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時事資源運用初探

2021-03-10 09:34勞展琛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運用

【摘要】時事資源鏈接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立足道德與法治課程定位和教學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引入時事資源,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有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律素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時事資源;運用

作者簡介:勞展?。?976.1—),女,廣西靈山縣教育局,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士學位。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定位和教學要求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珍愛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惡和美丑觀念,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同時指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于開發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服務”。

由此可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定位以及教學要求為時事資源引入課堂教學提供了明確的導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合教材內容,引入時事資源,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要點。

二、時事資源運用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是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式。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有較強的理論性、思想性、政策性,語言表述較為抽象概括,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起來有難度,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心理,對教學內容的興趣不大,課堂教學活動參與性不強等,由此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外,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講解式的授課方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倦怠感,學生缺乏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從而影響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時事資源一般指近期國內外發生的,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大事,是引發社會公眾關心和關注的熱點問題。時事資源的特點是時效性強、社會公眾關注度高,往往會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平臺以文字、視頻、圖像等形式呈現出來。時事資源是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橋梁,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時事資源橋梁,連接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現實,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解讀和分析,適時引導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把握理解領悟理論知識,使學生學會運用教材理論知識理解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現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并促使學生不斷提高理性思維和法律素養,從而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教學效果。

三是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問題能力。在信息社會時代,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各種各樣豐富的信息,了解世界范圍的時政新聞等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信息,初中生有限的認知以及社會生活經驗的缺乏有可能會導致他們產生困惑或者認知的偏差,不利于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引入時事資源,并運用教材的理論觀點分析,通過對時事資源的分析和理解,將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開闊認知,學以致用,明辨是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促使學生不斷提高理性思維和法律素養,幫助學生塑造主體人格,達到培養學生品德與社會核心素養的目的。

四是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性精神(科學精神)不僅指自然科學學習中應遵循的求真務實思想,也指堅持真理、尊重規律、實事求是等。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培養法治意識,就是要使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公共參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擔當,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培養公共參與素養,就要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樂于為人民服務,積極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履行義務。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需要講好中國故事;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需要理論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需要鮮活的法治在線案例予以啟迪;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需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四大核心素養的培養都離不開時事資源的運用,這是由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性所決定的??梢哉f,時事資源是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鮮活化的重要載體,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素材。

三、時事資源運用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施途徑

一是立足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選用整合時事資源。時事資源的運用要服務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要求和目的,服務于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引入時事資源,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內容,不能超出教材內容的范圍而隨意選用。因此,教師必須在熟悉和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機融入時事資源,篩選有針對性和契合性的時事資源并加以運用。教師要選擇那些能引起學生共鳴、促進感情升華的時事資源,通過這些時事資源,啟迪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

二是立足道德與法治課程定位,培養學生時事素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是時事資源的提供者,教師是時事資源的主要提供者,起著引導者的作用,學生是時事資源的補充提供者,起到豐富和補充的作用,學生是時事資源的主要需求者。教師在時事資源運用過程中,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收集、關注和分享時事資源,引導學生養成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發展的好習慣。在講解和分析時事資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各種社會熱點事件或現象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教材基本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理解社會現象。

三是立足初中學生學情,豐富時事資源教學方式。在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一般由教師講解時事資源,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時事資源的運用方式忽視了學生主體性需求,也容易導致學生對不感興趣的時事資源產生厭倦,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需要適時創新時事資源教學方式。比如,可以通過分小組的形式,讓學生收集整理不同主題的時事資源并加以分享;或者開展課堂時事播報活動,讓學生播報當天收集的時事新聞,并利用教材知識加以分析闡釋;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或課后關注時事新聞平臺,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關心新聞時事的好習慣。

四是豐富時事資源來源,提升教師時事資源運用能力。時事資源的收集和篩選關系到時事資源的運用效果,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要注意拓寬時事資源來源渠道,盡可能通過新華社、人民網、央視網、央視新聞頻道、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聞聯播等媒體或欄目來獲取時事資源,以確保時事資源的權威性和內容的準確性。那么,教師要在眾多的時事資源中篩選出契合課程教學需要的內容,就需要具備較強的時事政治敏感性和較強的理論分析能力,尤其是對于政論性較強的時事資源,教師首先本身要讀懂讀通,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接受。因此,道德與法治科任教師要明確理論與現實的緊密聯系,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教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閱讀和學習《人民日報》《求是》《紅旗文稿》等報刊刊登的重要理論文章,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從而為準確理解和分析時事教學資源提供厚實的理論基礎,更好地講好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

總之,時事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運用,不僅要契合課程定位和教學要求,而且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就需要教師立足課程定位,明確教學要求和學情,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提升對時事新聞的敏感度和選取素材服務教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毛志浩.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時事資源運用:以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九年級教材為例[J].中國民族教育.2020(11):28-41.

[2]張海維.引入時事資源,發展初中生政治認同素養[J].新課程導學.2020(5):24.

[3]張冬云.巧用時事資源,課堂妙趣橫生[J].教師.2018(9):82-83.

[4]葛小軍.時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2):30-33.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運用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