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發展階段青陽縣農業機械化發展

2021-06-21 18:58張志敏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青陽縣新發展階段農業機械化

張志敏

摘 要:在實施推進鄉村振興重大戰略進程中,農業機械化需要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機化多樣性需求為目標,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進入新發展階段,農機化轉型升級已日益凸顯,山區農機化發展成為主要制約因素之一。該文通過對典型的丘陵山區縣青陽縣農機化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新發展階段青陽縣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包括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業現代化思想深入人心;綜合運用政策,精心培育農機化創新研發產業;立足于大農業思維,加強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細化落實政策,加強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等,以期在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充分發揮農機化功能。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制約因素;對策;青陽縣;新發展階段

中圖分類號 F32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106-03

2020年12月28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新發展階段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已不言而喻。在這一重大戰略實施推進過程中,農業機械化工作需要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農業現代化對農機化多樣性需求為目標,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

進入新發展階段,農機化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山區農機化發展成為主要制約因素之一。青陽縣作為典型的丘陵山區縣,如何結合區域特點,在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充分發揮農機化功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求,是農機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新發展階段,青陽農機化需要穩住“基本盤”,跳出固化思維,契合大農業發展。為此,筆者對青陽縣農機化發展現狀、制約因素以及發展對策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青陽縣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提供參考。

1 區位特點

青陽縣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區北部,面積1130.7km2,總人口28萬人??h境南北向長約65km,東西向寬約40km,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群峰峭拔,中部丘陵綿延,北部以平原、圩區為主,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生態農業特色明顯,擁有優質大米基地1.2萬hm2。

2 農機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農機購置補貼等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有效實施,青陽縣農機化事業得到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農機總動力已達30萬kW,機具總量達7.5萬臺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15臺、水稻插秧機56臺、稻麥聯合收割機880臺、秸稈粉碎還田機106臺、打捆機11臺、谷物烘干機43臺、保鮮儲藏機械83臺、農產品初加工作業機械6299臺(含茶葉加工機械4867臺)、畜牧機械313臺、水產機械580臺。農機作業水平快速提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71%。農機社會化服務持續發展,農機服務組織16個,農機作業服務專業戶154戶,農機維修網點26個,鄉村農機從業人員25000人,農機服務總收入達1.2億元。

分析數據發現,一是青陽縣農業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發展為主,兼顧茶葉等經濟作物、林業、畜牧業、漁業等其他農業產業為輔,導致農業機械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二是目前仍然以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為主,其他農作物、林業、畜牧業、漁業等行業機械發展較弱,茶葉機械則呈粗放式增長;三是基于青陽縣區位優勢和農業發展特點,其他農作物、林業、畜牧業、漁業等農業產業具有不可忽視的發展潛力和趨勢。

3 農機化發展制約因素

3.1 固有模式限制,對大農業發展趨勢認識不足 近年來,整個農業產業全面暴發式發展對農機化全方位的迫切需求,導致對山區特色農機化發展存在的突出短板不明確,定位不清晰。

3.2 投入產出比較低,創新研發能力滯后 近年來,受農業產業整體環境的影響,農業機械的創新研發產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大眾商品相比相對較低,導致社會、企業和個人不愿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即農業機械創新研發性價比較低,與現代農機化“兩高兩全”發展目標產生一定程度的沖突和矛盾。特別是山區特色產品農業機械化的應用范圍相對較窄,有些甚至局限在一個較小的區域或某個農業產業的一個環節。

3.3 新技術、新機具宣傳推廣力度有限,傳統推廣手段尤顯乏力 隨著整個農業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與之相應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力度有限,傳統的單兵作戰模式已很難適應。

3.4 基礎設施薄弱,無法匹配新階段農機化發展需要 目前農機“行路難、住房難、看病難”等問題還比較突出。機耕道路網絡末梢不完善,仍有大部分田塊難以適應機械化作業;農機庫房建設用地難;維修網點較少,技術能力不能滿足需要;農村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這些農機化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需要逐步細化解決。

3.5 社會化服務組織尚未形成規模,難以適應現代農機化發展需要 由于傳統觀念、信息化、資金投入、年齡文化等原因,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經營比較保守,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運行不規范(仍然類似于家庭作坊式的模式),無法滿足農業機械規?;?、市場化的需要。

3.6 農機化隊伍難以滿足農機現代化的發展需求 隨著農業產業的全面深入發展,行業內部深度交叉融合,以及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農機化發展要求農機行業人員不僅要具備農林牧漁等傳統農業知識體系,還要具備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精神,以及一定的計算機網絡信息、市場經營等適應現代化發展的知識體系。農機化隊伍結構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2個層次,管理人員隊伍需要不斷充實更新,人員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有待改善提高。目前農機從業人員普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等,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機化發展需要。

