

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主要有民間中醫傳播、中醫師承、中醫院校學習等方式,其中以中醫院校全日制學習為主。中醫院校作為傳承與弘揚中醫藥文化主陣地,卻未能很好地發揮其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以就業為導向,只注重專業知識傳輸,缺少文化培育,課堂思政不足。在人才培養課程的設置上以對專業技能培養設置不夠。有些中醫院校的人文相關課程總課時量偏少[2]?,F在市場對醫學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專業知識問答和技能操作為主,人文精神很難在一兩次的面試中得以體現。所以為了讓學生能順利就業,不少專業在人才培養課程設置上重知識技能、輕人文教育,中醫藥人文相關課程如《中國醫學史》《中醫藥文化學》等課程開設較少。有些課程即使列入教學計劃,在真正教學過程中也只是停留于對教材的照本宣科,缺少對文化底蘊的深入挖掘,這使得醫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魅力,更不必說傳承與弘揚。中醫院校培養的應該是具備術湛、仁道精神的大醫。術湛體現在以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深厚功底,而仁道是中醫藥文化教育下的成果體現。二者都是中醫藥人才的培養目標,但是在現實教育中,這種只重知識培養,輕文化培育,其帶來的結果就是醫者只會看病,卻不能很好地處理醫患關系。

中醫藥教育多為課堂講授,創新不足?,F代中醫課程多采用傳統的課堂講與學模式,這對于生長在多元信息化時代的青年學生而言,難以提起興趣全神貫注地聽講。這使得經典的中醫藥知識難以入耳入腦入心,其中蘊含的中醫藥文化更是難以受到關注和傳承。中醫之美,起于理論學習,久于實踐應用。只有走出課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教學方法,才能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才能增長醫學生的中醫藥文化自信。

未與專業相融合,“智”與“德”無法同向同行。專業是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有效載體,有些專業如中醫學、針灸推拿學培養的是現代化中醫藥人才,學生在剛入大學之門時就已經給自己定位為“中醫人”,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課程設置方面以中醫學相關課程為主、教師多為中醫藥教育背景,后期實習實踐也以中醫科室為重,這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建立了一套較系統的中醫思維。但即便如此,中醫類專業的學生對于中醫藥的認可度也未必就高。在王雷[3]對于某校中醫類專業的問卷調查中,在“朋友感冒,中、西醫治療選擇”上,學生答案傾向于中西醫皆可,而在對于傳統文化認可度上,針推專業低于中藥專業。中醫藥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密切,針推專業知識與傳統文化應有更高的融合度,學生在中醫藥文化的熏陶下,理應更認可和崇尚中國傳統文化,而事實并非如此。由此可見,中醫院校在專業課程建設上,未能夠很好地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到課程教育中,中醫藥教育傳授的是專業基本的臨床技能之形,而缺文化這部分獨特精髓。

二、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第二課堂中的傳承與弘揚現狀

(一)中醫藥文化融入醫學院校校園文化活動情況

在醫學院校,尤其是中醫院校,舉辦中醫藥相關活動并不是一種稀奇現象。但大多數活動的出發點在于宣傳專業、增強專業技能、課程作業、又或是團學任務要求,而非真正地想通過活動更深入實踐中醫藥知識,在參與過程中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

當前,不少醫學院校會通過校園文化長廊、校園義診、電子屏、廣播宣傳來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但學生參與度低,收效甚微。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第一,活動形式單一,沒有吸引力。比如展板宣傳,觀看視頻,此類活動缺少互動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第二,內容不夠新穎,醫學院校的學生或多或少具備一定的中醫藥基礎知識,活動內容的選擇是否符合參與者的知識水平,能否激發參與者的求知欲是一大挑戰;第三,活動過程中,重結果,而忽視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對于活動組織者而言,能吸引到眾多學生參與,活動就已算成功。但參與者是否真的體會到活動帶來的文化魅力,是否達到了傳播中醫藥文化目的卻顯得不那么重要。

(二)以社會實踐為載體的中醫藥文化傳播現狀

社會實踐是每個高校都會開展的第二課堂項目,每個高校都會結合自己學校的辦學理念及辦學特色開展形式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這種社會實踐通常帶有濃烈的專業特色。同樣,對于中醫學院校,下基層,進社區,服務群眾,也成了常規性活動。然而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卻出現兩種現象。第一,學生活動參與度較低,侯秀娟[4]等人對中醫藥院校進行中醫藥文化相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醫藥專業學生對文化傳播活動參與度較低,弘揚中醫藥文化,重在走出去。社區、學校、鄉村都是很好的實踐場所,但未得到很好的延伸。第二,活動內容脫離專業特色,不少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初衷在于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部分學生是為了鍛煉自己、提升個人能力。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未曾想過自己身上還肩負著傳播中醫藥文化的責任,對于他們而言,圍繞專業開展的實踐活動,意味著更高的技能要求以及更多的活動準備。所以在實踐內容選擇上通常偏向于簡易的日常生活照料和文體互動。專業實踐是重要的文化傳播載體,想要弘揚好中醫藥文化,就得從實踐內容上下功夫。

