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導向下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類建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初探

2021-03-12 10:04周利梅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工作過程課程體系實訓

周利梅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重慶 402247)

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建筑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建筑業完成了一系列結構復雜且施工難度大的重大工程。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萬多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9%,遠遠超過預期規劃發展目標,為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社會對建筑質量和節能環保的重視,建筑業面臨逐步轉型和升級,促進了裝配式建筑、BIM技術和綠色建筑等建筑理念和技術在我國的發展與普及,對建筑行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高等職業教育應該為社會發展而服務,尤其是建筑類高職教育擔負著為我國建筑業發展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但現目前建筑類人才的培養,不管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當前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其歸根到底是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問題?,F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主要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其課程體系改革成為高職院校應該關注的核心問題,尤其是市場導向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更值得建筑類高職院校去探索,本文就此問題展開研究。

一、高職類建筑專業建設現狀及問題-以重慶市為例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城鎮化發展的需求,建筑類專業開始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出現了“理工類學院必有建筑專業的局面”。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院校在近年來為建筑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但出現的問題也層出不窮。以重慶市為例:重慶市有高職院校39所,其中設置了與建筑相關的專業高達26所,占比達67%,幾乎所有理工類的學校都設置了相關專業,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重慶市含建筑類相關專業高職院校名單(2020年5月1日前)

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課題名稱:基于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立體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CQGJ17191B。

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研究課題,課題名稱:基于BIM平臺在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7ZJXH19059。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名稱:以工程項目為主線的高職建筑類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DX190306。

在上表所列的26所高職院校中,經調研發現只有少數院校形成了有自己專業特色的專業群,更加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其就業形勢也非常良好,這主要是由于這些高職院校主動迎合市場的需求,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企業互動密切,培養的技能型人才更加符合行業需求。然而,大多數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

(一)高職院校設置的課程體系重理論輕實踐

高職院校設置建筑專業的初衷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可是由于高職院校起步較晚,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認識不足,其課程體系更加偏重基礎理論的教學,而忽略了實踐課程的運用,且由于高職類學生本身文化底子較弱,對于基礎理論學習缺乏興趣,導致了基礎理論掌握不足,實踐能力缺乏的尷尬處境。

(二)課程體系與市場需求不能形成有效對接

課程體系的建設應該以市場需求為主導。我們應深入社會和企業進行實地考察,準確掌握市場對人才的具體要求,從而形成職業崗位能力的標準,用于課程體系的建設。然而,實際情況是高職院校實行學分制以來,專業課程課時壓縮,教學內容仍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學生參與度低,而實踐教學通常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相關設計作業,其課程體系結構與市場多元化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2]

二、建筑專業就業崗位分析

從近些年來建筑行業發展的情況來看,人才需求有明顯的特點,在建設類各專業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較大。在建筑企業的需求中,建筑施工專業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在建筑企業人員崗位需求當中,其需求量最大的是建筑一線工程技術與管理類崗位,其次是工程預算管理崗位,依次還有裝飾工程管理、安裝等崗位。

以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本文主要分析了最近2年共計168名畢業生就業情況,兩屆畢業生一次性綜合就業率為94.08%,綜合專業對口率為74.4%。通過近兩年的跟蹤調查,兩屆畢業生二次就業率為95.83%,專業對口率為69.05%。其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分布以及崗位工作如表2、圖1所示。

表2 畢業生就業崗位工作

圖1 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情況

可以看出,企業普遍要求畢業生取得相關職業崗位資格證書,如“建筑五大員”證書:施工員、安全員、材料員、測量員、監理員。從企業對建筑專業的人才需求的素質結構來看,這些工作崗位一般要求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嫻熟的施工圖識圖能力,較強的施工組織管理的能力,同時還能具備良好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夠進行整個工程內外的組織管理與協調工作。

三、課程改革思路及框架

(一)專業崗位能力分析

本文通過對歷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統計分析,符合該專業市場需求的崗位能力分析如表3所示。筆者通過對表3的分析以及教研組的反復研討,總結出了“擅識圖、能計算、懂技術、會管理”這四大崗位的核心能力。

表3 崗位能力

(二)課程體系安排

學院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不斷進行探索,并結合我國國情與本地區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堅持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面向建筑人才市場,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課程理論與實訓支撐體系

四、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一是以學生為主體,按個性選擇課程模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以“以用促學,學以致用,用中求創”的教學指導思想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課程模塊學習。

二是編寫適宜的教材和教學大綱。模塊化課程模式教學打破了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的課程結構,實行以技能訓練為主的新的課程體系,需要對部分課程進行整合。因此,為了適應該課程模式的教學要求,教師應自己動手編寫與之配套的部分教材及教學大綱。[3]

三是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改善實訓條件。該課程模式必須最大限度地與實踐相結合。學院前期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一批實訓室。以上校內實訓基地的建立,為該課程模式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與實際工作崗位零距離接觸,我們還需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四是引進和培養“雙師型”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優秀的“雙師素質”師資隊伍,是高職教育能否辦出特色的有力保障,更是該課程模式得以實施的關鍵。我們需要做到“校企合作,內培外引,專兼結合”。學??梢灾苯右M建筑公司、兄弟院校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中高級技術人員,鼓勵教師到生產一線掛職實習、參與科技開發,在實踐中提高技術水平和動手能力,使師資隊伍得到優化。

五是實行“雙證書”制度?!半p證書”制度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特點,在學完相關專業技能之后,一般都要求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為了方便學生的考證,同時也是為了達到與教學內容相互補充和銜接的目的,我學院統一組織《土建施工員》《安全員》《土建預算員》《材料員》《測量員》等資格考試。學生在畢業時都能取得雙證書。[4]

五、結束語

本文以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通過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總結專業崗位核心能力,構建市場需求導向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理論和實訓支撐體系,將“雙證書”制度融入教學體系中,將崗位證書所需知識融匯到課程體系中,使學生在學完某項專業技能后,可同時考取相應的崗位證書,這些都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更加迎合市場的需求,受到企業的青睞。

猜你喜歡
工作過程課程體系實訓
三維視角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BOPPPS教學模式在產科護理實訓課中的應用
項目驅動的啟發式程序設計實訓探索與實踐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構建優質學前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實踐類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專業核心能力的機械類課程開發
樣規制作的任務實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