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內鏡下淚前隱窩入路切除上頜竇良性病變的臨床觀察

2021-06-09 01:49張學光吳嗣杰謝家偉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關鍵詞:淚管上頜鼻腔

張學光,吳嗣杰,謝家偉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順德龍江醫院),廣東 佛山 528318)

0 引言

上頜竇良性病變作為臨床耳鼻喉科比較常見且多發一種疾病,包含①細菌性炎癥、②息肉、③真菌病等類型[1]。目前,臨床上治療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但因該疾病患者上頜竇內腔形態不規則,在進行手術的時候,無法將患者的上頜竇內腔下壁、底壁充分的暴露出來[2]。所以,無法徹底清除患者的病變組織,導致手術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因此,選擇正確的手術入路途徑對治療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诖?,本文主要將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78例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鼻內鏡下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后,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探析,為臨床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納入的78例研究者,均為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其中有39例患者采用鼻內鏡下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另外39患者采用中鼻道聯合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治療(觀察組)。表1可看出,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納入標準:(1)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2)均符合上頜竇良性病變相關診斷標準[3];(3)無精神疾病、溝通障礙、意識障礙者;(4)無凝血功能障礙者。

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2)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3)伴有惡性腫瘤疾病者;(4)哺乳期與妊娠期女性者。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中鼻道聯合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具體操作如下:(1)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30°鼻內窺鏡下經淚前隱窩入路,并擴大患者的上頜竇自然口;(2)切口位置選擇患者鼻腔外側壁,從上而下作弧形切口;(3)切開患者鼻腔黏膜直到鼻底為止,然后鈍性分離患者鼻腔外側壁黏膜,使鼻甲骨附著于鼻腔外側壁的部位充分暴露[5];(4)靠近自然口分離患者鼻甲根部上下的黏膜,一直到患者鼻淚管開口附著部位,找到骨性鼻淚管下段;(5)將患者下鼻甲與鼻腔外側壁剪斷或是內移,并標志好該部分,然后使用電鉆、骨鑿切割剪除患者的下鼻甲頭端骨,直到與患者的上頜竇部達框水平為至;(5)根據患者的實際病變范圍,充分暴露出上頜竇前、下、外側頂壁以及淚前隱窩,利于清除病灶;(6)清除病灶之后,沖洗患者的鼻腔,縫合功能組織;(7)進行下鼻道開窗,方便術后對患者進行引流,填塞鼻腔[6]。

對照組采用鼻內鏡下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且不擴大患者的頜竇自然開口,其他操作與觀察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

臨床治療效果評估:①經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基本消失,且經鼻內窺鏡顯示竇口開放效果較好,竇腔黏膜完好,沒有膿性分泌物,視為治愈;②經治療后,患者的癥狀顯著改善,且經鼻內窺鏡顯示竇口有水腫與肉芽組織生成,存在少量的膿性分泌物,視為好轉;③經治療后,患者病情無變化或進一步加重,視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表2結果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表2結果示,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9.49%、92.31%,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s,[n%])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s,[n%])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 病理類型(%)男女上頜骨囊腫 鼻內翻乳頭狀瘤對照組 39 20(51.28) 19(48.72) 48.71±2.96 3.53±0.18 21(53.85) 18(46.15)觀察組 39 22(56.41) 17(43.59) 48.74±2.95 3.49±0.21 23(58.97) 16(41.03)t/χ2 0.530 0.045 0.903 0.535 P 0.467 0.964 0.369 0.464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n=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對照組(n=39)75.36±3.81 93.92±4.64 7.15±1.28觀察組(n=39)34.28±2.64 21.54±2.51 4.73±0.97 t 55.346 85.683 9.410 P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3 討論

上頜竇良性病變作為臨床上常見的病癥之一,當患者發生疾病后,可能會出現鼻塞、頭暈、記憶力下降等各種臨床癥狀,不僅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還會對患者的工作、學習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往臨床上在采用手術治療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時,多選用鼻外或是視頻下鼻內鏡下根治性等手術,但該類型手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損傷、產生瘢痕與面部腫脹等不良反應,從而延長患者的恢復時間,甚至還會再次復發[7]。

近些年來,隨著臨床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內鏡技術也在不斷完善,鼻內窺鏡手術目前已經逐漸成為治療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的首選方式[8];其中,經鼻內鏡下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術,不能夠將患者的整個上頜竇腔完全暴露出來,同時還能觀察到患者的淚前與齒槽隱窩,盡可能的消除存在的視野死角。此外,應用經鼻內鏡下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治療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不會對患者的鼻夾、鼻淚管產生損傷,既能保證患者鼻腔、淚道的生理結構,還能保證患者鼻腔、淚道的生理功能,防止術后損傷的鼻淚管以及破壞患者鼻腔內的正常結構[9]。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經鼻內鏡下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治療后,其各項臨床指標與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原因分析為:(1)該術式能充分暴露出患者的上頜竇內腔,有利于擴大手術操作視野,利于徹底清除殘留病癥,從而降低疾病復發率;(2)不會對患者正常的鼻淚管造成損傷,有利于保護患者的鼻淚管與鼻腔結構、功能;(3)該術式能夠直接到達患者的眶底部,為清除特殊部分的病癥,提供了可能性[10]。

綜上所述,采用經鼻內鏡下淚前隱窩入路切除術治療上頜竇良性病變患者,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不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癥,還能縮短手術、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助于促進患者加快康復,值得應用。

猜你喜歡
淚管上頜鼻腔
常規探通術不能疏通的嬰幼兒先天鼻淚管阻塞的CT-DCG特征及手術方式選擇
治療馬屬動物鼻淚管阻塞一例
CBCT分析上頜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頂與上頜竇底壁的位置關系
胎兒鼻淚管囊腫產前超聲診斷的臨床研究
上頜第一磨牙牛牙癥伴牙源性上頜竇炎一例
20例上頜無牙頜種植固定修復的臨床療效觀察
鼻腔需要沖洗嗎?
錐形束CT診斷上頜竇內病變的發生率
鼻內鏡引導下人工鼻淚管取出術的療效觀察
清洗鼻腔治感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