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探究

2021-03-11 23:17沈沖
天府數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小學階段高效教學新課程改革

沈沖

摘 要:數學在青少年學習中占據主要地位,其對學生成績具有重要影響,與此同時,其涉及較多的運算定律及運算過程,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感知到難度而產生“退避”心理,從而其缺乏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熱情與興趣,進而導致學習成績逐漸下降。新課程改革進程逐步推進,教育各方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將教學重心由成績提升轉移至推進學生綜合發展上。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其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的形成具有長久且持續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積極推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探究進程。

關鍵詞:數學;新課程改革;小學階段;高效教學

數學科目在青少年學習進程中一直是重難點,為此,教師在其教學方面耗費了較多精力與時間,但是收效甚微,其具體原因一方面是教師未深入分析目前的教學現狀以及其背后原因,從而導致教學策略制定缺乏針對性與科學性;另一方面是教師制定策略不具有長期性與深刻性,未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從而無法帶來新的教學活力。為此,本文作者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入手,從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推進知識理解、構建解題邏輯以及重視總結回顧五個方面闡述針對性改進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數學與數字及圖形具有緊密聯系,其涉及到較多的運算定理以及運算過程,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數學知識,還需要具備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久而久之,其逐漸感受到數學科目的難度,從而產生畏懼與逃避心理,進而數學學習興趣逐漸下降。

(二)學習思維活躍度低

數學是一門講求靈活技巧的課程,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變化出多種不同的題目類型,但是目前小學生群體無法準確掌握數學技巧,從而其思維靈活度較低,無法將基礎性知識合理運用至解題過程中,從而導致解題效率較低,學習成績較差。

(三)知識抽象難以理解

數學代數課程中包含較多的定理、定律及規律,并且其描述語言較為晦澀,學生在理解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難度;數學幾何課程與圖形關系密切,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由此學生便會感覺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從而學習主動性下降。

(四)缺乏清晰解題思路

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是數學科目的基礎,解題思路的構建是數學科目的高階能力,但是小學生群體處于能力水平的較低階段,若教師不加以引導與培養,學生便無法掌握清晰的解題思路,從而無法有效開展后續考試與學習活動,進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

(五)忽視總結回顧環節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保證知識講解的全面性,過于注重課程講解環節,擠壓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擠壓了學生對課程進行總結與回顧的環節,從而學生無法有效搭建知識框架,對知識掌握不到位、不全面,進而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與目標。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

(一)運用趣味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群體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其對于趣味性事物具有天然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群體這一特點,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趣味活動具有較強的渲染性,可以營造輕松有趣的課程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合理運用趣味活動,例如,教師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尋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事物,促進其對課程內容形成初步認知;其次,教師要借助“七巧板”這一趣味性工具,引導學生在操作七巧板的過程中,增強對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的認識,由此推進其在實踐過程中掌握課程知識;最后,教師開展“快速復原七巧板”的活動,班級內學生同時復原七巧板,最先拼好者為勝者,教師對其進行獎勵,并且鼓勵其余學生,由此推動其主動參與后續教學活動。由此可見,教師運用趣味性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促進其在參與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進而有助于其深度發掘對數學科目的熱情。

(二)推進小組合作,實現群體探究

學生自主思考是學習數學科目的保證,但是長期的獨立思考過程對于小學生群體來說,存在較大危害,其思維模式未成型,長久缺乏外部有效刺激,其思維便會逐漸顯現單一性與片面性。小組合作是基于自主思考基礎上的群體探究活動,其有助于學生平等基礎上的溝通與交流,由此可促進學生思維角度的豐富。為此,教師應推進小組合作形式,例如,教師在講解“千克和克”時,首先教師要求學生自主預習課程內容,推進其初步了解簡單的重量計量單位;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內自由結組,并且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具體圍繞其身邊常見物體的大致重量,以及應該采用千克還是克計量才更為合理,由此促進學生在其中溝通與交流,加強其對知識點的理解;最后,教師舉出例子,如書桌的重量應該用什么計量,隨后要求小組之間開展搶答活動,并且闡述其答案依據。由此可見,教師推進小組合作形式,有助于學生思維之間的碰撞,學生的思維不再具有局限性,從而有助于其數學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三)運用媒體資源,增強課程展示

教育信息化進程逐漸推進,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媒體資源便是其中一種重要形式,其有助于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從而推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習。為此,教師應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媒體形式,例如,教師在講解“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首先展現兩個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出現的動畫效果,并且要求學生思考哪一個更大,并思考判斷的依據是什么,由此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其次教師尋找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的物體,引導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定義,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后續學習的熱情;最后教師運用講解本節課程內容的微課視頻,輔助講解,教師僅講解課程的重難點以及視頻中未涉及的知識點即可,由此減少教師冗余講解,增強課程展示性。由此可見,教師運用媒體資源,有助于將紙面知識轉化為動態物象,從而推進學生邊觀看邊學習,實現教學與學習的同步,進而有效推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四)開設閱讀課程,構建解題邏輯

數學閱讀能力不同于語文或其他科目的閱讀能力,其要求學生通過閱讀題目,列出已知與未知,并且從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構建與已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解題邏輯。解題邏輯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性能力,對于學生能否準確把握課程核心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可專設閱讀課程,例如,教師固定每周三開展數學閱讀課,首先教師尋找覆蓋本周教學知識點的題目,并且將其按照由簡到難進行排序;其次教師將題目一道道進行展示,要求學生按照閱讀題目、分析已知與未知、尋找題目相關知識點的步驟開展閱讀活動,過程不需要對題目進行解答,只需進行解題邏輯的構建即可;最后,教師邀請幾名學生上臺展示其解題邏輯,教師在其解答完畢后,進行點評與總結,并且再次帶領學生掌握完整的正確的解題思路,由此深化其對數學閱讀步驟的學習。由此可見,教師開設閱讀課程,有助于學生鍛煉解題能力,并且逐步幫助其構建完備的解題邏輯,從而促進其數學能力的持續提升。

(五)重視總結回顧,鞏固知識記憶

總結與回顧環節是學生進行知識回想的階段,在此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可以進行查漏補缺,全面掌握課程知識,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搭建所學內容的知識框架,增強對知識的記憶。為此,教師應注重推進課程的總結與回顧環節,例如,教師在講解完“運算律”后,首先教師要求學生自主回顧課程內容,總結本節課程講解的所有運算律,并且簡單將其進行歸納與整理,由此初步構建知識框架;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自由結組,在組內討論本節課程的知識點、重難點以及疑問點,由此實現知識的查漏補缺,從而推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理解與掌握;最后教師總結學生討論過程中出現的疑問點,再次開展講解活動,由此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推進學生的自主復習、小組復習以及教師帶領復習三個環節,有助于學生在課堂內實現對課程內容的總結與回顧。由此可見,教師推進學生進行總結與回顧,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并且保證了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從而實現學習成效與教學成效的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首先數學科目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并且其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重視數學科目的教學策略;其次,新課程改革進程要求教師加快課程創新與改革進程,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成效;最后,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完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為此,教師應充分認識數學教學的意義,順應新課改要求,深入分析教學現狀,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從而為數學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李明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2):1.

[2]龔明.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7:156.

[3]李劍飛.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16):123.

[4]王海兵.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6(19):68-68.

1993500783327

猜你喜歡
小學階段高效教學新課程改革
試論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讓伏羲教育的陽光沐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