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橋區稻縱卷葉螟發生概況與防治對策

2021-06-21 18:58金惠芳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稻縱卷葉螟對策

金惠芳

摘 要:該文介紹了稻縱卷葉螟在紹興市柯橋區的發生概況,并提出了控制稻縱卷葉螟危害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稻縱卷葉螟;發生世代;發生程度;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092-02

稻縱卷葉螟俗稱“白頭蚰、刮青蟲”等,在紹興市柯橋區自然條件下不能越冬,是一種遠距離遷飛害蟲,是水稻“三大”害蟲之一。大發生時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減產可達50%以上,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1~5]。由于本地是早稻、單季稻、連作晚稻的混合栽培稻區,為稻縱卷葉螟遷入后的繁殖、轉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該蟲在本地稻區常年發生,每年有1~2代出現中等偏重到重發程度,對水稻生產安全構成了一定威脅。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分析了稻縱卷葉螟的發生情況,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

1 稻縱卷葉螟發生概況

稻縱卷葉螟在柯橋區年發生4~5代,常年于5月下旬開始田間出現稻縱卷葉螟遷入成蟲。

1.1 第三(1)代 5月21日至6月20日(注:發生代次按全國統一標準劃分,括號內為本地習慣稱呼代次,下同),該代稻縱卷葉螟也稱遷入代,主要發生在早稻上,一般年份遷入量不突出,重發年份極少。據紹興市柯橋區(原紹興縣)病蟲測報站調查觀察,該代在不防治下,常年全代平均幼蟲的發生量為37條/100叢(幅度在2.5~268條/100叢),平均白葉(卷苞)率6.1%(幅度在0.1%~23.6%);多數年份在防治指標以下,僅個別年份需要開展專門防治。

1.2 第四(2)代 發生時間大體為6月21日至7月20日,主要為害遲熟嫩綠早稻、單季稻(重點是秈粳雜交稻和早插早播的粳稻)。該代稻縱卷葉螟發生期明顯長于上一代,一般出現2個成蟲峰次,一個是遷入蛾峰、另一個本地蛾峰,發生程度重于上一代,多數年份發生量達到或超過防治指標。在重發年份或為害集中的零星稻田一旦失治,往往出現大量稻葉卷苞刮白。據調查觀察,該代在不防治下,常年全代平均幼蟲的發生量為345條/100叢(幅度35~1622條/100叢),平均白葉(卷苞)率18.6%(幅度為2.8%~59.3%)。需要開展專門防治或混配防治,盛發期長的年份還需要進行再次補治。

1.3 第五(3)代 發生時間大體為7月21日至8月20日,主要為害單季稻和早插早播的連作晚稻等。該代稻縱卷葉螟發生期進一步拉長,往往出現3個成蟲峰次,且前后峰之間重疊,本地蟲源與外地遷入蟲源混合發生,是1年當中發生量最多的一代,也是本地單季稻的主害世代,該代稻縱卷葉螟發生期正值單季稻幼穗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一旦失治對單季稻產量影響較大。據調查觀察,該代在不防治下,常年全代平均幼蟲的發生量為509條/100叢(幅度在130~1688條/100叢),平均白葉(卷苞)率28.7%(幅度在15.0%~66.4%);需要開展全面防治,盛發期長的年份也要進行第2次防治。

1.4 第六(4)代 8月21日至9月20日,主要為害連作晚稻和遲熟嫩綠單季稻等。該代稻縱卷葉螟發生期仍然較長,與第五(3)代相仿,是本地連作晚稻的主害世代,重發年代一旦失治可導致連作晚稻功能葉全部刮白,導致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對產量的影響較大。據調查觀察,該代在不防治下,常年全代平均幼蟲的發生量為369條/100叢(幅度在27~1792條/100叢),平均白葉(卷苞)率37.4%(幅度在2.60%~79.9%)。因此,需要進行專門防治或混配防治,避免受害減產。

