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寧縣生態林業開發利用與保護對策

2021-06-21 18:28周少華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周寧縣生態林業開發利用

周少華

摘 要:周寧縣素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調城”等美譽,林業是當地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主力軍。該文介紹了周寧縣生態林業建設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推動周寧縣林業發展的對策,以期對周寧未來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生態林業;開發利用;保護;周寧縣

中圖分類號 S7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074-03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任務。林業不但蘊藏著很高的經濟利益,而且還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其在發展經濟和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加強生態林業的研究對未來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周寧縣生態林業基本概況

1.1 地理概況 周寧縣地處福建省東北部山區,地理坐標為北緯26°53′~27°19′,東經119°06′~119°29′。東鄰天然港三都澳,西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武夷山,北連壽寧,東南與蕉城接壤,西南與屏南隔溪相望。土地總面積1046km2,總人口21.06萬人,全縣平均海拔800m,縣城海拔888m,居全省之冠。盛夏日平均氣溫24℃,享有“天然空調城”之美譽,空氣環境質量保持一級標準,水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標準,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1.2 林業生態環境 周寧縣地處洞宮山脈南端,鷲峰山脈東部,境內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間盆谷4個類型為主,山間盆谷散布在上述3類地貌之中。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城關地區年平均氣溫14.6℃,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5.7℃,極端最低氣溫-8.9℃;年平均降水量1893mm,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3—9月份,降水量約占全年的80%,年日照時數1751.9h,無霜期平均237d。周寧城區位于閩東西部山區,其背山面海的地形,使氣流易幅合抬升而形成高雨區,因而也是地質災害多發區之一。統計資料表明,境內地質災害分布與時間的關系主要受區內年月降水量控制,尤其是年際、月份過程降水量關系極為密切。

1.3 森林資源 從資源總量看,經過“三五七”滅荒工程、飛播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生態林保護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及大造林的實施,全縣森林資源不斷豐富,林業用地面積84154.9hm2,占土地總面積的81.1%,有林地行政區域面積74533.3hm2,生態公益林面積28733.3hm2,占林地面積的34.1%,森林覆蓋率從1987年的42.8%提升到目前的75.9%,位居全省前列。林木綠化率達76.1%,各類森林蓄積量286.4萬m3。

從群落分布看,周寧縣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屬閩中戴云山、鷲峰山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全縣植被呈現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特征,以殼斗科的栲屬、石櫟屬和青岡屬占優勢。原始植被保存較少,大部分為次生植被及人工林所代替,森林植物有99科450種。植被健群種以黃山松、馬尾松、黑松、杉木、柳杉、木荷、栲類、櫧類和竹類等為主。常見的灌木為白櫟、烏飯、柃木、老鼠刺、杜鵑、胡枝子、黃瑞木、繼木等。經過近20~30年的努力,如今頂極群落的健群種又不斷地發展萌生,森林植被逐漸向常綠照葉林的一些頂極群落類型演替發展。森林生態功能及自我修復能力正在恢復和加強。

2 周寧縣生態林業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林種結構和樹種結構單調 從現狀看,周寧縣林種結構不盡合理。一是林種、樹種單一,針葉林多闊葉林少。全縣現有喬木林60199.4hm2,其中針葉林51244.2hm2,闊葉林8955.2hm2。針葉林中馬尾松占54.10%、杉木占29.52%。樹種主要以馬尾松為主。二是齡級結構不盡合理,成熟林少,中幼林多。喬木林中,幼、中、近、成、過面積結構比為14.5∶32.8∶16.7∶27.6∶8.4。三是單位蓄積量小。全縣林分的平均單位蓄積量45.3m3/hm2,用材林的平均單位蓄積量49.2m3/hm2。周寧縣森林覆蓋率雖然較高,但生態恢復能力弱,森林生態系統仍十分脆弱。

2.2 粗放經營,地力顯衰退跡象 人為活動頻繁,部分區域不適地適樹,長期一段時間提倡種植針葉樹的觀念深植于林農心中,針葉林生態功能相對較弱,單位面積植物生長量小營養作用小自肥能力差,加之不合理采伐林木和不合理的傳統耕作方式,片面追求高產林業經營,導致林地肥力下降。一些坡耕地長期施用化肥,也出現了土壤板結、地力衰退等問題。

