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結構性矛盾研究

2021-05-04 10:50張麗娜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資本主義

張麗娜

摘要:資本主義福利國家制度在20世紀7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保守主義者認為危機是由于福利國家抑制了資本投資的動力以及工人工作的動力造成的,社會主義者認為導致危機的原因主要是福利國家具有無效力和無效率、壓制性以及政治意識形態控制的特點。新馬克思主義者克勞斯·奧菲在對二者觀點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結構性矛盾并指出這一矛盾表現在商品化與非商品化、自由民主內容與形式以及合法性與效率三個方面,他認為新社會運動能夠提高資本主義自身的認知能力,解決福利國家的矛盾。但是由于奧菲淡化了對導致資本主義福利國家危機的根本性矛盾的分析,弱化了對所有制問題的關注,使其解決矛盾的方案具有局限性,無法找到社會變革的真正力量。

關鍵詞:資本主義 福利國家 結構性矛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了市場經濟,依靠技術進步、人口紅利等多方面的因素創造了中國式奇跡。但仍然存在各種社會問題,貧富分化現象就是一例。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和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也強調要實施脫貧攻堅戰略,到2020年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要更好的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國家推進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而福利國家制度起源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并在20世紀70年代遭遇了危機。對于福利國家產生的危機,新馬克思主義者克勞斯·奧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奧菲悖論。本文試圖通過對奧菲提出的福利國家結構性矛盾進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局限,并通過對其理論的研究,反思中國當下福利制度存在的各種問題。

一、當代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結構性矛盾的提出

二戰后,福利國家為公民提供援助和支持,使他們免遭風險之苦。而且平衡了不對稱的勞資關系,限制和減少了階級沖突。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福利國家成為了人們懷疑的目標和批判的對象,階級妥協的機制變成了階級沖突的目標。在福利國家陷入困境后,保守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對其進行了批判,奧菲在對二者的觀點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保守主義者對福利國家的攻擊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福利國家抑制了資本投資的動力,因為在經濟增長率下降,國內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個別資本家即那些沒有壟斷特權的資本家,抱怨沉重的稅收負擔和一系列規則強加在他們身上使得利潤率進一步下降;工會形成的強大權力,使得生產者無利可圖,迫使生產者到國外尋找投資機會。另一方面福利國家抑制了工人工作的動力,因為它使勞動者有了和資本抗衡的權利,工人不再有努力工作的熱情,變得越來越依賴于福利國家來滿足自身需要。奧菲認為保守主義者對福利國家的批判存在問題的正是它所遺漏的方面,即沒有回答變革福利國家的現實力量是什么以及資本主義在減去福利國家后的模式是怎樣的。

社會主義者主要從三點對福利國家進行批判:一是福利國家的無效力和無效率。福利國家的分配只在工人階級內部發揮作用,并沒有改變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收入分配差距,而且作為一種事后補償機制,并不能從源頭上解決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問題,但如果采取預防性措施的話又會干涉市場和私有財產領域的正常運行。二是福利國家的壓制性。個體在獲得社會福利救濟時必須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而且必須愿意在領取救濟金后積極尋找工作,愿意接受職業機關提供給他們的任何工作,否則無法領到救濟金。三是福利國家具有政治意識形態控制的功能。福利國家造成了工人的初次分配領域和再分配領域割裂的假象,導致工人難以認識到福利國家再分配的財富及其承擔的不幸其實是生產領域所創造的,工人階級難以形成連續一貫的政治意識。這種滲透著階級合作的意識形態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

奧菲指出盡管保守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從不同的立場對福利國家進行了批判,但他們存在著共同點:一是不論是保守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不準備放棄福利國家;二是他們都沒有提出一種替代福利國家的連貫一致的理論和現實戰略。因此,奧菲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福利國家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結構,廢除它與廢除整個政治民主、聯盟以及從根本上改變政黨體系沒有什么差別?!爆F代福利國家的結構性矛盾就是:“盡管資本主義不能與福利國家共存,然而資本主義又不能沒有福利國家?!?/p>

