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課程思政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改革實踐

2021-05-12 07:54陳小軍梁麗華連海山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11期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設計思政元素教學研究

陳小軍 梁麗華 連海山

[摘 要] 課程思政是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將立德樹人的內涵貫穿于專業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底線,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工科專業的學生在課堂上主要偏向于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技能操作能力,對道德價值領域的涉獵較少。往往導致工科專業的學生在面對社會選擇時,缺乏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指引。當前課程思政理念下,專業教師基于專業課程的基本知識,充分與時代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中,做到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價值觀的培育相輔相成,實現工科專業課程全方位育人的總體目標。

[關鍵詞] 課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 2018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377);2018年度嶺南師范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面上項目)(LSJG1846)

[作者簡介] 陳小軍(1986—),男,江西瑞金人,工學博士,嶺南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3D打印、微納制造等理論與教學研究;梁麗華(1987—),女,江西瑞金人,嶺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通信作者),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連海山(1984—),男,江西吉安人,工學博士,嶺南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微細特種加工工藝研究與裝備開發、3D打印、智能控制。

[中圖分類號] G642.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11-0073-04 ? ?[收稿日期] 2020-01-20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課程思政提出了定位和要求[1]。教育部實施一流課程建設,要求各門專業基礎課要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強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在傳授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以強化課程思政為切入點,激勵學生刻苦讀書學習,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確保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計算機輔助設計”是機械類等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教學目標上突出對“技”的掌握及應用,忽略了在教學過程思政育人的環節。但是,課程思政并不是將思政育人元素生硬地加在教案和課堂之中,而是需要將思政教育元素與基本學科特色、不同專業的特點、課程之間的特質等結合起來,充分探索學科、專業、課程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2]。前提是要堅持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課堂教學進程以有機的、合理的方式融合思政元素,使專業課程變得更有活力和新穎。

因此,如何讓開展思政教育的專業課教師做到善任和勝任、善教和樂教,是目前高校課程思政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不同專業的課堂教育教學改革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3]。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開展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是發揮教書育人和落實立德樹人艱巨任務的重要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現狀分析

1.教學目標存在偏差?!坝嬎銠C輔助設計”課程一般以CAD輔助設計軟件為平臺,通過對CAD軟件的操作技能學習,構建產品創新與現實產品制造之間的橋梁作用。目的是為了提高機械產品結構的設計效率,鍛煉學生的機械創新思維和能力,從而提前適應現代信息化的規模集成化產品生產的制造方式。在課堂上通過機械實例操作實踐和技能訓練,增強學生對于機械專業的認同度,進而培養學生在以后從事機械產品創新設計工作所需的技術思維和文化素養等。而在現實教學中,大多數院校在教授這門課程主要還是側重CAD軟件的界面操作、二維或三維建模等基礎訓練??偟膩碚f,雖然針對不同學科專業,由于其使用的軟件工具不同,在教學內容上會有一定的選擇。但無論使用哪一種軟件進行課程教學,大部分課程的課時都是以教授軟件的具體使用為主。就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來說,專業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更加注重CAD軟件的具體操作、參數化設計和模塊化訓練;這顯然與課程的教學目標有所偏差,基本上學生只是對軟件技巧的掌握和操作較熟練,但課程思政所要求的目標和效果無法達到。

2.教學手段簡單陳舊。受限于現實的條件,“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往往采取技能操作+案例教學的模式。授課教師以PPT+案例操作等形式向學生講授軟件界面的基本操作,學生按照課本和教師的指引完成課程內容的操作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課中練習,學生對基本的命令、功能操作基本掌握后,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實際的機械案例形式對機械零件或結構進行實操訓練,從而達到鞏固和加深對基本知識和操作的熟練程度。然而,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軟件的學習和操作來展開,往往根據軟件的特性對教學環節展開設計,并沒有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設計。另外,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各有異同,存在少數學生很難跟上教學的進度。這種教學手段很難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完全掌握軟件操作流程比較困難。因此,從課程知識點和思政育人方面尋找相互能夠切合的點,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有機地將思政育人元素滲入到課程教學之中。

