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高校德育視域中的隱性文化建設

2021-05-04 10:28高倩倩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德育

高倩倩

摘要:作為高校德育的一種方式,隱性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更好發揮隱性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提高高校德育的實效性,應加強隱性文化建設,要美化校園物質文化景觀、整頓校園行為文化建設、規范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關鍵詞:德育 隱性文化 隱性文化建設

引言

通過文獻搜集與查找發現,目前隱性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隱性文化的含義、功能和特點等概念的界定、隱性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方面,但是從高校德育視角來研究高校隱性文化建設的論文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就從如何建設隱性文化的角度出發進行了一系列關于加強高校德育的理論探索,以期達到提高高校德育實效性的目的。

一、隱性文化的內涵

隱性文化是指深藏于學校文化中教育者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遞給受教育者的一種文化。它以其所特有的暗示性、依附性、持久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影響著高校學生的政治觀點、道德觀念、法律觀念和思想觀念,發揮著導向、激勵、教化和規范功能。

高校隱性文化就是指深藏于學校文化中、傳統教學計劃之外,教育者以非計劃、無目的、非公開、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遞給受教育者的價值觀、態度、情感、信仰等非學術性的知識,與此同時又影響著受教育者的認知領域的積極的文化。由此可知,隱性文化包含著三層含義:第一,隱性文化是存在于學校文化之中而又區別于傳統校園文化的一種文化。它與顯性文化的有目的性、有計劃性、有組織性相區別,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的發揮。第二,從主體來看,隱性文化的主體不僅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第三,從內容來看,隱性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在校園環境和地域文化的影響下產生的,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道德觀念、活動準則、價值取向以及承載著這些觀念、準則和價值取向的規章制度、活動方式和物質形態所構成的。

因此,隱性文化的內容涵蓋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具體來說,一是物質文化,這是一種空間層次的隱性文化。作為隱性文化最直接的載體,它主要是指校園基礎建筑、校園文體設施、校園生態環境等硬件配置。二是行為文化,這是一種動態層次的隱性文化。它是指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科研、人際交往以及文體活動中形成的一種以人的行為為載體的文化。三是制度文化,這是一種組織層面的隱性文化。它包括學校的制度、校訓等內容。四是精神文化,這是一種心理層面的隱性文化。它是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在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影響下所形成的文化觀念和精神成果。

二、建設隱性文化增強大學生的德育教育

高校在某種程度上認識到隱性文化對于高校德育的重要性,即隱性文化引導高校德育理念、補充高校德育方法、鞏固高校德育過程。但是仍然存在建設不足的問題。因此,隱性文化的建設勢在必行。

(一)美化校園物質文化景觀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隱性文化的組成部分,而將隱性文化的功能和內容融入到校園物質文化中,其目的是做到育德于景,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來培養人、教育人。首先是校園環境的建設。高校物質環境本身就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內涵即校園的整體設計、合理布局、有效規劃體現出了學校的風氣和個性。因此,可以在校園的建筑中融入傳統文化以此來激勵學生,增強學校凝聚力。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承載著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學生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現實與歷史的交融,將學校理念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從而將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精神文化融合真正實現高校物質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其次,建設高水平的文化景觀。對于師生來說,這種物化的文化建設也會起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從感官上發揮著教育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教育著學生。營造良好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氛圍,比如帶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化景觀,能夠加深人們對該學校的印象,也能提高師生的認同感,使學校的一磚一瓦都體現著理性的光輝,向師生展現一種感染作用。最后,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設計布局上體現人性化特點,使人能夠心胸開闊,思想活躍。也就是說,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也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二)整頓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首先,提高管理者的隱性文化教育意識。我國大部分學校對隱性文化概念認識不清,理解不全,這種認識極不利于隱性文化的全面建設。正所謂態度決定高度,高校管理者要明確隱性文化的含義,加強對隱性文化建設的重視,增強隱性文化建設力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隱性教育。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不僅要關注硬件設施對于學生的影響,更要從思想上讓學生獲得解放,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自由、活潑的氛圍。其次,校園行為文化不僅表現為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也表現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各種活動中,而這些活動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更容易讓人接納,因此,可以起到很好的育德作用。第一,開展以德育為主題的活動。它可以使當代大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促進大學生對在課本中學到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接納。這種活動可以使大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從而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高校社團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通過各種比賽、演講、講座可以增長見識、開拓眼界、增進友誼、提高德行。第三,發揮以黨、團、班級活動為載體的教育活動的作用。學校的行為文化不僅僅是學校校風、老師工作作風、班級班風和學生學風的一種動態體現,更重要的是學校精神和價值觀念的反映。所以,在進行類似的活動時,要更注重學生的自覺性的發揮,在老師的引導下,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討論、組織、實施、總結,這樣以點帶面,由點到面,可以使德育工作更加自律,更好發揮育德于行的作用。

