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課”背景下翻轉課堂在軟件測試技術中的應用

2021-03-12 10:04陳佳麗陳雪云莊金蓮陳曉潔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軟件測試金課考核

陳佳麗 陳雪云 莊金蓮 陳曉潔

(龍巖學院 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福建龍巖 364012)

2018年6月,教育部吳巖司長在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新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上明確指出要建設中國大學金課,淘汰水課[1]。8月,教育部專門印發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合理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淘汰‘水課’、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金課’,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近年來,隨著“翻轉課堂”“微課”及“慕課”等教學模式的出現,已有很多高校針對軟件開發類課程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自2012年被國內教育工作者認識并慢慢接受的“翻轉課堂”,已成為廣大教師認同與喜愛的教學形式之一[2]?!败浖y試技術”是一門專業核心課,面向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開設,是培養學生掌握該領域理論、方法、技術和能力的重要課程。但一直以來,該課程都以課堂說教方式為主,受課時的限制授課內容往往難以保證,缺乏實際的案例教學也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效果不理想,就業時難以勝任相關工作。這樣的課程顯然與構建“金課”的目標相去甚遠。為達到軟件測試人才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其對軟件測試課堂有了更高的標準,也迫切需要中教學中施行改革。本文正是基于此,在下文第一節分析“軟件測試技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第二節介紹引入翻轉課堂后的舉措;第三節分析教學改革成效;第四節進行總結和展望。

一、“軟件測試技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軟件測試技術”課程一般在大三開設,通過學習,學生應掌握設計測試用例、使用測試工具,以及具有編寫各類測試文檔的本領,進而在畢業時能直接將這些本領付諸到實際項目中,與社會企業進行有效對接。然而,這種“有效對接”在很多時候都只是授課教師的“一廂情愿”,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就業情景卻常常令人“慘不忍睹”。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與當下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很大關聯,具體分析如下。

(一) 教學學時有限,授課內容難以保證

以我校軟件工程專業為例,“軟件測試技術”課程一般在第五學期開設,周課時為2+1,教學周為一學期16周。這門課一學期共計48節學時,在一學期有限的32節理論學時里,需要完成教材中共計14章節內容的教授與學習,在16節實驗學時里,需要完成包括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安全性測試、驗收測試及移動App的系列測試實驗內容。在有限的教學學時里,其教學內容難以保證。

(二)傳統的課堂以說教方式為主

改革前,在“軟件測試技術”課堂上,教師依然以傳統的課堂說教方式為主。在這種傳統的授課模式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往往不夠,學生也常常會因為授課內容的不斷深入、日益復雜而慢慢失去學習興趣,沒有了學習的目標,進而轉入被動學習的狀態。

(三)缺乏實際的工程案例

雖然在不少針對“項目案例驅動”教學改革模式中,學校建議教師在測試的不同階段引入不同案例。但是,這種做法的不足之處在于案例的不連貫,因此常常會出現在測試的第一個階段使用的是項目A作為案例,第二個階段使用項目B作為案例,而第三個與第四個階段又分別使用項目C和項目D作為案例……這樣也往往會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體認識不夠,對完整測試系統所需經歷的測試分析、測試設計與執行、測試總結等過程認識不清。

(四)考核方式有待改進

“軟件測試技術”是以“考試”作為期末考核方式。以往的考核方式一般是:總評成績=平時考核×10%+上機操作×20%+期中考試×10%+期末成績×60%。其中,平時成績主要針對學生學習期間的出勤情況、職業道德素養評定成績;上機操作主要考察學生實驗課的學習成效;學期中間,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進行期中測評;期末成績則主要考察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這種考核方式雖然同時兼顧了學生的平時表現、上機實踐操作和學習中期表現,但會造成學生“聽聽就會過”的惰性,常常出現讓學生考前背背所謂的重點就能及格的現象出現,難以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上述問題與打造“金課”的目標背道而馳,因而,學院迫切需要對“軟件測試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中引入新的元素,注入新的活力。鑒于此,翻轉課堂應運而生。

二、引入翻轉課堂后的舉措

(一) 重新規劃教學內容

筆者及所在的教學團隊,在綜合考慮了授課學時、專業培養目標及業界對軟件測試工程師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倒推所需教授的軟件測試基礎知識及軟件測試策略和過程,對以往教學內容大膽地進行增、刪、改,不斷打磨,重新規劃了符合“金課”背景的具有時代性、前沿性的教學內容[3-4],如下表1所示。

表1 重新規劃的教學內容

(二) 重新設計教學過程

對于需要實施翻轉的授課內容,不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教師重新設計的教學過程按“課前→課中→課后”的模式進行展開。該模式中除了體現學生的學習行為之外,還需強調教師的授課行為,具體過程描述如下表2所示。另外,在實踐教學方面,教師尤其需要將實驗內容與社會軟件測試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并適當導入企業真實的軟件測試案例,按企業實際的測試流程和要求,對學生進行實戰訓練[5]。

表2 重新設計的“軟件測試技術”課程教學過程

(三) 重新修訂考核評價體系

針對重新規劃的授課內容及重新設計的教學過程,學院在新修訂的考核評價體系中體現“過程性考核”方案,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平時學習的全過程,以期及時、動態并分次對學生進行考核,并注重實時反饋[6]。其具體方案為:期評成績=期中考試×10%+期末成績×40%+過程性考核成績×50%,其中過程性考核成績=(第1次測試成績×10%+第2次測試成績×10%+第3次測試成績×10%+第4次測試成績×10%+平時考核及上機操作×10%)/0.5,平時成績、上機操作及期中考試的評分與前同,期末成績的比重降低至40%。這4次測試成績貫穿學生平時學習的全過程,這里尤其注重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并特別要求教師在每次測試中,需提交相關的文檔并進行評定。

(四)“雙師雙能型”教學團隊構建

為構建“雙師雙能型”教學團隊,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我院采取了:1.通過多種方式,繼續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2.對雙師人才“送出去”與“引進來”;3.認證與激勵等一系列措施,為課程的改革添磚加瓦。

三、教學改革成效

2018年9月伊始,我院針對2016級軟件工程專業100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筆者從教務處學籍管理系統中列舉了近幾年來,針對本課程、學生的教學評價情況對比表,如下表3所示。

表3 教學成效學生評價對比表

應用實踐結果表明,其改革后,不僅學生對課堂評價分數提高了,更大的收獲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變強了、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變清晰了、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變多了、思維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均得到了鍛煉。此外,就學工處反饋,軟件工程專業也有約10%~15%的同學畢業后從事軟件測試相關的工作。

四、總結

本文就如何實現以金課為導向的“軟件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如何更有效地將“軟件測試技術”教學與翻轉課堂有效地結合起來,構建具有創新性、時效性、挑戰性的特色金課課程做了詳細的介紹與分析,并將改革應用于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當然,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比如,實驗項目仍需進一步優化設計,加強與生產項目測試的吻合度;使用高質量的教學討論主題等。這些都是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改革的問題。

猜你喜歡
軟件測試金課考核
軟件測試方向人才培養“1+X”融合研究
“金課”建設背景下光傳輸技術課程的建設實踐
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金課”標準的《管理會計》課程改革思考
基于OBE的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打造監獄學專業實訓金課
內部考核
航天軟件測試模型構建與應用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EXCEL和VBA實現軟件測試記錄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