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信息化優勢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2021-03-11 00:47曾劍靈
天府數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信息化措施小學數學

曾劍靈

摘 要: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辦好網絡教育”。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這是我國教育領域向實現信息化、智能化邁進的新一步。在信息技術與網絡教學設備的普及下,在辦好網絡教育的方向指引下,我國基礎教育領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環境。作為教育事業的踐行者和課堂教學的設計者,教師也應以發展性的視野做好教學實踐工作。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教師要切實做好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融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提升教學實效。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對發揮信息化優勢來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措施

一、引言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明顯的偏重考試結果的功利性傾向,加之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而非具象的,這對于以具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而且確實有一定學習難度。而信息化教學的推進,使教師能借助信息技術的直觀化、形象化、動態化的優勢來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拓展新的思路,為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提供新的可能。

二、小學數學在信息化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認知不足

在信息化教學推廣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已經認識到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也能感知到信息化教學趨勢對教學活動、教育事業以及教師自身職業發展的影響,因此他們也期望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優勢提升自身課堂教學的成效。教師雖然在觀念上認同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但是這種認知的程度還比較淺薄。要知道,二者的整合并非是技術與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將信息技術作為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嵌套于小學數學的學科教學中[1]。這既需要教師加深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也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持續關注課堂結構的變化,并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但是目前教師在這方面的意識還有待提升。

(二)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還有待提升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也都非常重視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設。從實際情況來看,硬件和軟件設備的完善改變了教師的課堂形式,教育信息網站的普及也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課件資源,信息技術確實在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許多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應用水平還有待提升,比如部分教師將信息化教學理解為用PPT代替傳統的板書形式,將信息化教學的含義窄化了,只掌握一些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基礎操作,對專業程度相對較高的教學軟件應用水平則普遍比較低。

三、發揮信息化優勢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措施

(一)借助多媒體演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

邏輯性與概括性是數學的學科特點,而小學生的認知與思維習慣仍以具象性、淺層性為主,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發揮銜接與過渡作用,將數學知識與方法以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來講述。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其目的始終是服務于教學設計,而非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為了盲目追求信息化結果而生硬地套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教師設計教學活動須始終以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科特點為宗旨,利用多媒體手段,比如圖片、動畫、聲音、視頻等來全方位展示教學內容,以豐富的視聽感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其感性認知,在對具體情境分析的基礎上,逐步滲透抽象化、概括性的數學概念和知識[4]。這一教學思路體現了從具象到形象、從具體問題到一般性、結論性知識的邏輯過程,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架構規律,也有助于培養其數學思維。

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教材中,第六單元《認識圖形》是從生活中的物品入手,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等基本立體圖形,其中涉及到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征等知識。鑒于此前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接觸幾何圖形的概念,在初次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集中展示生活中各種立體圖形的應用,比如箱子、魔方、書、籃球、水杯等,以具象的物品來引導學生在實物與其抽象后的立體圖形之間構建聯系,并通過電子面板為學生演示不同立體圖形的畫法,讓學生熟悉這些立體圖形的概念,并會使用這些概念描述真實物品的形狀。多媒體的應用便于教師演示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以及強化不同實物及其所對應的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比,便于學生從中歸納出不同立體圖形的一般性特征,這要比單純依靠板書和口舌說教更為生動高效。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推行任務探究式教學

根據構建主義發展理論,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需要靠自我知識結構同外界知識體系的碰撞,在爭議性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對新知識的內化和吸收。在這一過程中,個人自主性與能動性的發揮起著關鍵作用,也強調了學生主體在認知任務中的參與。這進一步佐證了當下教師以結論性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得以有更多元的手段來轉變這一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充分調動。比如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融于情境中,借助情境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通過引導學生的親身參與來推動探究和思考過程[5]。比之直接灌輸結論性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重在通過探究和實踐過程來對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行培養,具體包括觀察生活、發現問題、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境創設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演播,借助多媒體在文字、動畫、聲、色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來創設問題情境。在此基礎上,提出遞進式、啟發式的探究任務,鼓勵學生調動已有認知結構嘗試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思路與方法的引導,而非直接將答案告知學生,否則探究任務的功能就會失效,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也沒有得到改善。

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教材中,第八單元的主題為《調查與記錄》。這一單元重在對調查與記錄的方法教學,如果只靠口頭知識講述,學生很難真正掌握具體的操作方法。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設計調查與記錄方法的應用場景,并以任務的形式驅動學生去親身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具體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播放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一個片段,展現其中的喜洋洋、懶洋洋、灰太狼等角色形象,讓學生每人選擇最喜歡的一個角色。之后提出以下任務:第一,如何才能知道喜歡每個角色的分別有多少人?第二,如何記錄喜歡每個角色的學生數量?這兩個任務分別是從調查與統計兩個層面設定的,正好切合本單元的教學主題。這種情景創設+任務驅動的方式,將學習任務轉變成了學生感興趣且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問題,進而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主動吸收。

(三)善用幾何畫板,推進互動式教學

幾何畫板是以作圖和動畫編輯為主要功能的輔助教學軟件,在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領域應用廣泛。其操作簡便,畫面簡潔,還能依據需要演示動畫過程,在幾何圖形與代數圖象問題的教學中非常便捷有用。在幾何畫板的輔助下,教師能夠以直觀、動態的畫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演示度量、作圖、變換等過程,這是傳統以板書和深耕教材為主的教學模式所無法達到的新效果。特別是對于初初接觸幾何圖形知識的低學段小學生而言,幾何畫板使得幾何問題的教學更為直觀細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以往學生大多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而幾何畫板使得學生也能參與到圖形的編輯與移動中,便于學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并同其他學生或教師進行知識層面的交流。

以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下)教材中《認識圖形》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講述了平面圖形中的角、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基本圖形,為了強化學生對這些基本圖形的掌握,教師可以借幾何畫板設計七巧板拼接的游戲。在幾何畫板界面中編輯七巧板的圖形,讓學生思考如何拼出正方形、梯形等圖形,在拼接的過程中考查學生對各種平面圖形概念的掌握情況。也可以鼓勵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拼接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和借鑒,也便于教師及時對學生反饋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指導。

四、結束語

教育領域的信息化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事業實現高水平發展的必然選擇。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科教學方面的優勢,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鉆研,尋求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落腳點,以學生的發展性問題為基準,逐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優化和升級。

參考文獻:

[1]劉樹紅.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芻議[J].青海教育,2021(Z2):79.

[2]郭奇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研究[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1(06):69-70.

[3]王國錄.巧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差異化課堂——資源開發利用在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2):77-78.

[4]魏玉玲.關于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2):81-82.

[5]吳素紅.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4):178-179.

2607501705336

猜你喜歡
信息化措施小學數學
雨后桃園補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