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談法學科視角的《史記》

2021-03-15 19:07吳柄萱
錦繡·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國家戰略比較研究史記

吳柄萱

摘要:本文旨在討論《史記》中的法學學科觀念:漢帝國國家戰略,或言之曰“漢家戰略”構想的線索脈絡,并通過本體、解釋和方法的論述展現其發掘的四個維度:戰略主題、目標、條件、績效和證成的三個層次:宏觀、中觀、微觀,以獲得對這一構想的實證的豐富而全面之認識,啟發學科交叉研究和學界新動向的流轉與嬗變。

關鍵詞:史記;國家戰略;比較研究;“漢家戰略”;法學科視角

一、引言

太史公一篇《史記》,洋洋灑灑百萬言,不只有充分的文學、史學意義,也由相當的法學價值。研讀《史記》、研究《史記》,同樣要求我們不止看到文字的現象,更要看到背后史實的本質與人事的演變規律。

二、本體論:“漢家戰略”構想

何為“漢家戰略”?說通俗一點,乃漢武帝時期采取的系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措施的總和,也就是表見的“武帝大戰略”,反映了太史公出色的眼光與出眾的視角。

然而還應當注意到的是,武帝時期的戰略與漢帝國建立以來的各個時期都有鮮明的不同(可謂突出)。是故,在超脫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局限描繪歷史之時,太史公自然建構了一套為后世稱道的“漢帝國中心史觀”和隨之而來的“漢家戰略”構想。斷代史的優勢,即其絕對獨立性和相對排他性便在這樣的邏輯架構中得以充分發揮,大大助力了作者的撰述,尤其是對站在帝國視角對宏觀、中觀、微觀三個不同層面充分發掘這一尚在萌芽發育期的民族國家的國家戰略。

另外,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生態也對這一構想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條件。景帝既歿,王朝的國策發生了根本性轉軌和整體性偏移,各個國家戰略要素(如前述政治、經濟等)的比重和相互態勢大幅變化調整,官僚系統的世界觀也從傳統農耕文明易于養成的保守功利主義視角向內需飽和特殊時期政權的激進擴張主義視角稍作切換:“向心力”成為時代主題,“凝聚力”成為大勢所趨,“生產力”成為擺在武帝面前的基本問題,而“戰斗力”的提升成為了歷史考驗這個農耕大帝國的根本任務。

三、解釋論:“漢家戰略”之發掘

(一)戰略主題:向心力建構

漢帝國國家戰略的主題即向心力建構。這一點在司馬遷的著述中多有提及。如《秦楚之際月表》中便有“初……成于漢家?!钡拿枋?,將“漢家”的指稱從開國時期確立下來,保證政權合法性來源的穩定。又如《陳丞相世家》中“……使平得宰天下……”的描述,則將“天下”觀的外延勾勒清晰,從而為“漢家”的內涵打下了良好的論證基調。

(二)戰略目標:凝聚力取得

光有戰略主題不夠,還要有戰略目標。主父偃有一策“推恩令”,強化了中央集權對地方分權的壓制;開邊政策廣泛地吸納新得到/奪取/征服地域的人口、物質生產資料和自然資源;“軟實力”隨著交流、貿易暢通不斷擴張,武帝大戰略對于政權凝聚力的要求相較前朝飆升。相應的歷史線索反應在著述當中,也就是如《衛霍列傳》對《匈奴世家》“自是匈奴遠遁,而莫南無王庭”的進一步闡釋“失我祁連山……無顏色?!钡膫让嬉r托與對比效應:認同感、家國情懷和民族(保護)主義正在這個激烈對抗與紛爭的年頭抬頭。

(三)戰略條件:生產力發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宣示效果——到了漢帝國時期,鹽鐵專營和特種產業地方私有制度的劇烈沖突,農民對地主階級利益要求的“再平衡”問題,“小國寡民”的“黃老之學”指導思想的無以為繼、困擾歷代王朝的“中期危機”問題等,皆對于“漢家戰略”的出臺、變更造成了巨大的局限?!陡咦姹炯o》中高皇帝率師困于白登,從《漢書·食貨志》中“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钡健镀交磿分小本熤X累巨萬”“太倉之粟陳陳相因”的記述,可謂成也生產力,敗也生產力。

