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2021-03-11 21:17劉賽男
天府數學 2021年18期
關鍵詞:數學生活化意識培養

劉賽男

摘要: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育脫離了學生的生活,數學成為枯燥無味的代名詞,題海戰、反復訓練成為數學教學的法寶。由此帶給學生的是身心俱損的傷害,引發他們對數學恐懼心理?,F實生活既是學習數學的起點,又是數學學習的歸宿。教師要在語言、情境創設、作業等方面中,搭建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意識,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數學與 “生活”同在,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數學活動中,并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積極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溝通銜接;意識培養

實際上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1]。如果老師架起了數學與生活的橋梁,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銜接起來,就能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如何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把握好數學與生活的銜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并且自覺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服務,從而讓數學煥發出獨特的魅力呢?

一 、聯系生活,促進數學生活化

(一)數學情境生活化,教材改造更合理。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緒情感對人的學習活動的作用具有兩面性。高興、快樂、喜悅、熱情等積極的情緒,對學習有促進作用;焦慮、痛苦、憂傷、憤怒、冷漠等消極情緒對學習起阻礙作用?!盵2] 實踐也證明在合適的情境里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強烈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就應該創設和提供這樣的思維環境。

(二)數學語言生活化,通俗活潑好掌握

在小學課堂教學的師生交往中,主要是通過語言交流。在我們數學課堂中,如何將抽象化的數學形象化,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講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學、愛學顯得尤為重要。在保證數學本身的科學前提下,教師有時還需要列舉通俗的實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學生的理解。數學是相對抽象的學科,某些專用名詞小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如果將這些數學語言生活化,問題解決就容易多了。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我把講臺變成舞臺,讓學生當演員進行表演。生動真實的表演,費時不多,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相對”、“相向”、“背向”、“同時”,“不同時”、“相遇”等抽象的名詞通過生活場景、生活化的語言詮釋,學生理解得快,理解得深刻,為進一步學習“相遇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兒歌由于它的朗朗上口和通俗生動,在輔助數學學習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三)課堂素材生活化,教學生動有興趣

在教學中,我經常把學生的名字、住址或者新近發生的事作為教學的素材,即使有時張冠李戴、亂點鴛鴦譜,也不過為課堂增加點笑聲,并不妨礙我們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在教“路程問題的應用題” 時,我把例題全部改為本班同學住家的分布情況,并畫平面圖張貼在黑板上,學生從平面圖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家住在哪條街,哪條巷中,覺得很是親切。然后老師與學生一起估算一下兩個同學家之間的距離,師生之間圍繞此圖展開討論,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的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們感興趣、活生生的題材,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數學活動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數學與 “生活”同在。

(四)數學作業生活化,鞏固運用促學習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由于課堂時間短暫,所以作業成了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創新的廣闊天地。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 ,幾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而學生適當運用課堂內容的自然延伸,又能從廣闊的大千世界中進一步鞏固和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欲望,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課前的預習作業可以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通過生活實踐,積累生活經驗;課后的作業同樣可以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二、運用實踐,日常生活數學化

(一)解決生活中問題,數學應用互促進

數學教師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通過實踐進一步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我們鼓勵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倡搞小發明、小創造。如在學了平行四邊形特性后,學生利用其不穩定性,發明了可伸縮的書架。學生在這樣的經歷活動中,要觀察、測量、繪圖、手工制作,此時,他們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有時還會有自己獨到、更新的發現。更重要的是他們豐富的情感得到了體驗,促進了學生社會性的發展。

(二)數學無處不在,培養生活數學意識

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的更高層次應該是培養學生的生活數學意識,使學生感覺數學就在我的身邊,數學應用無處不在,能指導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看到某一生活現象時,他會問:是否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釋;碰到實際問題時,他可以想:是否能用數學知識來解決;他會自覺地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去解決或探索解決與日常生活、生產相聯系的帶有一定障礙性情境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例如: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面積以后,他會主動地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這些知識?我能算出家里的門窗的面積嗎?……學習統計的有關知識后,能運用搜集、整理、描述等重要的數據處理方法,尋找在自己的學習、家庭理財等方面的應用價值。比如,通過記錄,整理家中一周的生活費用支出情況,做出一定的描述,并藉此發現某些變化的規律或作出某種預測。當數學真正成為大眾的工具的時候,才體現出它意義的極為重要方面。

總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苯虒W實踐使我體會到: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標》,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第69頁。

3162501908255

猜你喜歡
數學生活化意識培養
運動訓練中足球技戰術意識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對“數學生活化”的把握
“數學教學生活化”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找尋生活中的數字,探尋數學中的生活
原型經驗應用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困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高中體育教學要注意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試析安全生產
數學生活化例談
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