3.教學內容關聯度少。當前大多數高校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安排在專業基礎課程模塊之中,在教學安排上與“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和“互換性與公差測量”等專業課程同步進行,然而導致學生在沒有掌握機械專業基礎理論的情況下進行機械結構設計,在沒有掌握基礎的機械加工手段情況下進行機械結構方案的布局。從專業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來講,其關聯度已經完全分裂,使得專業課程間的相關內容無法有機地相互融合起來。從課程思政的角度來講,專業知識與育人元素的關聯度過少,在教學內容上無法實現課程內容的思政化。

然而,“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內容本身一般不直接傳授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需要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充分挖掘專業知識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做到思政育人和知識傳授的無縫對接。因此,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學改革主要以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為引領,充分地梳理工科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促使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自然融合,把知識傳授與價值培育相結合,實現課程全方位育人,實現在教學中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課程思政的改革途徑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可以從將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評價和激勵機制方面入手。

1.思政要求納入課程目標。常規的課程目標主要是針對軟件的操作以及技能訓練為主,思政要求很少納入具體的教學目標設定上。因此,除常規的軟件操作知識與技能培養等具體目標外,教學改革要以課程思政教育為主要導向,堅持樹立“三全育人”的意識。在教育教學全過程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現以文化育人、以技能育人、以德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目標。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素養,始終抓穩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思想,形成知識技能與德育相結合的總體教學目標。例如,針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專業課程主要面向專業基礎知識、軟件編程與操作、自動控制、工程實踐等方面,課本內容很少涉及思政教育要求。因此,專業課教師應通過課程設計并深入探討專業課所蘊含的人文情懷和技術價值,引導學生樹立以創新來引領中國創造和實現智造強國的遠大理想,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和創新興國的理想信念,突出創新背后的科學內涵和中國人的智慧。

2.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首要問題是如何挖掘課程的德育元素。機械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難以找到有效的課程思政的切入口和實施路徑。生搬硬套地將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簡單的“思政課”化,難以獲得學生的認同。為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德育知識充滿興趣,專業課教授應根據專業性質、特點,并結合各門課程特點及相互聯系來探尋德育元素與專業課程的融入點。對于每個知識點要充分地領悟、理透,將專業課蘊含的德育元素的核心內容進行分類、分點介紹。課堂教學中應自然無形地嵌入知識點所蘊含的德育元素,不生搬硬套和強行教學,做到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課堂教學的無縫、有機融合?!坝嬎銠C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專業領域的結構設計和零件造型等理論知識和技能,更要把思政、德育作為課程教學的目標放在首位,將立德樹人的內涵涵蓋整體的教學安排和課程設計,做到專業教育和德育相融共進。進一步地培養工科學生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在解決實際問題、整理實驗數據、撰寫學術論文過程中杜絕數據修飾、篡改、論文造假等不良行為。

3.思政理念融入教學方法和手段。新工科背景下,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再是以簡單的書本傳輸知識,而應結合時代要求,打通課堂內外,專業教師—企業工程師等多渠道的教學模式?!坝嬎銠C輔助設計”課程的授課教師應主動積極地與本專業、相關專業的校內外專家、教授聯合教學。在課堂內外無形地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入各課程的教學活動之中,共建多個課程互惠的課程思政教育平臺。例如,在3D結構基本草圖繪制、三維建模、零件裝配等知識點的教學環節中,可以聯合企業的機械結構工程師加入課程教學之中。讓企業工程師講解設計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課本知識跳出到實際設計活動,再反饋在課堂上,形成課堂內外聯合教學的方式方法。另外,由于“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本身的教學特點偏向于實際操作的性質,在教學方法上,專業教師應突出靈活性的特點,避免簡單的命令介紹、圖形講解、模型繪制等教學,要重點結合具體的軟件操作、圖形元素繪制等知識點,通過實際工程案例為指引,與實操的案例蘊含的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多方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價值觀的塑造,達到立德樹人的提升。

4.思政理念融入教學評價與激勵。對教學效果進行合理的評價,以及反饋課程思政改革的實際效果是課程思政的改革成效的評判標準。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主要是基于對軟件界面、命令、功能的掌握程度,所實行的評價體系比較單一而且沒有完全融入思政育人的要求。因此,課程的教學評價與激勵體系需要從兩個方面去完善:首先是建立以思政育人為導向的學生評教體系,主要從學生對教師課堂內容是否感興趣、課程的難易程度與學生能否達到思想提升等方面。其次是健全崗位職責激勵評價機制。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納入專業教師績效、職稱、晉升等考核體系;把強化專業教師的德育意識和提高德育能力寫入課程教學的職責要求。結合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德育素養、教學情況、課程資源建設等方面進行考核,作為教師績效考核、職稱評聘、年度評優的重要依據[2]。

