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遷與調適:城鎮化背景下回族親屬關系的人類學考察

2021-05-04 10:50趙斌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調適變遷

趙斌

摘要:隨著城鎮化進程地不斷推進,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的棚戶區改造的浪潮,河南省南關回民社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便是其中之一?;刈逵H屬關系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并通過血緣關系的紐帶、民族文化的認同以及現代網絡技術手段等方式不斷對親屬關系進行調節,消解城鎮化所帶來的地緣不利影響,城鎮化進程中的回族社區的親屬關系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這一切主要得益于回族家庭血緣關系的穩定性以及在回族社區共有的文化認同下回族家庭具有自覺調節的適應性功能。

關鍵詞:城鎮回族 親屬關系 變遷 調適

在中國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之下,尤其是在近些年中國城鎮拆遷和撤村建居工程實施的影響下,中國城鄉居民的人際交往關系開始由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向業緣關系轉變,城鎮社區表現最為突出。建立在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基礎之上的回族家庭,必然受此影響。因此,回族社區的親屬關系在拆遷進程不斷進行著調節,以適應當今城鎮化對于親屬關系產生的沖擊。

一、理論基礎與調研點概況

親屬關系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關系,也是個人融入家庭關系網絡的重要途徑。親屬關系研究是民族社會學的重要領域,滕尼斯對于親屬關系有這樣的一段生動地描述:“親屬關系(Verwandtschafi)將房屋當作它的場所,仿佛房屋就是它的身體。親屬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一起坐在同一張桌子旁,共同地占有并享受著好東西,尤其是從共同的儲備中得來的食物;在這里,死去的人被視作看不見的魂靈,受到人們的崇敬,似乎它仍舊強大,在它的親屬頭頂上飄蕩,時刻庇護著他們”,并且親屬關系不受空間距離的約束。薩林斯指出親屬關系不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血緣關系,更是社會互動中的文化建構關系。拉得克里夫-布朗“用社會結構表示實際存在的社會關系網”,他認為一個社區的社會生活的基礎,便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結構,也就是將個人聯結成為集體的一套社會關系。列維-斯特勞斯研究親屬關系時,“需要進行冷靜的結構分析,即用模式的幫助去解釋社會關系,從而在紛繁的規矩和習俗背后發現存在于不同空間和時間中真正起作用的結構系統?!睂τ谟H屬關系的中國研究,著名社會人類學家費孝通在分析中國的社會關系結構時曾提出了“差序格局”的重要概念。他用投石入水產生的波紋來形容這種格局的特點:“以自身為中心,以血緣和親緣關系為基礎向外逐層推移。在這個差序格局中,依父母、兄弟姐妹、其他親屬、朋友、熟人的次序,關系逐漸疏遠?!边@些理論與方法對于筆者研究回族的親屬關系提供了一種思路。

關于回族變遷與適應的研究,以往學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四個方面,包括回族文化的變遷,涉及喪葬、婚俗、宗教、以及價值觀的變化;對于回族社區文化變遷的調適;針對在自然或政策影響下,民族地區移民的變遷與適應研究;對回民社區拆遷改造的社會調查。學者在研究回族親屬關系時,側重于民族聚居區回族親屬關系的深描,如馬志麗、丁耀全在《血緣、姻緣與親緣:人類學視野下西道堂人親屬關系探析》一文中從西道堂人的家庭、家族以及親屬關系網入手,分析了西道堂人的親屬類型,比較詳盡的描述了西道堂人的親屬關系。但容易忽略散雜居回族親屬關系的變遷,所以這個研究課題本身就有獨特性和代表性。在城鎮化大背景下,研究拆遷進程中回族親屬交往關系的變遷與適應問題,具有很大的研究潛力和價值。

筆者生長在這里,采用訪談的方式和參與觀察的研究方法,獲得了第一手田野資料。南關回族社區位于河南省襄城縣城關鎮城南一隅,是一個以回族聚居為主,回漢交錯居住的地帶,主要包括下灣街,河東街。其中以南關清真寺為中心,逐漸形成與周圍漢族分開、圍寺而居的小聚居格局。面對突如其來的拆遷變化,家庭關系受到地緣關系的變化而受到一定的影響,回族家庭是怎樣適應這種變化并保持親屬關系的呢?

