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罢n外體育活動”課程化設計與應用

2021-06-03 06:05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21年11期
關鍵詞:課外體育活動評量課程目標

(黑龍江職業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1、前言

為了推進高職教育發展,黑龍江職業學院引入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學校確定了學校核心能力,各二級學院也建立了本分院的核心能力,各專業確定了核心能力指標。三級培養目標、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是所有成果導向課程開發的邏輯起點,培養目標、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三者之間是金字塔式的層級關系,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決定關系,反過來又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覆蓋和支撐。培養目標是確定核心能力的依據,而核心能力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核心能力決定能力指標,能力指標是對核心能力的延伸和覆蓋。

“課外體育活動”頂點課程設計同樣遵循三者對應的關系進行課程開發設計,如圖1、表1:

圖1 學校、二級學院、專業的培養目標、核心能力、能力指標呼應對照關系圖

表1 校級培養目標、核心能力、能力指標關聯表

2、課程開發路徑

2.1、課程基本信息

頂點課程大綱中的基本信息按照統一規范的格式設計,主要填注課程名稱、授課教師、學時/學分、修讀方式、開課年級、先修課程、教科書、課程代碼等內容。課程代碼需要按照學校統一編注的代碼填寫。

2.2、課程描述

課程描述是頂點課程大綱的基礎,它精簡扼要地闡述該課程的重要理念、目標和內涵。撰寫時要求描述精簡易懂、直觀明了,字數一般在150字之內。課程描述采用“目地+歷程+預期成果”的體例進行撰寫?!澳康摹笔墙處熤饔^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闡述,是頂點課程結束時所要達成的結果?!皻v程”是學生經歷的學習過程?!邦A期成果”是對學生參與主題式學習后實際提升能力的預測。

如“課外體育活動”頂點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將已掌握的體育與健康知識,運動技術、技能以及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并拓展(目的),通過研討班、主題活動、小組合作、技能展示、競賽策劃等方式,去體驗、解決和評價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歷程)。以實現由知識、技能到能力(體能)的最大轉化,從而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預期目標)。

2.3、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教學單元設計 (單元主題設計)的邏輯起點和終點,是教育主體對課程教學預期的結果,是培養目標、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的細化。課程教學目標采取條目式表述,由于頂點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對多項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和拓展,在課程目標數量上可列為8-12項,需盡量涵蓋多項核心能力,盡量包括知識、技能、素養領域。課程教學目標應與專業能力指標有明確的對應關系,多個課程教學目標可以對應一個專業能力指標,一個課程教學目標只能對應一個專業能力指標。課程教學目標至少由動詞 (行動)與名詞(教學內容)兩個主要部分構成。撰寫時應精準掌握動詞,包括教育目標領域的選擇、目標動詞向度的確定和動詞的選用。頂點課程教學目標作為教育主體要求的最低標準,應有超過70%的學生可以達成,應是具體可測的預期結果,可直接作為評量工具使用。體育頂點課程目標見表2,其中M1代表課程目標1,其它以此類推。

表2 課程目標

2.4、核心能力權重分析

核心能力權重是分析學生核心能力達成度的基礎,是對學習小組及全班平均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按照課程目標所呼應的能力指標條數及該課程培養學生核心能力側重點的不同,授課教師合理分配核心能力權重,權重之和為100%,如表3。

表3 核心能力權重分析

2.5、課程單元主題

單元主題多指主題式學習,就是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Theme)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爸黝}”是學習的核心,圍繞該主題的結構化內容是學習的主要對象。其強調“做中學”的學習方式,并以活動、專題及解決問題等方式作為學習的主軸。主要類型為單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多學科的主題式學習、超學科的主題式學習(綜合實踐活動)。

一個優秀的主題設計可以幫助我們理清課程的組織結構,能夠幫助我們聚焦和定義一個學習單元,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探究讓相關學習概念和學習內容之間建立聯系,幫助強化學習者對這個學習主題的理解。頂點課程學習內容可以是多個主題的組合,也可是專題實作等形式,但無論何種開課模式,都應有統一的執行規范,如表 4。

表4 單元主題示例

2.6、對應之學生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

單元主題應能直接呼應課程目標,間接對應院系多數能力指標及核心能力。學科(專業)可透過此課程檢視和佐證畢業生具備該有的核心能力,尤其是問題解決、團隊合作、領域整合、有效溝通等能力。除了這些通用性之外,體育頂點課程所強調的專業性更多指的是專業體能。單元主題所呼應的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如表5。

表5 與通識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對應關系表

2.7、單元主題活動設計

單元主題活動設計是依據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來設計的,是教師在進行活動之前,依據課程目標,設計擬定的系統化、結構化的計劃,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為重心,是全員參與﹙至少 70%以上﹚的,能進行活動評量的一種活動歷程設計方案。要求教師將活動設計焦點放在學生能力培養上,整個設計撰寫過程要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如表6。

表6 單元主題活動設計

2.8、評量方式

課程評量應從歷程和成果兩個向度進行綜合評定。在優化評量設計中既要考慮操作性和鼓勵性,也要注重評量手段的信息化,要求做到簡便、操作性強。體育頂點課程建立以出勤成績、互評成績、小測成績、作業成績、其他成績5個向度為主體架構的評量體系,借助信息化手段自動累計,人工記載、錄入成績工作量減少,頂點課程得到有效實施。其中口頭報告、書面報告、實作評量是常用的評價方式,如表7。

表7 課程評量表

2.9、核心能力達成度分析

頂點課程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可以作為一種有效評價工具,分析教與學成效、修正課程規劃。而實現這項功能一個重要手段就是以小組評分為單位,綜合全班學生評分,來了解各項核心能力達成情況,從而根據核心能力達成不足之處來調整改進課程設計,如表 8、表 9。

(1)以小組評分方式,了解各組學習狀況;

(2)綜合全班學生評分,了解各項核心能力達成情況。

課程在主題設計時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通過計劃執行成效,提升學生計劃管理能力和與他人有效溝通合作能力;通過多元評量方式(如:學生互評)了解學生團隊合作情況。依據全班學生整體課程評量結果可以看出,每組學生成績均能達成課程教學目標。從課程6項核心能力達成度分析,學生溝通整合能力和共通技能獲得較好鍛煉;而學生基本問題解決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力分別低于班級六項核心能力平均分的12.2%和6.1%,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基本問題解決能力、提高職業素養能力仍是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改進之處。

表8 課程評量分析表

表9 整體課程(全班學生)評量表

通過頂點課程評量核心能力時,也可邀請其他教師、校外專家、學生同學共同參與評量,如任課教師評量占50%,校外專家占20%,其他教師占20%,學生同學占10%等。任課教師的評量對應核心能力,其他人員的評量無需對應核心能力。

3、結語

根據文獻研究表明,開設頂點課程的高職院校較少,即便有類似的實踐課程,其與開設課程初衷落差也較大,而“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成果導向頂點課程來開發更是少之又少。各高職院校應學習和借鑒頂點課程教學理論,開發適合本學校專業及學科特點的頂點課程來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更好的為學生走向職場鋪路搭橋。

猜你喜歡
課外體育活動評量課程目標
基于成果導向的實作評量工具開發與應用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基于不同主體的課程質量綜合評價
——以“交通運輸規劃”課程為例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研究
——以信號與系統課程為例
大數據時代基于OBE的線上會計基礎培訓評價
基于“成果導向”教學理念下《動物微生物及免疫》課程評量方法的開發與設計
我國臺灣地區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及啟示
關于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意義
臨翔區一中高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課外體育活動的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