(三)規范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高校制度本身就是一種規范,而高校制度文化則更要體現一種以人為本的理念,使人本思想體現到各項規章制度中。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從而引導師生形成一種統一的正確的價值觀念。首先,學校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使學校規章制度覆蓋學生學習生活方方面面,充分發揮制度的規范保障作用。其次,制度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少懲罰,多疏導,建立全方位的校園制度服務系統,將教育與服務合二為一,從而實現為學生服務的職能轉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依規辦事,遵守規章,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辦事準則。再次,在制度執行過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使學生和教師“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最后,有了良好的規章制度還要將其宣傳出去,拓展宣傳渠道,強化宣傳力度,使師生知道、了解、認可學校的制度并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班風、學風。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制度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學校規章制度要體現時代性,及時做出調整,體現制度的公平性和權威性。歸根到底,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不僅僅是對學生行為的一種規范更是對學生思想的引導,目的在于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習慣和行為。

(四)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本身就是一種德育教育。在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文化觀念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指導人、教育人、創造人。因此,首先要發揮榜樣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尋找符合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的榜樣原型,營造榜樣教育的氛圍,進行有效宣傳。這個過程即是道德傳播的過程又是德育教育的過程,可以使大學生在榜樣身上得到力量,努力前行。其次就是進行學術精神教育。營造良好的學校學術氛圍對于大學生自身成長和學習熱情提高有較大影響。學術研究是一個嚴謹細致,具有一定的專業要求的工作,因此,大學生要培養實事求是、認真細致、吃苦耐勞、不斷進取的精神。

再次就是校風建設。校風體現了一個學校精神風貌,關系到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班級的班風以及宿舍的舍風等各個方面。第一,要加強學校領導作風建設。學校領導要堅決杜絕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作風,同時要關注學生發展,在發展中求突破。只有學校領導解放思想、認真工作、民主管理,才能促進高校德育的發展。第二,要加強學風建設。我們生活在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面對面的交流,還可以借助各種社交軟件,這就要求學校充分利用好網絡這個隱性文化新陣地,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網絡新陣地,比如建立學校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其他社交媒體,同時要增加對技術、資金和人才等的投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網絡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政治觀念。

三、結語

隱性文化本身就是潛在的德育力量,它沒有提出明確的具體的要求,卻以其深遠而持久的力量影響著師生的言行和價值取向,使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政治觀點和法律觀念,這也進一步闡釋了進行隱性文化建設的原因。首先,它本身作為一種德育力量發揮著作用;其次,它對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實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隱性文化建設對于提高高校德育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先國..高校隱性文化建設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4..

[2].張亭亭,周文云,劉立軍..校園隱性文化構成因素新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1).

[3].佟林杰,孟衛東,司林波..高校隱性文化體系構建的路徑[J]..教育評論,2014(1).

猜你喜歡
德育
基于賦權增能的德育評價生態系統的構建
發掘動漫創編的德育意蘊——兼以“疫情防控”主題動漫德育劇為例
70年德育:在回望中前行
“陽光銀行”德育活動探索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化理論為德性
德育理念的本質內涵及其形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