二、拆遷背景下回族親屬關系的變遷與調適

(一)家庭聯系

回族家庭是回族社區的基本單位,回族親屬關系主要是回族家庭的關系?;刈寮彝サ念愋椭饕譃楹诵募彝?、主干家庭和聯合家庭?;刈逵H屬關系變化首先體現在家庭成員居住格局的改變,地緣關系減弱。拆遷對于家庭成員居住格局變化的影響十分明顯,使親屬的交往一定程度上受到距離上的阻礙。舉例說明:馬某的哥哥家原來住在下灣街,拆遷之后暫住在東關村。李某的母親和弟弟沒有分家,原來住在下灣街,現在租住在石羊街。從分布格局的變化來看,居住更加分散,使回族親屬交往產生距離。

親屬關系變化與居住格局改變之間存在必然聯系。由于受拆遷的影響,親屬之間連片居住的地緣格局被打破,親屬交往關系受到阻礙。整體來看,這種影響是消極的,不利于親屬之間更加通暢的交往。但從另一方面,親屬之間的交往關系有利于促進居住格局的重新組合,形成新的臨時回族聚居點。例如:拆遷之后,李某二姐家選擇臨時租住在馬某家附近的河東街,方便了與李某的交往。李某母親選擇搬到石羊街,與李某已故大姐家的女兒更近了。馬某哥哥搬到了三里溝,和馬某的三舅家更近了。而馬某的大舅則搬到了河東街,與馬某家也近了。因此,這種臨時的居住格局也有助于親屬交往關系的保持,對于親屬關系的變化起到了調適作用。

(二)血緣聯系

自古“天下回族是一家”的說法,從側面反映了回族親屬關系的復雜性?;刈逯鲝堊鍍韧ɑ?,筆者認為是因為回族的飲食習慣與宗教信仰與周圍漢族相距甚遠,只能采取較為保守的民族內部通婚的方式保持回族傳統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認同。由于回族傳統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對于散居地區的回族來說,居住將更加分散,由于回族內部人口數量和居住區域的限制,回族家庭在姻親關系上很容易出現親上加親的現象。

回族家庭的“親上加親”,也反映了回族家庭內部血親和回族家庭之間姻親兩層平行關系。而回族家庭這種親屬關系既存在復雜性,同時也具有穩定性。

(三)社會聯系

春節期間漢族都會帶上禮品去看望長輩,俗稱“串門子”?;刈逶谂c漢族的長期交往中,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也產生了“串門子”的習俗,其實質就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親屬關系的往來?!按T子”的活動范圍很廣,不論是直系親屬之間還是旁系親屬與直系親屬之間都同樣走親戚。直系親屬家庭關系的維系方式有更多的選擇,“串門子”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而“串門子”對于旁系親屬關系來講,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能一年只有這一次。

還有就是在利益因素的影響下,回族家庭會出現“攀親戚”的現象,這種親屬關系強化了某些家庭成員的家族地位。在筆者看來,“串門子”的親屬交往方式是回漢交流的結果,也是回族文化本土化的一個反映。

(四)網絡聯系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的使用越來越普遍?,F在不光是年輕人,連中年人也會使用智能手機,比如利用微信進行視頻通話,通過支付寶進行付款、轉賬等等,而老年人則使用老年機撥打電話?;ヂ摼W對于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與此同時,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對于相距較遠的回族親屬,大都采取打電話、網絡視頻的方式進行聯系,跨越了地域的阻隔,實現了親屬之間的遠距離聯系。

網絡技術作為新的一種交往手段,在親屬關系的維系中逐漸發揮著優勢,對于回族親屬關系在地緣弱化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三、結語

回族社區以回族家庭為單位形成了以血緣關系為主、地緣關系為輔的比較穩定和相互交織的回族親屬交往關系?;刈寮彝ナ腔诨橐?、血緣和收養關系而形成的最基本的社會細胞或社會組織。自形成之日起,回族家庭就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組織,而是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不斷進行著調適。

南關回族社區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屬交往關系的變遷的確正在發生,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一些親屬關系發展的走向。對于親屬關系一直保持在穩定水平的回族家庭而言,血緣關系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地緣優勢喪失,也會在血緣關系和利益因素的影響下積極主動地維持親屬關系的良性運轉。同時,回族自身的特殊情感和網絡優勢對維系回族親屬關系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這一點亦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費孝通著.江村經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林惠祥著.文化人類學[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3.

[3]費孝通著.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宋蜀華,白振聲主編.民族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4]敏云..現代化視閾中城市回族傳統文化的自我調適[D].西北民族大學,2016.

[5]談娟..拆遷對傳統回民聚居區的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10.

[6]馬志麗,丁耀全.血緣、姻緣與親緣:人類學視野下西道堂人親屬關系探析[J].回族研究,2015,25(04):79-83.

[7]唐燦,陳午晴..中國城市家庭的親屬關系——基于五城市家庭結構與家庭關系調查[J]..江蘇社會科學,2012,(02):92-103.

[8]馬曉軍,代高峰.城市化背景下散雜居地區回族居住格局的變遷——基于對開封市順河回族區的調查[J].昌吉學院學報,2011(02):9-13.

猜你喜歡
調適變遷
數字解讀 DIY世界的精彩變遷
回鄉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變遷
淺析女研究生就業壓力成因及調適
淺述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與調適
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教育對策研究
電影《老炮兒》的價值困頓
年輕教師課堂不良情緒與自我調適
Destination Chinatown
制度變遷理論的新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