(四)戰略績效:戰斗力飛躍

至此,《李將軍列傳》提出了一個更為深刻、更為突出的問題:戰爭乃至改革的績效考核問題。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實證層面的事例只有漢匈戰爭和景帝戡亂戰爭——前者是對“漢家戰略”的外向績效的一次全面而深遠的檢視,而后者則立足于既得利益者內部分配問題為內向績效的進一步提升開掘了空間。司馬遷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強軍構想”和斗爭策略,并在段首所言《李將軍列傳》《衛霍列傳》《大宛列傳》中花費大量篇目闡述——如比較李廣和程不識的治軍方略優劣等,無不彰顯了戰斗力飛躍在這一戰略體系中受太史公重視的程度。

四、方法論:“漢家戰略”之證成

(一)宏觀層面:國際關系與天下視野

為證成“漢家戰略”的存在合理性,聯通太史公兩千年前的思想“異動”,不少學者已經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觀念。在宏觀層面,以國際戰略的視角解讀其思想內涵自有其先進性。

一來,武帝時期的四方拓展和地緣政治突破,如向北對匈奴的懲罰性、掠奪性復仇戰爭和征服戰爭,向西對河西地的開拓和對西域政治體的兼并(Annexation)、附庸(Vassal)、聯合(Coalition)、整合(Integration),向南對南越的反制戰爭和向東對朝鮮半島的繼續施壓性用兵,保證了漢帝國在東亞秩序中的說服力、領導力和威懾力;

二來,內政的變革總體上來說,在當時的東方建立起了實然層面的“雙重威權政治”和國際-國家的二元“法理型統治”政體,引發了邊疆地帶的歸束和政治影響力“灰色地帶”的加速收縮,從而為帝國贏得了宏觀層面的戰略性勝利。

(二)中觀層面:集權專制與央地協調

在中觀層面,不得不提專制的進一步加劇和央地矛盾的協調。盡管太史公本人是專制統治的直接受害者,對于帝國暴力機器的態度毋庸絮論,在《陳涉世家》《孝景帝本紀》等多篇文章中還是強調對于集權專制之必要性的論述,而并不發揚歷史虛無主義的觀念辯稱道家思想的優勢。

(三)微觀層面:制度落實和人才建設

在微觀層面,作為史家和直接見證人、記錄者、執筆人的太史公自是不遑多讓。如果說《游俠列傳》集中地體現了他對于人才建設和更為包容、寬和的人事政策的呼吁的話,《刺客列傳》就無異于是對政權“利維坦”本身的一次旗幟鮮明的警告了。對于制度的落實要靠人才建設“豎起紅旗”的實證戰略推進,這一認識在當時放眼寰球都是超前的——武帝時期,特殊的專政年代需要一定程度上復興人才建設的實踐,樹立人本主義的指導思想,并將人作為歷史的第一推動力,將“人民性”破天荒地納入到官家史筆當中,作為其“漢家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可以說,僅這一點就足以使太史公不朽。

五、總結

法學科視角的《史記》,也即太史公“漢家戰略”的發掘與證成的過程。在這樣卓越的軟實力建設成果的反作用下,漢帝國走入歷史的巔峰時期,而中華民族的華麗樂章也得以一道譜就?!笆芳抑^唱”,也是帝國戰略和國際戰略的波瀾回響;至今省思,依舊極富啟發,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陳拯.系統效應與帝國過度擴張的形成:漢武帝大戰略的再審視[J].外交評論,2017(3)

[2]方蘊華.簡論《史記》細節描寫的特異性[J].西北大學學報,2004(7)

(上海交通大學?200240)

猜你喜歡
國家戰略比較研究史記
漫畫史記
漫畫史記
漫畫史記
漫畫史記
文化產業發展:國家戰略新境界
上??萍紕撔轮行膽鹇耘c“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協同研究
中外數據新聞編輯流程比較研究
各國稅制結構與我國的比較研究
資產減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淺析媒介體制比較研究的框架設計和技術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