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材施教教學模式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初探

2021-03-09 06:17崔海英
人物畫報 2021年7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因材施教教學實踐

崔海英

摘 要:因材施教教學模式適應了當下高職生源多元化的特點,能夠回應不同專業對作為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語文課程提出的不同要求,以人為本、關注個體,使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大學語文課程創設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在教學環境,通過動態隱性分層與混合顯性分組的途徑,構建多種教學實踐活動,采用復合評價方式,最終達成符合學習者個體特點的德才全面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因材施教;教學模式;大學語文;教學實踐

早在2010年,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已經明確提出了“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的要求[1]。去年頒布的《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再次強調了高職教育要“針對不同生源分類施教、因材施教”并“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盵2] 而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也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要素

自《論語·為政》中記載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以來,“因材施教”便成為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的崇高目標。千百年來,無數先賢學者都曾對“因材施教”作過不同的解析,這些都已成為歷史積淀的重要思想財富。而在當下教育背景下,如何將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轉化落實到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切實可操作、助力教師并使學生受益呢?筆者認為應當構建一種因材施教教學模式,即依據學習者特定的認知、心理和社會差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實踐活動,最終達成符合學習者特點的德才全面發展的目的。

1. 核心理念:以人為本,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

教育理念是教師從事一切教育活動的內在靈魂和指導力量。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要承認個體的差異性,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點,維護學生的生命尊嚴。

2. 目標導向:培養多樣化、健全完整的人

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指出,“教育者應該致力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講授某個學科的知識’,而是‘教育人’本身。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向上,德才都得到開發?!盵3]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目標正是在幫助學生建構夯實必需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著力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知識技能多樣化、個性健全完整、品德高三觀正的創新人才。

3. 過程實施:發現個體、搭建平臺

在實施過程中,教育者通過多種途徑認識學生,發現每個個體的獨特性,包括其道德修養、性格特質、認知水平、社會背景、興趣才能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在此基礎之上,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活動,給學生搭建一個達成理想的平臺。

二、實行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 生源特點

《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含中專、技工學校、職業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報考高職院校的群體”[2]都為高職院校的生源。

現階段高職生源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普通高中畢業生,這類學生一般經過高考前的系統學習,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方法,但目標有時并不清晰;二是中職畢業生,這類學生在中職階段有一定的技能基礎,但文化基礎知識薄弱,較普遍地存在著學習方法不當、態度不明、自覺性較差等問題;三是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這類生源一般具備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工作經驗、迫切學習的態度和明確的學習目標,但由于長期與學校學習生活的脫節,他們在知識系統的儲備上往往有很大的缺失,同時也欠缺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自控能力較差。

面對這樣組成極為復雜、認知水平差異大、意志性格各有不同的多元化生源,高職教育如果仍舊采取統一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影響整體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這就倒逼高職教育進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深化職業教育改革。

2. 專業要求

大學語文課程為公共基礎課,并于我院大部分專業中開設。但不同專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口頭溝通表達、語言文字應用、情感體驗喚起及審美要求等各有偏向。因此,在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時,課程內容設置、教學方式方法都要做出相應的改變。

三、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操作實施

1. 識“材”——動態隱性分層、混合顯性分組

所謂“因材施教”,首先要識“材”進而才能“施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的首要的基礎的工作便是認識學生。同一班級的學生,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行為傾向等等各不相同,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所說,“教育所有的學生都采用相同的內容,對學生的評估也采用完全相同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表面看起來,畢竟是公平的,因為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正像我指出的好樣,這種教育方式在本質上卻是不公平的?!盵4]而對學生進行動態隱性分層便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所謂隱性分層就是在保留行政班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特點將學生科學地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優勢、得到提高。隨著教學過程的進展,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學習層次進行調整,因而學生的層次是動態變化的。

分層是因材施教模式的基礎,因而如何分層須要謹慎、科學。由于大學語文課程在筆者所在的學校中并無相關的先修課程,因此在分層時主要通過調查學生來源、以往語文成績、前幾次課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書面寫作等情況來確定的。筆者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學生具有較全面的知識儲備、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較強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B層次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在教師引導下能夠對文本和文學現象進行分析解讀,有一定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C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儲備欠缺、分析理解能力較差、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需提高。這種分層是只在教師處備案而并不告知學生的,這樣既有利于教師下一步個性化教學的展開,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