1.5 第七(5)代 9月21日至10月31日,該發生期由于氣溫逐漸下降,雖然田間成蟲發生較多,但陸續向南回遷,在本地水稻上產卵極少,對晚稻基本不造成產量影響,一般不用防治。

2 對策建議

由于稻縱卷葉螟發生頻繁,需要藥劑防治頻率相對較高,近年來稻縱卷葉螟的抗藥性明顯上升,常用藥劑、常用劑量的防治效果明顯下降。如何有效控制稻縱卷葉螟的危害,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是水稻生產者和農技推廣者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此,控制稻縱卷葉螟的危害,在防治對策上宜以保護水稻最后3張功能葉為目標,將蟲口密度控制在經濟允許受害水平以下。在水稻分蘗期可適當放寬防治指標,穗期從緊把握防治指標。具體應抓好以下4個方面:

2.1 加強預測預報,抓好測報信息傳播 稻縱卷葉螟是遷飛性害蟲,種糧農戶無法把握。必須充分發揮植保隊伍作用,切實加強該害蟲發生期、發生程度的調查監測,準確及時開展預測預報。同時,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及時發布測報信息,以鄉鎮為單位建立種糧農戶微信群或QQ群,把測報信息和防治技術直接發送到農戶,指導農戶科學合理開展防治,真正解決信息到位率不高的問題。

2.2 加強技術指導,抓好農業措施應用 農業防治是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手段之一。稻縱卷葉螟具有成蟲趨隱蔽、產卵趨嫩的習性,凡分蘗期至孕穗期生長嫩綠的稻田,產卵量多,幼蟲也多。因此,加強農業防治技術宣傳培訓,按照水稻化肥定額制施用技術,指導農戶科學合理肥水管理,確保水稻穩健生長。防止偏重、偏遲施用氮肥,造成前期稻苗猛發徒長、后期貪青遲熟,導致稻縱卷葉螟集中產卵、危害。

2.3 把握防治適期,堅持達標早防治 防治稻縱卷葉螟應抓早抓小,最佳防治適期應掌握在卵孵盛期至幼蟲1~2齡高峰期為宜,推遲用防效下降。在具體用藥時,采取按指標防治,水稻分蘗期自身補償能力較強,防治指標可掌握在100叢稻幼蟲40條作為防治對象田;水稻孕穗后,保護好最后3張功能葉是關鍵,防治指標宜掌握在100叢稻幼蟲20條應作為防治對象田。

2.4 選用對口藥劑,確保防治質量 藥劑防治仍然是目前防治稻縱卷葉螟的一種不可或缺的防治手段,但在具體防治上,應注重安全、有效。防治稻縱卷葉螟,生物農藥有金龜子綠僵菌、甘藍夜蛾核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等;化學農藥有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甲維·茚蟲威、甲維·甲蟲肼等,可因地制宜選用,在發生期長或蛾峰較多的代次,應注意后峰幼蟲的用藥補治,并做好交替用藥。在施藥時應把握施藥質量。稻縱卷葉螟是葉面害蟲,施藥以采用細噴霧為宜,噴足藥液量30~40kg,適當添加有機硅農藥助劑,以促進農藥展布黏附,減少流失,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在高溫季節,應掌握在上午9時前、下午4時后施藥,避開中午前后施藥,防止藥液蒸發和藥劑光解過快而導致殺蟲效果下降。

致謝:本文承蒙原紹興市柯橋區農技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董濤海提供調查數據和指導,謹表謝意。

參考文獻

[1]陸劍飛,謝子正,黃世文.糧油作物主要病蟲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M].1版.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121-132.

[2]王華弟.糧食作物病蟲害測報與防治[M].1版.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5-21.

[3]梅秀鳳,蘇杰,金中偉,等.上海北郊稻縱卷葉螟田間種群消長動態分析和防控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20(5):38-42.

[4]韓根成,陳時龍,李強.崇明區稻縱卷葉螟歷年發生特征分析[J].上海農業科技,2019(3):102-104.

[5]蘇永元,仇桂珍.水稻縱卷葉螟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167.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稻縱卷葉螟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