二、當代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結構性矛盾的表現

上述提到的當代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結構性矛盾又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矛盾:商品化與非商品化的矛盾、自由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矛盾以及合法性與效率的矛盾。

首先是商品化與非商品化的矛盾。奧菲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權力一方面依賴于資本主義積累,另一方面依賴于社會的合法性認同,而合法性認同又取決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因此,要使得資本主義國家不產生分裂,就需要把矛盾控制在生產領域之內,使商品關系能夠正常運行,這樣既能保證資本主義積累過程的順利進行,也不會出現認同或合法化危機,也就是說,“商品形式是資本主義國家與積累之間的平衡點?!比欢Y本主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會使商品形式不斷趨于癱瘓,商品無法與其他商品或者貨幣進行交換。為了應對商品關系的癱瘓,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福利國家的戰略,給不再能進入市場的人以補償,但這其實是一種去商品化的手段。去商品化是指“那些不再能夠參與交換關系的勞動力或資本的主人,被允許在一種由國家人為建立起來的條件中生存下來,要么雖然已退出商品形式,但是其經濟地位仍得以保障,要么他們的商品形式被人為地保護起來而不至于退出?!边@種手段往往導致國家財政危機,企業負擔過重,失業增多從而需要福利救濟的人增多,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旨在維持資本主義的商品關系的福利國家政策卻造成了商品化與非商品化的矛盾。

其次是自由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矛盾。民主政治是國家與公民之間的橋梁,個人通過這一橋梁表達自己的利益、沖突,國家通過這一渠道解決沖突,并把沖突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此來獲得合法性認同。奧菲認為民主政治的全方位政黨戰略、經濟權力關系的變化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遷導致這座橋梁不再堅固了,發生了坍塌。這些原因也表明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將出現兩種發展:一是發展出其他表達沖突的渠道;二是如果這些渠道仍然無法解決沖突,政府會越來越依賴于民主過程之外的其他運作方式,從而出現替代性的政治體制。這種替代性的政治體制從國家政策的決策角度來看具有非正式性、功利性和缺乏民主合法性的特點,因此產生的結論的一致性令人懷疑。從公民個體的角度來講,公民個體不再參與政黨而是形成了公民行動團體,“它們圍繞城市改造、教育政策、能源和環境保護等問題而展開,這些團體所吸收的積極參與者比所有政黨黨員加在一起還要多?!痹谶@種情況下,民主制度的外殼雖然未被拋棄,但是其內容已經發生了變更,因此造成自由民主內容與形式之間的矛盾。

最后是合法性與效率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積累發生癱瘓時,國家被看作是調節矛盾的適應性機制,具有超越矛盾的功能。但是國家在調節的過程中導致了合法性和效率的矛盾。合法性與效率之間保持平衡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公民對合法性原則的接受依賴于政府政策和措施產生的物質結果;二是政策和措施的效率由資本主義國家維持商品關系方面的成功程度決定。但是,二者之間的平衡往往被打破,因為合法性依賴的物質基礎存在自我癱瘓的趨勢,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壟斷組織傾向謀取更大的利潤,因此需要更多的投資機會,但是由于在壟斷領域不斷引進節約勞動的先進技術以及不斷兼并使小企業破產,使其很難在市場上尋找到投資機會,而且導致過剩人口無法就業。此外,國家為了維護統治的合法性基礎實施的戰略進一步侵蝕了其物質基礎。為了防止商品關系受到侵蝕,國家通過教育、培訓等行政性再商品化手段提高勞動力的可銷售性。這種手段是以一種降商品化的方式恢復商品關系,而且國家在這一過程中其權力不斷擴張,對物質資源的行政性控制不斷加大,對商品形式形成破壞,合法性原則很難得到認同。

三、福利國家結構性矛盾的解決方案

通過對福利國家結構性矛盾的分析,奧菲致力于找到解決矛盾的出路。在他看來,福利國家的結構性矛盾是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的認知能力低所造成的,應該通過新社會運動提高資本主義社會的認知能力,實現從資本主義向生態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而解決福利國家的結構性矛盾。

