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產優質耐旱型水稻品種永旱1號的選育及旱直播栽培技術

2021-06-21 18:57胡林倫李杰張明勝張慧楊珂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選育栽培技術水稻

胡林倫 李杰 張明勝 張慧 楊珂

摘 要:永旱1號是由合肥市永樂水稻研究所利用豐兩優一號F2早熟株/非洲野生稻,經系譜法選育而成的高產、耐旱節水型水稻品種。該品種株型緊湊,株高中等(平均株高102cm),生育期118d左右,比對照品種(綠旱1號)遲熟3d,穗粒結構合理,結實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強,產量高,適宜于安徽省江淮分水嶺和沿淮水源不足地區推廣。該文介紹了永旱1號的選育背景及特征性狀,提出了配套的旱直播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永旱1號;耐旱型;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087-02

1 選育背景

中國是世界上水資源較為缺乏的國家之一,人均占有水量僅為世界平均的1/4,且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問題日益成為農業生產發展的限制因子。水稻是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又是主要的農業用水大戶,因此,研究和推廣水稻節水栽培技術勢在必行。水稻旱作就是其中的一種高效節水栽培的模式,近年來正在大面積示范推廣。但是,水稻旱作改變了水稻的生長環境,現在推廣的水稻品種由于耐旱能力不強,進行旱作栽培的產量往往較水作減產。

為了選育適宜旱作環境生長的高產、耐旱、節水型水稻新品種,從1992年開始,利用豐兩優一號F2早熟株/非洲野生稻,采用無融合生殖技術,經系譜法選育,培育出了適應水、旱栽培的耐旱節水型水稻品種,2010年定名為永旱1號。2014年6月通過安徽省品種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皖稻2014023)。2014年1月21日申請國家農作物品種權保護(申請號:20140143.8;授權日:2017年11月1日;品種權號:CNA20140143.8;授權公告日:2017年11月1日;授權公告號:CNA009679G)。

2 特征性狀

2.1 農藝性狀 永旱1號在安徽江淮分水嶺地區作麥茬中稻旱作種植,全生育期118d左右,比對照品種(綠旱1號)遲熟3d。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中等,稃尖無色。2011年、2012年2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102cm、有效穗285萬/hm2、每穗總粒數130粒、結實率83%、千粒重25g。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1年區域試驗平均單產5957.55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5.76%;2012年區域試驗平均單產7021.50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5.41%。2013年生產試驗平均單產7243.50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12.29%。

2.2 綜合抗性 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2011年感稻瘟?。ňC合抗指6.75),中抗稻曲?。ú≈?.30),感紋枯?。ú≈?2.80),中抗白葉枯?。ú≈?3.36);2012年感稻瘟?。ňC合抗指6.75),中抗稻曲?。ú≈?.00),感紋枯?。ú≈?9.36),感白葉枯?。ú≈?7.80)。經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2011年)、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2012年)抗旱性鑒定,2011年抗旱性3級,2012年抗旱性3級??购敌詮?,為永旱1號在旱作條件下的高產、穩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永旱1號具有很強的自我協調和適應能力,能夠適應于安徽省江淮分水嶺和沿淮水源不足地區復雜的生態環境種植。

3 旱直播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3.1 整地滅茬,施足底肥 旱稻多以旱播為主,由于用種量較少,所以要求整地質量高。前茬收割后,秸稈要粉碎深耕,一般可采取深耕細耙或深旋2~3次,至表面沒明顯的無被淹埋的雜草即可。由于直播稻生育期較短,在肥料使用上應以底肥為主,整地時施磷酸二銨450kg/hm2、氯化鉀150kg/hm2,帶底后旋耕、整平,待播。

3.2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皖中、皖北地區一般在6月10—15日播種為宜。播種量30kg/hm2左右,如用播種劑拌種,對防鳥、防蟲、齊苗的效果更佳。播種方式可用人工撒播或機械播種,播種后用拋撒式開溝機,按4m廂寬開溝,并將四周所開的溝疏通,開溝時拋出的細土基本就能把種子薄薄地蓋上即可。

3.3 適時灌水,及時封閉 播種開溝后,如近期無雨,應立即灌透水,確保安全出苗。在大田全部灌透后,如田塊保水性能好,應立即排掉田間明水,以防悶種悶芽。在田間確認沒有明水的情況下,用適量的二甲戊靈、吡嘧磺隆均勻封閉。為了增加封閉效果,選擇無風的早晨或者傍晚進行,多用水稀釋,正反噴施兩次,防止漏噴。

3.4 加強管理,確保足苗 直播田封閉后如遇雨,則田間不能保留明水,一般5~7d出苗。一直到4~5葉期時,調查田間雜草種類,選準除草劑,用足劑量,進行第2次除草。這次除草很關鍵,選藥要準,用量要足,噴施要細,爭取1次除完。噴藥3d后灌6.67cm深水,保持5~7d,灌水后追施尿素112.5~150kg/hm2。確保秧苗因除草時受傷后盡早返青分蘗。在田間快封行時,根據田間苗情苗色進行補肥,施尿素75~112.5kg/hm2,選擇性追施。苗稀的地方多施,苗密的地方少施或不施,確保足苗。

3.5 重視中后期管理,搭建豐產苗架 第2次除草后,如發現漏除的應及時補除或人工拔除,保證田間不受草害。田間封行拔節后,如發現發黃應及時補肥,或噴施微量元素,確保成穗300萬/hm2指標。在田間剛見小苞時如發黃應用NPK含量均為15%的三元復合肥75~112.5kg/hm2,加22.5~37.5kg/hm2尿素作為穗肥追施,確保小穗分化,增加穗粒數,為豐產豐收打下基礎。

3.6 科學管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除草后灌深水才能保證除草徹底,否則不僅除草效果不好,而且秧苗受傷嚴重,返青慢,足苗期推遲。特別是后期孕穗、抽穗、揚花、灌漿期田間更不能受干,否則不僅得不到高產,而且會造成嚴重減產或絕收。及時防治病蟲害,苗期以防治稻薊馬為主,中期防治二化螟、卷葉螟、稻飛虱。直播田由于基本苗足,有效防治紋枯病是奪取高產的關鍵。在田間封行前開始防治紋枯病,每10~15d防治1次,可與防治其他病蟲害同時進行。后期防治卷葉螟、三化螟、稻飛虱,特別在田間葉枕平后(開始打苞),及時防治稻曲病、穗頸瘟。齊穗后再噴藥1次,并加強稻飛虱的防治,確保將病蟲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孟昭河,黃少鋒,張莉萍,等.水稻新品種空育131特性及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墾殖與稻作,2002(5):2829.

[2]李建華,孟昭河,黃少鋒,等.優質水稻新品種墾稻10號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3(3):5051.

[3]梁永超,胡雪峰,楊茂成,等.水稻覆膜旱作高產節水機理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1999,32(1):26-32.

[4]艾應偉,劉學軍,張福鎖,等.旱作與覆蓋方式對水稻吸收利用氮的影響[J].土壤學報,2004,1:41(1).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選育栽培技術水稻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