2.3 森林火災和病蟲害時有發生 當前,周寧縣馬尾松林面積占林分面積的54.10%以上,易遭受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的危害?;馂氖且环N對林業資源產生較大破壞的重大因素,森林火災不但會導致大片森林被燒毀,而且會造成大量林業資源的損失。如2015年周寧縣浦源鎮麻嶺往泗橋方向發生了特大森林火災,火線長約260m,大片松林燒毀造成以枯死松木為寄主的昆蟲(松墨天牛)活躍,極易引發松材線蟲病等主要森林病蟲的危害。

2.4 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矛盾突出 隨著經濟的發展,用林、用地項目工程建設不斷增多,周寧縣林業主管部門的壓力與日俱增。一方面要承擔保障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林地保有量的持續增加,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各項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各項建設項目對土地的需求增加,加之國家對耕地保護力度的加大,使得項目用地逐漸從耕地向林地轉移,毀林開墾、蠶食林地和非法占用林地等現象日趨嚴重,違法使用林地屢禁不止,管理形勢嚴峻。據周寧縣森林督查情況數據分析顯示,2018年對337個衛片圖斑進行逐個現場核查,共發現違法違規改變林地用途項目53起,涉及林地面積42.05hm2。2019年對140個衛片圖斑進行逐個現場核查,共發現違法違規改變林地用途項目29起,林地面積16.4438hm2。因此,森林資源的保護既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又要承擔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用林、用地需求的任務,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日趨突出。

3 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的對策建議

3.1 確立森林生態系統價值理念和森林經營方針,強化森林科學經營 森林生態效益的發揮是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體現。人們經營森林的最大生態經濟效益,以現在的認識水平看,應是達到演替頂級的狀態,也就是周寧縣的頂級群落(包括氣候和土壤頂極)是調整與發展林業經營的終極目標。這個目標的經濟數量標志就是最大的生態經濟效益,也是周寧縣經營森林的依據。根據周寧縣縣情和森林資源的現狀,確定經營方針為:立足1個原則,抓好5項建設,實行2個轉變,突出1個重點”,即立足生態效益為原則,抓好生物多樣性工程建設,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江河流域一重山的保護工程建設,商品林基地建設,森林旅游業工程建設,由經濟為主向以生態為主體林業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以分類經營為重點。加快周寧林業的多群落分布,提高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與自我調節能力,以力求使周寧林業以生態、社會效益為主體,經濟效益為輔,實現青山常在的目標。

3.2 建立復層生物群落結構,滿足生物和物種多樣性 結合周寧縣馬尾松林占絕對優勢,林種、樹種結構單一的特點,通過改、新造及補植、修復等措施提升樹種結構。一是在樹種結構調整過程中,充分考慮周寧縣地域和氣候條件,遵循鄉土闊葉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的原則,選擇合適的林木進行種植。具體為選擇山杜英、桂花、香樟、木荷、楊梅、閩粵栲等優良鄉土樹種為主,以彩葉樹種(美國紅楓)、觀花樹種(紫薇)珍稀樹種(紅豆杉)、常綠樹種(深山含笑)為輔,配種紅葉石楠、杜鵑、等矮灌觀賞品種,形成多樹種、多層次、多類型、多效益的生態景觀林。二是增大混交林比例。依據立地類型、樹種特性的不同,采用條帶狀、塊狀、株間混交等方式在群落中配置喬木、灌木、草本及一些地被植物,避免造林樹種單一的發生。同時,利用花粉和種子得到傳播后可以增加基因之間的交流途徑,種植一些能夠吸引當地鳥類和昆蟲的植物,這樣更有利于群落的穩定增長。三是林下補植補造。根據周寧縣植物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及造林設計的要求,選擇樹苗工作時要充分利用同一植物區系的物種資源,合理劃分造林用的土地,依立地條件及樹種不同,選擇不同的造林密度,調整好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育苗結構和比例后再進行種植,設計喬木樹種補植840株/hm2,灌木樹種390株/hm2,櫻花300株/hm2。林中空地設計株行距為3.5m×3.5m,林下補植依擬建林地、林木狀況而定,采用“見縫插針”布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這個植物群落的層次感,還能使這個群落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證,這樣才能使群落的功能和結果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林業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

