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熟油菜促早豐產栽培技術

2021-06-21 09:20馮新德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油菜

馮新德

摘 要:油菜是河南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早熟油菜促早栽培技術的推廣有利于后茬作物適時提早播種、增加周年糧食產量。該文介紹了早熟油菜促早豐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用良種、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加強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控、適期收獲等,以促進油菜的豐產穩產。

關鍵詞:油菜;促早;豐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 S56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054-03

油菜屬于養地作物,若口早,非常適合在農業生產中輪作。相比于小麥,其收獲期可提前10~15d,因此種植油菜作物便于開展土壤精耕細作,有利于下茬作物盡早播種[1]。河南省是農業大省,油菜是該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種植油菜可以養地、改善土壤肥力,為后茬作物的增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加強早熟油菜促早豐產栽培技術的推廣研究[1]。本文結合生產實踐,對早熟油菜促早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總結。

1 選用良種

油菜生產中品種的選擇要充分綜合熟期、產量、品種適應性、抗性能力以及能否進行機械化生產等多種因素。不同地區適合種植的油菜品種有所差異,比如河南省北部地區適合種植的油菜品種的生育期在225d左右,南部地區生育期在220d左右,另外還需要具備品質優良、高產、適應能力強、抗逆能力強等特點。雙油092、雜雙7號、豐油10號等品種表現出較好的早熟性,目前在河南省部分地區推廣種植表現良好。相同的品種種植區域不同,種植表現也有所差異。以豐油10號為例,2015—2017年,該品種在信陽地區種植,2年成熟期均早于當地品種2~3d,平均產量約3900kg/hm2;如果種植在河南省北部,成熟期一般早3~5d,平均產量約4200kg/hm2。

2 適期播種,確保土壤墑情適宜

要實現油菜的豐產、穩產,一項主要的措施即在適合的時間進行播種[2]。對于早熟品種來說,其生育進程相對較快,若過早播種,會導致越冬前出現現蕾、抽薹等現象,易產生嚴重凍害;而過晚播種,則會導致冬前油菜植株積累的養分不夠、苗長勢弱,不利于其安全越冬,進而導致減產。不同地區、不同品種,適合播種的時間也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河南省中北部地區油菜適合在9月20—30日播種,南部地區在9月20日至10月10日,在適合播種的時間內盡量搶茬早播。

貯藏的油菜種子比較干燥,含水量低于10%,自身生理代理慢,如遇溫度、水分適宜的條件下,干燥的種子吸收足夠的水分后才能順利萌發,一般吸水量要求達到種子自身重量的60%左右。因此,播種時要求田間持水量達到70%。河南省秋季降雨量偏少、氣溫相對較高,加上風大,導致土壤快速失墑,油菜播種時一定要足墑,以免土壤表面很快失墑,影響種子萌發,進而導致缺苗、斷壟。整地播種前若土壤墑情不足,應及時澆灌以確保足墑。

3 選擇適宜的播種方式,合理密植

在油菜高產栽培中,一項關鍵的技術環節即為播種方式適宜,以確保苗齊、苗全、苗壯、密度合理。結合河南地區的實際情況、傳統耕作模式,直播油菜的播種方式包括人工撒播、免耕直播、人工條播等,各地可結合實際選擇。播種深度以3~4cm為宜,行距控制在20~40cm,根據栽植密度確定播種量,河南地區油菜播種量在55.5~225kg/hm2。