三、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中的傳承與弘揚路徑研究

(一)從觀念到行動上轉化西醫院校的中醫藥文化教育

要推動中醫藥文化在西醫院校的傳播,根本對策在于改變西醫院校對中醫藥的偏見,提高西醫院校師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蓮慕處熁ネ?、活動合作入手。如福建醫科大學和福建中醫藥大學新校區僅一街之隔,可利用環境之便利,加強西醫院校教師與中醫院校教師之間的往來交流;兩校結合專業特色,以活動為載體,搭建中醫藥文化傳播橋梁。開展中醫藥進福醫大系列活動,讓福醫大師生在活動中體驗中醫藥文化的神奇與美妙,從根本上消除西醫對中醫的誤解。其次,從課程設置入手,增加中醫課程及課程總課時,讓醫學生在接受西醫醫學知識的同時,學習祖國的醫學經典,從內容上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兩手抓。同時,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中醫義診、中醫講座等富有中醫特色的校園活動,從形式上提高中醫藥文化的吸引力。

(二)以文化人,發揮中醫院校中醫藥文化教育主陣地作用

首先,應加大人文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比例,重臨床技能的同時,也重視醫學生文化內涵的培育。其次,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專業教育中,創新教育方式,如誦讀經典、創作文創產品,創辦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上不定期推送學生感興趣的中醫話題或推文。開展富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如中醫藥的前世今生文化展活動,百草園、文化長廊游園活動、中醫藥燈謎猜猜看活動等,讓學生在參與中加深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再者,可與社區、學校共建,定期開展中醫藥下社區、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同時,也增強了醫學生的文化自信。如廈門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的紅醫志愿服務隊,以弘揚中醫藥文化和紅色精神為己任,創作了富含中醫特色的文化衫、卡通形象醫小紅等文創產品,從系部乃至全校招募中醫愛好者,不定期下基層、進學校為民眾推拿、刮痧等服務,教授小學生、中老年習練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功法,助力健康中國戰略。近年來,紅醫服務隊以專業為服務手段,以文化為服務靈魂,形成品牌項目,讓學生在系列活動中愛上中醫,愛上中醫藥文化。

(三)創新社會實踐模式,培育中醫藥文化自信

紅醫志愿服務隊總結了近幾年的實踐經驗,及對中醫藥文化的思考,形成了一套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社會實踐模式,活動取得的部分成效及日后發展規劃如下,以供參考。

1.傳承紅醫志愿服務精神,提升醫學生的專業服務意識

紅醫志愿服務隊以“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弘揚醫學文化”為核心意識,以開展校園服務、社會公益、社會服務工作為宗旨。其服務精神包括無形的影響,亦可化為有形的產物以傳承。無形的影響包括志愿者職業素養培訓、志愿服務心得交流等,以提升醫學生的專業服務認知;有形的產物包括志愿服務規章制度及考核、組織架構構建等。讓紅醫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有章可循的同時,用規章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加強醫學生的專業服務意識,讓紅醫志愿服務精神的傳承更持久規范且更具有制度保障。

2.發展健康服務之精華,“三個沉”架設健康之路

(1)“沉下心”加強專業知識與素養的學習

現今多數高校的志愿服務活動多以學生自發組織開展為主,缺少專業指導及服務管理培訓。對于愛心醫療志愿服務而言,專業技能的指導及志愿者基礎培訓至關重要。本項目的指導老師分別為專業老師和輔導員,專業老師提供專業指導,輔導員給予思想上的引導,雙管齊下。通過不定期召開專業知識與素養方面的崗前培訓,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理論和思想保障。

(2)“沉下身”深入基層,發揮專業作用

很多高校都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完成一定的志愿者小時數,但相關管理要求不嚴,以致很多學生志愿者服務流于形式,重量不重質。本服務隊通過定期、不定期“進學校、進社區、進機構”,扎實開展健康科普、日常救護知識、傳統康復保健等專業醫療服務。嚴格考勤,規范服務內容,豐富服務形式。讓學生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既實踐專業,又增強社會責任感。

(3)“沉下力”走出去,拓寬健康服務之路

紅醫志愿服務隊以灌口做為服務的主要服務陣地,向龍巖、漳州等革命老區延伸,拓寬中醫藥健康服務之路。讓紅醫精神成為醫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內生動力。

3.守正專業特色不走樣,中、西醫協調并重發展

紅醫青年志愿者包含中醫和西醫專業學生。本團隊根據專業特色,在服務內容上,將中西醫結合互補、發揮各自所長,協調發展。如針推專業學生以推拿刮痧體驗、健身氣功教授、健康養生科普為主;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從西醫角度以日常救護知識、血壓血糖測量、慢性病防護為主。讓學生堅定專業初心,自我提升健康服務意識,守正中醫藥文化精髓。

4.創新志愿服務模式,讓志愿服務品牌化發展

堅持服務專業標準,建立專業化技能培訓體系;整合“學院-衛生院-社區-社工”四方力量,搭建合作平臺,提高服務活動覆蓋面;中西合并,突出中醫藥健康服務特色,全方位、多角度、重實效地開展活動。線上線下宣傳,提升社會影響力。

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多層次、多維度地推進。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中醫藥文化必會在現代文化中大放光彩。

猜你喜歡
西醫弘揚中醫藥
弘揚愛國精神
弘揚愛國精神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淺談心房顫動的蒙西醫治療
蒙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進展
蒙西醫結合治療眼底出血的臨床療效
弘揚雷鋒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