奧菲認為,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已經從物質主義轉變為后物質主義,人們所要求的不再是經濟方面的東西,轉而關注的是道德、文化價值觀念、社會生活條件質量的問題。例如環保主義、和平主義、城市運動等都屬于這類型社會運動的范疇。新社會運動的代表階層及其支持者不是來自社會結構的邊緣,而是在后工業社會中發揮核心作用的群體,包括中間階級、服務行業的人們。這些人大多都受過良好教育,對于社會有很高的認真能力,他們認識到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以工具性為特征的現代化過程是具有破壞性的,工業產品的增加造成了對環境的破壞,國家將社會領域治于其控制之下,但他們并不反抗現代化,他們只是試圖制約和控制現代化所帶來的破壞性后果,通過指出資本主義體系的危險結果和盲點來提高其認知能力。但是在以代議制為形式的民主政治基礎上其認知能力有限,因此需要發展一種非正式的政治來補充現存的政治制度,起到提高資本主義以及整個社會系統認知能力的作用。這種新社會運動不是一種高度組織化和意識形態一致化的運動,他們是分散的、特別的和相互不一致的,正是這種分散化才有利于提高其認知能力,避免盲目性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奧菲認為今天的民主社會主義已經轉變為生態社會主義,而新社會運動為向生態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前提條件。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中指出,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對于價值的追求替代了使用價值。奧菲認為當代任何社會主義的任何實踐都應把使用價值作為衡量資本主義的發展標準,從而審視資本主義發展的盲目性,也就是說要強迫資本主義體系提高其認知能力。

四、福利國家結構性矛盾解決方案的局限性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實行的福利制度,使工人階級的貧困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失業者在一定時期內獲得救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數量減少。但是福利國家制度并不是資本主義國家對工人的無償恩賜,而是勞動者自己養活自己的一種制度,是資本家通過強制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方式對工人在業時期工資的部分扣除,以此來作為提供社會福利救濟金的財政來源,國家又通過稅收的方式將這部分資金通過二次分配給予勞動者。此外,福利國家制度實際上是勞動人民內部對收入的再分配。資本主義國家一直以來都在標榜福利制度可以縮小收入差距,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但收入再分配只是反映了勞動人民內部不同階層之間的分配,真正的特權階層和精英階層即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居于統治地位的那些人只是通過制定政策充當中介人的角色。因此,社會福利制度只是資本主義國家服用的一劑止痛劑,并不能藥到病除,福利的提供并不能真正滿足人的需要。

在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雖然沒有專門關于社會福利問題的描述,但是他們一生都在致力于徹底解決社會福利問題。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的解放和未來社會的描述就是一種更為深刻的社會福利思想,在他看來,社會福利問題的最終解決必須以政治問題的徹底解決為前提,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僅僅通過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工資待遇等所謂的追求福利的措施,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工人階級的命運的。只有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推翻現行的經濟政治制度,才能建立一個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充分滿足人的需要、使人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的普遍福利社會。因此,馬克思對社會福利的分析是站在一種改造世界的高度來分析的,是一種社會革命觀,把資本主義的社會福利制度看作是一種“服務于資本主義不合理關系的一個‘妙招?!敝荚谥斡Y本主義積累所產生各種病癥的福利國家制度,實質上并不能徹底解決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也不能真正實現平等,只能起到緩解作用。

奧菲雖然承認福利國家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但是他淡化了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根本矛盾即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的分析,這就導致了其解決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結構性矛盾的方案即新社會運動無法從根本上改革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系統的自我癱瘓和自我破壞依然存在,生產領域內的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奧菲的方案旨在提高資本主義自身的認知能力,主張生態社會主義理論,喚起資本主義對人們生活世界的關注,對人們的物質條件和生存環境的關注,提倡平等、參與、協商的價值觀念,他認為,歐洲社會主義的復興在于超越了資本主義國家戰略之外的新社會運動。但是,這種生態社會主義理論弱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這必然導致否認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轉移了人們斗爭的方向,不正視所有制的問題,無法找到社會變革的力量,弱化經濟危機這一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有力武器。

參考文獻:

[1]岳經綸、方珂、蔣卓余:《福利分層:社會政策視野下的中國收入不平等》,載《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1期

[2]冉昊:《西方福利國家的雙重化改革及其衍生后果》,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3]呂普生:《21世紀歐洲福利國家面臨的新挑戰》,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4]馮玲玲、程恩富:《從政治經濟學視角認清西方福利制度變動及其實質》,載《東南學術》2020年第2期.