油菜種植中,在單位面積上確保栽植的密度處于合理狀態,有助于充分協調群體、個體之間的關系,將優良品種的增產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實現增產目標[2]??刂坪侠碓灾裁芏?,可促使油菜植株緊湊,株間通透性好,確保角果最后成熟的時間趨于一致,便于機械化收獲。對于熟期早的油菜品種來說,其營養體與熟期中等的品種相比較小,可適合增加種植密度,實現“以密促早、以密省肥、以密控草、以密適機(收獲)、以密增產”等[2]。在實際油菜生產中,可結合土壤的肥力情況、播種時間等綜合確定早熟型油菜的種植密度,若土壤的肥力中等,則直播的早熟油菜品種的適宜密度在37.5萬株/hm2左右;若田間的土壤肥力水平高,則適宜的密度在30萬株/hm2;對于田間肥力差的情況,或者過晚播種,則栽植密度可增加到45~60萬株/hm2;若采取機械化收獲,則適宜栽植的密度控制在52.5~60萬株/hm2。當油菜的密度在45萬株/hm2以上時,種植方式建議采取小行距模式,便于更好地利用溫度、光照、土壤等資源,形成高產群體。栽植密度不同,則株距、行距也有所不同。以栽植密度為30萬株/hm2的為例,行距為20cm的情況下,株距為16.7cm;行距為30cm的情況下,則株距為11.1cm;而當行距增加到40cm時,則株距降低到8.3cm左右。具體的株行距可結合栽植密度等多種因素確定,一般栽植密度大的情況下,行距宜小,反之宜大。

4 科學施肥

結合油菜的產量水平,確定適合的施肥量。若油菜的產量水平超過3000kg/hm2,則施入的純N、P2O5、K2O量分別控制在165~180、75~90、105~150kg/hm2,硼砂施入量為15kg/hm2;若油菜的產量水平在1500~3000kg/hm2,則施入的純N、P2O5、K2O量分別控制在120~150、45~75、75~105kg/hm2,施入硼砂9~12kg/hm2;若油菜的產量水平在1500kg/hm2,則純N、P2O5、K2O量適宜在75~105、45~60、15~60kg/hm2,施入硼砂6~9kg/hm2。

在實際生產中,控制底肥、追肥中氮肥的比例分別為70%、30%,追肥主要為氮肥。底肥施入的時間以播種前、移栽前為好,同時施入適量的腐熟農家肥。薹花肥的施入要求及時,一般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或者3月上旬施入為佳。要求施肥的同時及時灌水,確保以水促肥,將肥料的增產效果充分發揮出來。為了避免油菜出現花而不實的情況,要及時施硼肥。

5 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健壯植株

要實現油菜的高產,培育健壯苗是一個重要基礎,有助于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油菜壯苗的標準如下:根系發達且長勢粗壯、根莖粗短、植株矮健、株型緊湊、葉片著生密集、葉片厚且大。油菜出苗后,及時開展疏苗等田間管理工作,避免高腳苗等的出現。當油菜長出5片真葉時即可進行定苗。油菜苗期害蟲易發,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開展針對性防治。油菜處于返青期時需肥需水量大,要確保肥水充足。若冬季遇到雨雪少,則土壤墑情不足,要求在返青肥施入的同時及時澆水。為了提高地溫、保持土壤墑情,可結合除草的同時進行中耕、松土。早熟油菜的抗寒能力相對較弱,易發生凍害,因此,為了減輕或者避免油菜凍害,可于冬前在行間淺犁翻土壓苗,或者用鍬鋤適當撒土壓苗,待寒冷冬季過后將土扒開露出苗;還可以在冬前灌水,有助于提高地溫、減輕凍害,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這段時間進行冬灌為宜。

油菜進入3葉期后,選擇100~200μL/L的多效唑水溶液對準葉面進行噴霧,有助于增加油菜葉片數量、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為了提高油菜的角果數、籽粒重,建議推廣“一促四防”措施,包括對準葉片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磷酸二氫鉀、殺菌劑、殺蟲劑等配置而成的混合溶液,為油菜植株的生長創造條件、避免油菜植株出現花而不實等問題。

6 綜合防控病蟲草害

河南省油菜生產中的病蟲害種類較多,常見的有黑斑病、霜霉病、立枯病、病毒病、菌核病、菜青蟲、蚜蟲、跳甲、莖蟓甲等。實施輪作換茬制度有助于降低田間病蟲源的積累量,減輕病蟲害的發生程度。苗期時可選擇60%~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霜霉病;油菜剛開花時選擇咪鮮胺、多菌靈、速克靈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菌核病[3];選擇65%~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噴霧,防治病毒病。蚜蟲發生后,選擇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進行防治,效果較好;播種時進行藥劑拌種,有助于油菜整個生育期間蚜蟲等的預防,減輕蚜蟲為害。

