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2021-05-04 10:50劉曼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新文科跨文化交際建設

劉曼

摘要:依據我國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要求,2020年初全國各大高校開啟了線上教學模式。本文順應特殊時期教學模式要求,從日語專業高年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文化方面教學內容的導入、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探究了這一新型教學模式,以期為有效開展教學和日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新文科”建設 跨文化交際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總體上保證了特殊期間全國大中小學教學的順利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谔厥鈺r期教學要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存在。本文基于此,依托日語專業高年級《高級綜合日語》課程,探究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有效開展教學提供些許借鑒。

同時根據國家“新文科”要求以及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總體思路,結合本專業的學生實際狀況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明確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即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實踐能力的,具備扎實的日語知識、科技經貿知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

一、課程建設及應用情況

本課程屬專業必修課,是面向日語專業3年級下學期開設的日語中高級綜合專業能力提高課程,其目標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具有新時代語言能力,兼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日語專業人才。本門課程自本校1996年正式設立四年制本科專業以來,得到了幾代日語人的持續不斷建設,已成為校內評教分數高、備受學生認可的高年級專業核心課程,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專業綜合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得到穩步實施,旨在通過對外文化宣傳、交流等途徑,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這一戰略的實施,不僅需要制定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加強對外文化宣傳和對外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培養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的人才。2016新版國標中也指出:日語專業學生的培養應注重“人文理念+專業技能”的培養,凸顯了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日語專業的教學與實踐,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學習本國文化、本土文化,培養專業知識、文化素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兼備的外語人才是我們當前日語專業教學的重要職責和任務。

基于此,本課程的建設及應用情況包括課程與教學改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建構適用的教學理論。本門課程內容覆蓋面廣,需要綜合訓練學生寫作、閱讀、口語表達等專業能力,因此改變以往僅僅拘泥于教材內容的傳統教學方式,需要結合教材內容構建適用的、學生易于理解的相關理論,主要包含跨文化交際學、認知語言學、類型學和翻譯學有關理論知識。②培養學生文化理解和傳播能力。按照國家“新文科”要求以及“中國文化走出去”為前提發展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傳播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有意識引導學生對中國文化和本土文化的重視、理解和傳播,并在此基礎上擴展文化傳播能力和交際能力。③按照“新文科”要求,引入文化方面題材。本課程以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按照國家建設“新文科”的新要求,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因此教學中適當選入文化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國優秀文化和上海本土文化。一方面,日語專業教育應結合中國文化和本土化的文化教育才具有特色化及個性化。另一方面,日語專業教學不能僅僅教授日語語言方面的專門知識,還有和中華優秀文化和上海本土文化相結合,才具有現實性和應用性。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

1.導入新型教學內容

首先對教材內容進行線上講解、線上自學與課下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主要知識點、理解文章內容,體味文章深層蘊含的文化內涵,對比中日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有條理地陳述和書面表述自己的見解。然后充分利用線上優質的精品課程,安排20%左右的教學時間讓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大膽質疑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最后通過本課程教學團隊教師的有效指導,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學科競賽和資格證書的考試,為今后的就業、考研等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

2.建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本課程的建設擬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和主導地位、線上線下混合式、“案例式”、“自主式”和“研究式”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首先,充分利用學?,F有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外語學習網站、外語調頻電臺、漢日雙語網站等)構建多元化、開放式日語學習平臺。分析具體文化個案案例、分組討論演習所分析的個案,最終把討論、演習的成果撰寫成報告或小論文。其次,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預設實際場景,把日語專業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實地參觀考察現實社會中的文化現象,并進行中日文化對比探索。最后,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地地開展各種日語課外活動,鼓勵學生與我校來自日本、歐洲等留學生以及外籍教師進行交流,豐富學生異文化交流經驗,提高國際交流能力。

筆者也擬充分利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技能課、語言文化課和翻譯課等課堂教學,按內容難易程度,分步驟實施文化內容的導入。例如本人擔任的《翻譯項目實施》這門課程,擬在翻譯教學中分析部分中國經典文獻譯著的譯文的得失,并且通過模擬訓練和課外翻譯活動進行經典著作的試譯;并對學生的翻譯作品進行收集分析;最終探究、分析出典型錯誤表現形式和主要原因,并總結出有效的改正和提高我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的翻譯對策。

3.建構新型課程評價方式

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考核學生的日語專業水平和應用能力,注重培養學生撰寫小論文、感想文、獨立完成對外文化宣傳稿件以及漢日互譯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對外交流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改變僅僅通過考試、作業、出勤等考核學生的傳統評價方式;更注重學生實際撰寫小論文以及中日互譯翻譯能力的培養。

最終考評成績以百分制計算,由過程學習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構成,其中平時線上考評占20%,線下考評占40%,期中的學習報告或小論文的成績占10%;期末成績占30%。所以最終成績結構為:最終成績=線上考評20%+線下考評40%+期中學習報告10%+期末成績30%。

4.建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需要調查和分析出影響學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接受度的要因及改善對策。此外,針對國家“新文科”背景下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而采取的策略。為此,今后2-3年本課程需要采取四方面的改進措施:一是新型教學內容的引入。本課程不僅教授學生日語語言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和中華優秀文化和上海本土文化相結合,才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這也是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時代需求,為此,需要培養大量的對外文化交流人才,造就一批既了解母語文化歷史又熟悉目的語的外語人才。新版國標也明確要求日語專業學生應掌握外國語言知識、區域與國別知識,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知識,形成跨學科知識結構。如何培養出滿足時代發展和國家需求的高水平日語人才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重要的職責和任務。二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充分利用線上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并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思辨能力。三是改革考核評價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綜合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卷面成績和語言應用能力(學習報告和小論文的撰寫、對外文化宣傳稿件、漢日對譯的作品等)等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四是編纂適用的教材。發表教學教研成果,通過2-3年的積累,將本課程的有關教學建設內容發表教學論文或編寫成教材。

三、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

首先是初級階段,召開教學團隊小組會議,討論并確定教學建設、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等,選定課外文化及理論方面的教學內容、線上和線下教學結合的具體方法并確定具體實施計劃。其次是中級階段,具體開展本課程實施計劃,把班級學生分組并確定各組小組長,實施線上線下教學內容,撰寫學習報告或小論文。最后階段主要內容包括漢日文化對比及對譯、經典中國文化、上海本土文化和時事熱點問題的個案分析和研究,最終成果以研究報告、小論文方式為主。同時反思教學過程,總結問題并形成研究報告。

四、總結

本課題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教學內容中充分利用線上資源,有步驟地有計劃第實施中國文化及上海本土文化在日語專業教學中的導入。同時從理論研究入手,結合具體個案的討論、分析和總結,考察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的變化情況,嘗試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日語專業高年級課程的教學新模式和新內容,為有效開展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些許借鑒。

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學2020年校級一流課程建設項目“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高級綜合日語B(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梁紅秀.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9):49-51.

[2]王建宜.文化語言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水島裕雅.『文化の理解と言語の教育』[M].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2.

猜你喜歡
新文科跨文化交際建設
寒露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創新意識下日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跨文化交際中的“入鄉隨俗”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現象及解決策略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