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講好中國故事的策略研究

2021-04-14 01:19彭月潔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關鍵詞:中國故事原則意義

彭月潔

【摘要】闡述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講好中國故事的意義,分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講好中國故事的應用原則,進一步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講好中國故事的應用策略。旨在通過論述能夠充分發揮“中國故事”的優勢,引導小學生學習和了解中國故事,深挖教材故事資源,巧妙進行故事設計,突破教學重難點,加深情感體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 中國故事? 意義? 原則? 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資助課題“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JK20BDY0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9-0046-0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講好中國故事,指出“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1]如何在小學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故事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外化于行?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盵2]筆者認為,要在小學階段講好中國故事,就要運用好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融會貫通、實現德育意義的通達。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因為種種原因,小學道德與法治任教老師大多不能很好地結合教材來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在高年級的課程中,老師會覺得此部分內容“空大難”,而小學生由于其認知的局限性,單純看教材的內容也會覺得離自己非常遙遠、導致上課不專心,德育目標難以實現。所以,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與講好中國故事要求相結合,就需要任教教師深入研究、注重實踐,切實提升教學質量。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講好中國故事的意義

我們常說“故事是兒童成長的伙伴,是兒童認識世界的窗口”。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年的傳承發展,有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在“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主題下,我們將講好中國故事滲透到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中,在引導小學生學習本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讓小學生對我國上千年的故事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促進了中華民族寶貴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其次,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講好中國故事,不僅突破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局限性,豐富了教材內容,也使得教學更具人性化和系統性,改進和增強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最后,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學生了解故事主人翁的優秀事跡,觸發學生以先輩們為榜樣,規范自己的言行,學習他們的精神與品質,為小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思想基礎。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講好中國故事的應用原則

鑒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想真正講好中國故事,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就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目的性原則,故事的融入需具備目的性,即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教師選擇故事時,要選擇有代表和價值的典型中國故事,讓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故事背后要實現的教育目標。第二,針對性原則,本文所提出的針對性原則,是指故事應當立足教材和關注學情,以教材為基、以學生為本,合理地把握故事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故事設計。第三,趣味性原則,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故事的運用過程中還應注重其趣味性。教師應該選取本年級學生喜歡看的故事,由此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觸發他們的探究欲。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講好中國故事的應用策略

(一)課前巧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習熱情

運用故事進行課程導入,是教師常用的導入方式之一,它充分利用了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學會寬容》第一框“寬容讓生活更美好”的教學為例,該課時的重點是引導孩子理解寬容的含義是什么,明白寬容能夠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教育學生要學會寬容。

鑒于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寬容”一詞也有著自己的見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單純的說教,創造性地進行課程導入?!读呦铩愤@個故事作為導入就很恰當,其中張英勸家人的那句“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可謂流傳千古,也成就了《六尺巷》這個經典的中國傳統文化故事,這樣的故事不僅具有典型性,也非常方便教師進行提煉加工。教師在講故事的同時迅速抓住了學生的眼球,講完故事后適時提出問題“結合這個故事,說一說你對寬容的理解”,自然而然得揭示了課堂“學會寬容”的主題,將“寬容”這個老調增添了鮮活的血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課中創設故事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小學德育課程中另一個常用的故事教學策略是讓學生閱讀或傾聽他人的故事并由此展開討論,這一教學策略可以豐富和拓展兒童的意義世界。[3] 學生在一堂課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部分內容難以理解,這時教師適當引入一些故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內容,化抽象為直觀,還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組織學生交流互動,進而豐富和拓展兒童的意義世界,實現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螺旋上升。

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人大代表為人民》第三框“我們是場外‘代表’”為例,教材的設計旨在讓學生了解公民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內容與方式,懂得參政議政是公民應有的權利,也是社會責任的體現,小學生也可以建言獻策。通篇看下來,本課的知識點特別多,對于小學生而言也較難理解,教師要盡可能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尋找貼近現實生活的案例、故事,建立學生生活與所學內容的對接,幫助學生理解內容背后的深層含義。

教師通過播放一則新聞故事“八位小學生向人大代表反映的問題迅速得到解決”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補充,學生看完這個故事后議論紛紛,分別發出“原來作為小學生也可以向人大代表提意見呀”“交通信號燈的長短原來是可以通過提意見進行調節的”等感嘆,由此“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眾人的事情眾人決定”的概念在學生心目中再也不是高大上的存在,而是生活中鮮活的例子,參政議政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此時教師再創設一個情境:“今天是我們小學少年先鋒隊代表大會,你們都是其中的參會代表,請你這位代表針對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撰寫提案?!蓖ㄟ^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討論。這種講好中國故事的策略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寓教于樂,也可以提高故事教學的實效性,突破該課程的重、難點。

(三)課后開展故事活動,加深情感體驗

活動一直以來就是激發學生課堂參與動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4]開展道德與法治課講好中國故事的活動,可以事先讓學生收集與課題相關的故事內容,接著通過演講或者表演的形式,進行故事的分享,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涵,同時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第二框“眾志成城”教學為例,教材正文從民族氣節的角度出發,以抗戰英雄的事跡詮釋了抗戰精神。課堂上,教師開展了“抗日英烈故事會”的活動,意在引導學生主動收集抗日英雄的事跡,并在全班展示分享,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豐富對抗戰英雄的認識,加深對抗戰精神的感悟。

學生在收集抗日英雄事跡的過程中,可以帶著諸如“這位英雄最感動你的是什么”“你學習到這些抗日英烈身上的哪些精神”等問題,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將英雄的事跡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讓革命先烈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變得更加的鮮活、生動。他們身上所體現的那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的抗戰精神內核將躍然紙上。

教師在學生了解先烈們的革命故事后,要求學生寫下對這些先烈們想說的話。通過緬懷先烈的開放式活動,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梳理,對當下幸福生活進行反思,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和平環境是多么的不容易,讓學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通過自我表達加深愛國主義情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程中講好中國故事,不僅傳承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完善了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進和增強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還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思想基礎。所以,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遵循其目的性、針對性、趣味性的原則。課前巧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習熱情;課中創設故事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課尾開展故事活動,加深情感體驗。以此,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義桅.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J].中國廣播,2016(12):95

[2]姜晨.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座談會[N].新華社,2019.03.18.

[3]孫彩平.怎樣上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222-226.

[4]潘虎平.試論故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德育天地,2020(16):32-33.

猜你喜歡
中國故事原則意義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世界最大童書展,“中國故事”升溫
詩里有你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