[5]李筠:《論西方福利國家危機的政治邏輯》,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年第6期.

[6]王遠、闕川棋:《論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右轉:分析框架及去商品化指標的證明》,載《國外理論動態》2019年第11期.

[7]冉昊:《福利國家貧富分化的原因與二次分配調節的局限性》,載《教學與研究》2019年第12期.

[8]張嚴:《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當代困境與內在悖論》,載《國外理論動態》2019年第1期.

[9]王永茜:《英國福利制度改革:“社會關懷”還是“社會控制”?》,載《國外理論動態》2019年第1期.

[10]王遠:《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結構性矛盾》,載《社會科學戰線》2018年第11期.

[11]沈汐:《資本主義多樣性視角下的福利國家改革:制度互補、結構生成和環境適應》,載《國外理論動態》2018年第2期.

[12]張彥?。骸懂敶Y本主義的福利治理與多維貧困》,載《國外理論動態》2018年第5期.

[13]冉昊:《福利國家的危機與自我救贖》,載《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

[14]王遠:《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危機與重建》,載國外理論動態》2017年第8期.

[15]舒建華:《從福利資本主義到福利社會主義——福利國家理論的新馬克思主義視角》,載《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

[16]黃君:《福利國家的“奧菲悖論”》,載《河北學刊》2017年第5期.

[17]方虹:《西方福利制度的內在悖論》,載《人民論壇》2017年第4期.

[18]冉昊:《福利國家分配系統的內部變遷——基于路徑依賴方法》,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19]渡邊雅男、高晨曦:《論福利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9期.

[20]謝靜:《后期資本主義社會系統及其危機——評奧菲對福利國家危機的系統功能詮釋》,載《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5期.

[21]李姿姿:《社會投資:歐洲福利國家改革的新趨勢》,載載《國外理論動態》2016年第12期.

[22]舒建華:《資本積累與合法性——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雙重矛盾性功能》,載《天府新論》2016年第5期.

[23]謝靜:《批判理論視域的奧菲福利國家危機理論》,載《求是學刊》2015年第1期.

[24]謝靜:《評克勞斯·奧菲對新社會運動行動主體的分析》,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年第6期.

[25]舒建華:《新馬克思主義關于福利國家的功能主義詮釋》,載《云南社會科學》2015年第1期.

[26]舒建華:《現代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結構性矛盾——新馬克思主義的福利國家批判理論》,載《理論月刊》2015年第4期.

[27]謝靜:《奧菲論后共產主義福利國家的社會政策與民主》,載《學術交流》2015年第11期.

[28]張婷:《奧菲<福利國家的矛盾>中的福利國家危機管理理論探析》,載《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

[29]冉昊:《福利國家不平等和二次分配的原因——基于福利國家分配系統視角》,載《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11期.

[30]謝靜:《奧菲對后期資本主義系統危機的診斷》,載《哲學動態》2012年第2期.

[31]吳煒:《新馬克思主義福利國家理論探析——兼談對我國福利制度建設的啟示》,載《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

[32]彭華民、張晶:《新馬克思主義論福利國家內在矛盾與重組》,載《國外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33]郭忠華:《從危機管理到管理危機——奧菲對福利國家政府管理的分析》,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34]陳炳輝:《奧菲對現代福利國家矛盾和危機的分析》,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第6期.

猜你喜歡
資本主義
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影響與警示
改編電影《遠大前程》的多層主題探究
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的博弈——世界近代史經濟初探
淺析玉米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作用
淺析玉米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作用
論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視域中的列寧《帝國主義論》
問診資本主義
也談資本主義一詞的使用
不要給資本主義過多的“榮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