3.3 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促進林木生長 一是優化林木結構,營造針闊混交林,防止生長衰退。實踐證明,優化林木結構,實行針闊混交、喬灌混交,能維持和保護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數量,提高土壤酶的活性。特別是在幼林中配套種植大豆等固氮作物能有效增加有機質含量,提高肥力。二是應用微生物菌肥,引進固氮樹種,提高森林土壤養分,充分利用森林枯枝落葉物,改善土埌腐質層,實現森林自肥。三是増肥改土。施商品有機菌肥,采取條帶狀、塊狀整地挖穴林地,每穴施有機菌肥2kg+復合肥0.2kg(有機菌肥有機質≥45%,N+P2O5+K2O≥5%,顆粒狀;復合肥N、P、K有效成分≥45%,顆粒狀)?;适┓藕?,回適量表土,并把基肥與底土拌均勻,施足基肥拌均勻后回表土。若山脊薄土層或多石礫地,應進行客土,最好就近取紅埌土回填入穴拌基肥,并回表土。四是整地挖穴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肥沃的表層土壤,也能減少肥力損失。

3.4 加大森林資源保護,防范森林火災及病蟲害

3.4.1 建設生物防火帶 根據周寧縣森林防火的現狀與要求,防火林帶的選擇地點應根據防火要求控制范圍、所在地的火險等級、所要保護的林木價值及自然地形地勢等綜合考慮。在配置林帶時,應盡可能結合利用道路河流和水庫,大片石頭山地等自然地形地物統一規劃配置。生物防火林帶應選擇在縣城周邊和易發森林火災區域的范圍內,易發生火險的山腳田邊和山脊隔斷連片森林,以形成有效阻隔的閉合圈。根據生物防火林帶的特點及其作用,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合周寧本地生長、防火性能高,且具有較強的抗旱性和耐瘠薄,根系發達,生長較快,適應性強等特點的防火樹種,如木荷、油茶等。

3.4.2 加強病蟲害防治 堅持“治早、治少”的原則,做到有蟲治蟲加強無蟲防蟲。比如,目前主要是木荷褐斑病,可采用營林措施,科學施肥,適時修剪,中耕培土來防治。嚴重時可用50%多菌靈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每隔10~15d噴1次,連噴2~3次,或噴灑50%退菌特500~1000倍液防治。

3.5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生態經濟 林業是一項生態系統工程,對于改善區域氣候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周寧縣林業生產和發展的生態效益要逐步調整和優選林種,發展經濟型林木資源,以有效提高全縣的林業資源經濟價值。這就要求調整結構,改變資源開發方式,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一是改變傳統的發展思路,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利用現有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提供生態安全有機的食品及其他林產品,探索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為林業生態經濟注入新的生機活力。二是在水保措施得當,不破壞森林生態主導功能的前提下,創新林下經濟發展思路,拓展林農增收途徑。三是積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全域森林康養”產業,提升第三產業在林業產業中的份額比例,使得綠水長流、青山永在。依托周寧夏季溫涼的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的無污染富含負氧離子的優質空氣質量、優質水質量,為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全域森林康養”產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重點建設仙鳳山、仙崗山森林公園、九龍祭瀑布森林風景區、陳哨森林風景區、滴水巖蝙蝠洞森林風景區和周寧抽水蓄能電站水庫、芹山水庫、周寧水庫、后壟水庫山水一體化森林旅游體系,開發利用現有天然林資源,建立森林休憩與古建筑、古民居相結合的旅游景點,支持林農興辦森林人家和農家樂、林家樂等,使森林生態旅游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為旅游興縣戰略奠定基礎。

4 結語

當前,林業在周寧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建設“生態美、百姓富”的小康社會中依然發揮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生態林業應當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促進林產品發展的同時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最佳環境狀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98.

[2]張培生.林業生物多樣性問題與單一樹種矛盾問題[J].基層建設,2019(22):16.

[3]劉昌營.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恢復區林分結構現狀與生態功能提升途徑[J].現代農業科技,2013(7):23.

[4]劉志龍,高明剛.林地土壤肥力衰退及解決途徑[J].北京農業,2011(3):81.

[5]周寧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以及2018年、2019年森林督查違法圖斑成果[Z].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周寧縣生態林業開發利用
周寧縣滴水巖水庫大壩壩體防滲加固處理
周寧縣婦聯舉辦大型公益婚紗攝影活動
如何上好高三數學試卷講評課
樂在村民過上好日子——記全國革命老區減貧貢獻獎獲得者 周寧縣蘇家山村黨支書蘇文達
審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審計成果利用探析
天臺縣忍冬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開發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開發利用淺析
檔案的開發利用在供電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