在隱性分層的基礎上,筆者將班級全部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既要考慮分層的結果,還要兼顧到學生的心理、個性、社會背景等等。每個小組原則上由四名學生組成,在編排時盡量使每組都包含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同時為了下一步教學實踐活動順利進行、學生個性品德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因而每組成員在編排上力求氣質類型互補。分組活動建立在問卷調查、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與其他任課教師、輔導員老師及學生干部溝通的基礎之上完成。

2. 施教——個性化教與學

(1)教學內容與目標的個性化

在“必須夠用”的前提下確定基本教學內容,同時結合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適當增加與專業相關的內容。如酒店專業在教學內容中加入本專業學生進入職場所必需的報告、推文等應用文種的寫作項目;旅游專業則著重加強口頭表達訓練、導游詞寫作、營銷方案寫作內容,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側重于口頭表達和商務應用文寫作訓練等等。

根據學生分的三個層次,教師將教學目標相應地設定為基本目標、提高目標和拓展目標,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達成目標的成就感。

(2)教學過程的個性化

①創設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環境

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在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指出,要“促進教育信息化與因材施教深度融合”[5],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確實為因材施教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給因材施教在操作層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因材施教從理想轉化為現實成為可能。教學過程中,除去傳統的面對面教學、輔導外,教師充分利用課程平臺、智慧課堂、網絡資源、微信等線上學習、溝通方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如筆者所教授的大學語文課程已在學院范雅網上教育平臺完成課程創建,課程資源包括微課視頻、課件、文本資料及活動影像等多種類型,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課前預習、答疑解惑、及時溝通等等要求。這樣,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因材施教模式便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轉起來。

②課下教與學

課下教學活動主要采用作業形式、線上方式進行,輔以教師面對面輔導。課程作業分為小組作業和個人作業,每次課前布置,由學生課下完成。教師根據分層情況將個人作業進行個性化設置,如作業為課前預習觀看課程平臺中的學習視頻,教師將指定不同層次的學生觀看相應的視頻;如作業為圍繞某一主題制作PPT并進行演講,教師將在主題的設置、材料的檢索、內容深廣度等方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作業為完成試卷,教師則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發放相應難度的試卷等等。小組作業由教師提出主題要求,小組成員自定主題、協作完成。教師通過課程平臺、微信等途徑隨時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指導、答疑。

③課堂實踐

課堂活動分為教師講授、師生互動和學生活動。教師講授內容盡量兼顧各層次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相應難度的問題,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如針對C層學生的提問主要集中在基礎的文本知識范圍內,對B 層學生則涉及文本及文學現象的理解,對A 層學生的提問則上升到情感體驗和審美感悟層次。

學生活動包括個人演講與小組項目匯報。個人演講是本課程每位同學必做的作業,教師在布置此作業時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因而在課堂演講過程中,教師會依據設定的要求對學生進行點評,使每位學生即了解自己的不足,也能獲得達成目標的成就感、提升自信心。課程設置了四個小組活動項目,分別為:詩歌誦讀、情景劇表演、實用文體寫作和主題討論。每組四人,每人輪流做項目組長帶領組員完成任務并在課堂中匯報展示。

課程為學生設置的這些活動,不僅著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探索與獲得,更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才能特長、在與他人合作中發現并彌補自身的不足。

3. 評價

(1)過程性考核,注重個性化評價

大學語文課程成績由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占40%,包括課堂表現、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和小組作業;期末考查占60%,包括口試和書面作文。

過程性考核方式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著重考查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字運用能力、思索和探究能力、協作創新能力等等;既有標準答案參照的客觀評價,又包括依據學生層次目標、教學活動個人素養表現的主觀評價。

(2)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學生評價主要在小組活動項目中進行。小組內由項目組長對自己及其他成員的表現打分,能夠更公正地體現出成員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所表現的責任心、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小組課堂展示匯報時,每個小組對其他小組項目完成情況打分。學生互評,可提升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度,關注同學的優勢和不足,提升主動學習意識。

教師評價則貫穿于所有考核過程,并審核學生的互評結果。

事實證明,這種復合的評價體系,能夠更客觀完整地體現學生個體的認知水平、個性發展、品德素養。

四、結語

高速發展的社會和經濟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因材施教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在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激勵著筆者進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中發〔2010〕12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通知[Z].

[2]教職成〔2019〕12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z].

[3][日]池田大作,[英]阿·湯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紀[M]. 荀春生,朱繼征,陳國梁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11-01.148

[4] [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新視野[M]. 沈致隆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03.57

[5] 教育部官網.奮戰2020 確?!笆展僦辍眻A滿收官——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z]

3677501908235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因材施教教學實踐
2019年成人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大學語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大學語文(二)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大學語文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