4 農機化發展對策

4.1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業現代化思想深入人心 未來已不能孤立地看待和探討農機化發展問題,在第2個100年奮斗目標的新的歷史起點,只有全面深刻認識農業現代化理念,才能明確和清醒地認識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隨著智慧農業、互聯網+等概念的普及,需要引入農業機械化的廣義概念,橫向來說,農機化涉及農林牧漁等全行業發展;縱向來說,已從過去的產前產后延伸到需要與現代科技結合發展。青陽農機化發展需要堅持與農業現代化相匹配的原則,立足于區位特點,對農機化發展重新定位,尤其需要明確山區農機化發展存在的突出短板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4.2 綜合運用政策,精心培育農機化創新研發產業 之所以衍生出“產業”這一概念,一是創新研發對于農機化發展的重要性而言,二是可以作為措施或目標之一,通過不斷加強創新研發來滿足現代農機化發展需要。由于農機化性價比很低,創新研發尤顯底氣不足,需要從環境、政策等方面給予小心呵護、精心培育。例如,一般農機生產企業發展生存能力很脆弱,更別說長遠規劃創新研發能力了。因此,農機生產企業需要勇氣和擔當,破除固有觀念和局限,大膽實施創新舉措,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傾斜扶持,推動形成政企商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的良性發展格局。農機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依賴于大農業各產業的技術進步而產生新的技術(機具)需求,反之也可以通過自身的技術進步帶動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

基于傳統的水稻、小麥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環節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目前農機化創新研發的方向和定位主要考慮2個方面:一是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如何實現高質高效;二是主要農作物耕種收以外的農林牧漁等整個農業產業如何實現全程全面和高質高效的農業機械化目標,其中也包括產前產后的延伸以及農產品加工環節。

4.3 立足于大農業思維,加強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 從目標范圍上來說,在做好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環節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同時,還需要更多地關注農林牧漁等全行業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如“兩高、兩全”和“兩利用”機械化技術的運用推廣。從手段措施上來說,一要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統籌協調,這里的“農藝”可能更需要延伸到整個大農業的廣度;二要基于傳統的現場會、培訓班等形式,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網絡平臺、電視媒體、手機應用平臺等,拓展靈活多樣的推廣新模式。

4.4 細化落實政策,加強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 農機化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便捷適宜的作業基礎條件和存放機具的庫房等基礎設施。適宜山區農機化發展的農機通行(機耕道路)條件相對滯后,因此可以在山區特色農產品相對集中的區域,探索政企農幾方合力模式試點突破;同時嘗試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逐步推動小農田整合,適度推行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農機部門要積極爭取政府支持,按照有關支農政策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加強協調,落實農機具庫房用地問題,切實解決農機具的粗放式使用管理和進一步發展的后顧之憂。做好維修網點規劃布局,加強引導扶持和規范化建設,聯合有關農機產銷企業,幫助提升其技術和服務承載能力。

4.5 發展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揮農機化主戰場主力軍作用 隨著主要農作物生產環節對高效節約的社會化服務的強烈需求,發展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已迫在眉睫。一是做好廣大農機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和知識更新,進一步提升其生產水平和服務能力,逐步培養其市場經營和大農業發展理念;二是做好小而散的農機專業戶、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的合理引導和自愿整合;三是鼓勵支持農機服務主體與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業企業等建立機具共享的生產聯合體,積極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四是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促進智慧農業發展;五是重點在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進行傾斜,建立作業市場信息共享機制,創設落實農機作業補貼政策,對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給予重點引導和扶持。

4.6 加強體系建設,為農機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從農機化發展和市場化的角度將農機化人才體系概括為“兩支隊伍、一個主體、一個裝備升級”?!皟芍ш犖椤卑ㄞr機化推廣和安全監督管理,歸納為上述的管理人員;“一個主體”即農機化從業人員;“一個裝備升級”即農機產品創新研發生產制造人員。針對不同類型的農機化人才,需分類施策,多管齊下,健全體系。

4.6.1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健全農機技術推廣體系 進入新發展階段,智慧農業、智慧農機蓬勃興起,極需與之相適應的農機技術推廣隊伍,需要在健全從省市縣到鄉鎮的農機推廣體系基礎上,培育并納入一批新型的村、合作社當中的“土專家”進入推廣隊伍,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線農機推廣人才隊伍。同時,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會、網絡推送、深入企業、農業生產一線調研等各種方式,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和業務技能。

4.6.2 強化安全生產,為農機化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隨著農業農機、安全生產等各項法規制度的不斷完善,農機安全監理執法人員不僅要具備農業農機的專業基礎性知識,還要具備相應的法律意識、法治基礎和法治精神。新階段農機化發展范圍不斷拓展延伸,農機安全監理執法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在逐步完善安全監管機制基礎上,應考慮加大監理執法人員知識體系培訓更新力度。

4.6.3 完善農機從業人員資格標準,規范農機市場化運作 農機從業人員主要是一線農機化生產人員,包括直接從事農機生產作業、農機維修、農機經營銷售、農產品加工等與農業機械相關的從業人員。作為農業機械化的市場化主體,不僅要加大農機從業人員個體培訓,提升其農機職業化技能水平和法規制度、安全生產意識,同時還需要做好統籌規劃,加強引導,及時補充、更新、完善人員組成的合理結構。

4.6.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農機現代化持續健康發展 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采取靈活多樣的激勵措施,提高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吸引更多的科技專業型人才加入到農機裝備研發生產隊伍中來,建立健全新型農業工程人才培養體系。

5 結語

新發展階段,青陽縣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打破傳統、創新思維,以改革沖鋒的勇氣積極融入鄉村振興大建設的洪流中,以推進“兩融、兩適”(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為路徑,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尤其是山區農機化需要趁勢而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機械化支撐。

(責編:徐世紅)

猜你喜歡
青陽縣新發展階段農業機械化
青陽縣蓉城鎮第一小學
青陽縣:建設“四好農村路”奏響鄉村振興曲
新發展階段和“十四五”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青陽縣土壤硒普查情況及開發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