三、“計算機輔助設計”思政元素挖掘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在機械工程類專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除了要學習基本的繪圖命令和繪圖知識外,還應該具備優良的職業美德。比如在涉及軍工等保密規定的機械圖紙設計時,機械繪圖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是至關重要的。職業道德中實事求是、誠信美德、愛崗敬業等道德規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因此,作為專業課教師,在教授學生基本的專業知識外,要結合課程思政中的政治教育元素,與專業課知識相互融合,合理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到專業技術的同時,領悟到專業之外的如富強、誠信、敬業等傳統美德。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發揮專業技術知識的同時,與人生價值觀相輔相成,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和人生遠大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有機結合。比如在講到第一章“計算機輔助設計基礎概述”時,將計算機輔助設計基礎發展史與文化自信進行結合,介紹計算機輔助設計基礎制圖標準和基本的繪圖命令時,與國家工匠精神相結合,使同學們正確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在介紹第三章“輔助工具”時,將精確定位,對象追蹤與我們原子彈、火箭、高鐵等大國重器結合在一起。讓同學們理論與實際聯系,認真工作,逐漸滲透工匠精神。介紹第七章“尺寸標注”時,把國家標準和遵紀守法相互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注重細節、追求完美、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讓遵守制造行業規范和國家標準成為學生的良好習慣,使其加深對大國工匠精神的理解。再如,繪制三維模型時,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觀察事物的本質的思路與方法,形成由簡到繁,層層遞進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空間感及設計能力。介紹三維實體編輯時,培養學生根據機械結構的特點,提出創新設計的方案,完成繪制三維實體的能力。如此,在每一章的內容中精心挑選與課程思政有關的元素與課本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生搬硬套,也充滿思政教學,在課堂之上除了教會學生基本的繪制知識和專業能力之外,還能引領學生價值導向作用。

因此,針對機械類專業學生,“計算機輔助設計”結合思政元素可以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關鍵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愛國、誠信、敬業等這些價值導向融入學生的學習當中,這對學生的精神面貌、學習態度、未來的職業發展起到較大的影響。

四、“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實踐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包括基本的操作命令、簡單的二維圖形繪制、三維實體造型與編輯等三大教學項目。通過項目任務式教學方法來實踐檢驗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我們將課本上的知識點劃分為多個項目任務,通過項目任務來執行教學計劃。將典型教學案例融入每一項任務中,根據任務知識點和技能點融入適當的思政主題,達到知識、技能、思政主題教育三者的同時傳授,在“潤物無聲”中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在課堂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專業教師為主導,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同時引入3D打印技術,讓學生通過軟件創新和構造機械結構,實時采用3D打印技術將所學設計的機械結構打印出來。多模式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對機械設計和制造的興趣及熱情。

五、結語

通過分析“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現狀,提出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途徑。主要探索了計算機輔助課程教學中各章節知識點蘊含的育人元素。課程以項目任務式教學方法為主,根據任務知識點和技能點開展思政主題教育,實現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總體目標。在“潤物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面的精神指引,引導價值追求,培養學生成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01).

[2]易熙瓊,何風梅,呂客.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工業設計,2019(11).

[3]金瀏河,高哲.對“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辨[J].現代職業教育,2017(18):60.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EN Xiao-juna, LIANG Li-huab, LIAN Hai-shana

(a.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 School of Marxism,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new period. It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moral bottom line and set up scientific values by running the connotation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to the main chann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jors tend to focus on the learning of bas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training of skill operation ability, and they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values, which often leads to the lack of spiritual guidance of core values in the face of social choices. Under the concept guid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ased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should keep in line with the core values of the times,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so that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value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e overall goal of all-round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urses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research

猜你喜歡
計算機輔助設計思政元素教學研究
淺談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語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工業產品設計CAD技能競賽訓練方法探究
交替傳譯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