田間常發的雜草危害對油菜的高產極為不利,尤其是直播油菜田內草害尤為突出,一般程度的草害可造成油菜減產10%左右,嚴重發生的田塊減產幅度超過50%。草害的防治上,可在中耕松土的同時開展人工除草,也可開展藥劑防治。針對油菜田內雜草類型選擇適宜的藥劑防治,若油菜田類雜草類型主要為禾本科,藥劑可選擇精禾草克、高蓋草能等;若雜草優勢類群為闊葉雜草的田塊,藥劑適合選擇15%精喹禾靈等;若田內雜草混生,單子葉、雙子葉均有,防治藥劑可選擇15%精吡氟禾草靈乳油、5%精喹禾靈乳油、6%~7%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等,對準雜草進行均勻噴施。

7 適期收獲

7.1 人工收獲 人工收獲的時間在油菜盛花期末30d左右,當角果中2/3左右顏色為黃色、角果內種子顏色多數由綠色轉黃或者紅色時進行收獲[4]。油菜收獲的最佳時間為清晨露水未干時,避免主花序、上部分枝上的角果裂開導致籽粒脫落而減產[1]。收獲期間要求動作輕緩,盡量減少收獲期間籽粒損失。收獲結束后將油菜堆放4~6d,之后角果裂開、露出油菜籽,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攤曬、脫粒、揚凈等,待籽粒中含水量約9%時即可入倉。

7.2 機械化收獲 目前,油菜的機械化收獲方式主要有聯合收獲、分段收獲2種。(1)聯合收獲:當油菜進入黃熟后期到完熟期后,85%左右角果顏色轉為枇杷黃后即為機械收獲的最佳時間,此時籽粒中85%~90%顏色為黑褐色、種子水分含量在15%~20%。聯合收獲是一次性將所有收獲工序全部完成,包括收割、脫粒、清選等,具有效率高、省工省時等優點,缺點是適合收獲的時間比較短,如果適收期內未及時收獲,則會導致較大的損失。(2)分段收獲:當油菜處于黃熟前、種子中水分含量達到35%~40%時即可采取分段機械收獲的方式。此種方式下,油菜稈的切割鋪放由人工或者割曬機完成,鋪放厚度8~10cm、留茬高度25~30cm為宜。晾曬持續5~7d后,一般油菜籽粒中水分含量即可降低到14%以下,此時即可選擇撿拾脫粒機進行后續的撿拾、脫粒、秸稈還田等工序。分段收獲的優點包括適合收獲的時間較長,一般可持續7d,損失率較低,一般低于6%,且騰茬的時間早于聯合收獲方式,籽粒中水分含量也低,更加利于貯存,其缺點是收獲作業分2次進行,成本較高[4-5]。

參考文獻

[1]艾育芳.早晚熟油菜成花機理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1.

[2]李金英,馮順山,許紀東,等.早熟高產優質雜交油菜新品種穗源988的選育與應用[J].農業科技通訊,2012(3):152-153.

[3]王耀華,王世雄.臨潭縣油菜膜側栽培技術要點[J].甘肅農業,2010(12):91.

[4]賀斌,劉亞俊.早熟油菜“三精”高產栽培技術的集成創新與實踐[J].種子科技,2018,36(3):113-114.

[5]衛玉瓊,彭鳳梅.鳳慶縣早熟油菜高產栽培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7,37(3):102-104,108.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油菜
嫁人就嫁油菜坡
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油菜“不務正業”,單產3.4噸
早熟甘藍型春油菜‘年河18號’選育及栽培技術
油菜燴豆腐
種油菜
油菜秸稈腐熟方法
“察顏觀色”巧辨別油菜缺素
淺談雙低油菜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